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暗色调」为何又双叒叕成为了观影累赘?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882432089361536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暗色调」为何又双叒叕成为了观影累赘?

壹娱观察·2022-08-22 11:34
毁在“暗色调”,冤不冤?

具备“流量底气”的《断·桥》在上映10天之后,票房终于突破两亿。无论是购票平台处于8分+,还是豆瓣落至6.1分,两处均不讨好的口碑似乎早早宣判了该片的票房终局。 

《断·桥》的问题在哪? 

原本影迷观众以为会处于争议漩涡的“王俊凯演技”,意外得到了大部分观众的认可。“按照全片演员演技排名,王俊凯能够力压马思纯,达到及格分数”该观点获得豆瓣短评两千赞同。 

相反,更该成熟的剧本创作显现出短板,关于“女主不报警”“剧情降智”等话题就登上微博热搜,成为舆论焦点,围绕导演李玉的创作手法也遭到观众不少吐槽。 

抛开作者风格、剧本结构、剪辑逻辑等尚能被影迷据理力争的创作点不谈,最被普通观众接受无能的是影片几乎全程的暗色调,让整个观影体验极差。

v2_15c86cf5ef60407da96ece22dd1adaed_img_000

《断·桥》剧照

“犯罪题材,一定要全程‘昏天黑地’吗?一定只有下雨天气才能烘托出悬疑气氛吗?社会边缘人物就一定要躲避‘阳光’吗?还有方言对白,要紧盯着字幕看才能获取信息,太消耗精力,整体观影效果就是昏昏欲睡……”一名虎扑网友如是评价。 

“暗色调”又双叒叕成为了观影累赘,越来越多的普通观众,甚至是影迷观众,开始吐槽因为暗色调带来的差劲观影体验。

那么,当下电影创作者该如何正视“暗色调”,才能不让“暗色调”成为观影拦路虎?放映端的影院又该如何适配暗色调影片?

《断·桥》毁在“暗色调”,冤不冤?

一座阴雨绵绵的西南城市,大桥垮塌,随后浮现的是大桥埋尸案,被活埋者正是该工程的负责人闻亮,他身上的举报信,让其独女闻晓雨,决定联合自称知道闻亮死亡隐情的孟超,查明真相…… 

只看影片简介,一股阴雨绵绵的肃杀氛围便呈现出来,仿佛这座城市的天空永远不会投射出阳光,那些在夹缝中生存的边缘人物也不愿意把身后的秘密袒露出一丝一毫…… 

放到宣发方向上,《断·桥》也将“暗色调”风格宣传到极致。

《断·桥》从最初的人物海报就开始释放出这“暗色调”。王俊凯饰演的孟超标语是“荒墟上的种子,也渴望春天”,而马思纯饰演的闻晓雨则是“角落的花儿,等待阳光”。 

随后,片方释放出一张颇具讨论热度的剧照,“寒江孤影,江湖故人”的构图,清晨薄雾之中,王俊凯只身处在港口河岸,只有黑色剪影勾出轮廓,作低头深思状。犯罪文艺电影的氛围感再次凸显出来。 

v2_f9315b47b61f4e2989460624638228d0_img_000

《断·桥》剧照 

“生猛导演李玉+具备转型魄力的王俊凯+影帝范伟+演技花旦马思纯”所组成的主演阵容,再加上备受影迷追捧的犯罪悬疑题材,此时影片中的“暗色调”氛围尚处于正向助力,拉满观众的期待值,促进他们走进影院。 

然后,正式观影之后,观众们错愕地发现全片对“暗色调”运用与自己的理解出现偏差。影片几乎全程处在“暗色调”之下,“暗色调”并非仅是重要场景的使用手法,甚至连让观众“喘息”的场景都很少。

影片从一个个监控录像入手,全片都处在一种低沉、阴暗的冷暗色调,夜间戏居多,就算是白天的犯罪场景戏份,也都要配合落雨这样的颓丧气氛,所有角色也有意无意地躲避“阳光”。 

马思纯与王俊凯所饰演的角色相见,就是在一个修车坑之中,马思纯俯扒在地上探进头来,阻挡住了所有阳光照射的可能;孟超回忆叙述案发场景,影片直接采用黑白色调区分时间跨度,亮度也几乎压至最低;范伟饰演的朱方正是最出彩的角色,他最经典的处理U盘戏份,也是在色彩压抑到极致的洗衣房;以至于影片尾声,男女主在湖边互诉衷肠,“寒江孤影”的轮廓剪影再次定格…… 

v2_9dc33a7ab0774b029a320ee7c7816597_img_000

《断·桥》剧照 

诚然,导演李玉对于《断·桥》“暗色调”的极致创作,是寄希望通过较为压抑的色调来制造出“细思恐极”的氛围感,亦如影片的主题“散不开的迷雾、摸不透的人性。” 

但就目前的口碑发酵来看,“暗色调”本不是影片的加分项,反而成为介于及格作品上下的度量衡,原因为何? 

其一,《断·桥》剧本被外界看来出现较大漏洞 ,案情肤浅、人物关系薄弱等弊病此起彼伏,致使电影中的视听语言创作很难让观众感受到角色的情绪和内心状态,“暗色调”更像是为了突出氛围感的形式主义。 

其二,影视创作中的“特写”镜头,在某一特殊场景出现,起到强调重点作用,但如果全片特写镜头,那么该创作元素的独特性会被稀释至最低。 全片的“暗色调”亦是同理,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以及连贯的节奏,观众长期处在压抑的氛围中,难免昏昏入睡。 

v2_379b2e70506e45a484978d5c8169aebd_img_000

一部能让观众印象深刻地犯罪影片,最终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符号,无论是视觉效果、摄影场景,还是人物角色、重要道具、相关隐喻,都有可能发挥“奇效”,如《唐人街探案》里的“张子枫微笑”、《误杀》里的“羊群隐喻”……对于《断·桥》来说,本来U盘道具可以担此大任,但是编剧只是让它走了个过场,成了工具盘,反而是大力渲染的“暗色调”被事先认为是点睛所在,最终市场反响之下的“阴郁沉闷”也注定了《断·桥》一定程度的创作失误。 

“暗色调”不是丢失票房的原罪

《断·桥》不是个例,随着近几年犯罪悬疑电影的火热,越来越多院线电影因为“画面太暗”而让观众怨声载道。

2017年犯罪影片《暴雪将至》上映,该影片此前在海内外多个电影节频频亮相,助力段奕宏摘得东京影帝,然而该影片内地最终票房仅2712万元,豆瓣评分7.0,表现平平,其中,负面声音最大的评价就是“画面太暗”所带来的糟糕观影体验。 

v2_3e20f51ce77a427c9cf2578f766e91e5_img_000

以至于在《暴雪将至》首映时,导演董越也忍不住吐槽,坐在放映标准并不达标的影厅观影时,影片的“暗色调”被无限拉大。“看了几个镜头,就心想完蛋了,坐在影厅看到的效果是非常昏暗的。” 

无独有偶,2019年娄烨命运多舛的作品《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登陆院线,井柏然、马思纯、宋佳、秦昊、张颂文每一位主演的演技都值得把玩,但同样因为“暗色调”而拉高了影片的观影门槛。 

v2_1d88e2ab317b4e48a145553b4be29f0f_img_000

影迷观众尚能通过娄烨情怀进行解读,而普通观众则对这种“悬疑犯罪刻意制造暗色调氛围”的做法纷纷表示不解,最终这部话题满满的作品,票房定格在6500万元。 

再到这次的《断·桥》,毫无疑问,“暗色调”对于影片票房增长以及口碑发酵都是有阻碍的。 

首先要明确,“暗色调”并不是这些影片市场表现乏力的罪魁祸首,关键在于,影片本身文本、节奏、逻辑、演技等创作方面出现不可妥协的问题,而“暗色调”又将观影体验降至最低,从而加剧了整部影片的溃败。

不仅国内,好莱坞的影视创作也在被“暗色调”笼罩。 

今年3月,华纳DC Black影片《新蝙蝠侠》上映,这部口碑和话题都值得期待的影片,真正的让观众领略到了哥谭市的“黑暗”,以至于导演马特·里弗斯连忙抒写中英文亲笔信,希望全国影院能够把画面调至14F区间,保证能正常观影。 

v2_d3b219d83c6941ff8970990ce5d59cc8_img_000

网友已经预感到2025年《蝙蝠侠》的创作会变成“全黑” 

虽然这部电影最终在全球斩获了7.7亿美元票房,但长时间(175分钟)的“暗色调”观影为中国观众提供了一次漫长且糟糕的观影体验,只为《新蝙蝠侠》贡献了其中的2500万美元。 

好莱坞当时也掀起了一阵议论热潮,《综艺》杂志发表文章盘问:“为什么现在的电影和剧集越来越暗了”,现在越来越多的观众在观影时突然发现自己会不自觉地眯起眼睛,紧盯着屏幕获取信息。

文中明确提到:“一部影视作品之所以‘暗色调’,肯定是因为导演有意而为之。” 

曾参与《小丑》《毒液》《黑豹》等影片、擅用偏“暗色调”风格的摄影助理KAY表示:“对于创作者来说使用‘暗色调’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影片看起来更真实,无论是场景中数字意义上的缺乏光线,还是人物情感上的阴郁气质,都是影片主题所决定的,此时,当你拒绝‘暗色调’,其实就是在欺骗观众。”

v2_48174f7ce0e0439e813f409f07a0b76a_img_000

《毒液》剧照

他还额外强调,只有新世纪的电影才会让观众大为头疼。从胶片时代向数字时代转变的技术问题,“暗色调”是一个重要的影视创作手段,其能够提升影片质感、丰富摄影层次、烘托影片氛围、增加神敏感等等,但全片的暗色调如果不能搭配引人入胜的故事和合理的节奏安排,一味突出“暗色调”所带来的画面感,这只会沦为“炫技”拍摄,从而影响整体观影效果。

举一个国内“暗色调”使用恰当的影片例子。2021年白百何主演的惊悚电影《门锁》上映,虽然文本故事和人设安排出现问题,导致口碑只有4.3分,但是“代入感”强烈的观影体验,成了观众们的一致认可所在,最终这部小成本翻拍影片攫取2.42亿元票房。 

影片依然出现大量“暗色调”场景,开片5分钟左右的卧室戏份,几乎在零光源环境拍摄。但是影片切中了“独居女性”的话题,让女性观众的代入感极强,影片中所涉及的黑暗处,正是独居女性长期“脑补”的恐怖时刻,紧绷的观影神经和代入感将“暗色调”的作用发挥到了正向作用。

影院和创作者需正视“亮度”

“暗色调”影片需要用影片中的“暗”来烘托影片的氛围,同样也需要用影院中的“亮”来保证观众能够获取到影片所传递的全部信息。 

观众吐槽“暗色调”的时候,一大部分原因确实是因为电影创作需求的有意为之,但有时候,影院放映端的设备原因,导致的影片“暗”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此时,当“暗色调”电影再遇上了放映标准并不达标的影厅,双重BUFF叠加,那么,观众将会得到最差劲的观影体验。

按照国际上的放映标准,2D电影的亮度标准是14FL,3D电影的亮度标准则是4.5FL。然而影院在实际运营中,尤其是小体量影院,如果要时刻保持放映机的亮度达标,配备专业人员,这些对于影院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v2_7e67a5e7b5a145938bebaa6e236e92ad_img_000

图源:网络

据公开资料显示,在影院中因为亮度而感到不适观影的最大问题,就是传统放映机中的氙灯问题。 

随着电影院放映机里的氙灯使用时间的增长,那么所呈现给观众的亮度就会降低。一个影院氙灯的成本大概在7000~8000元左右。官方给出的使用寿命是1000小时,平均下来一场两小时的电影的成本大概在14~16块钱。 

因此,很多影厅为了节省成本、减少氙气灯的损耗,也存在前期氙气灯使用故意降低功率(亮度降低)、后期疝气灯使用时加大功率,从而延长疝气灯使用时间的情况。在这种自带“暗色调”属性的影厅观影,不仅“暗色调”影片,正常效果的影片的观影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其实,近几年,国内很多影厅已经进行升级,使用亮度效果更佳、寿命更长更安全的三色激光光源,如今在全国已经拥有了2.7万家,搭配ALPD激光光源设备的激光影厅,激光影厅将是普通影厅亮度近两倍,对比度也更高,能够更好地让观众在视觉上有着流畅舒适的感官体验。 

v2_add1c4661ec049b4bb25e68d76826027_img_000

图源:网络

“但是疫情期间,影院生存压力太大了,能够维持运转就已经不错了,哪还有赋予的几十万资金去更换一套光源设备呢?” 一位某三线影城经理向 壹娱观察(ID:yiyuguancha) 感叹道。 

即使困难重重,“后疫情时代”的观影市场,影院经营者也应该注重和顺应这场新技术的革新,切合应用于提升观影品质上,毕竟观众对于观影这件事不再愿意“将就”二字。影院影厅也应该做好准备来迎接电影市场的“亮度革命”了。

“暗色调”创作风格不应该被抹除,它是影视创作中的重要拍摄手法,影迷观众乐于在正确的创作时机,看到“暗色调”画面所带来的独特电影质感。 

相应地,创作者应该切合主题,以故事、节奏、逻辑为第一要位,合理使用“暗色调”来增色,而不是让“暗色调”成为“炫技”和弥补其它创作元素上的瑕疵。 

观众走进电影院就是想要舒服的观影体验,而不是一味为创作者个人化创作需求来买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壹娱观察”(ID:yiyuguancha),作者:杜威,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