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媒体评论:知网开放个人查重,但整改之路还很长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2022-06-12/doc-imizmscu6406582.s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媒体评论:知网开放个人查重,但整改之路还很长

  6月12日,知网发布消息,正式开启个人查重服务。收费标准是1.5元/千字,研究生学位论文可以免费查3次。

  个人查重,曾是知网备受诟病的问题。过去知网查重服务只对机构开放,再由学校给予学生一次或几次不等的查重机会。这种有限的机会,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只好求助各种地下渠道,想方设法查重。

  这种模式不仅花费不小,还容易上当受骗。而机构的查重服务,还被曝光有内部人员拿来转卖牟利的情况。可以说,曾经的查重途径对于学生来说,是个毕业前的“大山”,学生们的吐槽、抱怨由来已久。

  现在开放个人查重了,虽然不免费,但起码提供了一个正规的渠道。根据知网的说法,个人查重“不高于市场主流同类产品价格”,这或许能减轻点学生们的经济负担。从现有信息看,这多少算是一个进步。

  当然,也有学生说这会儿本届毕业生早都答辩完了,知网少了点诚意。这倒不必太求全责备,有改进终归是值得鼓励的。

  不过,知网被指摘的问题,远不止查重这一个。知网遭受批评,重要原因是因为数据库收费过高、连年涨价,连中科院都表示买不起了,只能弃用。在网上一检索,因收费贵弃用的高校和单位可谓比比皆是。

  而且,知网的版权收益问题,眼下也悬而未决。哪怕赵德馨教授等知名人士起诉知网胜诉了,但问题还在。论文作者的劳动成果,平台用来牟利,作者自己不仅毫无收益,还要付费下载。这个现实悖论让人觉得荒诞。除了一事一议、挨个起诉之外,知网如何从平台层面理顺逻辑、从制度上化解矛盾,全社会还在盯着。

  换句话说,知网的问题很多,开放个人查重只是其中一小步。这一小步应该鼓励,也会在未来的具体使用中迎来各种社会评价,但知网应该明白,要做的事还有很多。

  说一千道一万,所有现实都指向一个对知网最致命的“元问题”:如何在取得市场头部地位之后,保持知识平台的公益属性,而非肆意妄为?

广告

  知网被指责的收费、傲慢、霸道等等,其实都是垄断之下的衍生议题。目前知网已经拥有事实上的垄断地位。知网收纳6000多万份文献、核心期刊收率为99%,在高校市场的占有率近100%,其他主要市场的占有率为60%以上。如何在这个状况下,还能坚持公益,兑现知识共享的平台初衷,克制滥用垄断地位的冲动,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但解决方案只能回到反垄断的大框架里。今年5月,市场监管总局表示依法对知网涉嫌实施垄断行为立案调查。目前调查结果尚未公布,但也表明了知网问题的“规格”。知网的问题不会再停留在舆论口诛笔伐的层次,必须纳入社会治理的视野,将之作为有标志性意义的一次市场完善。

  个人查重在相关部门调查不到一个月即发布,多少让人们对后续进展抱了一些期待。客观来说,作为知识分享平台,盈利和公益的平衡,理想化期待与现实可行性的妥协,并不是很容易。但知网的问题如果解决好,无疑为处理类似问题打了个样,对国内学术市场、知识空间的良性发展来说可谓善莫大焉。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