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甄嬛传》11年后,人人都是“甄学家”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digitaling.com/articles/763468.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甄嬛传》11年后,人人都是“甄学家”

《甄嬛传》11年后,人人都是“甄学家”

作者:龙承菲,编辑:张友发,来源:毒眸

互联网的“社交货币”。

新裤子乐队主唱庞宽开始了24小时不间断的“行为艺术直播”,而感兴趣的观众在昨晚点进直播间,发现没睡的庞宽也在看《甄嬛传》。

直播间里的回声能够放出《过情关》的音乐,也能听到没有画面的台词声,庞宽看《甄嬛传》的过程中,就有弹幕精准指出他跳过了甄嬛父亲跟她说浣碧身世的剧情。开播十一年后,《甄嬛传》在互联网场域仍然热度不减。制片方花儿影视在近日接受采访表示,《甄嬛传》播出至今,平均每年还能带来一千多万的收益。只是,《甄嬛传》在互联网的走红的或许不止是剧集本身,还有从《甄嬛传》衍生的“甄学”:网友对剧集进行逐帧解读,做表情包、化用金句,把《甄嬛传》变成了当下互联网极为畅销的“社交货币”。

《甄嬛传》11年后,人人都是“甄学家”

经典的影视作品不少,而《甄嬛传》的可贵之处在于,十年前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们,十年后的今天仍然愿意化身“甄学家”,对剧集的细节和衍生内容讨论抱有极大的热情。那么,承载观众长达十年的喜爱的,又为什么是《甄嬛传》呢?

一、“甄学”是一门学问

所谓的“甄学”,其实是对《甄嬛传》的剧情解读和二次创作的统称。其中,最为基础的,是对《甄嬛传》的细节进行多重解读。这部长篇剧集无论是剧中的衣服饰品、花絮八卦,还是剧情和人物设定本身,都引发了观众对其中细节逐一挖掘的兴趣。B站UP主“让让悠哉大王”自今年2月至今,更新了6个《甄嬛传》中的造型盘点解析视频,目前已经积累了超过4万粉丝,视频的平均播放量达到30万左右。

《甄嬛传》11年后,人人都是“甄学家”

剧情方面,直到今年4月,围绕安陵容身边的丫鬟宝鹃的讨论还在继续,“甄嬛传宝鹃是皇后的人”的话题最高升至了热搜第二。一个最为典型的例子是,有网友发现在“滴血验亲”这段剧情中,甄嬛被皇上推搡倒地时,安陵容有一个下意识的起身动作。网友在微博下询问饰演安陵容的陶昕然,而陶昕然也直接回复动作是根据情感设计的,微博被多次转发,最终登上热搜。

《甄嬛传》11年后,人人都是“甄学家”

更为进阶的“甄学”,是用《甄嬛传》里的人物和剧情,以戏谑玩梗的方式,与时下的流行内容进行结合,甚至赋予新的解读。皇帝雍正被称为“胖橘”,不给皇帝好脸色的叶澜依被叫作“拽妃”,与甄嬛真心相爱的果郡王允礼被戏称“果子狸”,有不少网友嫌弃他在剧情后期过于“恋爱脑”,拖了甄嬛的后腿。

曾经被视为“闺蜜跳反”代表角色、演员都被观众迁怒的安陵容,在《甄嬛传》重新翻红后人气上涨。曾经的观众们心惊于她残忍怨毒,当下再看《甄嬛传》的网友们,发现她是个精通唱歌、调香、刺绣甚至花样滑冰的“十项全能”。安陵容性格里的自卑敏感也让不少观众共情,她和甄嬛的CP“鸟嬛”走红,网友围绕甄嬛、安陵容和沈眉庄的多角关系创作了不少网络段子,“安陵容又拉黑了沈眉庄”成为了这类段子的金句。

此前冬残会的吉祥物雪容融公布时,就有网友认为这个在冰上起舞的“红灯笼精”和一身红衣参与冰嬉的安陵容颇为相似,将受到大众喜爱的吉祥物与一个“反派角色”相提并论,这本来就较为少见。

《甄嬛传》11年后,人人都是“甄学家”

最为夸张的是,在甄学流行后,《甄嬛传》里不少台词和设定在使用中脱离了剧集的语境,成为了大众耳熟能详的“梗”。在大量网友都对其中人物关系、经典台词耳熟能详的情况下,《甄嬛传》自身成为了衍生创作造梗的素材之一:“纯元皇后”是“白月光”的代名词,“菀菀类卿”可以代指“代餐”和“替身文学”,“熹贵妃回宫”隐喻了观众喜闻乐见的复仇高光桥段,“那年杏花微雨”和《倚天屠龙记》中的“我偏要勉强”一样,成为情感话题中通俗易懂又回味无穷的金句。

《甄嬛传》11年后,人人都是“甄学家”
网友对《JOJO的奇妙冒险》和《甄嬛传》的联动玩梗

二、“甄学”诞生记

《甄嬛传》时隔十年在互联网的风靡,更多的是一种剧集在网络社区的“长尾效应”。观众们津津乐道地玩起了“孙答应和狂徒”“你的福气在后头”的梗,与记住《琅琊榜》里“你有情有义为什么就是没有脑子”的名台词并无二致——本质都是在表达对经典剧集认可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的二次传播。

《甄嬛传》11年后,人人都是“甄学家”

诚然,“甄学”的兴起,离不开《甄嬛传》本身在剧集制作上的精良。毒眸曾在往期文章中提到,《甄嬛传》的质感,代表了那个时代电视剧的匠人精神。作为总导演的郑晓龙会亲自去故宫向专家们请教清朝宫廷的习俗风貌,演员们也早早进组培训清宫戏需要的礼仪,服饰虽然有限(不少后妃正式场合穿的吉服都是同一套),但也尽力在服饰道具上做了符合人物性格身份的设计——华妃那套头戴点翠凤凰的经典造型,就象征她后宫宠妃的超然地位。

《甄嬛传》11年后,人人都是“甄学家”

在剧情和人物设计上,这部76集、有众多角色出场的电视剧也做到了节奏紧凑、人物刻画丰满,华妃、安陵容、皇后等剧中反派角色,“可恨”与“可怜”之处兼得,给出了供观众进行多重解读的空间。剧中的台词也做到了雅俗共赏,带了《红楼梦》小说中文白夹杂的风味——在《甄嬛传》播出大火的那个年代,“真真是极好的”成了风行一时的网络流行语。

演员的配合也是《甄嬛传》话题不断的原因。陶昕然会在微博和知乎回答网友对剧中细节的提问,曹琴默的演员陈思斯参与了视频博主“淮秀帮”的《甄嬛传》狼人杀二创视频配音,斓曦和张晓龙还在去年河南卫视中秋晚会扮演一对夫妻,让沈眉庄和温实初“圆梦”。

《甄嬛传》11年后,人人都是“甄学家”

但相比《甄嬛传》之前和之后的剧集,观众观剧平台与习惯的流变,也促成了“甄学家”的诞生。《甄嬛传》2011年年底在各大卫视播出,当时电视台恰好走至最后的辉煌,《甄嬛传》在“台网交接”的重要节点登台。剧集被各大卫视反复播放的同时,也被乐视网以2000万元价格买走版权,这无疑是乐视网最为正确的决定之一:乐视网的数据显示,《甄嬛传》播出期间的全网流量超过20亿,稳稳占据了播放冠军的宝座。

在电视时代最后的辉煌过后,后来居上的网络成为主要观剧渠道,观众不用再看电视台排播时间和内容的“脸色”行事,能够自由地决定想要看到的内容和观看内容的时间。这也意味着受众们的观看习惯潜移默化地发生转变,分众化和垂直化成为观看习惯的大趋势,甚至刷剧也在逐渐变成圈层化的兴趣。而《甄嬛传》的播出在受众观看习惯转变之前,无论是当年在电视机前收看的观众、还是较早接触网剧的那一批用户,都收看了这部长篇剧集,时间节点的优势导向了大众的集体记忆,也造就了大众对《甄嬛传》剧中情节人物的耳熟能详。

《甄嬛传》11年后,人人都是“甄学家”

同时,在互联网时代,内容的长尾效应更强。在受众的观看渠道转向网络之后,《甄嬛传》能够反复播放。2018年优酷购入《甄嬛传》版权之后,闻声而来的观众们一周之内就贡献了1.5亿的播放量,直接打败了当时多部刚刚上线的新剧。宣传和舆论也有了输出的窗口,当年在客厅和亲戚朋友间发生的、围绕《甄嬛传》的讨论,也开始弥漫到各大社交平台。观众们能够在网络社区中迅速找到同好,围绕剧集中的细节话题展开讨论,也被鼓励着做出剧集的二次创作。

《甄嬛传》11年后,人人都是“甄学家”

其中,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作为娱乐话题的主要阵地,聚集了大量看过《甄嬛传》的女性用户,对于娱乐内容的二次创作天然接受度高,也助力了《甄嬛传》剧集长尾效应的延展。归根结底,时代与匠人精神造就了“甄学”新时代社交密码的定位。观众能够在剧中看到回忆,看到人物的喜悲,也能看到现实生活的投射,这也导向了“甄学”在当下网络的风行。至于下一个社交密码在哪,或许要等下一部足够优质、足够包容万象的剧集出现了。

作者公众号:毒眸(ID: youhaoxifilm)
1651040510767993.jpg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