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成功的最大影响因素,不是智商、情商,而是逆商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776317598157961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成功的最大影响因素,不是智商、情商,而是逆商

管理的常识·2022-06-08 12:51
做企业,要当成终生的事业来做

“做企业确实需要长期坚守,要当成终生的事业来做,不懈怠,更不能逃避。今后可能还会有类似此次疫情这样的困难等待我们。

过去做企业讲得比较多的是情商、智商,这一年我们讲得多的是逆商,就是大家应对困难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同情商、智商比,这是成功的最大影响因素。”

——宋志平

v2_f5dff6da938040569c924facaaf11785_img_000

01 按着常理做企业

“稳”是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为突出的主题,会议要求,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慎重出台有收缩效应的政策。不把长期目标短期化、系统目标碎片化,不把持久战打成突击战。我们要认真理解这些内容。

“稳”字带给企业家的是什么?那就是鼓舞和信心。尽管当前面临着重重压力,但企业家还是要充满希望。

什么希望呢?我想有三点,既是我的希望,也是大家的希望:

第一,希望政策进一步宽松;

第二,希望经济回暖,稳步增长;

第三,希望疫情减弱。

这场疫情已经持续两年了,奥密克戎毒株还在肆虐,希望人类可以共同努力,控制住疫情。

我对基本面的看法,还是积极正面的。悲观经济学家有饭吃,为什么?

因为大家就像怕鬼的孩子依然愿意听鬼故事一样,非常害怕,但总想听,蒙着被子也要听。但经济问题其实是客观的,怕也没用,只有去克服、去解决。

有人曾问我过去是否遇到过困难,我说我经常遇到困难,几年一个大困难,每年都有几个小困难。我们是一路克服困难才走到了今天,所以困难不可怕,关键是我们的态度,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信心比黄金还重要。

能发现“黑天鹅”的人是聪明人,能发现“灰犀牛”的人是理性人,而认为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的人是老实人,我大概是最后一种人。

虽然未来是不确定的,但无论世道怎样不确定,我们做企业还是要按着常理去做。我把这些常理归纳为“三大主义”。

1.务实主义

务实主义是中华文化的传统,中国的企业家是一群非常务实的实干家。

改革开放之后,为什么中国经济能够快速崛起,为什么中国企业能够快速发展?这和我们中国人务实的精神有关。

什么叫务实?过去讲的“摸着石头过河”是务实主义,“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也是务实主义。做企业其实就是要扎扎实实地做事,一步一步地探索,逐渐找到规律。

做企业光靠高谈阔论没用,最根本的还是要做出好的产品、提供好的服务,最后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这是企业家要时刻牢记的。

前面讲到我在北新建材的管理是从整理整顿开始的因为企业如果连打扫卫生都做不好,又怎么能做好产品呢?所以,那时我带领大家打扫卫生。

有年轻干部跟我说:“宋总,我们为什么总去打扫卫生呢?我们要不要做点大的事情呢?”

我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打扫卫生不只是一种看似简单的事情,更体现了一种务实精神,我们做事情要从点滴、细微处做起。

现在有不少论坛、演讲,企业家都喜欢听,我有时也去听,从中学到了很多。

但是我时常想,我们毕竟不是经济学家,不是科学家,也不是外交家,而是企业家,我们不能代替别人,别人也不能代替我们。做企业,我们要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有年轻人跟我讲:“宋总,我们应该仰望星空。”我想仰望星空的事还是交给天文学家去做吧,我们的任务是提升他们需要的望远镜的玻璃片质量,这是我们的本分

企业家得收住心,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业务,提升质量、降低成本、开拓市场、创造价值。

v2_dd81f78bba4b4cd0adeffdfbf61a8807_img_000

2.专业主义

做企业一定要围绕专业进行。

我本人是专业主义者,在做中国建材和国药董事长的时候,中国建材只做建材,国药只做医药,不敢越“雷池”一步。

因为离开专业我们可能了解得很有限,不能总听别人讲故事,那些讲故事的人不一定是专业的,有些故事只是科普水平的,我们还是要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专业做好。

做大企业,对标世界一流,这是专业化的;

做中等企业,对标隐形冠军,这也是专业化的;

做中小企业,就做“专精特新”,这还是专业化的。

企业无论规模如何,都应该秉承专业化的思维,努力深耕细作,这是长久稳健发展的前提。

3.长期主义

做企业不可能马到成功,马到了也不一定会成功。做企业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件苦差事,久久为功,必须要坚守。

企业家精神蕴含了创新、坚守和责任这三点,坚守是最不容易的。

做好一家企业需要10~15年的时间,如果你想做到极致,可能需要30~40年。

有人会问我,这是怎么算出来的。其实,这不是算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中国建材旗下的好企业—北新建材、中国巨石都做了40年的时间,才做成不错的企业。

北京大学刘俏教授在《从大到伟大》一书中指出,一家称得上伟大的企业,必须要经过50年以上的历练,短时间的成功不能被称为伟大的企业,因为不知道后面有多少风险在等着。

像新冠肺炎疫情、国际贸易摩擦这样的风险,企业不知道能否度过,只有经得住历史的考验、长期的磨砺,才有可能成为伟大的企业,从这一点来说,我们的企业距离伟大的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做企业,我们都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我们选择的是坎坷不断、奋斗不息的道路,要把它坚守下去才会终成正果。

我一直讲,一生要做好一件事,当然我不反对一生做好几件事。对我来讲,一生把一件事做好就不错了。

我做企业40年,做出了两家《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我到中国建材的时候,公司只有20亿元的营业收入,2019年我退休时公司有将近4000亿元的营业收入,但是这之间经历了18年。

起初,我并没有把企业做成世界500强的目标,只知道扎扎实实地做企业。

2011年中国建材首次跻身《财富》世界500强行列时,我正在出差的路上,同事打电话告诉我中国建材进入《财富》世界500强榜单、排在第485位。

我在国药的五年也是这样,国药的营业收入从300多亿元增至2500亿元。2013年,它跻身《财富》世界500强行列,也出乎我的意料。

其实,这些事情都是一步一步做下来的,我没有什么远大的目标,而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扎扎实实做事,干一行爱一行,并且长期地去做。

有次我和一位企业家聊天,问了他三个问题:如果让你再选择一次,你还愿不愿意做企业家?从未来去看,你愿不愿意一生坚守做好企业?你愿不愿意让你的子女再做企业?

这三个问题也是我经常问自己的问题,也是对企业家的终极拷问。

做企业确实需要长期坚守,要当成终生的事业来做,不懈怠,更不能逃避。遇到困难,要勇于面对,今后可能还会有类似此次疫情这样的困难等待我们。

过去做企业讲得比较多的是情商、智商,这一年我们讲得多的是逆商,就是大家应对困难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同情商、智商比,这是成功的最大影响因素。

做企业成功的要素中,需要的情商、智商只占30%,逆商可能占到70%。今后做企业要做长期打算,要准备应对各种困难。

v2_c01d71987d2f4dcd9dd01d3413aef4fd_img_000

02 企业要聚焦看家本领

企业要聚焦四个核心,即核心业务、核心专长、核心市场、核心客户,这些都是企业非常重要的看家本领,必须要做好。

一是突出核心业务

业务不在于多,而在于精。绝大部分出问题的企业,关键在于没有核心业务。

原则上,中小企业应该采用“窄而深”的业务模式,拓展国际市场,打造行业隐形冠军;大型企业、上市公司,业务也应尽量不超过三个力争每个业务都能跻身行业前三。

如果企业的业务分散得像“大杂烩”,让消费者分不清它到底是做什么的,这样的企业很难长久发展下去。

二是打造核心专长

企业要明确自身的核心专长是什么,没有核心专长,就没有核心竞争力。

打个比方,企业的主业是开餐馆,拿手菜或特色菜就是专长,如果没有专长,就没有顾客光顾。

想要“一招鲜,吃遍天”,那么企业至少要在某一件事上比别人做得好。

我家附近有两家餐馆,一家叫唐宫,另一家叫香宫,唐宫乳鸽做得好,香宫烤鸭做得好,都经营了二三十年,一直挺红火。

企业如何打造核心专长,提高核心竞争力?

这就要求考虑内部环境、战略的判断能力和执行能力、所在行业特点等因素的差异,制定差异化战略,通过差异化竞争,塑造品牌知名度,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是精耕核心市场

市场是企业的舞台,开拓市场是企业的首要任务。

事实上,任何企业的资源和能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包打天下,市场不见得都是自己的,企业要根据行业特性和自身优势,理智地选择细分市场,这样既能减少不同市场的正面压力,又能集中优势兵力去经营好细分市场,成功的把握会更大些。

企业要清楚核心市场在哪里,核心利润主要来自哪里,并有针对性地加大对相应市场的投入,以获得最大回报。

在中国建材水泥业务领域,有个特色做法,就是三分天下,而不是包打天下。

所谓三分天下,就是通过明确水泥的区域化发展战略,形成大企业主导各自战略市场区域的格局。

由于水泥受到有效运输距离的限制,运输半径只有250千米左右,是典型的“短腿”、非贸易产品,因此企业需要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分销,按区域成片布局,形成一定的市场话语权。

按照三分天下的原则,中国建材构建起淮海、东南、北方、西南四大核心战略区域;原中材集团水泥业务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华中、安徽、北京等地的水泥业务则是由海螺集团等行业中的其他兄弟企业经营。

大的区域划好了,还要在区域市场内精耕细作。

中国建材的做法是围绕地级市建立核心利润区。国内水泥企业的竞争力主要来自自身的市场占有率和议价能力,因此,只有进行更加精准的市场细分,将战略区域从省一级划分到市县级,才有可能用最少的资源获得最高的利润回报。

前些年,中国建材在核心战略区域内组建了45个核心利润区,这些核心利润区对水泥业务的利润贡献率超过了80%。

v2_500573d887d24ed1bd9ffb7ca53b3b4a_img_000

中国建材的国际工程业务也是核心利润区建设的一个典范。

中国建材原有十几家涉及工程服务的公司,分别来自原中建材集团和原中材集团。这些企业经过多年境外EPC项目的实施,建设了一大批世界一流的水泥和玻璃工程,但由于业务同质化,企业之间经常打乱仗,大量内耗,损失收益。

“两材”重组后,我们召开国际工程业务专题工作会,成立协调工作组,明确精耕市场、精准服务、精化技术、精细管理的要求,提出减少家数、划分市场、集中协调、适当补偿、加快转型的思路,确定统一经营理念、统一竞合、统一对标体系、统一协调机构的“四统一”原则。

针对“一带一路”倡议,我们加大资源整合力度。采用“切西瓜”模式,中国建材在全球划出东南非洲、中东欧、中东、中亚、南亚、东南亚、南美七个重点区域。

这种“切西瓜”模式可避免相互杀价,化解竞争冲突,使企业更专注市场和坚守长期主义,占领一个市场就要深耕那片市场。

从中国加入WTO到现在,这20多年里,中国企业坐拥两大市场,一个是快速成长的14亿人的中国市场,一个是精耕细作开发了40多年的全球市场。

本来日子过得挺好,但是两件事影响了中国企业的发展节奏,一件事是西方一些国家逆全球化,另一件事就是新冠肺炎疫情。怎么办呢?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但新格局的形成需要时间,并不是马上就能形成的。

对于企业而言,要辩证地看待这个阶段。

比如,2020年上半年疫情初期,我国经济一度停摆,生产受影响,出口也受影响,后来国外也停摆,也不需要我们的产品了。

2020年下半年到2021年上半年,情况又完全不同,国外对中国产品的需求是天量的,他们需要几千亿只口罩,和中国脱钩是不可能的,我们的企业又掉过头去满足国际市场。

那么2022年呢?2022年中国的内需会稳步恢复,我们出台了那么多资金面的政策,情况是在好转的。但是无论如何,今年企业的策略应该是抓双循环、相互促进——国际上有订单,要当仁不让,国内市场也要积极地开发,两者结合起来,抓住客户才有江山。

今后的国际市场将会逐渐形成区域化的格局,如欧洲市场、北美市场、亚洲市场和非洲市场等。

2020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标志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企业要适应和抓住区域化的机会,建设自己的核心市场,巩固出口基本盘,做好自由贸易区的产业链、供应链的合作,同时继续开展“一带一路”产业链建设、产融合作、资源共享的工作,打造新的增长极。

企业要在国际市场上建立自己牢固的根据地,深耕市场,按照这种思路去做,减少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风险。

企业要积极应对全球经济区域化,不仅要产品“走出去”,还要企业“走出去”。

过去中国是世界的工厂,而今后世界各地都要有中国的工厂。中国巨石前些年就在美国和埃及建立了工厂,分别面向北美市场和欧洲市场。尽管不少企业的国外市场这几年受贸易摩擦影响而举步维艰,但中国巨石的北美市场和欧洲市场并未受到影响。

中国的企业要在市场上发扬“悍马精神”,构建“两栖”企业,成为进可攻退可守、既立足国内市场又面向国际市场的“双打”冠军。

中国的大型跨国公司正在形成,美的、海信、TCL等公司的国际化程度都很高,正在把公司产品推广到全世界,如海信的海外销售额占比将近50%,新的市场优势正在形成。

v2_2e8b81f870724346b54cc5a2abae0c9f_img_000

四是抓住核心客户

企业有没有以及有多少忠诚的核心客户对于企业经营至关重要。当然,企业对客户也要忠诚。

如今,凡是优秀的企业往往都建立了长期的客户和核心的客户群,都对客户忠诚,都在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并提供增值服务。

有时,我们去饭店吃饭,如果点了一大桌子菜,吃不下,就会造成浪费;而如果有服务员在点菜时告诉我们,菜已经够了,不用再点了,我们就会觉得很温暖。

这就是一种增值服务,看起来好像少卖了几道菜,但是长期来看,饭店获得了更多回头客。

这个故事的道理其实挺简单,但是并不那么容易做到。

关于作者:宋志平,管理工程博士,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世界水泥协会创始主席,历任三届全国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党的十五大和十八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曾获“中国优秀企业家金球奖”“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全球华人经济领袖”“改革开放30年中国企业改革纪念章”“影响改革开放进程的企业领袖”“《财富》CEO终生成就奖”“中国企业领袖终身成就奖”等多项殊荣。作为杰出的央企领导人,宋志平曾同时出任中国建材集团、国药集团董事长,并带领两家企业双双跻身世界500强行列。

【延伸阅读】

v2_8e7f734c2fbe40e2a6038f8f2a592250_img_000

推荐语:扎根企业40多年,宋志平带领两家企业双双跻身世界500强行列,潜心创造出一套中国式企业工法——三精十二化,集管理和经营于一体,兼顾效率和效益,兼修内功和外功,让你看得懂、可实操、有成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管理的常识”(ID:Guanlidechangshi),作者:宋志平,36氪经授权发布。(原标题:《宋志平:成功的最大影响因素,不是智商、情商,而是逆商》)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