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不读可以先收藏 12:本月不容错过的 8 篇好文章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sspai.com/post/73800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不读可以先收藏

让有价值的内容保持生命力,是对少数派作者分享和创作精神的肯定,对刚刚接触少数派的读者而言,这些内容也是方便他们直达少数派内容和 Matrix 社区核心价值的钥匙。

在这个不定期更新的栏目中,少数派编辑部将人工挑选过去一段时间内值得重读和收藏的文章,这些内容凝聚了作者的耕耘和读者的肯定,应该能为想读好内容的你献上一份数字时代的「合订本」。


大家好,今天是 2022 年 6 月 14 日。本栏目的第 12 期,我们从上一周期内推荐到首页的 80 篇文章中挑选了 8 篇值得你收藏的好文。

快把文章末尾的收藏按钮用起来吧。

网络迷踪初探:一张照片,就能知道你在哪里?

1

「网络迷踪」是开源调查最具影响力的一种形式,因为它看上去极具戏剧性:一张图片就能准确定位。但这种戏剧性源于人们低估了一张图片所能包含的信息量,以及互联网开源信息的规模和广度。你是否担心自己的照片会暴露隐私?你是否好奇侦探们如何抽丝剥茧得出拍摄者的位置?今天,经过这篇文章的介绍,你也可以揭开网络迷踪的神秘面纱,成为一名网络侦探,成为自己的网络内容安全专家。

阅读全文 >

编辑荐语(张奕源 Nick):近年来,由于社会事件频发,「人肉搜索」这个有些老气的上古词汇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媒体报道和网友声讨的言语中。「一张照片就暴露了生活中的一切」听上去颇为惊悚,但现实里却不是不可能发生。在这篇关于「网络迷踪」的科普文章中,作者就详尽地展示了如何从照片中的零星线索还原背后的地理位置、拍摄场所乃至个人信息。读完本文之后,相信你也会对如何保护个人隐私产生不一样的理解。

对 iPod 说再见,我想带你走进无数人的「青春记忆」

1
  • 🔋 充电量:111
  • ✏️ 作者:宛潼

2022 年 5 月 10 日,Apple 在官方的新闻稿件里宣布,iPod 系列目前在售的最后一款产品 iPod touch 停产,在剩余的库存销售完毕之后,将彻底下架。

在如今的 Apple 官网中,上方的菜单栏已经移除了 iPod 所有相关的描述,甚至在 Apple Music 中展示支持设备的页面下,iPod 也彻底消失。只有将页面拉到最下方的「选购及了解」列表下,才能找到它存在过的痕迹。

阅读原文>

编辑荐语(Tp):随着 iPod 停产,这款曾陪伴几代人的音乐播放器也被埋进历史。从小巧的 iPod Shuffle 和 iPod nano、最经典的 iPod Classic 到「iOS 入门机」iPod touch,它们或许都曾是你想要揣进口袋的音乐好伙伴。无论你是否曾拥有 iPod,这都是一篇不容错过的文章。

作者用细腻的笔法向读者介绍了 iPod 的历史,让我们得以在正式告别前再次回顾它曾经的「风生水起」。也许未来有一天,我们也会像这样与 iPhone、iPad 告别,届时又有多少人会记起 2007 年第一台 iPhone 亮相时,给人们带来的震撼。

macOS 的「预览」有几种用法?

1
  • 🔋 充电量:252
  • ✏️ 作者:jijiali

如果要评选 macOS 最低调的 App ,「预览」可能就会位列其中之一。「预览」和 macOS 结合异常紧密,甚至让人都会遗忘它还是个 App。毕竟大多数的时候,提到「预览」就会想到操作系统的一部分。而实际上,「预览」那「瘦小」的身躯之内却蕴含着无数的「能量」,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预览」就是天龙八部里面的扫地僧。

阅读原文>

编辑荐语(Lincoln):macOS 其实内置了很多有用的工具,不过这些「新」功能藏的位置非常深,如果不花大精力专门找一下,相信你一定想不到原来这些问题居然可以只用 macOS 内置的工具解决。

作者在一个系列总计三篇文章里帮助大家挖掘了一系列 macOS 中的隐藏功能和技巧,包括了本篇的主角 Preview、常常被忽视的快捷键 option 以及 macOS 中其他的隐藏技巧,全方位地带你认识一个全新的 macOS,相信这些功能里总有你会用到的。

从 CD 到你的「一分钟回忆」:流媒体音乐服务发展史

1

我们有幸经历了音乐产业被重塑的近 20 年,并见证了一个个历史性的时刻。从 iPod 到数字专辑,再到音乐版权化和流媒体,在这条看似被「更多用户选择」的路上,也在不断提醒着我们思考:从购买到租赁,我们的生活,到底还能剩下多少是完全属于自己的?

阅读全文 >

编辑荐语(北鸮):短短 20 年,我们的音乐生活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华语乐坛由盛转衰,唱片行纷纷倒闭,再到人人都是音乐人,曾经泾渭分明的网络歌手与唱片歌手逐渐不再有界线。流媒体音乐的兴起无疑在这场颠覆传统音乐行业的革命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宛潼的这篇文章带大家梳理了流媒体音乐服务的发展历程,并在文章中讨论了流媒体音乐为业界带来的改变与争议,读完之后,希望你也能参与讨论,聊聊流媒体音乐带给你的影响。

科普 | 下载应用这件事,Play 商店为什么比国内软件商店更好?

1

……我们说 Play 商店在目标 API 级别要求上的「严格」,其实也是一种相对而言的说法。因为国内主流应用商店在目标 API 级别的要求普遍还停留在 3 年前。

换句话说,以五年前 Android 8.0 系统体验为基础的应用,依然存在于 2022 年的国内应用商店中。

与 Play 商店实际仍有些保守的做法相比,国内应用商店还有更长的路要走,甚至应该先从态度上重视起来——比起最近在 64 位应用这件事情上的被动应战,国内应用商店、尤其是已经有着相当大影响力和号召力的 O、V、华、米几家国内应用商店,应该主动拥抱的「优秀品质」还有不少,与时俱进的目标 API 级别要求可以是其中之一。

阅读全文 >

编辑荐语(Clyde):我来自卖自夸了——不久前入手了国行版三星 S22 Ultra,这台硬件配置上堪称「机皇」的 Android 机,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除了长焦就是早期内置应用商店向手机推送 32 位应用导致发热、续航差这个问题了。也正是这个问题让我重新思考起了目标 API 级别(target API level)这件事,一番检索之后结果果然令人失望,于是便有了这篇文章。

乐观地说,最近国内主流应用商店开始重视 64 位应用了,这是一件好事;但另一方面,这个变化本质上也是因为更为底层的处理器架构变化所推动的,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国内的应用商店依然不是我们期待中的那种「向好向善」的应用商店、未来能在 Play 商店中下载到的国内应用只会越来越少、Play 版应用更好用的坊间传说还会继续流传……

如果有一天有人问起「为什么安卓和 Android 的体验相差如此巨大」,我只能说我努力过了,但声音终究在我,行动全看他人。

关联阅读:干掉「毒瘤」只是第一步:怎样的 Android 应用才算「好应用」?

这份迪士尼动画清单,带你重温记忆中的烟火城堡

1

这或许就是迪士尼,永远真诚,永远善良,永远温柔,也永远在陪着大家长大。就像迪士尼的公主们,从最初柔软善良、从不反抗的白雪公主和灰姑娘,长成独立勇敢的花木兰和勇敢掌握自己命运、不依附于王子的艾莎和安娜。迪士尼追求极致,始终保持着这种工匠精神,又不遗余力的温柔输出他们心中的真善美,做大小朋友们最忠实的朋友,陪着大家长大。

谢谢迪士尼,迪士尼万岁!

阅读全文 >

编辑荐语(Lotta):从儿时的各种公主、王子,到近年来的《无敌破坏王》《疯狂动物城》,你所能想到的许多动画影片,或许都出自「版权大亨」迪士尼之手。迪士尼的影片总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动与温柔,片头的迪士尼城堡更是许多孩子的「梦中伊甸」。作为补齐迪士尼动画电影的索引,作者梳理了迪士尼从第一部动画长片《白雪公主》开始的知名动画电影,并将不同 IP 分类归纳为四个系列,让你能通过不同形象、不同类型、不同主题更加了解迪士尼动画。本文不仅整合了详细的观影清单,还有作者对经典作品的分析解读,以及对迪士尼动画的思考。如果你想补齐迪士尼动画,找回童年的快乐,相信这篇文章能给你带来不少帮助。

「#」的前世今生

1

先将时间拨回罗马时代,那时「一磅重」被称为「libra pondo」,其中 libra 指「尺度」或「平衡」;pondo 则来自于动词 pendere,表示「称重」。从这两个词根中,「#」得到了它最初的形状与名称。

1968 年,为了实现菜单选择等更多通话功能,贝尔实验室计划在数字 0 按键的两侧添加两个新的按键。 […] 基于过去的工作经验,也考虑到打字机的键盘设计,[工程师 Douglas Kerr] 与团队最终选择了包含在 ASCII 字符集中的「*」与「#」作为新的按键符号。

2007 年,曾经在 Google 和 Uber 担任开发主管的 Chris Messina 在 Twitter 上提议,可以用类似的系统来标记网络上感兴趣的主题,并发出了第一条倡议使用「#标签」的推文。

阅读全文 >

编辑荐语(PlatyHsu):少数派的读者一定对井号(#)这个字符不陌生。每天,我们都反复用它在写 markdown 时注记标题、发微博时围起话题,或者写代码时引导注释。但你是否知道井号的起源?这篇文章就对从几千年前的罗马时代开始,回顾了井号的发展历程。看完后,相信你会对这个日常符号有不一样的认识。值得一提,参考资料中的 Shady Characters一书也是字体排印讨论中,常被提起的优质科普作品,有兴趣不妨找来一看。

消费者的高端梦先碎:作为米粉我究竟期待过什么?

1

我在这篇文章中尽量保持我的客观性,但真的很难保持住。自从我 2014 年使用红米 1S 之后,我非常喜欢小米。米家金属签字笔刚上市的时候可是 19 元一根,我用自己攒的零花钱买的。2015 年为了了解小米,在书店买了黎万强的《参与感》。后来,因为想要了解生态链的架构和模式又买了《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之后,2019 年,我在知乎开设小米专栏粗糙地写了小米的第一篇文章《小米 6 之后,除了性价比,我为什么不再推荐小米手机》。当我回看这篇三年前写的文章时,里面提到的一些问题,至今仍然发生在小米的身上。

在那篇文章的结尾我说:「对不起,再见。」那时候,内心对小米的发展还是抱有期望的,而且小米交出的小米 10 系列答卷也确实不错。但小米顺势而为、随波逐流、不曾反思的企业文化令我真的再想说一次:再见。

阅读全文 >

编辑荐语(Microhoo):纵观中国互联网,小米永远是避不开的话题;而包括我在内很多对小米骂得越凶的人,曾经就越喜欢小米。即便已经过了十多年,我依然记得第一次用里程碑刷上 MIUI 时的那种震撼——手机居然还可以这样用。那时候每天关注 MIUI 论坛的讨论和更新,看着它积极采纳用户意见实现一个又一个需求,再而系统成熟之后「集大成者」的小米手机,都是那个年代对互联网、对电子设备无比懵懂的我非常重要的领路人和「布道者」。

但是再后来,市场愈发成熟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看到过小米走过偏路,也看到过小米在进步又仿佛没有进步,回忆与现状交杂的小米很难再去被客观的讨论。我对这篇文章的喜欢不全是它里面的看法和结论,更多是在回溯历史时那些感同身受的曾经;可即便如此,现在我依然不会也不想去定义小米,不批评也不期待小米——我好奇它最终会走出怎样一条道路。


以上便是本期「不读可以先收藏」要推荐给大家的全部内容。喜欢的文章没有上榜?欢迎各位读者一起来评论区参与「文章推荐」活动,我们将挑选部分内容呈现在下期栏目中的「这些文章读者也爱看」部分并送出精美少数派商城周边一份

评论投稿内容可以参考本期栏目内容的格式:

  • 推荐人(可空,默认为评论者的少数派昵称)

赶紧向大家推荐你心中的好文章吧。

> 下载 少数派 2.0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