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2022年未来科学大奖揭晓!李文辉、杨学明、莫毅明三人获奖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awtmt.com/articles/3668268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2022年未来科学大奖揭晓!李文辉、杨学明、莫毅明三人获奖

知识分子 发表于 2022年08月21日 04:45
摘要:李文辉发现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受体,有助于更有效肝炎的预防和治疗;杨学明研发新一代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量子态分辨的交叉分子束科学仪器,揭示了化学反应中的量子共振现象和几何相位效应;莫毅明创立了极小有理切线簇(VMRT)理论并用以解决代数几何领域的一系列猜想,以及对志村簇上的Ax-Schanuel猜想的证明。

2022年未来科学大奖得主:李文辉、杨学明、莫毅明(从左至右)

7769c5d9-0988-4a9f-88c3-913d3e7f9557.jpg

导  读

北京时间8月21日,2022年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大奖项获奖名单正式揭晓。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李文辉获生命科学奖;南方科技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学明获物质科学奖;香港大学数学讲座教授、数学研究所所长莫毅明获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未来科学大奖” 是中国大陆首个非官方、非营利的科学奖项,由科学家和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该奖项关注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旨在奖励在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中国台湾取得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学家。目前设置三大奖项:“生命科学奖” “物质科学奖” 和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单项奖金1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75万元)。此前获得过未来科学大奖的科学家还有薛其坤(2016)、潘建伟(2017)、袁隆平(2018)、邵峰(2019)、张亭栋(2020)、袁国勇(2021)等。

未来科学大奖历年获奖者 | 图源:futureprize.org

657ddabe-c8f7-4e54-9795-fec3e6e924c5.png

2022年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轮值主席林潮在发布会上表示:“2022年三大奖项获奖者的研究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国际影响,正是这些科学家们的探索精神和坚持不懈的科研精神,拓宽着人类在宏观和微观世界里的认知边界,为不确定的未来确定了方向。” 据悉,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及大奖周相关学术活动将于11月举行。

生命科学奖

bb9a25bd-3bdd-47d9-887f-3585ac87c818.png

获奖者:李文辉

获奖理由:表彰他发现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受体,有助于更有效肝炎的预防和治疗。

李文辉,1971年出生于中国甘肃,2001年获得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学位。2003年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期间揭示了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毒通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受体感染人类。现为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教授。

2001年,从协和医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李文辉前往美国哈佛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后担任讲师,他的研究领域集中于重要病毒感染的分子机制及其防治。2003年SARS暴发后,他和同事在国际上第一个发现了SARS病毒的受体ACE2,在国际同行中引发轰动。2007年,李文辉回国加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开始聚焦乙肝和丁肝病毒的感染研究和相关药物开发。[1,2]

乙肝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全球有20亿人曾感染乙肝,每年约100万人死于慢性乙肝相关疾病。目前全球仍有超过2.5亿慢性乙肝患者,其中相当一部分会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中国约有8000万人感染乙肝病毒,每年约30万人死于慢性乙肝相关疾病。由于现有药物不能根治乙肝,病人必须终身服药。[2]

乙肝和丁肝病毒必须先与肝脏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结合,才能进入到宿主细胞内,实现对人体的感染。因此,找到病毒的受体,对于深入了解乙肝的感染机制、建立更好的体外和动物研究模型,以及研发出有效的新药,都至关重要。

2012年1月,经过5年的艰苦努力,李文辉团队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感染动物和人的关键受体——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NTCP)。这是乙肝病毒研究领域30年来里程碑式的突破,相关论文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后,立即在国际学术界引发了轰动。这一发现揭示了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分子机理,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乙型和丁型肝炎的预防和治疗。

李文辉的这一贡献得到了多位国际同行的认可。肝病学界认为,该研究对乙肝基础和应用领域有重大和深远影响,将可能帮助乙肝治疗新药的发现而为乙肝病人造福。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后,国际知名的乙肝研究机构和制药公司,都在采用他创建的研发技术体系开展后续研究和药物开发。

在其因发现乙肝受体工作而乙肝研究最高奖——荣获巴鲁克·布隆伯格奖后,与迈克尔·亨顿一起荣获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另外两位肝炎科学家——哈维·阿尔特和查尔斯·赖斯,对李文辉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哈维·阿尔特表示,“在对乙肝病毒逐步深入了解的过程中,李博士增加了重要的篇章,他对乙肝病毒受体的发现为阻断受体的疗法提供了依据。我对李博士的杰出发现非常认可。”

“找到HBV受体,等于打开了一扇门。门打开以后,新的问题更多。” 李文辉说道,“挑战新的未知前沿,我们责无旁贷。” 他表示自己会和同事一起继续努力,争取在乙肝研究和药物研发上有新的突破。[2]

物质科学奖

93a87e12-15b3-4e45-b38d-36be51080d0f.png

获奖人:杨学明

获奖理由:奖励他研发新一代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量子态分辨的交叉分子束科学仪器,揭示了化学反应中的量子共振现象和几何相位效应。

杨学明,1962年出生于中国浙江。1991年获得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20世纪30年代,Eyring和Polanyi在碰撞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化学反应过渡态理论(transition-state theory):化学反应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碰撞就能完成的,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需要经过一个高能量的过渡态,再转化为产物。自那时起,化学动力学研究取得了多个里程碑式的进展,并多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杨学明长期从事气相与表面化学反应机理和动力学研究,过去20年,他自行设计研制和发展了一系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学仪器,在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性的、备受国际瞩目的重要研究成果。

他开发的新一代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交叉分子束科学仪器,在基元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领域,尤其是化学反应共振态、化学反应中的几何相位效应以及量子干涉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获得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他发展了量子态分辨的后向散射谱学技术,通过高分辨的散射实验与精确理论研究相结合,揭示了多类化学反应共振现象,大力推动了在量子水平上化学反应过渡态的研究。此外,他还发展了高分辨的交叉分子束反应成像技术,首次在实验上发现了化学反应中的几何相位效应以及自旋-轨道共振分波之间的量子干涉现象。[3]

杨学明的科学研究和他研发的新一代分子束科学仪器为反应动力学领域进一步理解化学反应的量子特性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他的新发现将化学动力学领域拓展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

1991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获得博士学位后,杨学明先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了几年博士后工作,后又赴中国台湾原子与分子科学研究所工作。2001年,杨学明回到祖国内地,担任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自那时起,由他领导完成的研究工作连续两年入选 “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杨学明一直高度重视发展先进光源技术,2018年,他主持建成了我国第一台大型自由电子激光科学研究用户装置 “大连光源”,这是当时世界上唯一运行在极紫外波段的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标志着我国自由电子激光的相关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连光源” 的正式运行,对于能源、化学、物理、生物、医学、材料等多个科学领域具有革命性的推动作用。如今,“大连光源” 仍在持续产出重量级成果。[4,5]

“我是个很幸运的人,一辈子都在做自己特别喜欢的事,而且这些事多少为国家作了些贡献。” 回首科研过往,杨学明颇为感慨,“没有什么比自己的成果给国家科研带来价值更重要。” [5]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253523f8-b3bd-4b3e-8890-36140ddd9e9e.png

获奖人:莫毅明

获奖理由:奖励他创立了极小有理切线簇(VMRT)理论并用以解决代数几何领域的一系列猜想,以及对志村簇上的Ax-Schanuel猜想的证明。

莫毅明(Ngaiming MOK),1956年出生于中国香港,1980年获得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现为香港大学Edmund and Peggy Tse讲席教授。

复几何是基础数学的一个分支,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核心研究方向,在理论物理和数学的其他分支都有重要作用。莫毅明长期致力于多复变函数论、复微分几何与代数几何的研究。在与不同合作者的工作里,莫毅明在复几何及其应用有两项基本贡献:

其一是他与Jun-Muk Hwang一起创造了代数几何领域中的极小有理切线簇(VMRT)。这个理论是基于他早期复几何的工作上发展起来的,并于1998年通过此几何理论证明了紧不可约厄米特对称空间(compact Hermitian symmetric spaces)在凯勒(Kähler)形变下的刚性,以及Lazarsfeld关于有理齐次空间上解析影射的一个猜想。

其二是他与Jonathan Pila和Jacob Tsimerman合作,证明了志村簇上的Ax-Schanuel 猜想。经典的Schanuel猜想是数论中的主要猜想之一,志村簇上的Ax-Schanuel 猜想是Schanuel 猜想在双曲几何中的重要变种。莫毅明等人的定理已成为算术几何中的重要工具。

大约自2010年始,莫毅明开展其横跨代数几何、复微分几何与数论领域的研究工作。莫毅明及其合作者正在发展一套关于充满直线之单直纹射影流形上的子流形的微分几何理论,并运用复微分几何方法解决有界对称域的商空间上一系列来自数论的几何难题。[6]

莫毅明自幼爱好阅读与思考,尤好数学、历史与语言学方面的书籍。上高中的时候,莫毅明接触到华罗庚的《数论导引》并有所启发,立志要当一个数学家,期盼自己在将来研究数学的道路上能对中国数学的发展有所贡献。

莫毅明师承美国科学院院士与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萧荫堂。1994年,莫毅明怀着香港即将回归祖国的憧憬回港任香港大学讲座教授,盼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把自己所学贡献祖国。他开始致力于引进前沿学科,近年又多次在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机构作系统性的专题演讲,促进香港与内地的学术合作与交流。莫毅明会多国语言,常年参与学术活动的他几乎走遍了世界各地,并以英语、普通话、广东话、法语、德语与意大利语进行学术演讲。[6,7]

2007年,莫毅明以《关于对称与齐次空间的复几何》研究项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他对此感到无比欣慰,“我特别高兴见到国家对基础科学的重视,并深庆碰上国家积极建设创新型科学体系的机遇。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石,我期望借数学上的发现及创新,在科研道路上为国家作出更多贡献。”

在莫毅明看来,中国数学研究的发展需要协力合作,需要在前沿研究领域多发力,并希望内地数学界和香港数学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自己的专业范畴里,他确信复几何对基础数学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期盼复几何领域能在中国的数学土壤上进一步开花结果,对其他多个数学领域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7] 

参考文献:

1.知识分子,2019,李文辉、隋建华:只管前行,莫问成败

https://mp.weixin.qq.com/s/zDXb1r5zJfKWUrcpXN3dqg

2.人民日报,2020,我国科学家首获乙肝研究最高奖

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6034083/5948233?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3.南方科技大学杨学明个人主页

https://faculty.sustech.edu.cn/yangxm/

4.央广网,2018,“大连光源”一期项目通过专家验收 进入正式运行阶段

https://news.china.com/domesticgd/10000159/20180713/32678981.html

5.科技日报,2022,杨学明:“点亮”世界上最耀眼的极紫外光源

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205/9b9433a4ac504b63bcf8f7078cfb1d96.shtml

6.香港科学院官网莫毅明简介

http://www.ashk.org.hk/sc/ourMembers/details/40

7.海洋.莫毅明:拥抱中国数学研究[J].科技中国,2008,000(012):88-90

本文作者:王雨丹,来源:知识分子,原文标题:《2022年未来科学大奖揭晓!李文辉、杨学明、莫毅明三人获奖》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