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上海车市真的复苏了吗?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804226651587590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上海车市真的复苏了吗?

《财经》新媒体·2022-06-28 06:40
新能源市场恢复较快。

观望态度仍是主流,车市回暖还需时间。

沉寂了两个月后,上海的汽车产业终于随着全面复工,从“睡眠”中醒来。在这场2022年对上海影响最为深重的“黑天鹅”事件之中,无论是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还是经销商,整个汽车产业的从业者们都堪称损失惨重。

作为上海本地企业,上汽无疑是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车企之一。生产线停摆、终端销售受阻、出港受限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上汽4月产销遭遇断崖式下滑,销量仅有16.7万辆,即使在逐步开始复工复产的5月,整个上汽的销量也仅有36.4万辆。上汽传统“三驾马车”——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的前5个月累计销量,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同比下滑(分别为4%、23.2%和11.7%)。

作为行业巨头的上汽情况尚且如此,其他企业自然更是好不到哪儿去。不止如此,上海本身还是全国非常重要的整车和零部件生产基地,产量在全国占比超过20%,上海市场的“停摆”对全国汽车市场也造成了极大影响。根据中汽协数据,4月汽车产销分别为120.5万辆和118.1万辆,同比下滑46.1%和47.6%,呈断崖式下跌。5月产销分别为192.6万辆和186.2万辆,同比下滑5.7%和12.6%。

面对如此惨淡的市场情况,从中央到地方开展了一系列救市行动。5月29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称,将于6月1日起取消企业复工复产审批制度,同时出台系列政策稳外资、促消费、扩投资,在年内新增非营业性客车牌照额度4万个,并对置换新能源车的消费者给予1万元的补贴。

5月31日,工信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开展2022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进一步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同天,财政部发布《关于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对购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内且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不夸张的说,此次的救市行动绝对是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

如今,距离全市全面复工复产已近一个月时间,上海车市复苏情况究竟如何?

新能源市场恢复较快,增换购需求明显

上海车市的复苏,首先在新能源领域得到了印证。

据上汽集团表示,自4月18日至6月17日,上汽临港乘用车基地已有包括智己、飞凡、荣威、MG名爵4个品牌在内的超过1.7万辆整车陆续下线,6月18日起则将正式启用双班制生产,产能基本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作为目前新能源市场龙头之一的特斯拉,其产能也在6月份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新能源车市快速恢复的原因,一方面源于近期较多的补贴政策刺激,另一方面则与新能源市场体量较小有一定关系。当然,在如今上海市燃油车拍牌价格已超9万元、油价也一路飙升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可享免费牌照的政策与用车成本较低的优势,也成为了重要的利好因素。

截止2021年底,上海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67.8万辆,在全国处于颇为领先的位置,而这一数据显然将在今年再创新高。

《财经》新媒体在实际走访中也发现,重要商圈的汽车门店,尤其是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品牌,即使在逛街不是很方便的当下,仍然能够收获大量的客源。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坐落于吴中路、祁连山南路、御桥等地的汽车品牌4S店内,往往人烟稀少、门可罗雀。

在一家上汽大众4S店内,《财经》新媒体与销售人员交谈时,对方也明确表示,今年的燃油车销量明显不如往年,无论是老客户增换购还是新用户购车都比较青睐新能源车型。“目前日销量基本上与疫情前持平,50%以上的消费者会选择购买新能源车。就拿订单量比较好的上周618大促为例,新能源车或混合动力汽车的成交量能占半数以上。”

v2_48c0754db90d416aad67976ea1483a66_img_000

《财经》新媒体 铭皓/摄

此外,在与多位销售人员交流后,《财经》新媒体还发现,得益于购置税减半政策,近期上海市场购车需求其实是以增换购为主,消费升级型购车现象明显。反倒是购车预算在10万-25万元的刚需阶层,出现了大量持币待购和放弃购车的现象,对大宗商品消费的谨慎,导致了汽车消费整体仍处于疲软态势。

政策刺激并未立竿见影,疫情“余波”仍在持续

除了疫情影响刚需人群消费之外,政策的刺激并未像想象中的那般立竿见影。在走访中,《财经》新媒体注意到目前的补贴政策想要落实,仍有相当多的限制。

例如《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中“对置换新能源车的消费者给予1万元的补贴”这一政策,销售人员就表示必须要同时满足包括置换车辆与新车车主为同一人、置换车辆与新车同为沪牌(新车必须是纯电汽车)等多项条件,才能享受该补贴。

v2_bc0760da599e41f797339d377af7701e_img_000

《财经》新媒体 铭皓/摄

而之前上海嘉定区推出的最高2万元的汽车补贴政策,也对消费者条件和适用的汽车品牌有着相当具体的要求。例如必须是嘉定户籍人员、居住证在嘉定区的人员或者是在嘉定区缴纳社保的企事业单位职工,厂商和车型也必须是企业总部、销售总部或生产基地在嘉定的汽车厂商,且需要品牌有意愿在嘉定区开展让利促销活动。众多苛刻条件加持下,在一天的走访中,《财经》新媒体仅遇到荣威和上汽大众的销售人员表示,可以享受嘉定区相关补贴政策,其中上汽大众的细则是15万元以上车型可享受2万元补贴,15万以下车型仅能享受1万元补贴。

连一向在优惠上较为“慷慨”的大众都是这样,“吝啬”的日系品牌就更不用说了。在一家本田4S店,销售人员明确表示,“目前我们一切优惠政策还是照旧(3000元)”。不但没有政策补贴的体现,甚至于在购车报价方面还要收取高达5000元的服务费,并同样表示“一切照旧”。

连面向主流消费者的本田、丰田都是如此,更不用说之前就有豪华品牌“利润收割机”之称的雷克萨斯了。“救市政策,与我何干?”不知是市场的热度,还是消费者的过度青睐,给了日系品牌面对救市政策时毫不退缩的“底气”。但这或许能够解释,之前“某日系车经销商仗着国家购置税补贴的落地而进行涨价”的行为。

比起补贴,车源或许是更大的问题。

以《财经》新媒体探访过的特斯拉门店为例,目前要预定Model 3,提车时间至少要20周以上,“Model Y提车时间稍短一点”,但最短也要10周以上。在特斯拉不远处的小鹏门店,销售人员则表示小鹏P7的提车时间也在2个月左右,“P5短一点,在1个月左右”。传统车企这边,一方面要面临新车车源的不足,另一方面又要面对高企的库存压力,日子显然要更加难过一些。

此前,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现在经销商的新车车源是比较紧张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上海疫情,零部件供给受影响。估计6月过后,新车的供应情况会有比较明显的好转。”而库存的清理,可能要需要在政策的推动下才能逐步转化为零售增量。

观望态度仍是主流,车市回暖还需时间

毫无疑问,在当下的上海车市,观望仍然是大多数消费者的态度。即使是在政策加码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弱势品牌的吸引力仍然有限,大多数消费者对目标车型的选择很难被动摇,这也造成了“强者恒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进一步增强,但光靠这些“强者”,是很难支撑起上海庞大的汽车消费需求的。更不消说,上海车市本来就“失去”了两个月。

在《财经》新媒体近日走访的多家汽车经销商中,基本上没有哪位汽车从业者认为上海能够“追回失去的两个月”,也基本没有谁认为政策能够从根本上带动和改变上海车市的走向。大多数人只能抱着“不抛弃、不放弃”的态度,一步步地推动上海汽车市场重回正轨。

车市的悲欢本就互不相通,但像4月那样整个上海市未售一车的尴尬局面,相信没有人会希望再次经历。诚然,全面复工复产之后的上海车市正在逐步回暖,但如果想要真正恢复疫情前的“盛况”,或许只能等待民众消费信心的回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ID:mycaijing),作者:铭皓,编辑:蒋诗舟,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