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七个步骤,深入解读数据含义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yunyingpai.com/%e7%bb%8f%e9%aa%8c%e5%88%86%e4%ba%ab/844331.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编辑导语:相信很多同学在分析问题的时候都有困惑:为什么要解读数据,怎么深度解读数据?这篇文章作者从七步走,详细阐述了如何进行深入解读数据 ,感兴趣的小伙伴一起来看看吧~

9UNbmWpZqIYmqBRo38Fz.jpg

“你看看最近的销售数据,有啥发现不?”在工作中,这种无明确目标的问题经常出现。讨厌的地方是:大部分时候,日常数据就是只有一点波动。如果直接把“环比3%增长”这种结论报上去,又会被扣个“这我也知道,要深入分析!”的帽子。那到底该咋办?今天系统讲解下。

解读数据是有标准顺序的,分为7步走:看数字、找规律、立标准、看结构、明假设、验真伪、出结论。我们不着急,一步步来讲:

一、第1步:看数字

这是最基础的,同比,环比,绝对值,涨了、跌了……日常报告都是这些东西。但是这些东西不招人待见。一来,只要是个人看一眼就知道情况了,没啥写的必要;二来,这些玩意没业务含义,讲了跟没讲一样,所以必须深入一步。

iRDSzPvEw3g3U9sSxuEy.png

二、第2步:找规律

想深入一步,可以把数据时间拖长一点,看看有没有自然规律。这一步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直接把日报表连起来看即可,但是非常管用!因为很多常规数据波动,就是有周期性规律的。掌握了规律,可以避免大惊小怪,误报错报。还能敏锐地观察到真正的问题(如下图)。

8izZyypOv17DBQezviit.png

三、第3步:立标准

想再深入一些,就得找判断标准。数据 + 标准=判断,有了好坏判断,才能继续往下思考:为啥好/为啥坏。最好的标准,就是有个KPI值压在头上,这样直接对比KPI完成率就有结论。

RyXAprIpVZZLoNKRmn1y.png

但有些非核心指标,没有KPI要求,这时候就得找其他标准。比如用场景拆解法,把非核心指标与KPI指标的关系,KPI达标时候非核心指标的数值范围找出来,这样也能形成判断标准,做出判断。

0ROfnnGGD4rlkxfdhEwP.png

四、第4步:看结构

有了好坏判断,可以进一步思考原因。但在思考原因之前,最好先看下指标内部结构,找到影响指标的大头。这样重点清晰,更容易看出问题所在。

比如看销售情况,销售讲究人、货、场,先从用户、商品、渠道三个维度,单独看内部结构,看哪个类型的占比高,哪个类型在当前表现好/差。这样分清重点,容易形成思路。

X5hvzJsReEPDkYepiNPI.png

比如看成本情况,区分可变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区分商品成本、营销成本。固定成本里区分前台、后台成本。这样更容易看出哪一块是波动来源。

有了这一步,后续再找原因就轻松很多了,可以直插重点。

五、第5步:列假设

有些比较懒的同学,直接在上一步就下结论了。比如最近销售不好是因为A商品没卖好。成本高了是因为促销花钱太多……可这种原因往往太肤浅。

  1. 一来,有可能A商品没买好是因为其他藏的更深因素导致的(有更深因素);
  2. 二来,有可能A商品没买好是因为某几类用户在流失(其他因素波及);
  3. 三来,即使A没买好是因为A不行,那也不见得短期内能改正,还是得想其他办法(问题分析的可落地性)。

所以,再往下深入,一定要清晰假设,撸出来问题背后的逻辑。很多同学到这一步会傻眼,觉得原因千头万绪,我该怎么列才合理?这里有两个简单的办法:

  1. 从最近发生的事件入手。
  2. 从业务可能采取的行动入手。

从最近发生的事情入手,能快速找到解释问题来源的假设。我们可以先收集最近发生的正向/负向的事件,然后逐一看:

  • 理论上:这个事件对哪些指标有影响;
  • 实际上:这个事件的发生程度,相对应数据变化。

这样逐一排查,找出问题来源。

AEUInzUyjQhJ3MXdtj33.png

从业务可能采取的行动入手,则能快速找到业务应对手段的假设。比如面对业绩下降,短期内业务就三板斧:

  1. 上促销,派一堆优惠券;
  2. 搞培训,抓几个典型示范;
  3. 改文案,把推广链接换换。

那么,我们可列假设:

  1. 按过往投入产出比,促销可以拉升业绩;
  2. 人员是参差不齐的,有标杆可以参照;
  3. 推广是参差不齐的,有标杆可以参照。

之后逐一检验即可。

六、第6步:验真伪

有了假设可以验证。注意,很多日常数据波动,是没资源给我们一一做ABtest来验证的。因此这里说的验证,更多是找证据。找到足够多的、明显的、数据上的证据,来证实观点。

比如我收到最近商品调价信息,那么理论上,如果是畅销品,快供不应求调价,是会提升收入的,而普通商品被逼无奈地调价只会伤害销量。那么验证的思路就是:

  1. 调价商品过往销售、库存数据如何(判断类型);
  2. 调价商品从哪一天开始调的,调完了销售有啥变化;
  3. 调价商品影响面有多大,剔除这个商品,其他还有问题不。

这样综合利用数据,就能下判断。

QmCzu4XQCB5esqpmtc4z.png

比如我们假设:做促销可以拉升业绩。那么可以把之前促销效果数据拿出来参考。

  1. 当时投入了多少,做了几天;
  2. 当时提升了多少;
  3. 目前按这个数量,能否填上坑。

这样也能下判断:如果现在上促销,能拯救局面不,还需要哪些措施。

七、第7步:得结论

到这一步我们已经做了充足的功课,交作业的时候,可以做非常详尽的汇报:

  1. 现状很好/很差,表现为……(第123步的结论);
  2. 现状好,是因为……(第4步的结论);
  3. 更深层的原因是……(第5步的结论);
  4. 这种好预计是可以持续/不可持续的,因为……(第6步结论);
  5. 因此,建议……(继续观察/采取措施/集体研讨更进一步方案)。

附件里,附上详细的数据过程,就显得既全面,又有深度了。

7步骤的开展顺序:

注意,这7步骤,不用等到有人提问的那一刻才开始做。因为:

  1. 第1、2、3步,完全是基础数据解读,平时就能干;
  2. 第4步,要收集近期业务动作,行业大事,平时就能干;
  3. 第4步,要对业务过往行动做复盘,历史上有记录。

平时做好功课,事到临头要做的,其实只有第5步中的利用历史数据测算和验证影响两件事。

所以我们常说,数据分析师想要加强数据洞察能力,就得多积累分析经验,针对具体业务问题,收集业务动作,多复盘,这样才能认识得越来越深入。每次具体问题来了,才有丰富的弹药库可用。

作者:接地气的陈老师,微信公众号:接地气的陈老师

本文由 @接地气的陈老师 原创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