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蜂巢能源杨红新:不留退路,要用研发和创新建立护城河 |了不起的创变者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848264444857480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36kr

蜂巢能源杨红新:不留退路,要用研发和创新建立护城河 |了不起的创变者

晓曦·2022-07-29 12:51
新能源车时代,产业价值链在急剧重塑,而动力电池是当之无愧的时代机遇。

理想汽车小鹏汽车、华为傲图、零跑汽车、牛创新能源、岚图汽车……一连串新造车公司的标志出现在蜂巢能源常州基地的展厅里,它们都是蜂巢能源的配套车企客户。

行业龙头宁德时代,坐拥万亿市值,用成熟技术和规模,把数得上来的蓝筹大客户,几乎都攒在手里,第二梯队的电池公司想切下一块蛋糕,实非易事。而蜂巢能源则像一艘灵活的巡洋舰,不作声息,已经签下了一票潜力股新星。

新造车是近几年中国新能源车阵营的主要成员,蔚来、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都从饱受质疑,一路崛起为今天的行业风向标。他们是资本的宠儿,正在汲取大量资源,快速攫取市场。而作为动力电池供应商,蜂巢能源显然也将搭上“销量快车”。

机会总是被有准备的人抓住,谈到为何能快速签下新造车头部客户,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总结了5大能力:技术、质量、非常完美匹配的产品规划、产能、客户服务体系。

技术、质量、产能参与动力电池行业激烈角逐的基盘,而产品规划、客户服务体系则来自蜂巢能源团队独特的传承。

蜂巢能源脱胎于长城汽车,早在2016年开始在长城汽车内部孵化,到2018年,新能源车大潮初兴,蜂巢能源分拆并独立运营。这与大部分公司从消费类电池跨界到动力电池领域不同,蜂巢能源的大工业生产制造、质量控制能力,以及产品嗅觉是刻在基因里的。 

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表示,“我们是汽车行业出身,以汽车这个大工业品的思维来思考电池。那么大工业思维意味着什么?你要对产业链有布局,你要持续迭代你的技术,你的产品,你要不断的去搞研发,甚至还要解决资本的问题,还要不断的提高生产效率。”

因此公司下场之初,就选了质量控制效率更高的的高速叠片技术;同时推出了无钴电池,应对原材料瓶颈;今年推出的短刀片电池,一个产品蓝本,几乎可适配所有乘用车开发需求……

动力电池市场开始激烈角逐,各家已经以数百GWh(吉瓦时)的产能规划展开较量,行业很快将从GWh进入TWh(亿瓦时)时代,而这场长跑竞赛,考验的正是一个电池公司“六边形”的平衡能力,蜂巢能源显然已经搭建起强健的筋骨,剩下的就是持续创新、快速迭代。

01. “不给自己留退路

诺基亚被覆灭的厄运,传统车企不是没有看到,2016年前后,上汽、广汽、长城、吉利、长城等车企,都嗅到了新能源起势的味道。像上汽斥资数十亿元投资宁德时代,吉利、广汽、长城则计划进军动力电池的生产制造,但是广汽只停留在中试线,而吉利和三星电池的合作不了了之。

唯有长城汽车的动力电池布局硕果仅存,这就是蜂巢能源。为什么是蜂巢能源跑了出来?回顾这段历程,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总结了三个经验:第一,战略要清晰;第二,投入节奏要把握住;第三,就是不能给自己留退路。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一惯的布局逻辑是:想清楚要不要做,要做就做到最好,而且要做就用最优秀的人才,最强大的研发去做。

“动力电池你不破釜沉舟是做不成的,因为是跨界,从汽车行业跨界到电池行业还是有很大的差别。”杨红新说,而且一旦战略清晰,目标确定,就要大胆投入。

2018年,蜂巢能源就已经拥有七八百人的研发团队。而最难的是走向量产和工业化,实际上,很多车企做电池没有突破重围,就是在从实验室走向大规模工业化的过程中夭折。从长城背景中长出的蜂巢能源,一开始就做好了大规模的工业化量产准备,也看到了大规模制造的挑战在哪里,专门针对工业化环节做了攻坚。

“我们在做中试线的时候就招聘了一大批韩国的专家做量产规划,制定量产的标准。”杨红新说 。

汽车的大工业思维印刻在蜂巢能源里的骨子里,这家公司从最一开始就认为电池应该是一个资本密集、技术密集、重资产的行业,而且需要不断的技术创新,且广泛的供应链布局。 

如今,蜂巢能源已经从上游的锂矿、正负极材料、下游的回收产业,进行了广泛布局,例如,在国内和赣锋锂业在上饶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国投罗钾、五星铝业签订战略合作,锁定稀缺原材料资源,以及与巴斯夫杉杉战略投资湖南永杉锂业,加强锂资源的供应等等。

同时,蜂巢能源也在通过全球招募计划,借助投资和业务导入等资源,招募智能制造、新型电池正极、负极材料、安全材料等核心技术。

除了产业链布局快速延伸,蜂巢能源也在持续的研发投入中,点亮多个技术树。

02. 用研发建立护城河,用产品和服务圈住客户

“今年的研发投入12个亿(人民币)左右,增长幅度非常大。” 

杨红新说,蜂巢做研发预算的时候,不会过多考虑到对我们利润的影响,我们希望通过研发这种不断的创新和迭代,既建立我们的护城河,又建立我们的竞争优势,“不管是纳离子电池,无钴,固态,大家都知道那些,包括还有新的一些负极材料,我们都在研发。”

3年前,蜂巢能源短刀电池在上海汽车展上首次亮相,并在2021年底发布。相比于比亚迪此前发布的刀片电池,蜂巢能源的这款磷酸铁锂电池新品长度更短,因此被命名为“短刀电池”。成组效率更高、安全性更高、电池系统整体成本更低、充电速度更快等成为“短刀”的“长板”。目前常州金坛二期基地已经建设了首条“短刀”电池量产线,满产产能将达到2.5GWh。

v2_6a07401b80d74d56aa04923b77dabe3c_img_png

短刀电池产业线

短刀的高成组效率,无疑是磷酸铁锂电池的优质载体。对于铁锂和三元电池的未来分布,杨红新的判断是,未来的大方向分两类,如果需要用高镍来解决续航里程的问题,大圆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而如果用磷酸铁锂甚至用中镍,那么短刀就是一个综合竞争力特别强的方案。

大圆柱电池的优势是高度较低,单体电芯容量较小,所以单体热失控以后,比较容易能够控制住它不向周边的电芯热扩散,因此适用于能量密度高、集成度的需求。像蔚来、宝马、特斯拉等车企,都热衷于采用大圆柱电池方案。这也引发动力电池行业大面积的跟随,俨然硬壳方形之后的下一代产品形态。 

因此,蜂巢在短刀电池之外,也在同步开发大圆柱电池,包括4680系列,4690系列,46100系列,110系列等。

“目前我们开发的情况比较理想,分为两个平台,一个是高能量密度平台,一个是高功率平台,无论是从它的热失控以后的热蔓延的抑制,还是从它的循环寿命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杨红新说,尤其是高功率兼顾能量密度型的这种大圆柱,它的循环寿命测试结果可以突破一千次,而传统的21700只有500到800次。据透露,到明年下半年,大圆柱会现在中试线进行投产。 

短刀铁锂和大圆柱高镍并行,显然是蜂巢量产产品的主力产品。而在前瞻技术上,蜂巢也同样阵容齐备。 

今年的锂价和镍价轮番暴涨,让动力电池行业苦不堪言,龙头宁德时代一季度毛利率也大幅受挫。而归根结底,还是锂电池的各种原材料产能分布不均匀或者存量短缺,蜂巢能源针对此,也推出了针对性产品,无钴电池。 

据杨红新介绍,蜂巢能源的无钴电池装载车型正在增加,不仅长城会有一款高端车型在今年年底搭载,一个很头部的整车厂也会搭载。

“算上长城在内一共有3个客户,在今天的下半年会增大无钴电池装车量,明年我们也在扩展一个新的客户。”杨红新说,而且,已经把无钴技术用在了圆柱产品上里面,“应用上以后,我们发现这个性能和三元一样,但是成本得到了大幅度降低。这款产品我们在9月份左右就会开发成功,现在测试数据非常理想,我们也会择机把这款圆柱的电池上市。”

此外,蜂巢能源全固态电池也浮出水面,近日,有媒体报道,蜂巢实验室研发出国内首批20Ah级硫系全固态原型电芯。该系列电芯能量密度达350-400Wh/kg,现已顺利通过针刺、200℃热箱等实验,一旦量产应用,电动车可实现续航里程1000公里以上。

除了用研发推出老中青三代技术栈,蜂巢出身自长城的基因,也让这家公司在产品规划和客户服务方面,有独到理解。

在签下众多明星新造车公司后,杨红新总结,今天一家电池公司要想在市场上开城拔寨,要具备五大能力:第一,技术打动人;第二,质量过硬;第三,非常完美匹配的产品规划,第四就是靠产能,第五要靠我们比较好的客户服务体系。

尤其在客户服务上,蜂巢推出了一套新体系。蜂巢的客户服务体系不是销售服务或者售后服务,而是一个跨组织的服务体系,内部叫做“铁三角”,即把产品经理,项目经理和销售全部封装到客户事业群组,而客户事业群受轮值总裁的管理。

简单来说,轮值总裁这样的核心管理层会直接统筹面向客户的三个最关键的角色,同时把控着产品线。这样就保证了客户诉求顺利传达到内部,转化成产品。而在客户端是同样的道理,轮值总裁也在一线服务于客户,在一线就反馈初步的技术解决方案,提升效率。

当然,在当下的供应链为王时代,产能保证同样关键,尤其是对于头部的汽车公司,每年的销量规划都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需要的电池都是几十G,甚至上百G,电池公司也必须要有相应的配套能力。 

目前杨红新作为蜂巢的掌舵人,关注的三个核心业务正是:产品规划,客户服务体系以及产能布局。 

“客户服务体系既涉及到组织架构,也涉及到人员、分工,如果我不出面,其实很难有一个人能内部把这些事情全部搞定,把信息全部拉通。而产能是涉及到几百亿,上千亿的投资,所以我要亲自去把关。”杨红新说,“而产能规划又跟产品战略紧密相连,如果规划的产能都是错误的产品,那建的越多浪费的就越多。”

03. 从GWh进入TWh时代

新能源车以每年翻倍的速度增长,动力电池从G瓦时进入T瓦时时代也指日可见。而这对每一家电池公司,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技术研发、产能规划、质量控制、市场版图、制造效率等等,都需要齐头并进,不留短板。

尤其是质量问题,在电动车热失控频发之下,电池的质量以及电动汽车的质量显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当下的规模还在起步,一旦达到TWh的规模,出现的概率就会越高。因此,在扩大规模中,最大的挑战在于质量控制的挑战。

对此,杨红新表示,蜂巢能源会按照生产过程当中零热失控的标准,通过将生产洁净度从十万级到万级去提升,生产的良率也同样会提升。

其次,制造效率的挑战也同样是动力电池的难题,一条生产线当下接近13个工序,未来则可以通过技术优化,减少到9个甚至6个。

蜂巢能源目前一个主要的突破方向就是叠片机,将通过新的叠片设备将叠片效率从现在的0.4秒提升到0.15秒,甚至更快的速度。“那原来一个车间放十台设备,以后只需要放五台设备。”

面向TWh时代,质量控制和制造效率提升的背后,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技术是不能忽视的利器。

就在今年1月,蜂巢能源与上海市嘉定国资集团成立章鱼博士智能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将承接蜂巢能源AI智能工厂建设的战略分工。

章鱼博士整合了软件、智能控制、AI算法、智能硬件,以及灯塔工厂等智能制造业务,目前该团队规模有300人左右。

据介绍,蜂巢已实现质量检测的智能化及无人化,利用人工智能将不良品的分类与工艺参数结合,自动寻找最佳参数,节约开发时间30%。

国际化同样是TWh时代绕不开的命题,就像今天的新能源车产业一样,固守区域性市场,势必会压缩市场版图。而进军海外,则对电池公司满足和符合全球化的标准、法规、使用场景、特点等,也提出了新的能力。

目前,国内电池公司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均已向海外出击,在欧洲、东南亚等地建厂,而蜂巢同样需要迈出这一步。据介绍,蜂巢正在海外筹建模具PACK厂,也正在启动电芯厂的建设规划。

全行业范围的电池产能爆炸式增长,势必会导致竞争迅速加剧,头部公司依靠稀缺性获取的溢价空间,是否还有?

杨红新的判断十分明确,高毛利时代已经过去,动力电池市场会进入到一个竞争比较激烈的红海时代。而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加强技术创新,增加技术附加值。掌控产业上下游,还要拓展和布局蓝海领域,比如说储能,以及其他新兴领域。

蜂巢能源将储能市场划分为小储能和大储能,小储能是互用储能,面向家庭用户,而大型储能是光伏电站和工商业的储能。 

目前,蜂巢能源围绕小储能已经布局了几条产线,采用软包和铁锂方案,主要供应海外市场。

而针对大型储能,蜂巢则没有完全追随市场上的方形电池,而是用其擅长的短刀电池进行了定制升级,“短刀电池出来以后,相比原来传统的这种方形储能电池方案,能量密度更高,成组效率更高,同时安全性也会更好。”

此外,在蜂巢的视野中,智能制造也会是未来的新兴蓝海市场,杨红新计划将智能制造章鱼博士团队扩张到千人规模,不仅为蜂巢能源服务,也为整个智能制造行业服务,“智能制造它有一个天生的属性,就是平台化属性,你智能制造的所有这些东西平台的底层代码也好,智能的硬件控制器也好,锂电池能用,芯片也能用,电机电控也能用,只要涉及到智能制造的都可以用,它是一个平台化的业务。”

7月21日的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广汽董事长曾庆洪一句“车企在为宁德时代打工”,引爆行业。这一方面说出了车企求电池而不得的资源稀缺现状,另一方面也说明,新能源车时代,产业价值链在急剧重塑,而动力电池是当之无愧的时代机遇。蜂巢能源显然做好了准备。

本文由「晓曦」原创出品,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 转载说明 ;违规转载必究。

寻求报道 。

本文图片来自:采访供图、企业官方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