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国人眼里没有植物肉,星期零们的未来在哪儿?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finance.sina.com.cn/tech/csj/2022-05-11/doc-imcwiwst6803454.shtml?cre=tianyi&mod=pctech&loc=10&r=0&rfunc=66&tj=cxvertical_pc_tech&tr=12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国人眼里没有植物肉,星期零们的未来在哪儿?

2022-05-11 14:39:56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奇偶派    我有话说(0人参与)

46c4-349c2d6ce4463fe4c5a33c8f6279a35b.jpg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作者 |山茶  编辑 |钊

  来源:奇偶派

  “腰间的肥油咔咔掉”谁能不心动,刘畊宏爆火的背后,是全民健身浪潮的推动,而健身减脂,对饮食的有着高要求,近些年来低脂零卡零糖的产品层出不穷,收割着这群减脂的年轻人。

  植物肉打得也是这个主意,怕胖不敢吃肉,但又想品尝到肉的美味,且获得足够的营养也就是蛋白质,吃植物肉,这两个需求都能满足。

  MarketsandMarkets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植物性人造肉的市场规模约为121亿美元,预计2025年达到279亿美元的规模,行业普遍预估,全球植物肉类市场最终会超过千亿美元规模。

  国内植物肉品牌“星期零”今年1月完成了1亿美元B轮融资,这是其第 5轮融资,另外一个植物肉品牌“植得期待”在天使轮就融资数亿元。

  不过,资本火热的另一头是消费市场的冷静,几年过去了,消费者对植物肉的接受程度似乎并不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消费者不买账的情况下,为何资本还是看好植物肉呢?

  1. 植物肉企业现在怎么样了?

  2. 国内消费者心智,植物肉培育好了吗?

  3. 风口过去,资本为何还没退场?

  人造肉第一股凉凉

  2019年5月,美国第一家人造肉公司Beyond Meat在纳斯达克以25美元的发行价上市,比尔·盖茨对其的投资曾经让股民惊掉了下巴。

  Beyond Meat上市首日暴涨163%,创下了金融危机以来美股IPO首日最佳表现,上市三个多月股价上涨超过500%,资本市场表达了对人造肉未来的态度。

  不过,此后Beyond Meat股价再也没有达到昔日高点,2021年下半年以来,股价一路下跌。

Beyond Meat股价图Beyond Meat股价图

  显然,风口过去,回归现实,人造肉这门生意并不好做。

  一方面,当下植物肉的技术发展还处于发展阶段,植物肉的生产成本仍较高。比如,Beyond Meat的收入无法覆盖其较高的成本支出,疫情的冲击下,业绩亏损持续放大,2021年亏损更是达到了1.821亿美元。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 奇偶派制图数据来源:公司财报 奇偶派制图

  高居不下的成本意味着要盈利就必须高定价,反映在产品价格层面上就是:人造肉比真肉贵。以Beyond Meat和Impossible Food为例,人造肉饼定价在12-16美元/磅,而美国牛肉碎的价格在9美元/磅。

  在中国市场,Beyond Meat天猫旗舰店的人造饼为单盒226克,售价35.9元,这个价格着实不算亲民。

  另一方面,价格高居不下,如何卖出,植物肉企业在营销上花费不少。拿Beyond Meat来说,营销费用占营收的比例攀升至30%以上的高位,也难怪Beyond Meat持续亏损了。

  回归到国内的植物肉企业,植物肉还是风口时,出现了星期零、未食达、珍肉等一批创业公司,也有金华火腿、双塔食品等上市公司涉足试水。

  同样的,国内企业也面临着技术问题。

  植物肉主要以大豆、豌豆、小麦等作物中提取的植物蛋白为原料,采用化学分离的方式,从原材料中提取人体所需的植物蛋白,再经过加热、挤压、冷却、定型等一系列步骤,使其具备动物肉制品的质地和口感。

  而植物蛋白天然具有腥味,如何添加改良剂增加肉的风味,同时能够有效掩盖腥味,并使其接近肉类的口感,是一大难题。

  国内植物肉发展起步较晚,体量和技术与欧美国家差距较大,目前,大多数国内植物肉企业采用的是干法拉丝蛋白生产,而蛋白拉丝成型时,会因为挤压干燥,产生膨化效果,与真肉口感有所差距。

  国内企业也在加大研发力度,双塔食品开发出了“新干法工艺”,通过在后期引入酸浆法,在离心后的“污水”中二次提取豌豆蛋白,将原提取效率增加 5%,星期零则开发了植物脂肪酸定向氧化技术,使得植物油脂也能拥有动物油脂般独特的风味与香气。

  但高研发意味着高投入,此外,发力供应链也需要大量的资金,当前国内自建工厂的植物蛋白食品科技企业屈指可数。

  此外,和国外植物肉企业大量面向B端不同,国内新兴植物肉企业选择了直接面向大众消费者。

  星期零CEO吴雁姿曾表示,“中国餐饮连锁化程度不高,选择也很丰富。如果只做餐饮B端,我们很难精准高效触达到目标人群,而且只能在就餐这一个场景接触到消费者。”

  大众对植物肉的认可程度,则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命运。当前,国内植物肉的消费者还未被培育成功,这种烧钱还能持续多久呢?

  据天眼查显示,自2019年以来,相关企业的注册数持续减少,2021年仅有4家新注册企业。

  国人不认植物肉是“肉”

  说起吃肉,它不仅提供着人体所需要的蛋白和营养,更是打工人的“幸福剂”。一点肉菜下肚,小酌一两杯,没有什么比这更加“解忧”了。

  自古以来,肉类也的确是中国人离不开的食物。从《报菜名》里的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卤猪、卤鸭、酱鸡、腊肉等,可以窥见,不同的肉,烹饪方式各样,咀嚼感不同,各有各的精彩。

  此外,不同于国外喜爱汉堡、牛排等产品,肉类加工较为简单,我国对肉的烹饪方法五花八门,蒸、煮、炸、炒、煎。而在不同的做法下,植物肉能保持真肉一样的口感体验,并非易事。

  距离2019年刮起的植物肉风潮,已经过去了两年,目前植物肉被大众认可了吗?

  “植物肉是真肉的贵替?减脂我也不太能接受人造肉。”正在健身的李聪表示,减脂期间会吃鸡胸肉、虾肉这些,就算人造肉低脂,他也不能接受。

  我们在小红书平台搜索发现,关于植物肉的分享帖热度也并不高,而在一位博主的分享贴下,几乎都在说难吃,不少网友表示有怪味,不会再回购。

  这背后是国内消费者对植物肉的接受程度有限,瞄准的那群瘦身减脂的人消费认可度也不高。

660f-5ef26d661fffb2b0ee6547d6e6fdb66d.png

  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于植物肉的认知,也存在着误区。在数字 100 的调查问卷中,很多消费者认为植物肉是植物的果肉或由植物和动物混合加工而成,更有高达9成的民众把植物肉与传统豆制品(豆干、素鸡等)混淆。

  即便这些植物肉品牌和各大新消费联名,星期零与瑞幸、文和友、德克士、棒约翰、喜茶联手推出过多款植物肉单品,也似乎并不被买单。

  前段时间,星期零和肯德基联名,推出“植物肉酥”饭团系列,结果遭遇了消费者的大量差评。

消费者对KFC植物肉酥的吐槽 图/小红书消费者对KFC植物肉酥的吐槽 图/小红书

  近期,因为疫情居家隔离重新火起来的健身浪潮,似乎也没能带动消费者对“低脂健康”植物肉的关注。

  通过多个植物肉品牌的线上销量来看,植物肉的情况并不乐观。

  星期零天猫旗舰店新品蛋白棒月销900+,植物素牛肉丝仅月销100+。植得期待天猫店铺里,销量最高的小酥肉也只有1000+。

  在一个对肉吃法考究的国度,植物肉要想培育消费者心智或许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资本为何还在鼓吹?

  今年1月星期零再度完成了一轮融资,为何消费端不景气下,资本依旧力捧呢?

  实际上,植物肉的发展是符合当下对环保、可持续发展路径的。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当前全球陆地面积有30% 都被用于养殖业,而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中,有18%来自养殖业,这也是2016年以来我国猪场大面积拆迁的其一原因。

  植物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环境污染,以植物蛋白素肉为例,每生产1kg的大豆排放约0.2千克二氧化碳,消耗0.8立平方米和使用0.1百平方米的土地面积。

  从下图可以看出,牛肉、羊肉、猪肉远高于大豆的消耗量,对环境影响无疑是很大的。

824a-335988cb6d0f2686305f40e1a5581df6.png

  而拿猪肉来说,在我国肉类食品的消费结构中,猪肉长期占据60%以上的消费占比。

  但每四年左右的猪肉超级周期一直存在,遵循着“肉价高—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的规律,非洲猪瘟与疫情进一步加大猪周期的强度。

9b54-9b54fb609e458ebd22224943826e1abe.jpg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生猪存栏量从2021年12月底的4.4922亿头降至4.2253亿头。这意味着,一季度的生猪存栏量减产了2669万头。

  东吴证券5月6日发布研报预测,本轮“猪周期”于2022年4月开启,此后会出现“二次探底”,价格迅猛上涨始于2023年3月左右,这也符合4年一轮的周期。

  此外,鸡也有着强周期。2022年以来,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材料价格上涨,散户饲养成本高涨,一季度的存栏量下降快,也使得市场上供需局势相对紧张。同时,受疫情影响,鸡肉价格或将保持高位,鸡周期持续一段时间。

  更重要的是,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对肉制品的消耗也会越来越多,而要突破猪周期和鸡周期带来的暴涨暴跌,植物肉或许在一定程度能缓解人类对畜牧业的依赖。

  从消费者角度来说,随着健康理念的逐步渗透,追求低脂健康的食物或将成为主流。

  理想是美好的,但植物肉成本高居不下,是猪肉价格的好几倍,作为肉的贵替,植物肉要想取代猪肉的主导地位,并非易事。

  不过,随着植物肉技术的愈发成熟,成本降低,植物肉具有真肉的口感,成为肉的平替,走入平常百姓家,才能真正被消费者接受。

  写在最后

  植物肉风口两年后,消费者对植物肉冷淡依旧。就连这轮疫情居家掀起的健身浪潮,也没能让大众对植物肉提起更多兴趣。

  由于技术与供应链的不成熟,国内植物肉行业还将经历一个漫长的技术迭代的过程。

  欧睿国际的数据显示,到2023年中国植物肉市场的规模将接近840亿元,而全球市场预计在2025年可以达到1900亿元规模。

  如此庞大的市场,资本看好下,面向C端的国内植物肉企业需要思考的,可能不仅是如何赢得资本的青睐,而更多应该是如何改变国内消费者千百年来沿袭的餐饮传统与习惯。

  但,想要这种深植中华民族精神与味蕾的饮食文化大掉头,谈何容易了?毕竟,中国人的一天,是从吃开始的。

1.png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