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人民日报评论:电商平台预售商品,不能透支用户信任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internet/2022-08-18/doc-imizirav8641636.s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人民日报评论:电商平台预售商品,不能透支用户信任

广告

  近20天,依旧没有等来衣服;下单后,遭商家单方面更改发货日期……不少消费者反映,在某些电商平台购买的预售商品,发货、售后等方面存在消费陷阱。同时,在某投诉平台【进入黑猫投诉】,检索“预售不发货”关键词,能查到5900多起投诉。电商平台预售商品出现的种种问题,引人关注。

  所谓“预售”,可简单理解为商品未正式进入市场前的销售行为。近来,在各大购物节、电商平台中,预售成为“新玩法”。在此过程中,由于商家资质审核、消费提示、监督管理等方面存在疏漏,预售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发货时间较长、质量参差不齐、以低价预售为名引流,等等。这些行为,既直接侵害消费者权益,也影响电商经济健康发展。重新审视电商平台预售商品现象,加强规范引导,才能确保消费者、商家与平台各得其利、互利共赢。

  从市场行为和运行规律看,电商平台上预售模式的出现有其成因。一方面,不少预售商品有优惠、让利等特点,吸引消费者关注;另一方面,此类产品多为网红品牌,由知名主播推荐,用户黏性较高。再者,通过预售,商家既可以提前锁定一批客户,也能合理安排生产、降低仓储压力。总体看,消费者基于性价比和信任来购买预售商品,商家基于生产经营成本来推出预售服务,倘若商家能做到不违约、品控好、善经营,消费者能从中收获较好消费体验,也不失为一种好选择。

  用好商品预售策略,关键要确保商品品质和服务质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关乎预售之法能否有效,也考验着商家的诚信经营。当前,面对一些预售商品,消费者诟病最多的是商家延迟发货、单方面更改发货日期、商品货不对板、退款和赔偿难等问题。现象的背后潜藏着风险。今年4月,中消协在新消费领域投诉情况专题报告中指出,“有些网络经营者利用不公平格式条款减免自身义务和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其中包括一些网络商家对预售商品设置超长预售期。商品或可预售,但诚信不能透支,更不能凌驾于消费者权益之上。因此,无论从规范市场秩序还是遵从商业伦理的角度,把预售当幌子,以损害消费者利益为代价的商业行为,都是于法难容的,也走不长远。

广告

  好的电商生态需要法治护航,新的商业方式也离不开循法而行。《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明确,“不得采用谎称现货、虚构预订、虚假抢购等方式进行虚假营销”;《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2020修订)》规定,未按约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履行约定或者退回预付款,并应当承担预付款的利息、消费者必须支付的合理费用。这意味着,商家预售商品时,应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商品或服务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这同样要求,各电商平台要严格把关商家和品牌的入驻资质,将违规预售行为纳入商家诚信档案,以完善机制敦促商家规范经营行为;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执法监督,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大对预售乱象的整治力度。

  市场经济、平台经济、电商经济都是诚信经济,也是法治经济。“预售”不是一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严把资质审核、加强预售监管、完善预售机制,让预售模式真正健康规范起来,这既是万千消费者的期盼,也是电商经济活力更足的题中应有之义。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