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文科博士生的数字文具盒:这一年里我真正在用的那些 App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sspai.com/post/75111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文科博士生的数字文具盒:这一年里我真正在用的那些 App

1
文科博士生的数字文具盒:这一年里我真正在用的那些 App

Matrix 首页推荐

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本文参与数字文具盒征文活动


因为去年写了这篇文章分享我的 workflow,所以在这次的征文题目公布时,少数派的编辑也贴心的来问我有没有想分享的工具。说实话,对于这次的征文题目,我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可以期待一波好工具的分享,满足我对工具的探索欲; 忧的是,对工具探索的过度好奇往往会占用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反而加剧了我的论文写作拖延症。 相信很多少数派的读者和我一样,对于新的工具总是充满好奇,迫不及待地探索一番后,又往往很快搁置到一边, 真正能用下去的工具,往往还是那几个常用的。

我想其原因可以有以下几个:

  1. 一些新的工具,虽然有全新的名字和界面,但是功能往往与已有的工具重合,并不能给工作效率带来实质帮助。
  2. 另一些新的工具可能会意识到上述问题,但是开发新的功能毕竟困难,于是转而希望努力改变或者教导用户一套新的方法论或使用逻辑。然而,愿景虽好,但这往往并没有从用户的实际需要出发,反而带来了过高的学习成本。
  3. 工具自身的缺陷问题,譬如平台覆盖不足,导入导出不够开放,系统不够稳定,乃至字体不够大等等。
  4. 确实有一些好工具提供了实用且简洁的功能,但是介绍中并没有提供实际的应用场景,所以有时不知如何将之纳入自己的工作流中进行合理使用。
  5. 个人主观的好恶。

当然,作为一个不懂任何工具开发的文科菜鸟,我自然也没有资格吹毛求疵,对工具大加评判。所以本文,我只想从一个长期用户的实际使用体验出发,分享一些我实际研究学习过程中真正用到的一些工具和使用场景,希望读到本文的你有一点点帮助。

另外,我每天用到的学术工具首先包括 Devonthink , obisidian ,zotero 和 scrivener,但是因为之前的文章中详细介绍过,所以这里不再赘述。

课堂/读书会:liquidtext + craft

这两个软件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不需要再重复对其使用方法进行介绍,两者都是尤其适用于 ipad ,且使用逻辑简单清晰。

我发现我使用这两个软件,尤其是 liquidtext 最多的场景是在参加研究会、读书会这种,需要精读某一篇或多篇文献,参与讨论的场景。

譬如今年上半年,我修了一门精读某日文书籍的课,每周读几十页然后讨论这种。根据这门课的性质,我对工具的要求是:能用中文笔记总结文章结构,避免课堂讨论中忘记读过的内容和位置;能跳转到原文,以便就原文参与讨论;能链接多处原文笔记,方便跳转和建立知识链接。从这个要求出发,liquidtext 就是最适合的工具了。所以我的笔记界面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1

为什么我需要和 craft 联用呢?这是因为我发现 liquidtext 如果在旁边的笔记区单独写一条中文笔记,那需要每次新建文本框,不免繁琐。而且笔记区的内容想以文字形式日后导出汇总到笔记中心的 obsidian 也很麻烦。于是我灵光一动,使用ipad 的分屏模式,在右面打开craft 进行分条记录。

1

这样,只要读完一节,把记录好的分条笔记直接从 craft 拖拽到 liquidtext 就自动形成了文本框泡泡,然后在用笔把笔记和原文之间连上线就好了。文章读完后,选中几个有趣的笔记泡泡,改个颜色让它突出一点,再注释上几个 comments ,或者链接到其他笔记或原文,到时候课堂上就不愁没有话题讨论了。craft 中留下的笔记也可以拷贝到其他笔记中去进行汇总。这个方法十分便于课前的预习。

课堂讨论中,则常常激烈到来不及记录,这时用笔勾勾画画,做些链接最合适不过。

https://res.craft.do/user/full/f25d84ea-fbec-0943-2cfd-142f4e4c1f63/doc/7B415199-76F7-44D5-B116-8F3F329D2CF8/8001B2D0-7F72-46CB-B25F-131B40A451B8_2/4AGDwtxLbiAkIIfJVNaQ8JyzsOv3peWTsDE2wN7VEAoz/IMG_1787.png

日常阅读:marginnote 3

在课堂的精读文献之外,日常要读的东西还有很多。在这篇文章里我已经分享过我对于自己研究相关的书和文献进行阅读的相关工具,这一年里,我基本上还是在使用这些工具。这里我想说一说那些并非我专门的研究领域,但是又有一定难度地闲读书籍,我是怎么阅读的。

当大致浏览过发现要读的是一本逻辑结构完整,且体量不小的书籍时(譬如我最近正在读的是上野千鹤子的《父权制与资本主义》),我最常依赖的工具就是 marginnote 3。关于这个工具,你几乎可以在所有地方找到使用教程,我无意再加赘述。我只说说我用起来得心应手的两个插件和我的使用方法。

https://res.craft.do/user/full/f25d84ea-fbec-0943-2cfd-142f4e4c1f63/doc/7B415199-76F7-44D5-B116-8F3F329D2CF8/1660C130-A701-4C21-B0AB-9F5CD04F0474_2/3PClHI9rGIahYnkouRcROta9H3aDipfyRakBw7sjv8sz/IMG_1791.png

首先是 OhMyMN 。

https://res.craft.do/user/full/f25d84ea-fbec-0943-2cfd-142f4e4c1f63/doc/7B415199-76F7-44D5-B116-8F3F329D2CF8/9D2766D9-F2D9-440C-9394-EE4E51E895B6_2/tAfhntwCcW6GCFRPhmQUjFTBLXlfdMR0xElwyQhMtBAz/IMG_1789.jpeg

在 marginnote 的论坛里,它号称是最强大的插件。确实也名副其实。它的好处是一旦开启预设置,之后可以完全自动化处理,让你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譬如可以把摘录文字中出现的不合时宜的空格去掉;把短语自动设置为标题;把带有序列号的内容自动排版等等。详细功能和用法可以去论坛看看,插件作者写了详细的使用说明,并且在B站上传了解说视频。

另外就是这个 Obsidian Bridge。

1

它的作用是将学习脑图中的笔记,一键复制为漂亮的 markdown 模式,方便粘贴到 obsidian。提取出的笔记不但保留了结构,而且附有卡片的 url link,从 obsidian 可以一键跳转会原文。这就十分方便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插件作者贴心地开发了两种复制模式。

  • 「目录模式」提取框架,只复制卡片标题和其所有子卡片。这适合读完一章,乃至一本书,一键提取框架笔记出来;
https://res.craft.do/user/full/f25d84ea-fbec-0943-2cfd-142f4e4c1f63/doc/7B415199-76F7-44D5-B116-8F3F329D2CF8/0A0C9EDA-8A8F-4D48-AE35-49F614DE27CA_2/BxJ8vHHmFOeQrqTwBef5ZxlPtiU1qkLigtBiLcwRhBwz/IMG_1792.png
  • 关闭「目录模式」后则是单独复制某一张卡片,包括所有引文和评论,这则适合将某一个值得扩展为 permanent note 的笔记完整提取出来。
https://res.craft.do/user/full/f25d84ea-fbec-0943-2cfd-142f4e4c1f63/doc/7B415199-76F7-44D5-B116-8F3F329D2CF8/9F7AD3FF-D43C-4A57-B87E-6201DE35178F_2/kbOtgg0Do5py1Sy5v5UuWRTyp0QIFYigW49pIKpN3yoz/IMG_1793.png

在这两个插件之外,建议打开 pencilKit 功能,我将铅笔设置为自动拉直为直线,便于边度变随手写个批注画画线;钢笔则设置为选中文本,然后点击一下就自动摘录。这样设置好了后,读书过程就十分行云流水了。

1

obsidian 的一些插件

说到插件,则不得不提一提 obsidian 中的各种强大插件。我个人安装了不少插件,要说起对学术研究最有帮助的,应该是画圈的这几个。

https://res.craft.do/user/full/f25d84ea-fbec-0943-2cfd-142f4e4c1f63/doc/7B415199-76F7-44D5-B116-8F3F329D2CF8/965F473F-EDE3-41D1-8121-3E86680AD31F_2/eoEsJo8YQmpb2DX28RIwmAAhqzO9PBfYSVIAdVyiWgkz/IMG_1795.jpeg

譬如 Dataview 可以这么用:

1

我在「丸山真男」这个条目里,写了左边的代码。上面的会帮我自动查找所有标有链接到这个文件的 literature notes ,并将他们视为言及丸山真男的先行研究。下面的则是查找链接到这个文件的 permanent notes,并将他们视为我关于丸山所做的永久笔记。

类似的用法还有很多,譬如在 yaml 区作者和年份,用 Dataview 查找某作者文献的笔记并按年份排序等。如果感兴趣可以自己探索一波。

goodnotes 5

自从用了 obsidian 来做电子笔记后,我已经很少手写了,所以 goodnotes 也被我搁置了很久。最近重新把它拿出来用,主要是应对这两个场景:

  • 用闪卡功能收集单词。
1
  • 对一些结构复杂的文章内容,画画图,偶尔记录些论文 idea 草图。
1

在以前的文章中我曾介绍过我用的主要的论文写作工具是 Scrivener。事实上,因为写作这个任务太艰巨,所以我常常开小差去研究研究写作工具。譬如我也用过写拉松,gengo 等等。最后发现,最能帮到我的反而是一些功能最基本的工具。

calmlywriter.com

譬如这个 calmlywriter 。它简直是我几乎舍不得告诉别人的私藏宝藏。它简单到就是一个简单的网页,打开就能写。页面简单到一无所有。当然不可能收费。

1
1

我最喜欢的就是在设置里可以打开 typewriter sound,就是每打一个字,就会发出老式打字机的键盘声,换行还会叮的一声,似乎在庆祝你又写完了一段。很小的功能,就是让人很开心。而且字体我也很喜欢。

写完的内容会自动保存在缓存中,还可以储存到 Google Drive上。虽然可以下载桌面版,但你一定想不到,我最常用它写作的工具是 Boox!简直是为墨水屏而生的写作器!

1

在天气热起来之前,我最喜欢的写作方式就是提前写一个简单的提纲,或者 idea,提前保存成一些小的 txt 文档在 Google Drive 里,然后在 calmlywriter 中打开。然后带上 Boox ,键盘,和小桌子去公园的亭子里坐着写东西。每个文档写上几百字,作为素材。不会儿就写下了几千字。也可以分屏使用,一边读书,一边做笔记。因为没有网络干扰,没有蓝光刺眼,写作过程简直就是享受。

便签这个东西似乎是电脑自带的。我发现在收集论文点子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这样的场景。譬如在 obsidian 中任意浏览,发现能写的部分,就随手拷贝一下,希望能够有个白板来粘贴组织内容。又如,写作时发现一个想要引用的内容,就需要在 obsidian的笔记,devonthink 中的原文,和 scrivener 的界面中来回跳转,这是很需要一个能随时固定在桌面最上层的一个界面。便签就很好地满足了这个功能,可以在桌面上随意摆放,可以固定某一个便签在最前端。我发现用了它,我完全没有欲望再去折腾那些类似于超级白板之类的组织工具了。

1

关于时间管理,我坚持了一年纸质的 bullet journal,觉得很有意义。前段时间发现了一个可以补足纸质版不便的时间管理 App,Amplenote ,方便之处在于可以当成临时笔记本来用,记录一些 todo,而这些 todo 会自动出现在日历视图的右侧,可以直接拖动到日历中进行 time blocking。感兴趣的话可以去试一试,这个 App 也是免费的,而且多平台可用。

最后,突然想起来这一年常用的一个扫描软件,可能很多人已经知道了,如果你还不知道,那一定要试试这个 vFlat ,有了它,扫描一个文章,分分钟搞定~

以上就是这一年真正陪伴我,且大大提高了我的研究生产力的 App 们。

近来欣喜地发现,少数派上也有越来越多重新反应人和工具关系的文章,提醒我们不要为了工具而工具,以为有了App 就有了效率。我自己的亲身感受也是这样,越是写作状态好的时候,就越是不会去「折腾」工具,而是会真正「用」工具。

说到底,工具只有真正被用起来的才是好工具,长时间让自己能用下去的都是好工具,实践是唯一的检验标准。

> 暑期征文 数字文具盒 火热征稿中,分享学习方法,拿走现金奖励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