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校园招聘的“策”与“对策”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beisen.com/res/378.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校园招聘的“策”与“对策”

2015-04-3011505

近的不完全统计显示,很多企业的校园招聘的学生1年保留率平均低于50%,合格率是低于30%,尽管数据并不代表所有的企业状况,但也代表了整个毕业生人才市场的发展趋势。校园招聘的恶性循环,给企业的人才招聘敲响了警钟。一方面,校园招聘费时费力,企业和学生都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另一方面人员的胜任度偏低,会导致人员整体成本急剧上升。面对日益的人才压力,校园招聘是不能丢失的“人才阵地”,除了来自于竞争对手的虎视眈眈,重要的是,企业如何能够招募到真正适合于企业发展的储备人才,这对于企业未来3-5年的发展是具有战略意义的。

校园招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攻防战争,准确的讲:是供需双方的进化博弈。HR作为攻方,希望手中的武器犀利、有效,破开粉饰,还原真实,用慧眼找到英才;学子作为守方,希望手中的履历丰富、厚实,褪去青涩,满载经验,用梦想搏取未来。由于竞争过于“白热化”,学生对自身职业规划方向不清,职业选择时过于应试和功利等问题为凸显,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信息分享,导致“攻略”满天飞,学生的面孔在面试中越来越模糊了,这给HR和面试官提出了非常严峻的挑战。下文会就每年负责校园招聘的HR常遇到的难题进行一一解析和探讨。

一、简历策:一分陋经历,九分精包装.

李洁的大学生活平平淡淡,求职环节也屡屡受挫。在某“面试培训机构”的操刀下,他摇身变成校宣传部部长、兴趣小组活跃分子,杜撰了寒暑假期间的8次社会实践,虚拟了各实习单位的好评,甚至山寨了三好学生、团员、大赛奖项等证书,不及格的课也进化成。虽然他终因履历造假被录取单位开除,但这种“包装”给他带来多次面试机会乃至工作机会是不争的事实。

HR对策:个性化网络申请表;详细的经历描述;要求提供证明

企业以简历为初筛依据,应聘者对简历进行包装、美化,这无可厚非。但“过度包装”让很多简历看起来“似曾相识”:清一色的学生干部,红一色的大赛活动,蓝一色的实践实习,“经验”栏都洋洋洒洒数百字。看到这种精心准备的简历,要加认真的识别。

那么如何识别这些乱花入眼的简历呢?HR也有对策:

1. 利用企业招聘网站,在网申环节,设置结构化简历模板和个性化时间及履历字段,让候选人详细填写;

2. 面试过程中,通过行为面试法,对上述细节进一步求证,并对关键信息予以记录,简历上越是写的简单的地方,越要详细了解,简历上越是写得的地方,越要设置挑战。

3. 让求职者留下关键经历的证明人,便于核实。

4. 参考来自学校方提供的客观证据。

、态度策:霸面、长信、诚恳电话

王乾在求职前时,学到了霸面“三板斧”:没有收到面试通知没关系,选定目标企业,直接去面试现场,要求面试机会,不答应就耗着,等待时间再长都没关系;在面试之后,记得撰写感谢邮件,描述你的收获;隔天,电话跟进面试结果,一定要再次表明自己很向往这个企业。虽然内心并不认同这样的做事方式,王乾还是有模有样的照做并打动了一家企业,获得了工作机会。几个月后,终因不胜任离职。招聘负责人困惑又遗憾:因为王乾的工作表现和面试表现实在太判若两人了。

HR对策:忽略“感动”,聘用要看“胜任”与否

此前有学生调查显示,74%的人认可“霸面”行为;43%的人认为“霸面”可能带来工作机会。当霸面开始流行,并且与耐心、执着、越挫越勇等特质无关,而仅仅是一种可学习的方法时,面试官应回到原点,消除晕轮效应的影响,象对待其他应聘者一样对待这个群体,从特质、能力、风格等环节入手,评估其是否胜任或符合企业用人标准。

此外,识别态度真伪,HR的对策可包括:

1. 详细了解应聘者的信息获取渠道:从何处了解公司,是否有推荐人,与公司的联系等;

2. 了解应聘者对公司感兴趣的真实原因,识别态度究竟是形式还是有因可循;

3. 了解应聘者的长期职业规划,对行业分析与判断;

4. 尽可能暴露公司的潜在问题和风险,避免应聘者的盲目热情。

三、面经策:熟读各种攻略、面经,对常见准备好了“标准答案”

谢晶在参加WK公司的面试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收集了来自不同渠道的面试问题,结合前辈及来自网络的经验,对所有问题都做了认真准备,关键点了然于胸,并与同学多次演练,以求佳效果。但面试结束,WK公司没有给她OFFER。WK招聘主管说:“在无领导小组讨论环节,我们留意到她的参与度过低;在结构化面试环节,她对问题的回答都是看似正确,遗憾的是这些回答并非她的思考,因为这些答案经不住进一步询问。

HR对策:开放式问题;即兴角色扮演;关注思考过程和细节

面试达人恐怕是面试官在面试过程中为棘手的难关,他们熟知面试环节与流程,对于面试官心理甚至都有研究,因此有经验的面试官关注的不是面试者的答案,而是他们如何获得这个答案。面试官要清楚地知道,哪些信息是死的知识点,哪些部分是活的解决方法和创新。知识点不知道没关系,可以通过学习快速取得,而方法论的改变则相对不容易。

刨根问底的精神,在面试中至关重要。简历、面试时的自我介绍、常见问题,都有可能是面试者事先准备过、总结过的。浓妆艳抹的结果,使得面试官很难发现候选人的真实状况。这时,通过人才测评等技术手段,加深对候选人的了解就显得非常必要。

除了在面试环节增加多面试经验之外,还有一些常见的对策:

1. 开放式问题:关注思维模式,分析过程而非答案本身。

2. 多元化的测评手段:包括人才测评,即兴扮演等环节,能够有效进行多轮次验证,尤其是情景模拟化的测评手段,对于识别同质化人群通常效度高。

3. 巧用压力面试:通过压力和有挑战性的问题,例如“如果你不能通过面试,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打乱面试者的准备顺序和惯性思维。

4. 透过细节断真伪。面试官可以通过追问细节,判断面试者的回答是否源于自己的真实经历,乃至某些说法是否可信等等。比如近期读了什么书,看了什么博客,或者在项目中学到了什么东西,通过“具体化”来判断是否出自面经的“标准答案”。

四、多offer策:脚踏多只船,好选择的是“下一个”

柳晴的大学生活极其充实:系学生会副主席、英语协会会长、迎新晚会节目主持人;学习成绩优异,综合排名年纪前三;先后在4家实习、参加社会实践,尚未毕业,就有两家单位给出Offer。求职时,她拿到了包括500强在内的近10个Offer。她的求职观点是:“还没到后时间,我才不要这么早就做决定。”就是这样一个不肯停下脚步的花蝴蝶,没到她设定的后时间,就签约了JD集团。

“JD是一家的公司,虽然不是的,但发展速度很快,我对公司的未来很有信心;此外,公司让我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成长目标、职业规划方向,对管理培训生的人才池培养计划,针对性也很强;后,在我喜欢上这个公司的同时,他们的招聘也接近尾声,公司愿意将这个职位为我多保留2个工作日,事实上还有一些不弱于我的人也在竞争这个职位。这些让我意识到,JD是我的Mr right。所以,我签约了”。柳晴这样回顾自己的心路历程。

HR对策:差额淘汰率,人才营销,尽早成为公司人

对企业来说,让人才清楚所属行业的未来及公司的前景,展示自身的潜力和实力非常重要:没有人喜欢在沉船上散步。完善的人才管理体系,能够让员工清晰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与未来,对毕业生来说,还有什么比成长和发展可能性有吸引力呢?在做人才招募的时候,适度的差额淘汰率,让企业有多的回旋余地,设定Deadline,也能够给目标候选者以必要的时间压力,加速他们的决策。

此外,针对于人才的营销并不仅在校园招聘宣讲会,这个过程必须一直延续到员工入职甚至是转正。学生在找工作的后阶段,往往容易患得患失,因此在入职前的阶段,仍需要对学生保持关注,持续影响,保证到岗率。通常的对策包括:

1. 公司营销:利用邮件、短信等工具定时传播公司的进展与信息;

2. 如有可能安排1-3个月的实习期,加速学生对于工作的熟悉和环境的融入;

3. 及早开始人才管理,配合各用人部门主管,安排相关指导人,尽早沟通与安排入职后的培训计划;

4. 向未来的公司员工开放公司部分福利与活动,例如参观日,春游,运动会,公司年会等,使学生尽可能早的卷入,成为公司人。

五、校园招聘的盲点

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校园招聘已成为企业越来越重要的预备役人才源泉。这也是诸多世界五百强企业高度重视校招的根本原因。企业开展校园招聘工作,容易忽略以下盲点:

1. 以终定始

关于校园招聘,前文提到很多方法、技巧。大家必须意识到,这些方法、技巧是“术”,看似重要但不关键。企业以终定始,从未来3-5年的战略出发,确定人才模型及发展规划,使预备役人才的储备、培养与企业战略保持一致;组织内的职业规划体系,明晰员工的成长方向,能加速预备役人才的提升,这种做法是“道”,也是很多企业成功的关键。

从我们的经验看,在校招中重“术”不重“道”,短期得意、长期失意的企业也不在少数。

2. 控制外包风险

校园招聘时间紧、任务重,很多企业选择外包,这存在一定的失败风险,需要加以控制,包括企业人才模型的构建及人才评价流程的明确。

企业人才模型的建立,需要立足价值观与文化,结合岗位要求,制定人才标准。过程中需要收集近两年的员工案例,包括绩优学生生源地、毕业院校、内在特质等,作为来年标杆的参考因素。此外,还要总结失败案例,包括过去面试的表现,离职原因(薪酬,职业规划不清)等,以改善留任率。设计基于人岗匹配的人才评价流程,包括建立客观化的评价体系和培养专业的面试人员等。上述工作完成后,再进行外包,则失败风险可大大降低。

昔日战争,得中原者得天下;竞争,得人才者得市场;明日拼争,得校园者得未来。为了赢得未来,在校园招聘前,你做了哪些准备及创新性思考呢?有什么好的对策和大家分享吗?也欢迎反馈给 [email protected]。期待与您的思维碰撞!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