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设计进阶:一个案例,掌握设计价值密码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woshipm.com/pd/5507837.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编辑导语:你是否遇到过改稿改到一半,需求又变了的情况?或者,合作方仅仅把你当成工具人,双方经常会陷进设计细节的争论中。这些其实都是设计话语权低的表现。本文通过对实际案例深入浅出的分析,与大家一同分享提升设计深度、想象力和推动力的秘诀。推荐设计领域的朋友们阅读学习~

nvlhsQIL7AKjG9d6v0UO.jpg

一、甄别需求

在日常工作中,与设计师接触最多的角色就是产品经理(以下统称PM)了,根据他们的需求产出设计,也是设计师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

有些设计师会直接在产品原型的基础上进行细化,这样确实能节省很多思考和沟通的成本,有利于在短时间内快速交付。而有的设计师,则习惯把产品的原型先放在一边,先追溯需求的背景和目标,最终再在具体的需求上发力,产出一个截然不同的方案。

哪一种方式更好呢?这是借用一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故事:福特在设计汽车之前,到处去问人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更好的交通工具?”,几乎所有人的答案都是 ── 一匹“更快的马”。

设计进阶:一个案例,掌握设计价值密码

图:福特的故事

“更好的交通工具”代表“需求”;“更快的”是人对于“需求”的“期望值”;“马”是人对于解决这个“需求”的假设形态。

类比到我们的工作,PM产出的原型,就是最终形态的假设,这个假设形态是否合理,取决于PM对于目标的理解程度和思路的开阔程度,也就是说,如果PM刚刚接手这个项目、还没来得及充分消化,或是欠缺行业解决经验、解决思路不够开阔,那么TA的原型很有可能存在漏洞,这也是很多需求反复变动的原因之一。

当然,也有很多PM出原型,只是为了给设计师提供一种思路,实际合作时会给足设计师发挥空间。因此,设计师在设计之前的深思熟虑和充分沟通,是很有必要的。

设计进阶:一个案例,掌握设计价值密码

图:需求原型(示意稿)

今天要分享的这个案例,就属于PM给我一个思路,让我自由发挥的情况。

需求背景如下:线上面试作为家政业务连接和转化的核心场景,家政从业者(以下简称阿姨)在面试环节中的临场表现是成单的关键因素。面试过程中,客户会问一些自己关注的问题,比如阿姨的工作经历、职业技能等,PM希望在客户侧提供一些常见的问题,并在阿姨侧提供与问题对应的回答要点,从理论上来讲,这种一一对应的问答,能够提升阿姨回答的准确率和客户满意度。

PM给了我以上原型图(如图2),问我是否可以通过加强发送按钮的引导,来保证阿姨侧可以针对性地显示对应问题的指导答案。

设计进阶:一个案例,掌握设计价值密码

图:需求分析

经过分析可知,一一对应的问答引导是为了提升阿姨的面试表现,以达到提升客户满意度,从而提升面试签单转化的目的。

那么,这是否是一个恰当的假设呢?问答能一一对应的前提是:客户要在面试环节点击先发送按钮,阿姨侧才会有对应的答案,这显然会增加客户侧的认知和操作成本,并打破面试的沉浸体验。

同时,阿姨侧显示对应答案就能让阿姨对答如流,只能停留在理想层面: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文字,有加重阿姨认知负担的风险,而客户也不会为对面死死盯着屏幕、念着标准答案的阿姨买单。经过一番分析讨论,PM同学也放弃了这种假设。

二、场景还原

要想真正地解决问题,要先找到问题的本质。连接转化的关键因素是“人”,只有了解到他们的真实诉求,才能提供有价值的功能。

首先,我们要“源于用户”:把自己当成用户,通过真实场景的还原,思考“我”要的是什么(目标),什么能帮助“我”作出正确的决策(必要条件),什么能让“我”更容易更快速决策(重要条件)。

设计进阶:一个案例,掌握设计价值密码

图:通过场景还原获得体验要点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要让自己在客户和阿姨两个角色之间切换。

当我们把自己想象成客户的时候,会发现在经历了线上查找阿姨-查看阿姨详情之后,我们已经按照我们的预期对阿姨们进行了一次初筛;再进入到面试间时,我们的关注点不再是些通用的问题,而是去确认一些在之前环节看不到的「隐藏信息」,比如:阿姨的性格、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处理特殊情况的经验等。

当我们把自己想象成阿姨,那么我们的目标就是通过好的表现,来获得这个工作机会。在视频面试的过程中,我们很少遇到千篇一律的客户,他们有着不同的需求和侧重,因此提问的内容也千差万别。

另外,在很短的时间内表现自己的优势,对我们而言也有一定的挑战,由于学历和职业属性限制,我们中有很多人无法在互动中做到灵敏的反应和充分的表达。

因此,我们希望在面试之前,能有人指导我们总结个人优势、告诉我们面试中要注意的点、并通过模拟面试锻炼临场反应能力,为真正的面试做足准备。

不仅如此,一次成功的服务达成之前,通常需要客户和阿姨分别进行多人多轮面试,无论是客户和阿姨,都会面临对精力和记忆力的双重消耗。面试间的面试效率和记忆辅助工具,就显得尤为必要。

经过两个角色的场景还原,我们明确了用户的核心诉求,很显然,依靠客户侧的通用提示问题和阿姨侧的答案模板,离解决核心诉求还有很大距离。那要如何解决呢?

三、源于用户,高于用户

明确了用户的核心诉求后,我们需要从用户的角色中抽离出来,从专业的角度,具象化他们的需求,并提供最优解。经过上述分析,我们分析出了面试间的四个核心要点:(客户侧的)获取隐形特征、提升面试效率、提供记忆辅助、(阿姨侧的)充分表达自我,接下来就是对这四点进行解决方案的发散。

当然,方案需要结合业务的现有资源和能力,不能漫无边际地发散。如果情况允许,可以拉上PM小伙伴一起发散,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弥补业务认知的盲区,也可以尽早建立共识,保证方案的可落地性。

设计进阶:一个案例,掌握设计价值密码

图:方案发散

为了确保方案有序发散,避免遗漏,可以以实际的业务流程来梳理,本案例我们以“面试前-面试中-面试后”流程展开。本着为双方提供「沉浸式」面试体验的原则,面试过程中不去主动打扰双方用户。

在面试前将准备工作进行前置,通过为客户提供获得阿姨隐形特征的攻略,支持设置快捷问题,方便用户一键添加进「待问清单」;将一些常见/问信息提前录制成视频简历,方便客户对阿姨形成初步印象,在面试中只问一些个性化的问题,提高面试效率。

在阿姨侧,在现有的培训体系中增加面试相关内容;在进入面试间之前,根据客户特征为阿姨提供面试建议,确保面试表现有重点、有亮点。

在面试中,提供必要的记忆辅助工具,如:录屏功能,方便用户回顾局部/全部视频内容;如用户在面试前定制了「待问清单」,可点击展开问题列表。

在面试后,我们需要帮助客户正确且快速地做出决策,避免犹豫不决造成的流失。除了面试回放,还可以在每一场面试后提供维度打分表,让用户明确自己对每一位阿姨的满意程度;并可以生成多个面试的横向对比结果,帮助客户做出理性的判断。

经过以上推导,我们获得了一系列能提升面试面体验的转化的方案,后续则可以和业务一起,评估方案的投入产出比和优先级。关于设计推动,我也有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如果有兴趣,评论告诉我吧。

四、写在最后

总结一下,在接到一个需求时,不要急着画图。先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思考:

  1. 甄别需求,结合业务目标挖掘需求的本质;
  2. 把自己想象成用户,进行场景还原,找到影响用户行为的关键性因素;
  3. 回到专家视角,按照业务流程并结合业务资源,提供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形成深度思考的习惯,不仅能够摆脱“工具人”的标签,提升设计话语权;而且能倒逼自己真正了解业务、了解用户,成为对业务、对团队有价值的体验发言人。

作者:环铁艺术家

来源公众号:58UXD(ID:i58UXD),58UXD,全称58同城用户体验设计中心。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58UXD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