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每周分享第170期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feizhaojun.com/?p=3513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每周分享第170期

分类: 每周分享作者: mukti  时间: 2022-07-15 08:15:09 (星期五)
image
2019年5月31日 乐山·峨眉山

每周五网站公众号同时发布,
过去一周值得分享的所见所得。

  • 音乐:曾厝垵的海

上周布利斯有了自己的微信号,还加了属于它自己的网友。

image
image
image

从济南坐高铁回北京,进站之后走“北京方向专用通道”,这个通道和普通通道唯一区别就是绕一圈,刷一次身份证。然后再刷一次身份证和人脸进站验票,进候车大厅之后,北京方向的车单独又圈起来,刷身份证并提供48小时核酸,然后再刷身份证上月台。

这个身份证,虽然很便捷,但是有必要刷4次吗……我怎么觉得1次就够了。

我分析原因,大概是进站验票是铁路部门的系统,而地方又被要求记录去北京旅客名单,铁路部门不能从验票闸机的系统里把这些旅客分离给到相关部门(可能是技术更可能是政策限制),所以又不得不设一个关卡再记录一次身份证。

本周不解2

为什么各地要有自己的健康宝?为什么不能把行程卡和健康宝做到一起,这样就不用每次打开了这个又要打开那个。

本周不解3

在北京做核酸都是工作人员拿着手机拍摄身份证,然后人工核对扫出来的姓名和号码(自动识别可能有个别错误)。身份证都是有芯片的,直接刷一下不好吗?

如果有关部门担心信息安全问题……人家都对着你身份证拍照了,还有什么比这个更不安全?

本周不解4

北京的核酸流程已经很不错了。

在山东做核酸不需要身份证,只需要带着手机扫码填写自己的身份证信息,界面的交互操作几乎让人绝望。后来他们经过了一次升级,不得不说,这次升级有一个看起来非常人性化但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东西:每个人扫码之后生成一个带有自己信息的二维码,这个二维码是一直不变的,去做核酸的时候,只要出示自己的二维码让工作人员扫就可以了。所以我回家的时候,村里每个人都有一个吊牌,上面是打印出来的二维码。

我问我妈说,你拿别人的牌儿去,不就相当于可以替别人做核酸了吗?我妈说做核酸的人也是村里的,大家都认识,扫出来信息是别人的不行。原来这还有一个人工check的环节,但是我核酸的时候因为名字前面多输入了一个“3”,没有任何检查机制告诉我填错了,导致核酸结果无法同步到山东健康宝,我差点打12345投诉了,后来发现小丑是我自己。

政府自身没有能力做核酸检测的信息服务,政府能做的只是花钱,把技术服务承包给第三方企业,所以大家的个人信息都已经被这些企业收集。

我觉得这个大家不必担心,其一,信息不带银行卡密码,其二,中国本来就没有个人信息隐私,习惯就好了。

文学的局限性

语言的范围远远大于文字,世界上有几千种语言,很多都没有文字。在中国,很多少数民族语言也没有对应的文字。

即便是汉语,由于方言五花八门,而汉字正常用字也很有限,大量的方言即便有对应的文字,也不被多数人知晓。这样一来,我们很多方言中所要表达的,就无法转换成文字。

在山东,有一个词叫“朝巴”,用来形容类似于“守村人”这样的精神病患,有时候也会拿来形容一个人傻、缺心眼儿、不正常。举例说,一个人受了刺激变得精神不正常,就可以说“这个人朝了,变成一个朝巴”。“朝巴”这个词并没有对应的文字,大家只是把“朝”、“潮”这些读音一致的字拿来用。我也未在任何的文学作品中见过这个词语。如果想在一部文字小说里面记录一个“朝巴”,大概只能写成“傻子”。但是山东人几乎不说“傻子”,于是一个山东人在书上看到“傻子”两个字,很难把它同“朝巴”划等号。

方言在我们生长环境中,为我们带来了独有的情感,这种方言所表达的情感,是文学做不到的。

读红楼梦的时候,我看到很多亲切的山东方言,让我一度怀疑红楼梦最初的作者是个山东人,比如“敢自”、“应承”、“腌臜”、“挓挲”,这些词——就连一个常说它们的山东人都不会写到作文里面。当这些方言落实到书中,说这些方言的人读书的时候又会将这类文字先用普通话读音理解,于是就很难注意到,哦,原来这就是我们平时说话的那个词,而对于一个不知道这些方言的人,更难理解这些词在一个山东人内心的情感。

上周末我回了一趟日照,听到了两个去世的消息:我姑奶奶家比我大一岁的表哥周XX和我大爷爷家比我大三岁的表哥焦X。

周表哥的奶奶是我爷爷的亲姐姐,早已去世,到我的父辈,还时常有些联系,但到我这一辈,现在已经完全不再联系了。上初中的时候,周表哥在我的隔壁班,我们互相认识,互相知道彼此的亲戚关系,但是交流得很少。

有一次我的学生证丢了,被周表哥捡到。他跑到我们班门口,伸进头来喊我。他的表弟那时很高兴地从座位上跑来见他。初中毕业后的20年,我就再也没有见过他,偶尔从上辈人那里听到他的消息。这次又是偶尔,我妈妈说他没有了。

他在这个世上37年,现在唯一残存在我心里的印象,便是他歪着脑袋,在教室门口喊我。想到这一幅图画,我还是心有戚戚焉。那我能记起来的也只不过是这一个画面而已,他那些37年里都在身边的人,应该会特别难过吧。

周表哥是因为恶性肿瘤病逝。相比之下,焦表哥的死看起来更加地坎坷一些。

焦表哥的姥爷是我爷爷的堂兄。我们小时候总在一起做那种拿着木棍子抽来抽去的游戏。后来他们搬家走了,我最后一次见到他的时候,是他高中放假的时候在篮球场上打球,也已经是20多年前了。那时候他已经开始发育,长成了让我这么一个毛孩子羡慕的帅气小伙子。

听说焦表哥也是肿瘤需要手术,可能要插排泄管,心理压力很大,从工作单位的楼上跳下来,自己先把自己结果了。

自杀在老家人看来不是正常人的举动,觉得他“朝”(脑子不正常)了。后来我又听说,他的病并非绝症,也不需要多大的手术就可以恢复。所以,亲戚们更加不理解他自杀的行为,但是觉得他又没有“朝shi死”(脑子还没有不正常到底),因为他选择了晚上没人的时候去单位跳楼。这样或许家属能够得到一定的补偿,好像在说他死之前还“有点心眼儿”。我和他现在已经是路上相见也难相认的关系,并不了解他,但我总觉得他在垂死之际也不会想那么多了。

焦表哥的家人亲戚多次找到单位“闹”过,但是表哥父母和妻子为人和善,好说话且脸皮薄,并没有“据死力争”,没有要求到一个让亲戚们满意的赔偿,其中也只有一个他的哥哥比较强势,为此“出头”。后来单位的人评价说,逝者家属都比较“通情达理”,就只一个哥哥蛮不讲理。于是亲戚们口中啧啧,说这个哥哥出了力气,反倒赚了一个骂名。

我妈说焦表哥这样就是一个“感情骗子”,若寻短见何不早一点,都已经四十岁了,骗了家人们四十年,到头来自己解脱了,把痛苦都留给了活着的人。

中国人向来是死者为大。即便生前哪方面有些许不堪,死了之后也多会被生者原谅,可自杀的人没有办法被老家人包容。似乎大家达成了一个规则,因为外因而死,便值得同情,如果自己想死,那这个人肯定是“朝”了。

亲戚们对于焦表哥的责备,又不像网友骂人那样凶恶,似乎还夹杂着惋惜、气愤,以及对生者的怜悯。

说来奇怪,当我年纪增长,遍历人间疾苦,就更喜欢活着。有那么一瞬,我想安慰我妈说,你应该知足,你儿子就不会寻短,他热爱生活,热爱活着本身。不过我好害怕这么说会被打。

焦表哥去世后,表哥的亲妹妹安慰表哥妈妈说,“还有我呢”。我大舅去世的时候,表姐也和舅妈说过一模一样的“还有我呢”。但有时候越是亲近的人,安慰往往愈加无力和苍白。因为家人们彼此都知道,宽慰的话说出口,苦难依旧是要共同负担。

最近二叔的血压有点高,我二叔家弟弟刚刚交了一个女朋友。我妈“教唆”我弟弟,让他回家和二叔拍胸脯,告诉二叔说结婚不用他出钱。我爸听了说:

“儿子和老子吹大气——白搭。”

这句话迎合了我工作十多年之后对于父母的心境。小时候我们想着长大后能反过来给爸妈撑起一片天,让他们吃好穿好,带他们周游世界,到头来,自己像狗一样拼了命地工作,也只是活成了一个普通人,自己的梦想都已经废了,更何谈有多余的精力和财力,去为爸妈打造一片天地。

如果所有的人都能理解你,你是有多平庸。
——黄磊

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才是真正的孤独。
——刘震云

领支付宝红包:打开支付宝搜索 726845401

领饿了么红包:0fυィ直文本 e:/$XGzEgR8$~.👉饿了么App👈【快來領外賣紅包,最高20元,人人都有哦~】

您的赞助将会鼓励作者技术文章创作以及支持本站运维。

wxpay-qrcode.png

alipay-qrcode.png

Follow any responses to this post with its comments RSS feed. You can post a comment or trackback from your blog.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