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缺失的一环 比亚迪智能化解读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763549402266112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缺失的一环 比亚迪智能化解读

赛博汽车·2022-05-30 13:01
是否全栈自研自动驾驶,取决于比亚迪的野心,也取决于王传福的心气。
v2_51bf0e76b76f43ecac6844fa54ab1521_img_000

2022年是比亚迪华丽大转身的一年。

4月,比亚迪宣布停产燃油车,全力进攻新能源领域,专注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

5月,腾势品牌焕新,发布以比亚迪为主导的全新战略,首款车型腾势D9正式开启预售。

腾势再出发后,比亚迪也确认了旗下乘用车四大品牌:王朝、海洋、腾势(合资)和高端品牌(将在今年三季度发布品牌)。

四大品牌,纯电+插混两条路线,再加之旗下五大弗迪系子公司实现核心三电自研,比亚迪在电动化方向上已经实现垂直整合、深度布局,在国内车企中是毋庸置疑的王者。

但遗憾的是,比亚迪在智能化方向上的短板,和他在电动化上的优势一样明显

缺乏自主打造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能力,软件算法的布局和投入严重不足,正是比亚迪当前最核心的短板。

这一短板,短期来看,影响的是用户体验,长期来看,将决定比亚迪未来的商业模式。【关注《赛博汽车》公众号,回复“比亚迪”,可获得《比亚迪智能化布局解读报告》】

01 车机系统四次迭代 虽不领先但不落后

梳理过往布局信息,比亚迪在智能化的布局并非毫无建树,甚至在一些方向上,还走在了前面。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很早就说过,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

比亚迪涉足智能化方向也比较早,按照介绍,2011年,比亚迪就自主研发出车联网产品——比亚迪云服务,可以支持远程开空调、车门等功能;而早在2013年初,比亚迪就与北理工合作研发线控自动驾驶试验汽车。

也就是说,比亚迪在尝试探索这些功能的时候,蔚小理这些造车新势力甚至还没成立。

但可能对智能化的理解不太全面,也可能是对自动驾驶技术重视不足,比亚迪在智能化的投入上更多是围绕车机系统的提升,在智能驾驶方向并没有真正发力

2018年,比亚迪正式推出自研的智能网联系统DiLink 1.0,率先在唐DM上搭载;

2019年,搭载于宋Pro上的DiLink2.0发布;

2020年,DiLink 3.0搭载于比亚迪汉上线;

2021年,比亚迪在成都车展上正式对发布了DiLink 4.0(5G)系统,DiLink 4.0也率先在汉上实现搭载,近期上市的海豹也搭载了这一系统。

从2018年到2021年,DiLink更新了4个版本。基于安卓系统深度开发,从1.0到4.0,比亚迪车机系统一直在进步,UI界面、语音交互、应用生态等多方面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v2_4389ac77460d49c78e7f56b8e44bce13_img_000

横向对比国内车企的车机系统,比亚迪与造车新势力相比,还是存在一些差距,但要比多数传统车企做的都好。

比亚迪与造车新势力的差距主要在硬件配置上,以及OTA能力上

首先,硬件搭载的情况来看,DiLink 4.0平台采用了高通骁龙SM6350芯片、8G RAM+128G ROM硬件组合。

根据高通芯片系列命名的方式,4系列属于入门级处理器,6系列属于中高端处理器,7系列属于次旗舰处理器,8系列属于旗舰处理器。

目前走中高端路线的汽车产品,主流座舱芯片都采用的是高通骁龙SA8155P芯片。作为最新一代车机系统,DiLink 4.0依然搭载的是中端芯片。可以看到,在硬件配置上,比亚迪的智能座舱还有可提升的空间。

另外,比亚迪的OTA能力一度也是车主吐槽最多的地方。

有部分车主吐槽,买车两年就OTA了一次;想升级还得自己在网上下载安装包;更离谱的是,还要把车开到4S店排队进行OTA升级。“这算什么OTA升级?”

OTA能力不足是传统车企固有的短板,这与产品的开发流程、开发模式都有关系,另外,传统车企软件能力差,开发周期长,再加之缺乏互联网用户运营思维,导致了用户体验不好的局面。

这些问题随着汉的上市,都得到了一定改善。2021年7月,比亚迪汉正式开启一周年OTA升级,并表示一年实现了15次OTA升级。产品功能也得到了大幅优化,以语音助手为例,唤醒的响应时间上,做到了611ms的快速响应,唤醒成功率能达到95%。

在车机系统打造上,比亚迪虽然不是最强方案,但也属于基本跟得上节奏的状态。

02 广撒网、强结盟 智能驾驶疯狂补短板

比亚迪真正的短板在于智能驾驶。

相比DiLink的四轮迭代,比亚迪在2020年才推出辅助驾驶系统DiPilot,且至今没有迭代。

DiPilot也是随着汉的上市而落地,具备了自动紧急制动辅助、自适应巡航、交通拥堵辅助、车道保持辅助、自动泊车等功能,是一个标准的L2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DiPilot的打造主要还是依靠博世等供应商,比亚迪最初在智能驾驶方向的投入非常薄弱,真正发力应该是在2021年。

从自研部分来看,2021年9月,比亚迪宣布公布了e平台3.0,采用了集中域式电子电气架构,以及比亚迪自研操作系统BYD OS,这些布局是为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做准备。目前,e平台3.0的上市车型有海豚和海豹。

v2_d9b4c62e0650494c95806f2a58d29b43_img_000

这些布局只是解决了底层架构的问题,要实现自主可控的自动驾驶能力,比亚迪还有很远距离,甚至是下一代产品的智能驾驶功能,可能还是要依托于供应商。

但相比当前阶段采用博世等供应商的全家桶方案,面向下一代产品,比亚迪正在寻求更灵活的合作方式,试图深入参与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开发。

2021年,比亚迪开启了密集的投资模式,标的企业包括芯片供应商地平线、激光雷达供应商速腾聚创,还与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Momenta成立了合资公司。

在投资一系列创新公司的同时,比亚迪也在和赛道的实力玩家广泛结盟。

2022年2月,比亚迪选定百度作为智能驾驶系统供应商,百度为其提供量产的行泊一体化ANP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以及人机共驾地图。

2022年3月,比亚迪宣布与自动驾驶芯片供应商英伟达达成合作,计划2023年开始在部分车型上采用英伟达最新自动驾驶平台DRIVE Hyperion,以实现高级别的自动驾驶能力。

不久前,还传出比亚迪的高端品牌将与华为合作,有望搭载华为MDC计算平台,打造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比亚迪这波广撒网、强结盟的操作,有点确保万无一失的意思。然而,外在的短板容易补足,内功的修炼却非常难。

自动驾驶核心的技术能力,通过合资合作的模式恐怕很难建立。

03 缺失的关键一环 全栈自研不是选择题

寻求有实力的供应商,快速拉升智能化能力。如果从改善用户体验的角度来看,相信通过一系列的合作、投资,比亚迪会快速补足功能层面的短板。但核心护城河的建设,比亚迪只得亲自动手。

最近几年,特斯拉、小鹏等造车新势力们提到最多的一件事,就是构建自动驾驶的全栈自研能力?

什么是全栈自研呢?

自动驾驶功能的实现及进化有三个核心要素:软件算法、硬件配置和数据处理。

这三个要素决定了自动驾驶功能的实现程度,以及自动驾驶能力的进化效率。

造车新势力所谓的全栈自研核心就是指在算法层面的全部打通,包括感知、定位、规划、决策、控制等方面。

做到这一步,自动驾驶功能的实现就有了一定保障。

而如果要自动驾驶能力不断迭代,保持领先,就要求企业有强大的数据获取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车企依托广泛的C端用户,数据获取上具备相对优势,因此,需要解决的重点就是数据处理的效率。

数据处理能力要求车企有云端数据训练所需的一系列工具和流程,包括数据采集工具开发、数据标注工具开发、云端数据管理系统、分布式网络训练等能力。

只有将算法训练和数据处理形成闭环,才能不断的提升自动驾驶能力。

再进一步看,一些极致追求效率的车企,甚至也会自研硬件部分,特斯拉就自己开发了自动驾驶芯片。

这些,正是比亚迪智能化布局缺失的最关键部分。

v2_512e35eb3cab4c37a4a4154703f7d678_img_000

2021年,比亚迪的研发投入达106.3亿元,在国内车企中排在第二。研发投入的主要项目为:刀片电池技术、储能产品、DM-i 超级混动、DM-p 技术平台、DiLink 4.0、e平台 3.0和大尺寸半片光伏组件技术。

可以看出,比亚迪的核心投入还是在动力和能源方向,对于智能驾驶的投入较少,几乎没有关于自动驾驶算法以及数据处理的软件部分。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是不是所有车企都要具备自动驾驶全栈自研能力,目前还打一个问号。

全栈自研的弊端的好处非常清晰。

弊端来看,全栈自研投入非常大。以小鹏汽车为例,其自动驾驶技术研发人员有1500人,而特斯拉仅一个数据标注团队就超过1000人。

当然,优势也非常明显,全栈自研决定了效率、成本,以及用户体验,也将决定一家企业是创新者还是跟随者的角色。

相信这个道理在布局电动化的过程中,比亚迪已经深有体会。正是凭借着深度、垂直布局,比亚迪才能在这两年疫情、缺芯、缺电池的大背景下,销量一路上扬。

因此,是否要全栈自研自动驾驶,对于车企来讲是一个战略性问题,这取决于比亚迪未来想去哪,也将决定比亚迪商业模式构建。

目前的布局来看,比亚迪在同时服务B、C两端的客户。既自己生产销售面向C端消费者的汽车产品,同时也提供电动车硬件平台解决方案。例如,比亚迪与滴滴合作定制开发了D1车型,还在与美国自动驾驶技术公司Nuro联合发布了纯电动无人驾驶配送车。

而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B端和C端市场的边界将会越来越清晰。打造硬件平台一直是比亚迪的强项,如果专注这一业务,比亚迪也会有一定的优势。

而软件能力上车,正在给汽车商业生态创造更多可以想象的空间。长远来看,比亚迪会甘心做一家电动车硬件平台供应商吗?

要不要补足这块短板,要不要迎接新的技术浪潮再拼一把,取决于比亚迪的野心,也取决于王传福的心气。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赛博汽车”(ID:Cyber-car),作者:肖莹 Andy,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