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一批创业者被雷军误导:把公司做死了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pencilnews.cn/p/40613.html?from=article_list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一批创业者被雷军误导:把公司做死了

dbc31ac46fd01c7a46b918cef5255884.png

雷军的2022年度演讲不出意外地火了。

他几段至暗时刻在朋友圈刷屏:金山从死到生的故事,卓越网从生到死的故事……

当下这个艰难时刻,几碗甜鸡汤特别能鼓舞人心:连雷军这样的老板,也有比自己还苦经历,瞬间释然了。同时,又觉得他很厉害:怎么每次都能化险为夷。

我也认为雷军厉害,但我认为,他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不告诉你他最厉害的地方,只告诉你他其实没那么厉害的地方,而大家都以为这些地方他最厉害。这么看,雷军是个“骗子”——当然,这里的“骗子”是个中性词。

我敢打赌:这些年以“雷军思想”为榜样的老板,大多创业失败了。如果没有,评论区留言,我赔你一块钱。

雷军对外宣传的,都不是他最厉害的,或者说误导了很多创业者。

- 01 -雷军误导了整整一届创业者

比如10年前,雷军提倡用互联网思维做管理——扁平化管理,不要层级汇报,老板要亲临一线抓业务。当年盛行的一个故事:为了选一张合适的手机壁纸,他亲自看了几十万张壁纸。

2012年的互联网大会上,我问了他一个问题:你公司小的时候,曾经提倡扁平化。现在小米有2400人,你怎么持续保证“小公司活力”?

他那时候已经遇到了“小公司瓶颈”:也不那么追求组织的扁平,而是用文化来约束扁平。“每个星期产品出来后都会有打分表,哪些做得好哪些不好,我觉得只要每位员工都有100位米粉朋友,就会有无数人会帮我管着他们干。”

我现在自己创业了(6年),有些道理就懂了:老板亲自干一线的这种“扁平”,只适合创业初期,比如团队小于100人。

创业者不要过度追求极致扁平,否则会让自己失去智商。比如,当年我就见过一些“雷布斯教徒”,公司几千上万人了,还在做“挑壁纸”的事:为了挑出一张合格壁纸,看几十万张壁纸。我就算20万张壁纸,每张5秒,以8小时工作制计算,相当于33天。

哦,你一个营收几亿几十亿的大老板,为了选一张壁纸,就把一年的1/12花在壁纸上面?

再比如,雷总提倡“用互联网思维做硬件”:讲究用户参与感,产品要小步迭代。2012年左右,国内冒出了一批“互联网手机”,都把雷军尊为鼻祖:都以“互联网思维”为核心竞争力,比如小辣椒手机、大可乐手机……当然,这些信徒后来都失败了。

雷军说:产品要快速迭代,说传统手机品牌一年一次迭代,太慢。如果我当年不是科技记者出身,我也和大家一样:被这些稀罕言论“骗”得团团转。

真相是什么?一位传统手机品牌高管告诉我:其实是小米手机BUG太多,没有完整的测试团队,小米那时总公司才300-400人,而联想等手机品牌仅测试团队就300-400人。所以小米只能通过“用户参与感”去慢慢修复BUG。

类似这些言论太多了,雷军也挨了不少“雷劈”。一会说“手机像素不是越大越好”,说友商一味地堆硬件,自己却反手就出了款“一亿像素”的“相机”;一会说“摄像头数量不是越多越好”,自己却反手出了款“5个摄像头”的手机……

我最近一次听雷军分享,是三年前。他在提倡小米“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

他说了一个“小米电池”的故事。他说围绕着“产品极致”,他做了几大创新。

一般市面上10粒5号电池卖多少钱?(20元左右)。我们把价格打下来了,9元9;市面上的电池一般很不方便携带,容易丢,所以我们做了一个盒子;电池使用过程中,我们分不清哪些是用过的,哪些是没用过的,所以我们设计成了彩虹色;电池用完后,丢到垃圾桶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所以小米电池是无汞电池……

那时候,尽管我已经创业4年了,但听到这番言论,我依然觉得雷军厉害。当然,厉害确实是厉害,但我知道哪些是老板需要去学的,哪些作为消费者听听就行了。

过去几年,雷军宣扬了很多“创业思想”,但本质而言,都是为“小米品牌”服务的,这些话归根结底都是说给小米消费者听的,但创业者不要一味地去学。

- 02 -雷军最厉害之处,反被忽略

还是那句话,过去7年来,我身边那些“雷布斯信徒”大多创业失败了:当年的互联网手机品牌,除了小米还活着,其余品牌都死了。我见过的取得成绩的创业者,大多保持着独立思想,不会刻意追捧谁,也不会全盘否定谁。

从结果来看,雷军真的是一位很厉害的创业者。他先是做成了手机品牌,标志性事件是2013年,小米手机在国内的市场份额第三;他随后做成了“小米其他品牌”,比如空气净化器、电视等等。他还通过“孵化+投资”的手段,联合推出了“米家品牌”。这件事做完后,2019年,小米首次进入世界500强,收入约1800亿元。

从企业家维度看,雷军最厉害的地方是什么?作为创业者,我们又最应该去学他的什么。过去那么多年,一直传颂的是雷军的“微操”:产品微操、营销微操......其实,雷军最厉害的地方是“宏观能力”,“微操”都是给消费者看的。

作为老板,你要是无差别地去追求“微操”,我建议你不要去创业,因为你一定会把公司做死。公司的成功与否,一定只和宏观的运筹帷幄有关:一个宏观决策,能让企业享受不止10年的红利。

雷军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在“团队搭建”上。这一点雷军其实说了:自己创业初期,80%的时间都是在招人。老板看中什么,就看他时间花在哪里,只是大家偏偏把这句话漏掉了,反而只听进去他“挑几十万张壁纸”的鬼话。

我最钦佩雷军的,是他能在创业初期就能搭建一个顶级团队——小米八大金刚:黎万强、林斌、洪峰、刘德……我认为,这支团队搭建好的时候,小米已经成功一半了。

分析一家公司能不能干得过另一家公司,首先要看团队。

早期小米为什么能脱颖而出?因为雷军是当年那拨品牌中最牛的创始人:前上市公司金山CEO,资本最殷实,企业经营经验最丰富,人脉最广,知名度最高……

再说小米居功至伟的功臣——林斌,参与创办微软亚洲工程院,任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他来负责手机研发和生产工作,竞争对手能有多少机会?

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小米八大金刚各自分工,在八大领域,几乎都是实力最强的。在同一个方向上,竞争首先是人才的竞争。阿里有十八罗汉,百度有七剑客,携程有四君子,新东方有三驾马车,腾讯有五虎将。什么级别的团队,决定能做成什么样的公司。雷军能在企业初期打出这么一手漂亮的牌,我非常钦佩。

找人找钱找方向——是创业者三大使命,找人排在第一位。各位扪心自问一下:你们是否花费大于30%的时间在团队上?雷布斯可是花了80%。

当然,雷军在长期的战略能力上也是出色的。仔细分析看,雷军看战略的长远能力是常人不能及的。在绝大多数竞争对手都只看到了“手机”生意时,雷军看到了“国产替代”:未来用户家里的每一件商品,都有可能打上“国产”二字。所以雷军打完“手机战争”后,立马就开始做小米电视、小米净化器、小米插座等等,立马开启“米家战略”,立马开启投资(顺为资本、小米战投)网罗优质品牌。

所以小米今天的“大”,和雷军战略的“大”完全脱不开关系。在大海里捕鱼,才能捕到肥美海鲜,在池塘里却只能捕到小鱼小蟹。

因此,雷军“找人+找方向”的宏观运作,更值得老板学习。

对比过往,2022年雷军的演讲算很良心了,他反反复复传达的一个理念:坚持,熬过低谷,相信美好事情即将发生——这确实是老板当下最该学习的地方。至于演讲里提到的“站店”、“泡酒吧”,一般人读读倒是解渴,老板一口闷下去会中毒。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