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在录音之前你需要知道的事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sspai.com/prime/story/sr-06-01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少数派报告

在录音之前你需要知道的事

对待声音,我们要有敬畏之心,也要充满仪式感。


《少数派报告》是我们为少数派会员准备的特别内容,每月一期,每期围绕一个数字产品或服务展开深入研究与探讨,并总结其中的玩法与技巧。

本篇内容为《少数派报告:录音入门指南》的首篇文章,少数派会员可以自由阅读全部报告。


影像和声音,人们对前者的感知力更强,也更重视前者,这是一个普遍但令人遗憾的现象。

我们可以从大多数影音创作者的所关心创作工具和成果里找到蛛丝马迹:很多创作者对摄影机、镜头等影像创作工具的追求,远超录音机和麦克风等音频创作工具;我们会看到大量画面优秀、声音表现却糟糕的视频,原因也来源于此。这个问题不仅仅存在于小型工作室和个人影音创作团队,在部分剧组里,录音师的地位也不如摄影师,录音师的主动创作空间非常有限,类似的结果也会呈现在最终版的影片里。

好的声音能显著增强画面表现力,影视作品也会因此充满魅力。无论是磁性的旁白声还是充满想象力的声音特效,这些都是影片必备的元素。画面里出现了女主角和男主角在街角的谈话,如果听不到街头的环境音,听不到来往汽车、自行车的声音,我们就感受不到两个人物所处的环境,如果听不清两位人物的对白,这个画面即便拥有再好的色彩,表现力也直线下降。

在这里,我想借用苹果的这支宣传片,带你看看专业的声音工程师是如何参与一部电影的制作:

声音可以脱离影像而单独存在,播客、音乐都是纯声音的艺术。在只有声音的表现艺术里,声音的品质尤为重要,欣赏者会更关注声音的品质和细节的处理,人物语音的质感、空间感、音乐的量感,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听众的情绪,而声音录制工具和创作水准决定着声音的品质和声音的影响力。

「好声音」带来的独特体验,我希望你也能体验到。

我做过二十年的电台主播,也做过录音师,除了正统严肃的工作以外,影视器材和录音器材评测也是我的自媒体(@赵君日记)的研究方向。在这个过程中,体验过很多品牌的录音和影视设备,有几十年历史的麦克风,开盘录音机,模拟调音台,也有体积小巧、制造精密的最新型录音机。

综合使用这些设备之后,我发现大家往往没有为自己的需求选择最合适的录音器材,换句话说,为需求设计的录音的方案并不合理。这通常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1. 对设备了解少:很多录音器材都是国外品牌,在国内没有门店,因此大家了解较少,也没有使用和体验的渠道;
  2. 不知道什么是「好声音」:听不出来录音成品的差异;
  3. 对音频录制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道自己能实现的录音成品能达到什么程度,不同等级的录音差异究竟有多大。
  4. 没有明确规划预算:不知道应该为录音器材花费多少费用。

这一系列的文章,就是希望结合我自己的经验与声音工程的相关知识,从前期的录制到后期的处理,帮大家入门录音的世界。如果能让你的作品在声音方面有所改善,那就再好不过了。

作为系列的第一篇,我们先来了解「录音」。只有知道「录音」是怎么一回事,才能为之后选择设备和后期制作提供明确的方向。

破除对录音的两个误解

一般人对录音最大的误解,就是相信「百万调音师」的力量,认为后期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导致对录音前期的忽视。

我们以对噪音的处理为例。人们对图像的描述通常很容易理解和描述:画面很亮、图片太冷、构图不好等等。而描述声音,不同人的表述方式却完全不同,就像:噪音太大、听不清,更多时候是一句「声音太杂」。其实对录音是有一些标准描述的,就噪音而言,就分成由麦克风或音频线产生的底噪、嘈杂的环境噪音等,有时新手会把由于房间混响导致的人声不清晰,认知为背景噪音大,导致无法前期及时解决,后期想补救也难了。 

经常有朋友在视频网站上给我私信,询问录音相关的建议。我其实很愿意看到的留言是这样的:

  • 使用场景描述,比如室内还是户外;
  • 是否有环境噪音,是什么样的环境噪音;
  • 使用的录音器材是什么品牌、什么型号,当时是哪些设备在一起搭配使用的,连接方案是什么,参数是如何设置的;
  • 如果能精准的描述一下录音文件出了什么状况。

在看到这样的问题时,我通常能快速判断出是设备出了问题,还是设备使用不当导致。

但曾有一位朋友留言,只是简单说他录制的音频听不清人声,对录音环境和麦克风使用始终只字不提。在后续的沟通中,他才说了录音环境是一个夏日的午后,在一棵树下面录音,录音场景中有震耳欲聋的蝉鸣,而录音还是使用一支枪式麦克风在很远处录制的。这样的录音场景,好莱坞百万录音师估计也救不了他。

录音属于前期,音频处理属于后期,如果这个工作流程需要后期制作,比如剪辑音频,润色声音,添加背景音乐、环境音、音效等,那么前期录音的文件我们一般称之为音频素材。对音频素材的要求也要根据使用场景而定,如果前期是录制人声素材,我们要录制清晰,音量合适,混响尽可能少的声音;如果前期是录制环境声音素材,要录制尽可能没有风噪,震动,摩擦影响的环境声音;如果前期是为了录制音乐文件,要录制受混响影响少的,频段合适的音频。最后,保存成立体声还是单声道要根据后期处理而定。

工作流程不包含后期时,录音就要努力实现后期希望达到的效果。无论是人声音频、环境声音还是音乐文件等,都需要在保证音量合适的基础上,实现合适的混响效果,这个混响可以是现场录制的,也可以是在录音设备上实现的。

可以看出来,工作流程的前期与后期是互相配合,有时候甚至能互相弥补的,特别是一些音乐综艺节目和民间高手的出现,展示了音频后期处理上的灵活和强大,让我们容易产生一些误解,以为有了「百万调音师」就可以在后期「为所欲为」。 

例如有的人认为「歌曲唱的不好可以后期调整」,其实歌曲演唱录音除了要做到人声语音录制的所有要求之外,还要在音准、气息、情感方面更加关注,而气息和情感是很难通过后期调整的,必须要在前期录制时努力做到最好。

另外,好的前期录制是优质音频成本的基本保障,但糟糕的前期录音会为后期带来巨大麻烦。虽然音频后期工程能实现很多功能,也能化腐朽为传奇改变一段音频素材的面貌,但有很多前期录音挖的坑,会成为后期工作的灾难。比如人声录音中出现的爆音,后期调音师对此基本是束手无策的,还有喷麦导致的砰砰声也基本无法修复。录音时人物头部频繁转向导致的音量忽大忽小也会令后期人员抓狂。如果在录音时录制了大量混响,在后期也是很难消除的。

有些教程视频会教大家用软件或者插件一键后期处理,其实声音的后期和图片的后期有相似的地方,基本秉承着修复和调整两个思路,作为后期的工具,无论是电脑还是手机,所谓的一键修复的 app 基本都是非常入门的,效果也非常业余。高品质的后期均需要专业 app 或插件进行多个步骤操作,并不像看起来的那么傻瓜、简单。

除了对音频前期大家容易有诸多误解,另一个对录音常见的误区就是「器材至上」。

例如有人觉得一分钱一分货,贵的设备绝对能录制好声音。高端的录音器材的确能实现更高品质的录音,但可能会对使用环境和录音系统有更高要求,所以不要盲目追高。一个想在家录制播客的朋友原本可以使用一支动圈麦克风完成录音,却因为迷恋音质而选择电容麦克风,不但需要花费重金对房间进行软装,而且如果装修完发现屋外道路上的噪音根本无法隔绝,最终的录音效果还不如一支几百元的动圈麦克风。

说到麦克风,有的人会觉得麦克风的不足可以靠录音机弥补。其实麦克风是声音采集设备,录音机是声音记录设备,两者之间需要匹配使用,不存在哪个设备能弥补其它设备的不足。如果选择错误的麦克风类型,或者使用较低品质的麦克风,即便使用再高级的录音机也不可能改善音质。 

录音的基本流程和设备

当我们排除掉一些对录音的误解,我们就可以来了解下完整的录音流程。

录音工程是一个严谨的流程,对于不同的录制题材和录制需求,其流程和设备也不完全一样,但基本都遵循着声音采集,声音录制,音频后期三个步骤。本文讲述的主要是个人在生活和创作中遇到的录音场景。

在电台工作之前我有一段短暂的大学讲师经历,应该是年龄原因,很多富有艺术气息的学生朋友很愿意和我交往。利用在大学校园广播站浅显的录音经验,我给他们录制过单曲 Demo 小样,内容都是吉他弹唱之类的歌曲。当时使用的设备是「极为先进」的 MD 随身听,插了一个便携麦克风就录制了,成品也没有任何后期编辑。那时我对录音的认知很简单,认为只要是麦克风就能录音,只要是音频线就能传输。现在再听这些单曲 Demo 小样,总觉的声音偏向一侧,现在回头想想,立体声麦克风录制,再加上摆放的位置不合适,肯定会导致这样的结果。无奈时光不能倒流,再也回不到那年的那个秋,当时录制中的遗憾也只能继续遗憾下去。

1

说回录音流程,首先是声音采集和录制。声音采集主要的设备是麦克风,声音引起空气震动,麦克风的振膜等机构感受到这种震动,通过麦克风内部的电路将其转化为电信号。这种电信号传入录音机,通过电路放大、模拟数字转换等一些列处理之后,以数字的形式保存到存储卡中,就完成了声音从采集到录制的过程。

1

在声音录制阶段,录音机是最常见的设备,大多数录音机其实就是融合了音频接口和录制功能的器材,有些录音机还集成了麦克风,使其能快速录制音频文件。当然,普通的录音机自带的麦克风素质有限,只能完成一些基础的录制,对于一些特定的场景,录制的效果可能就并不理想了,这并不是说录音机的品质不够好,只能说没有采用合适的麦克风与录音机的搭配。

除了独立作为声音录制设备,录音机还可以配合电脑,作为电脑声卡来录制声音。想要把录音机作为电脑声卡使用,无非是希望录音机拥有更多重身份,希望在电脑录音或直播时不必再添购声卡。

如果把录音机作为电脑声卡使用,首先要看录音机是否具备数字输出接口,这类接口的规格通常为 USB-C 或者 Micro-USB 接口,一些旧的设备上也许是 mini-USB 规格。需要查阅说明书,看一下录音机上的这个接口是仅有供电的功能,还是兼具数字音频传输功能。不同的录音机其数字音频接口的性能也不同,目前大多数录音机的数字接口是 USB 2.0 规格,看上去是很陈旧的规格,不过这对于音频传输基本是够用的。

此外还需要关注的是这个数字音频接口支持输入和输出的通道数。

关于通道这个概念可以这样理解,每个通道就像一根水管子,如果有一个容器,有 4 根进水的水管有 2 根出水的水管,我们就可以把这个装置看作 4 进 2 出的音频接口,4 根进的水管每一根都是一个通道,记录的是一个单声道,所以 4 根进水管可以组成 2 对立体声,也可以是4个单声道。有些录音机的数字接口只支持立体声输出,当作电脑声卡使用时就只能进行立体声录制,无法实现多轨录制。

另外一个关键信息是这个数字接口传输的音频规格是什么,有些录音机本体录音时可以达到 96kHz 24bit,但作为声卡使用时只支持 48kHz 16bit,此时作为电脑声卡使用录制的音频质量并不能达到录音机本体的录音品质。有些录音机并未内置 loopback 功能,这对于传统录音和直播没有什么影响,如果需要直播连麦是无法实现的

录音机的使用和设置是一门大学问,我们将在后面用专门的章节来讲解。

1

在声音的录制和后期时,均需要使用监听设备。声音录制时使用的监听耳机主要是封闭式监听耳机或入耳监听耳塞。此时的监听工作主要是为了在隔绝周边环境音影响的情况下,确认录制声音的音量和音质,所以主要以隔绝周边噪音性能更好的封闭式耳机为主。音频后期时使用的监听设备主要包括监听音箱,封闭式监听耳机和开放式监听耳机。此时的监听工作以确认音频质量,检验音频成品品质为主,需要根据后期工作的差异选择不同的监听设备。

等到将声音数字化之后,就进入音频后期的阶段。音频的后期分成很多种,有些是基础剪辑,也有多轨混缩和母带制作等等。音频后期处理时主要靠电脑工作站、声卡(音频接口)、监听设备完成工作。

手机作为录音设备的利弊

其实手机作为便携智能设备,通过安装 app 可以实现丰富的功能,也包括录音。手机 CPU 的性能足够满足录音这项应用,结合触控屏幕良好的交互体验,在手机上录音是非常简便的方案,这样看来手机岂不是可以替代录音机了?

手机录音在功能和存储格式方面都没有问题,需要突破的限制有麦克风连接方案、音频接口的丰富性、内置音频芯片的数模转换指标、音频芯片的解码品质、电力保障等。

手机可以当作录音机使用,主要的方式有三种,即使用内置麦克风录音,使用外置麦克风录音,使用外接音频接口录音。

1

手机打开任意录音软件即可借助内置麦克风进行录音,有些录音软件仅能录制单声道音频,有些则可使用立体声录音。要求较低的录音使用手机内置的语音备忘录就能完成,要求高一些可以使用 RodeReporter 这类应用,更高要求的录音可以使用 iRig Recorder 或库乐队来实现多轨录音。

借助外置麦克风,可以录制比手机本体麦克风更高音质的声音,也能适合更丰富的使用场景。模拟方式连接麦克风拥有最大的兼容性,绝大多数录音软件可以直接使用这种方式连接的麦克风录音,就像使用内置麦克风一样简单。数字连接的麦克风连线更简单,通常只需要一根 USB 数据线连接,此种连接存在兼容性问题,部分 APP 不能直接使用数字方式连接的麦克风。

1
1

最后,手机外接音频接口之后能极大扩充录音的应用场景,比如将卡农接口的动圈麦克风或电容麦克风连接至手机、把乐器连接至手机、把 MIDI 设备连接至手机、同时给手机连接多个麦克风或乐器、为手机提供监听耳机接口等等。手机音频接口包括模拟接口和数字接口,和外接声卡与麦克风相同,模拟音频接口的兼容性更高,数字音频接口的功能更丰富。IK Multimedia 发布过众多手机音频接口,包括 iRig Pre 2 这种模拟音频接口,iRig Pro Duo I/O 这类双声道数字音频接口,带有 loopback 功能的 iRig Stream 系列直播音频接口和 iRig Pro Quattro I/O 这类多声道数字音频接口。这些音频接口可以把手机打造成媲美,甚至超越录音机的录音器材。

而在录音机与声卡的配合上,部分录音机能够作为手机声卡使用,有些则不能。想要把录音机作为手机声卡使用,除了录音机要具备数字音频接口之外,录音机也必须能够将自身设置成手机音频接口模式,如果没有这个设置选项,录音机很难作手机声卡使用。

录音机给手机当作声卡使用时,连接方案很重要,传统的数据线连接彼此通常无法成功。通常的做法是在录音机的数字接口上连接一根数据线,数据线的另一端连接一个 OTG 转接头,在用 OTG 转接头连接手机。

录音机当作手机声卡使用时推荐搭配 iOS 系统的手机或平板电脑,iOS 系统对外界音频设备的兼容性非常好,通常搭配使用都比较稳定。安卓系统的接口虽然以 USB-C 接口为主,但不同品牌的手机接口内部的排线规格可能存在差异,这就会带来很大麻烦,同一个 OTG 转接头在一台安卓手机上能用,在另一台上可能就无法使用。

手机和电脑在音频管理上有很大不同,电脑里有声音管理的界面,这里可以设置此时调用的是外接声卡还是电脑板载声卡,也可以对声卡进行各项设置。手机里的音频管理则由各个应用分别管理,有些应用默认只使用手机主板上的音频方案,此时就无法使用外接声卡。正因为这个原因,手机外接的声卡并不一定能在每个应用中运行。

其实可以看出来,手机可以像电脑一样作为声音录制主要处理载体,但对于强调录制质量的使用场景,还是离不开其它配件的配合,这样一定程度削弱了手机相比于电脑的便携优势。所以我们还是要认识到,没有最完美的方案,只有最合适特定场景的方案。

音频基础参数

了解完设备,我们有必要学习一些基本的音频参数概念,以便之后更专业地调节麦克风和录音机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声音工程是一门深奥的学科,以下的介绍仅仅是为大家对之后的内容做铺垫,准备相应的知识储备来消化内容,而不能作为严谨的声音工程的资料来学习。

录音文件究竟应该是单声道还是立体声呢?其实录音文件不仅仅只有这两种,根据分类的不同,还包括多声道、全景声这样的规格。

单声道的英文是 Mono,指的是一个声音通道的音频,录音时使用一支麦克风录制,播放时使用一支扬声器。这是最古老的录音规格,目前也依然在使用,像采访、歌手录音主要以单声道的方式记录。有些乐器,如吉他等,也经常使用单声道录制。

立体声的英文是 Stereo,指的是具有立体感的声音,大多数录音机和电脑录音中所指的立体声指的是左右双声道的立体声,这种记录方式除了能够展现声音的响度之外,还能表现声音在平面内的位置。立体声多用于录制环境音、音乐等。

混合立体声的左右声道是完全一样的音频。使用单声道的方式录制之后,可以生成左右声道完全一样的混合立体声的文件,也可以把双声道的左右立体声文件制作成混合立体声,此时的声音则没有任何方向感。

全景声的规格比较多,常见的录制方案有四只麦克风组成的 360˚Ambisonic 系统,有些全景声并直接非录制,而是使用软件后期制作的,其中包括声音的定位和轨迹。回放系统也分成很多级别,以杜比实验室的杜比全景声(Dolby Atmos)为例,较为简单的回放方案有 7.1.4 系统,更专业的回放系统包含更多音箱,这样的系统需要安装在影院里。

在录音的过程中确认声音大小很重要,那么如何去判断声音大小呢?

从声学和电学角度上有很多衡量标准,我们尽量讲得通俗易懂一些。声音的大小我们通常用音量来描述,英文是 Volume,有的时候和响度这个概念相通,从绝对意义上说音量和响度是不同的,这篇文章先不讨论它们的区别。

衡量音量大小的指标是电平,英文是 Level,衡量音量大或小用分贝(dB)来描述,分贝是计数方式,并不是绝对数值。在录音过程中我们将基准电平称作 0dB,最小电平是 -∞dB,超过 0dB 声音就爆掉,所以录音时我们需要录制尽可能接近 0dB,但又不超过 0dB 的音频。

提升音频音量或降低音频的音量我们称之为增益,提升音频音量是正增益,降低音频的音量是负增益。依旧是用分贝来描述。通常看到的增益是英文 Gain,Gain 指的是输入端的总增益,在不失真的情况下,可以提升增益,使输入的音量更大。

正如像素是用来描述照片分辨率一样,音频也有描述文件,其中之一就是采样频率也叫采样率,采样率越高,声音的还原度就越好。

由于声波是一种机械波,这个波的轮廓是由无数的点组成的,受限于存储空间,在数字编码时需要使用有限的点进行采样。每秒 8000 个采样点可以描述为 8kHz,这个声音大致是电话里语音的采样频率,22kHz 的采样是调频广播的音质,44.1kHz 是CD的采样率,48kHz 是 DVD 的采样率,有些高精度的录音甚至可以达到 96kHz 或 192kHz。绝大多数的音频录制达到48kHz或96kHz的采样率就能满足后期的需求了。

不同位深的音频文件能够记录的动态范围不同,位深越高,记录声音的动态范围就越大。16Bit 的音频能够记录 96dB 的动态范围,24Bit 的音频能够记录 144dB 的动态范围,24Bit 的位深已经能满足大多数的录音。近几年 32Bit 浮点录音开始流行,这个规格和 32Bit 还是有差异的,32Bit 能够记录的动态范围已经超越了地球上的最大音量,没有实际使用价值。32Bit 浮点能够记录比 24Bit 更宽广的动态范围,用这种规格录制基本不会产生爆音。

音频文件格式

音频文件有很多规格,在录音中最常见的封装格式是 WAV 和 MP3,虽然这两种文件都是很早的规格,但适用范围很广,大多数的录音机和录音工作站都支持这两种格式。

WAV 是微软开发的文件格式,除了常见的双声道文件之外,也可以封装成多轨音频文件,这种多轨音频文件在后期处理时非常方便。

MP3 是一种压缩音频技术,可以在有限的音质下降的情况下,将音频文件大幅压缩至原来的 1/10 左右。部分录音机里提供保存 MP3 的选项,在实际的应用中,MP3 主要用来保存长时间的录音,如会议、课程等。

对待声音,我们要有敬畏之心,也要充满仪式感。

自媒体的录制过程中很多创作者对手机的依赖很大,手机真的能够在很多场景极大提升录音效率,特别是搭配合适的麦克风或音频接口的情况下,录音品质提升明显。不过以今天的科技水平而言,手机和录音机的录音品质尚有差距,读完下面的篇章,你会对录音有全新理解。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