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如何看待任正非的文章?要害不在寒气,在管理!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news.ittime.com.cn/news/news_59335.s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如何看待任正非的文章?要害不在寒气,在管理!

秦朔  2022年08月29日 08:21

8月22日下午华为内部论坛上线了任正非的一篇题为《整个公司的经营方针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的文章,他在文中强调要夯实责任,奖金、升职、升级与经营结果挂钩,“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边缘业务全线收缩和关闭,把寒气传递到每一个人”。

“寒气说”在企业界和资本市场迅速引起巨大反响。

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在微信群里解释说,任总一直是有很强危机感的企业家,始终居安思危、拒绝堕怠。这次对华为公司内部的讲话,是在三年多时间里连续经历美国四轮极端严苛制裁的背景下,加上外部环境的俄乌战争和疫情管控的影响,公司经营的困难风险,智能汽车业务还处于投资期巨额亏损,终端(消费者)业务面临极端困难的背景下的讲话,提醒各级主管减少盲目投资与扩张,重视利润与现金流,改善经营质量,让企业活下来的内部讲话。被有人摘录发到外网上,造成对我国经济的悲观情绪。我始终看好中国的发展与未来!……只要始终坚守市场经济、法制化、改革开放,不折腾,坚持和平发展,相信我国经济一定会持续充满活力!

c77c-9527e1646c4c842d938b1f960e0cc392.jpg

满满的危机感,满满的求生欲

早年华为取得相当大的成功时,有人问任正非华为的战略是什么。任正非说,华为没有战略,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活下去。华为也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能够像某些日本企业那样做成百年老店才是真正的成功。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任正非发表了《华为的冬天》。“眼前的繁荣是前几年网络股大涨的惯性结果。记住一句话‘物极必反’,这一场网络设备供应的冬天,也会像它热得人们不理解一样,冷得出奇。没有预见,没有预防,就会冻死。那时,谁有棉衣,谁就活下来了。”

“把寒气传递到每一个人”的说法和“过冬说”一脉相承,任正非善于用自然界的现象为企业管理打比方,如“薇甘菊”“盐碱地”“黑寡妇”等等。管理的道理、规律和自然界的道理、规律是相通的,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没有一个人能活万岁,没有一个企业能永远成功,终归是要消亡的。任正非在《华为的冬天》里说:“失败这一天是一定会到来,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

关于华为的一本权威著作、华为资深顾问田涛所著的《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书名就折射出满满的危机感,而满满的危机感才能引发满满的求生欲。

实事求是,面子是给狗吃的

在这篇讲话中,任正非承认“华为对未来过于乐观的预期情绪要降下来”,并指出:“2023年甚至到2025年,一定要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的纲领,‘有质量地活下来’,这个口号很好,每个业务都要去认真执行。”

当形势发生变化,原来的预期过于乐观时,要及时承认,并相应调整战略,与时俱进,而不是为了面子,死不承认。任正非强调:“坚持实事求是,在市场上的收缩要坚决。我们以前怀抱全球化理想,立志为全人类服务,现在我们的理想是什么?活下来,哪里有钱就在哪里赚一点。”

任正非经常说:“我要的是成功,面子是虚的,不能当饭吃,面子是给狗吃的。”

没有人永远正确,所以也不必为了维持面子而牺牲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要勇于批评自己,承认错误,知错就改。

“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华为文化要素之一,此外还有“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一个不愿承认错误、不改正的企业会灭亡得很快。

乔布斯一生喜欢和聪明的人打交道,对愚蠢的人有着强烈的、本能的厌恶。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聪明的人在真理和面子之间会选择前者。”这个回答发人深思,的确,一旦选择后者,所有言行就都走样了,各种灾难就降临了。

任正非曾说:“管理中的这个三段论很重要,一是要自己批评自己,一是要允许别人批评自己,最后是不要太要脸面,而要讲求真理。”

前几年有华为员工讨论,总结出“任正非的十宗罪”,在华为的心声社区和外网上广为流传。老任很是高兴。

企业家中除了任正非,俞敏洪也是一个喜欢下属批评他的人。内部开会经常有激烈争论,不止一次有人当着他的面掀桌子。有一年新东方年会上,有小伙伴表演了一个节目《释放自我》,暴露了公司管理的各种弊端,视频在网上疯传。

换了很多别的企业家,可能会觉得很没面子,老俞却觉得很好,还给这个节目的小朋友们发了12万元奖金,鼓励、感谢他们的敢言直谏,并商量采取切实措施解决问题。

危机来临的时候,有批评和自我批评文化的企业活下来的概率更大。

abee-64682de320f0b1ed5b05ace3b16609a7.jpg

缩小战线,集中兵力打歼灭战,提升盈利

动物过冬有三种办法,一是死去,二是冬眠,三是长出厚厚的皮毛。对于企业来讲,这皮毛就是现金流,也就是任正非所说的“棉衣”。

任正非说:“财务要做好现金流的规划,危难时期主要是要造血,我们虽说2025年会好转,但万一到时没有炮弹怎么办?所以那是美好的计划,我们要有安全的粮食措施。”

现金流好比是企业的血液,资产不是。资产好比人的器脏肌体,器脏肌体可以是好好的,但是失血过多,命就没了。同样,企业的资产可以是好好的,厂房、设备、办公楼等都好好地在那儿,但是现金流没了,没钱付工资、货款、本息、税费,那就得破产。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波士顿咨询公司开发了现在大家熟知的波士顿矩阵模型(BCG Matrix),指导企业通过业务组合的优化,来实现企业的现金流平衡,内生地解决企业的融资需求。

这个模型有两个维度,横轴是市场增长率,分高低,竖轴是相对市场份额,分大小,这样形成四个象限:

现金牛(今天业绩很好,未来潜力有限)

明星(今天业绩一般,未来前景广阔)

问题小孩(有希望变成明星,但是不确定)

瘦狗(既没有今天的业绩,也没有明天的希望,应该杀掉)。

今天的现金牛把现金投给明星,把明星养大,今天的明星变成明天的现金牛,再去养明天的明星,周而复始,好比企业内部形成了一个融资机制,不需要外部融资就可以不停地成长,所谓“有机内生成长”(organic growth)。

对于华为来讲,ICT基础设施是现金牛,云计算、数字能源、智能汽车等到底算明星还是问题小孩,取决于大家对未来的判断,当然每个业务部门的负责人都会认为自己是明星,而不是问题小孩;认为尽管自己现在是边缘业务,但是总有一天会变成战略核心。

关键是这个“总有一天”是哪一天,华为是不是能够活到那一天。更糟糕的情况是,业务板块的负责人因为利益的关系看不清现实,对于项目的明显潜在风险视而不见,抱有幻想。对这种项目,任正非指出:“要尽快浮出来,让审计做结论,将风险量化。与此同时依然可以继续管理这些已经被消除的资产,通过管理让风险变为适当的收益,我们心里不要带有一种泡沫幻想,一看报表挺好,决心就挺大,但到时实际赚不到钱。”

任正非当年考察日本后,认为九十年代日本经济走入低迷,主要是因为日本企业面临的三种过剩太沉重,压得企业很难调整。一是雇佣过剩,二是设备过剩,三是债务过剩。而设备过剩正是投资太多太超前的结果。

华为曾经也有相似的苗头出现。任正非称之为“富二代现象”,主要表现是,许多业务主管没有精打细算的经营意识,上来就是追求业界TOP的目标、大格局、大境界,投入上讲究大手笔,如果短期内要实现盈利则被认为“小农意识,没有远大追求”,羞于启齿,“散个步都恨不得铺铁轨”。

对此,任正非明确指出:“除了为生存下来的连续性投资以及能够盈利的主要目标,未来几年内不能产生价值和利润的业务应该缩减或关闭,把人力、物力集中到主航道来。”

他说:“我们要面对现实,不要有太遥远太伟大的理想,快刀斩乱麻,富余人员调整到战略预备队,再把它们组合到合理岗位上去抢粮食。”

连ICT基础设施这个现金牛、“黑土地粮仓”,也要精简收缩,提供最核心的平台,不能捆绑其他项目,搭车的项目都要摘出来。“军团是建基础信息平台,更好地卖ICT基础设施,卖底座不是做生态。”从2021年10月至今,华为已经先后成立了三批、共计20个军团。

对于终端,任正非指出:“终端是未来我们崛起突破的基础,但不能盲目。”总之,“现在要缩小战线,集中兵力打歼灭战,提升盈利。”

对于其他业务,任正非在文章中一个个指明方向:“华为云计算要踏踏实实以支撑华为业务发展为主,走支持产业互联网的道路。数字能源在战略机会窗上加大投入,创造更大价值,收缩机关,加强作战队伍。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不能铺开一个完整战线,要减少科研预算,加强商业闭环,研发要走模块化的道路,聚焦在几个关键部件做出竞争力,剩余部分可以与别人连接。”

总之,华为不要包打天下,也不能包打天下。寒冬更要注意保护好核心躯干,不要因为边缘而影响核心。

这是从业务组合的角度所做的调整,从客户组合、市场组合的角度来讲,就是放弃“啃骨头”,聚焦在“肥肉市场”。

激励机制的调整

这些业务组合、客户市场组合的调整,如果没有激励机制的保证,是很难落实的。企业的战略如果不落实到人的利益上,就只是纸上谈兵。

这就需要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特别是激励机制健全、灵活,这好比现代大型飞机的液压操控系统,如果这个系统失灵,飞行员的指令就是空气,不能左右飞机的飞行,很多空难都是这个原因导致的。

这三十多年,华为一直在打造、打磨一套中西合璧的“液压操控系统”。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包括干部管理系统)由三四十个模块组成,确保所有人随着战略的指挥棒演奏。

任正非讲到:“第一,在今年和明年的考核中要提升现金流和利润的权重,宁可销售收入下滑一些,但利润和现金流要增长,经营性利润增长的奖金要多一点,激励大家去争抢利润。”目的是遏制盲目地追求规模,超前投资,确保“有质量的发展”。

第二,基本工资框架不要变,升职升级照常,但奖金的弹性要增大,鼓励大家上战场抢粮食去。

第三,“各个业务的奖金一定要拉开差距,绝不允许平均,逼迫大家实现抢粮食的短期目标。过去公司的政策是基本摆平,大家没有感觉到冬天的寒冷,每个人都盖被子,只是厚一点薄一点而已。今年年底利润和现金流多的业务,奖金就多发一些,不能创造价值的业务就是很低的奖金,甚至没有。”

人力资源管理的终极目标就是确保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的公平公正,确保奋斗者得到正确识别,得到奖赏提拔。

奋斗者是为公司创造价值的人。然而在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奋斗的内容、方式即为公司创造价值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在过冬的阶段,就要收缩敛藏,保护好核心,跑马圈地、开疆拓土就不是在为公司创造价值,而是叫在边缘瞎折腾,不应该受到鼓励。

质量是第一生产力

文章的最后一部分,任正非讲了质量的重要性。这实际上是一切的基础,再英明的战略,如果不能确保质量,不能确保客户满意度,都是十分危险的。“现在全世界网络故障率越来越高,一个事故就可能摧毁整个市场的信任体系。”不要因为忙于应对危机,而忘了最基础的东西。

“质量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坚持这样的路线。”任正非指出,要从两个方面确保质量,一是研发,二是服务。

研发要对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负责,质量不好的产品是研发人员的耻辱。质量是研发制造人员对市场服务人员的最优支持保障,质量不好就是让在前线冲锋的兄弟们枉送性命。

“100-1=0”,质量不好,一切都归零。“所以我们要建立反向考核机制,一线反向考核不仅要考核机关服务组织,也要延伸到产品线,坐在办公室还做不好质量,那就要收缩战线,提高竞争力。”

过去华为重研发轻服务,现在要提高服务体系的地位,服务专家对事故对网络体验要有综合判断能力。

文章最后讲了要合理科学地控制库存,要从过去“恐慌性的自救”改为“有质量的自救”。

华为在“过冬”方面很有经验,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擅长及时调整业务组合、客户市场组合,有效地调整激励机制,引导每一个人为新的战略目标坚持长期艰苦奋斗;同时回归基础,抓好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也许华为的这个冬天将比之前任何一个冬天更漫长、更寒冷,只能保住核心,下一个春天来临的时候,也许华为不再是巨无霸,但是总比冻死的强。

到了春天,只要环境适宜一点,给一点阳光,又会像三十年前那样灿烂,像薇甘菊,漫山遍野,笑傲江湖。

此刻,活下来是硬道理。【责任编辑/江小白】

来源:秦朔朋友圈

IT时代网(关注微信公众号ITtime2000,定时推送,互动有福利惊喜)所有原创文章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创客100创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专注于TMT领域早期项目投资。LP均来自政府、互联网IT、传媒知名企业和个人。创客100创投基金对IT、通信、互联网、IP等有着自己独特眼光和丰富的资源。决策快、投资快是创客100基金最显著的特点。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