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首席观察】“多难”之下 央行货政报告的新提法和新信号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opinion.hexun.com/2022-08-12/206552613.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首席观察】“多难”之下 央行货政报告的新提法和新信号

206552612.jpg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欧阳晓红

你有没有发现,当“衰退”“通胀”频频见诸报端时,眼下的资本市场对其却暂不买账,照“嗨”不误——当地时间8月10日,低于预期(8.7%)的美国7月CPI同比数据8.5%公布后,美股再度狂欢;三大股指普涨。次日,A股也不示弱,做多情绪高涨,沪指站上3280点,涨幅1.6%。两市超3600只个股上涨。

此时,不知有“贩卖”焦虑之嫌,还是市场麻木了,全球经济迈向高通胀、低增长、高债务的危机时代,“末日博士”鲁比尼、花旗联袂警告股市风险。花旗认为,现阶段与2007年的市场乐观情绪相仿,而随后的金融危机使得美股从历史高位下跌超五成。

西部证券(002673)宏观首席分析师边泉水看来,本轮通胀顶点见到,意味着加息最鹰派的时间或已过,叠加经济放缓,通胀预期和实际利率对长端美债形成下行压力,美股估值压力消退。

景顺亚太区(日本除外)全球市场策略赵耀庭则觉得,美联储将不会依据单月数据就判断通胀趋势正在放缓。他建议,市场参与者不要贸然下定论。深入分析便会发现,7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走弱源于许多“暂时性”因素,但其他基本构成因素仍保持非常稳定。

与此同时,要么“紧缩”致“硬着陆”,要么“放松”致“通胀预期发散”,货币政策两难的全球央行还在苦捱中寻找平衡。虽然最新公布的中国通胀数据亦低于预期,且大概率可实现3%左右的CPI预定目标。但国内新一轮“猪周期”开启之际,中国央行对“通胀”格外重视,其在8月10日发布的2022年Q2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44处提及“通胀”;并明确表示,坚持不搞 “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为物价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同日公布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7月CPI同比上涨 2.7%,低于市场普遍预期。东方金诚宏观分析,这表明当前消费品和服务市场通胀形势依然温和可控。PPI与 CPI“剪刀差”将呈持续缩小态势,意味着中下游企业成本压力正在缓解。

但,怎一个“胀”字了得!中国央行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首次提出高通胀已成为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最主要挑战;本轮全球通胀走高的粘性与持续时间比以往更加严峻”;认为中国“全年物价水平将保持总体稳定”,同时指出短期内要“警惕结构性通胀压力、输入性通胀压力,物价涨幅可能阶段性反弹,不能掉以轻心”。

同时,Q2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还首次指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面临通胀攀升、经济放缓、债务积压、货币贬值以及食品和能源危机的完美风暴风险。

对于全球通胀,Q2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在本世纪前20年发达经济体先后经历了“大缓和”和“低通胀”时期,“这一趋势在2021年已发生转变,今年以来扭转为高通胀的态势更加明朗”。

Q2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近期主要发达经济体面临几十年未有的高通胀压力,“与发达经济体央行前期对通胀形势有所误判、政策调整落后于市场曲线密切相关”。对此,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认为,通胀在后续货币政策框架中的关注度将明显上升。

国内来看,央行表示,全年物价水平将保持总体稳定,但要警惕结构性通胀压力。 下一阶段,受消费需求复苏回暖、PPI向CPI滞后传导、新一轮猪肉价格上涨周期开启、能源和原材料成本仍处高位等因素影响,国内结构性通胀压力可能加大,输入性通胀压力依然存在,预计下半年 CPI 涨幅将有所上行,一些月份涨幅可能阶段性突破 3%。据熊园分析,CPI三季度有望站上3%(最快8月),继续关注猪价、油价、粮价等3大扰动因素。

显而易见,“通胀形势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重点,稳物价也成为央行的首要目标。”中国民生银行(600016)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如此评论Q2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在此之下,温彬认为,下半年增量政策空间有限,更加强调抓好政策措施落实、巩固趋势。

“保持币值稳定是央行首要职责,维护通胀平稳是宏观大盘稳定的题中之义。”央行称,“任何时刻,中央银行都应该对物价走势的边际变化保持高度关注,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客观研判未来通胀形势,未雨绸缪做好政策安排。”

前瞻性政策安排亦意味着——如果说全球央妈面临两难之选,那么,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体要求下,中国央行则需要在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之间做好平衡,或是多难之选。

现在,尽管中国央行不易,且Q2货币政策报告表述有诸多新提法,但该报告发布次日,或得益于外围市场的做多情绪提振,A股也“嗨”起来了。

8月11日,沪指报收3281.67(+1.60%),深成指、创业板指数分别报收12474.03(+2.05%)、2721.49(+2.37%),总成交额达10673亿元;大盘市场情绪高涨。据同花顺(300033)数据显示,北向资金净买入132.95亿,但本周净流入37.72亿。证券(+59.90亿)、消费电子(+38.50亿)、光学光电子(+14.10亿)居行业主力净流入前三大板块。

直观来看,外围市场的做多或缘于美股遭遇暴跌后迎来强势反弹,加之美联储8月休会。欧央行也同样在8月休会,但欧洲股市表现相对平淡,当天,欧洲股指涨跌不一,几乎弱中持平。

的确,走过跌宕起伏的上半年,以及衰退交易和复苏交易各自偃旗息鼓的七月,债市之外,全球金融市场一度趋于平静……眼下,则迎来了报复式反弹。喜之?忧之?可否持之?

当地时间 8月11日,美股三大指数一改前一交易日强势,有涨有跌,走软持平。

如中国央行所言,疫情前全球经济“低通胀、低利率、低增长、高债务”的“三低一高”局面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发达经济体同时面临高通胀和增长动能放缓,导致“货币政策面临两难”……以及高通胀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最大挑战,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加快加码收紧货币政策,叠加疫情反复、地缘政治冲突、能源粮食危机等影响,世界经济增长动能转弱,金融市场震荡和部分经济体“硬着陆”的风险值得关注。

因而,此时也是考验一国经济韧性强与否、一国币值稳与否的关键时刻,在下半年增量政策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对中国而言更是如此。

颇为意外的是,中国7月出口数据再度大超预期。7月出口同比从6月的17.9%继续升至18%,在全球经济总体下行背景下,中国出口继续保持一定韧性,这可能部分得益于中国完整工业链,部分得益于中国能源成本优势;中金固定收益研究认为,7月进口同比从6月的1%升至2.3%,进口增速继续低位运行,反映中国内需仍然相对不足。

在保银资本管理公司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看来,出口继续超预期,在当前经济内需疲软的情况下是难得的亮点。贸易顺差强劲有助于稳定人民币汇率,避免资本流出。汽车行业出口保持高速增长势头,这是中国受益于产业升级所带来的一个新增长引擎。欧洲能源供应紧张可能导致当地的生产收到影响,中国出口行业间接收益。

而7月贸易顺差达1013亿美元,也是有记录以来中国月度顺差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在出口韧性而进口较弱背景下,高顺差既部分支撑国内经济,又部分支撑人民币汇率。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8月11日亦是811汇改七周年。汇改至今,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贬值8.5%。但中国央行在8月10日发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并未提及811汇改;而是指出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2022年6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 23.3%,对欧元汇率累计升值42.9%,对日元汇率累计升值 48.7%。

此时,全球央行的心思可能都一样:均乐见本国货币升值,以此对抗通胀之虞。

6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欧元、英镑、日元汇率中间价分别较2021年末贬值5.0%、升值3.0%、升值5.8%和升值12.8%。可见,强美元周期下,人民币仍趋稳,目前堪称美元之外的第二强势货币。

而无论是6、7月超预期的出口数据,还是人民币汇率的走势表现,均昭示中国经济之稳。这在考验一国经济韧性的当下,显得尤为重要。

瑞再研究院有关2022韧性指数Sigam报告指出,宏观经济韧性,受制于增长放缓及通胀高企。今年,全球增长放缓、通胀飙升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产生的全面影响尚未可知,目仍存在很高的不确定性。预计2022年的全球宏观经济韧性指数将达到0.53左右(比2021年上升7%),与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相当(0.54),但仍远低于全球金融危机前0.62的水平(2007年)。

Sigam报告认为,结构性指标继续拖累全球宏观经济韧性,人力资本和劳动力市场效率为主要负面因素,尤其是在新兴市场。未来几个月的经济衰退预期表明,政策制定者应着重优化结构性条件,如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和不平等,提升趋势增长率。

“当前的生活成本危机让不平等问题成为关注焦点。经济冲击通常对最低收入家庭造成最沉重的打击,由此产生不平等结果。因此,需要调整政策框架以支持更具普惠性的增长。”Sigam报告指出。

而“有效需求不足成为国内稳经济的重要制约,加大普惠小微支持以稳就业”恰是Q2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新信号之一。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分析,央行对国内经济研判边际乐观、总体谨慎,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不再强调“三重压力”,指出经济趋势向好,但相较于一季度重点关注疫情散发对经济运行的冲击,当前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成为稳经济的重要制约,在“国内消费恢复面临居民收入不振、资产负债表受损和消费场景受限等挑战,积极扩大有效投资还存在一些难点堵点,服务业恢复基础尚不牢固,青年人就业压力较大”环境下,稳经济还需付出艰苦努力。

诚如,承压的人民币汇率表现不俗,近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虽有贬值,但对非美货币汇率仍颇为坚挺。不过,硬币的反面是,人民币的另一种价格,即利率走势存惑;尤其是市场利率近来持续走低(暗示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宽松),究其根本在于——市场主体的有效需求太弱,可谓需求疲软与资金淤积共振。其潜台词是,房地产市场或继续成为经济增长的拖累项,足见稳地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提升。尽管中国下半年货币政策的主基调是不搞大水漫灌,但国内信贷结构尚需修复与优化。

正如,温彬认为,“信贷‘总量稳、结构优’,按照市场化、审慎经营原则平稳适度增长”亦是此次货政报告新信号变化之一。

一季度“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稳定增长”转变为二季度的“保持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或意味着下半年央行淡化信贷总量增长,更加强调信贷增长的平稳性、有效性和结构优化。“未来,信贷增长将与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进程相适应,更加重视总量稳、结构优。”温彬指出。

面临“两难”也好,“多难”也罢,堪称央妈的中国央行坚信,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保持较强韧性,宏观政策调节工具丰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备诸多有利条件。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