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讨厌的前同事成了我的领导,我是留还是走?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814126848247429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讨厌的前同事成了我的领导,我是留还是走?

猎聘·2022-07-05 05:20
讨厌的前同事成了我的领导,我是留还是走?

最近,朋友在工作上遇到了一个骑虎难下的问题:她讨厌的前同事也跳槽到了自己现在所在的公司,并且还成为了她的领导。朋友得知消息后,第一反应是想离职。

我劝她冷静。离职是逃开讨厌的人的办法之一,但绝不是聪明的解决办法。这事儿还得分两种情况来讨论。

v2_0fc9575df26a400a989a02f66c60faec_img_000

单向讨厌:不要让情绪影响自己的前途

如果只是自己单方面讨厌前同事,但前同事并不知道,我建议她不要离职。原因有二:

首先,我们到哪里工作大概率都会碰到不喜欢的同事/领导。这次用辞职躲开了,下一份工作遇到让自己心烦的人也要逃么?总不能每一次都辞职吧?

当你动了辞职的念头时,不妨先清算一下自己与公司的交易成本。“交易成本”这个概念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提出的,大意是指:完成一笔交易时,交易双方在买卖前后所产生的各种与此交易相关的成本。

一场高性价比的辞职也是要算过“交易成本”后才下定论的。

比如,你平时工作中感到的费劲,有多少是因为公司带来的(制度有问题、一起工作的人太差)?又有多少是因为行业本身的残酷带来的(行业卷得厉害、或式微)?换一家公司后这些问题就不在了吗?这些让你感到费劲的东西是否可以通过内部努力解决(比如更新体制、制定工作流程)?又有多少是行业或市场“固有属性”,你只能面对?

v2_7cc256cd790f42529f2bcb1c27d68a1b_img_000

显然,如果是行业“固有属性”——看不顺眼的领导和同事就算这种——辞职换一家公司并不能解决你的烦恼,因为各行各业各个公司和岗位都有让自己看不顺眼的同事/领导存在。

当你动了辞职的念头时,不妨先清算一下你与公司的交易成本——你与他人合作时耗费的精力、公司制度带来的保护与损害、行业属性对自己的影响……当你跟公司交易,比你直接跟市场交易(比如自主创业、转行)还费劲时,你就可以考虑离开这家公司过更好的生活了。

不要随便因为心情、一个难搞的客户、一名合作不顺畅的同事就轻易辞职,为这些无可避免的“固有属性”辞职过于草率了。

成熟的职场人,会优先从利益角度衡量一份工作的价值,而非情绪优先。

另外,这名让自己生厌的前同事,过去你们是平级,现在他却成为了你的领导,身上也许有过人之处可以学习。

乔布斯的“不好处”、“难搞”是众所周知的,与他共事、合作的不少人都讨厌他。曾担任苹果公司的首席设计师的乔纳森·艾维在一次采访中说,他问过乔布斯,为什么这么苛刻?乔布斯回答,应该把工作当作最重要的事情,而不是纠结别人是不是喜欢自己。

v2_feb827b5348646878d8c92587e32bd34_img_000

工作为大,而非为了取悦他人、让别人喜欢自己。这是乔布斯的下属在他们讨厌的领导身上学到的东西。

你讨厌的那个人,他可能人品不好、脾气很臭、性格乖张、狂妄自大……但他能成为你的上级,至少说明在某些方面他的能力比你强,那他就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真正的成熟,能够不用负面情绪与对方冲动对抗、也不会用“惹不起还躲不起”的消极心理逃避,而是可以向自己讨厌的人学习,不带偏见地学习他的优点和长处。

当你单方面讨厌某位同事/领导时,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是:思考清楚自己为什么讨厌这个人?是因为自己不了解而导致的误会?还是因为他碰触到了你的底线让你无法忍?或者这个人真的是人品、德行很差劲?

如果是前一种,不妨给自己多留点时间和余地,观察清楚对方真正的为人;如果是后两者,计算好辞职交易成本后(比如成长和薪资两方面都无法满足你),可以考虑离职。

v2_c11207d8c98e405b81def6aae4ee9525_img_000

双向讨厌:努力尝试后,再决定去留

第二种情况:如果是朋友和领导双方互相讨厌,朋友是不是就该马上辞职呢?我觉得可以考虑“三步走”:

Step1:先尝试一起工作几个月

过去平级的同事现在成了上下级,角色的转换有可能给彼此的关系带来新机。

讨厌的前同事变成了领导,他在组织中的位置已经发生了改变,他的能力、所承担的责任、需要完成的目标都发生了变化。这时候我们不能再以过去的相处方式和角度来看和“前同事”的相处问题。

哈佛大学教授麦克莱兰通过研究认为,人的动机分为三种:成就需求、权力需求、亲和需求。成就需求占主导的人渴望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更大的成功;权力需求占主导的人喜欢影响和控制别人,注重地位和影响力;亲和需求占主导的人更倾向于与他人进行交往,喜欢合作而不是竞争。

你的前同事晋升为领导后,肯定也在这三种工作动机中有所倾向,如果能给彼此一些时间尝试共事,找准新领导的工作动机是哪一种,大家的关系极有可能会出现转机。

v2_ffe648a2e88c45bc81cbdc9e6fdaf551_img_000

Step2:如果不能忍,不妨先尝试转岗

之所以奉劝朋友不要一上来就辞职,也是因为当前大环境下找工作不易,能先保住工作为第一优先级,特别是这份工作除了领导让你看不顺眼外,其他方面还让你有所留恋时,从转岗开始,成本会比较低。

转岗,有点意味着从头开始,所以要特别注意接触对的人、去做对的事

所谓对的人是指:

专业技术过硬的人

和专业技术过硬的人打交道,最大的好处是,他们能帮你在新岗位上打下坚实的基础,帮助我们在业务上“走捷径”。多和这类人接触,往往会让我们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效果。

那些在该岗位上工作很久还保有热情的人

任何岗位长久工作下去,都有可能会让我们对工作产生倦怠感、与共事的同事和领导产生摩擦和矛盾。而一个能在同一岗位上长久工作下去的人,说明他有过人之处扛住了这两项。与他们多接触,一方面,我们能从他们身上去学习如何在日积月累中发掘出自己工作中的动人之处,让自己保持高绩效;另一方面,待人真诚的同事有原则,与他们共事自己放心。

所谓对的事是指:做能够累积核心工作价值和工作思维成型的事。

畅销书作家古典曾提到: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可以被分为几个层级:体力、脑力、资源调动。最低级的是体力,你得靠它能扛住996的工作制度;再高一级是脑力,脑力也分层级,最底层的是技术能力,掌握基本的通用专业技能,稍高一级是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脑力层再向上走,即资源调动。如果脑力发达不具备资源调动能力,那么你只能是一颗棋子。

所以,可以从自己工作中解决的问题对他人的影响、以及自己能够动用的资源来判断,你当前在新岗位上所做的工作是否是对的事。

v2_2f05f368c4564618b357682ed512587a_img_000

Step3:尝试过各种办法后,还是不行,就果断辞职吧

如果多方尝试后,你和领导还是无法和睦相处,就果断辞职吧。领导和下属不睦,很容易在工作上造成内耗,比如自己得不到重用、升迁无望、甚至可能成为背锅侠。打工人上班虽说求财为主,但也要考虑保命,身心健康是第一要义。

身在职场,学会和自己看不顺眼的人共事,是重要能力

只要身在职场,我们就会碰到自己看不顺眼的同事/领导,甚至还要和他们近距离共事。所以,学会跟自己看不顺眼的人相处、合作,是每个职场人的必修课。

如何做到?

首先,思考清楚自己工作的目的。

媒体人庄雅婷曾说过:在职场上我们关心的是应该只有两件:收入和个人发展,其他都是次要矛盾。收入进行一下对比:同行业水平和个人能力最高水平;个人发展进行复盘:平台的赋能和职位的升迁路径。如果这两项算满意,那么这份工作包含的一些破事儿你应该学会冷静处理。

那些原本寄托在老板、领导和同事身上的情绪,我们可以在爱好、友谊、亲情中找到,不必寄望于一家公司。

多数人上班求才/财,不是求愉悦、交朋友的,想清楚这份工作带给自己的价值,就不会轻易迷失在不和睦的人际关系中。

其次,尊重差异性。

我们之所以会讨厌别人,排除那些真的违背公序良俗的事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方和我们不同。比如,在解决某个问题时,有A、B两个方案,我们反驳方案B的理由仅仅是因为它和我们所秉承的理念不同,而事实是B方案可能更优。

解决这个问题,要学会尊重差异性,即尊重他人有不同选择的权利,即便这样的选择我们不喜欢。

职场上,学会和他人建立起共同合作目标、求同存异,比寻找志同道合更重要。学会尊重差异性,尊重别人有不同价值观的事实,是迈出和不喜欢的人共事的重要一步。

最后,适当给自己心理暗示,隔绝负面情绪。

当你发现自己对某人开始有情绪,而这种情绪势必会影响到工作时,不妨给自己“洗脑”:“我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人”,多给自己一些这类心理暗示,避免“不喜欢”情绪的肆意蔓延。

在职场上,有不喜欢的人都很正常,遇到时,我们要做的不是逃避,而是接受这些“不喜欢”,找到与他们共处的平衡点,把工作推进下去。这才是一个睿智、成熟的职场人该有的素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猎聘”(ID:liepinwang),作者:静思,责编:多多,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div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