6

论语第二篇-为政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shidawuhen.github.io/2022/09/04/%E8%AE%BA%E8%AF%AD%E7%AC%AC%E4%BA%8C%E7%AF%87-%E4%B8%BA%E6%94%BF/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论语第二篇-为政

2022-09-04

这篇讲怎么学习、怎么识人、怎么为政,收获颇多。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

孔子说:“用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好像北极星一样,在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围绕在它的周围。”

解析:

除了法治外,还要德治。法律制定的是底线,道德涉及的范围更广。

要制定合适的法规,给大家讲解;同时制定违规的处罚措施;作为法规制定人需要遵守法规,不能带头破坏。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解析:

如何写出好文章?我们需要去经历,让淳朴的感情流露,再用言语去修饰一下即可。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有格。”

译文:

孔子说:“用政治禁令去引导百姓,用刑罚去约束百姓,百姓只求免于受罚,心中并没有羞耻的感觉;用道德来引导百姓,用礼制来约束百姓,百姓有了羞耻之心,就会自觉地认同归依。”

解析:

法治、德治需要并行,只有法制不行,这是最低标准,还要有德治,大家会自动遵守规则。如何进行德治?确定好道德的标准,然后带头执行它。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开始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时不被外物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判断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违背规矩。”

解析: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王国维三重境界的第一重,立志于学。为什么一个人会立志于学?让他知道学确实是有用的,能够感受到知识的美,有学习的榜样,是一种真心喜欢、心向往之的动力,只有这种动力才能持久。这是父母教育孩子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在这一步的立志,不应因物质原因而立志,不长久,孔子也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三十而立:通过不断的学习,确定了稳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这种观点不会轻易改变了,后续的人生会按照这些规范做事。很多人都没有立好或者立住。

四十而不惑:三十立住的观点很多都是死记硬背先贤的规则,经过十年的思考与经历,终于明白这些教导存在的本源,所以就没什么疑惑了,而且自己也可以行权了,增加了灵活性。

五十而知天命:经过长时间的学习、经历,五十的时候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事业,这是自己的人生目标。这一步的产生,除了前期打基础外,还需要机遇的触发。

六十而耳顺:对人性的把控、对知识的探索,导致可以从他人的言语当中,了解他说的内置,乃至他内心深处想法。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些规则已经彻底习惯了,融为身体一部分,无需丝毫的勉强和造作,自己会自然遵守,而不会逾越任何法度。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译文:

孔子说:“看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观察他做事情的本末终始,了解他的心灵寄托。这个人还能怎样隐藏呢?这个人还能怎样隐藏呢?”

解析:

论语一直很重视识人,如“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篇讲了知人的方法论,总共分三步:

  1. 看做的事情:是为善还是为恶?从他的造作、行为去观察。
  2. 看缘由:看他的发心是什么,意念来自哪里,他为什么这么做?
  3. 看意念坚守于何处:他意念归向哪里,他心安在哪?如果他行善而安于善,已经变得很自然的了,天天都行善,则善日进,他会愈来愈善。如果有过错而安之,这是有过不肯改,安于现状,因循度日,不能够奋然改过,那就是恶日积,天天是在积恶,积累那个过失,积小恶就成大恶,最后都变成十恶不赦。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能够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解析:

这个和“学而时习之”同源,解释“学而时习之”的时候,说过这层含义了。

子曰:“君子不器。”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只有一种用途,而应该博学多能。”

解析:

很早之前就认识到一个人需要要有多种能力,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只要这样自己的作用才更大。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译文:

子贡问什么是君子。孔子说:“先实践所说的,然后再说。”

解析:

自己先做到,然后再去教导别人。工作上也是,你教别人前自己得经历过吧。但很多时候,发现很多人都不能做到。拿现在的话来说: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code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与人合群而不结党,小人结党而不合群。”

解析:

核心在于是否保证公平,因为一旦能保证公平,肯定没有结党,而公平才能促进人才的发展。

其实公司里很多员工是否来自同一个公司不重要,要看他们是不是结党,能不能保证公平。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大家相处融洽才团结在一起。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一味地进行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缺乏信心。”

解析:

记得语文课本上有这句话,但是讲解的不深刻。这是很重要的关于学习的方法论。

学而不思则罔:只学习不思考,知识都是死的,无法灵活运用,一定需要思考明白才行,知识需要用到实处。

思而不学则殆:只思考不学习,靠自己能想出什么好方案,是不是会让自己没自信了,要学会站在巨人肩膀上。

这形成了一个循环,学习的时候思考,思考会导致自己继续去追寻答案,带着目标再去进行学习,无形中加深了学习的深度。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译文:

孔子说:“攻击其他的学说,这种做法是有害的。”

解析: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由,我教导你的话,明白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

解析:

这段话其实讲的是为人。观察发现,能做到这步是很难得的。
对自己所不知道的坦然承认,不要不好意思,不要争强好胜。争强好胜的心,本身是障碍我们的性德的。所以圣人教诫弟子,戒除这种心态,做一个诚实的人。同时也要能够谦虚,能够放下虚荣心。虚荣是学业很大的障碍。

这样比你境界高的人才会想去教你,虚荣的人没有人喜欢。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译文:

鲁哀公问孔子:“怎么做才使老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说:“提拔正直的人,把邪恶阴险的人放在一边,则老百姓服从;提拔邪恶阴险的人,把正直的人放在一边,则老百姓不服从。”

解析:

核心还是公平。在用人上,公平很重要。这是用人的一个原则。

其实对有理想的人来说,保证他们相对合理的生活条件就够了。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译文:

季康子问孔子:“使老百姓对当政者尊敬,忠心为你勤勉做事,怎么样呢?”孔子说:“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百姓,百姓就会尊敬你;你孝顺父母,对子弟慈祥,百姓就会忠于你;提拔好人,教导能力差的人,百姓就会勤勉努力。”

有人对孔子说:“你为什么不参与政治呢?”孔子说:“《尚书》上说:‘孝就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推广到政治上,这就是从事政治,为什么一定要做官才算是参与政治呢?”

解析:

你想让让别人怎样,你自己就得做到怎样。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

孔子说:“人如果没有了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好比大车没有了、小车没有了,它靠什么行走呢?”

解析:

为什么要言而有信?因为这是立身之本, 否则谁会信你?别人怎样和你相处?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