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巩固产业创新动力,半导体行业知识产权保护不容有失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dostor.com/p/79998.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巩固产业创新动力,半导体行业知识产权保护不容有失-存储在线

当前位置:存储在线 > 新闻 > 正文

近几日,伴随“2022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开展及“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对知识产权的热议,知识产权保护又一次成为各行业所关注的话题。保护知识产权,本质上是就是对创新的保护,特别是在当前国内众多行业探索增长新动能的当下,通过保护知识产权以保持创新的积极性与活力更显得尤为关键。

值得关注的是,一些正处于高速发展期的行业可能在短期内吸引了大量新玩家入局。而新进入者一旦只顾及短期红利,有意规避创新积累而一味进行“产能复制”式的粗放发展,不仅有可能带来侵犯知识产权的风险,更会给行业长期健康发展制造创新乏力的隐患。

在半导体产业的大发展之中,类似的情况已有端倪。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2021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同比增长近18.2%,突破万亿大关。其中进入门槛相对较低的封测领域也有超过10%的年增长,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集成电路封测赛道。对此,有从业者指出,封测行业需要警惕单纯依靠技术复制甚至侵犯知识产权来单纯叠加产能,一旦偏离创新正轨,将对行业长远发展极为不利。

从“快速上马”到“侵犯专利”难防越界

长电科技和甬矽电子的纠纷,是近来半导体行业内较有代表性的事例,对于复制产能及侵犯专利之间的关系和界限,可能带来具有长远影响的借鉴意义。

去年年底,市场份额全球第三、中国大陆第一的长电科技曾发出公告,宣布对甬矽电子(宁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甬矽电子”)的侵权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发起了一系列法律行动。这其中就涉及长电科技指甬矽电子诱聘本企业研发技术人员,侵犯本企业知识产权,构成不正当竞争。

根据此前获知的消息,此案在4月中旬由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截至目前尚无结论。但根据双方已披露的信息可以看出,甬矽电子在创办之后即快速发展,与来自长电科技的人才资产不能说毫无关系:甬矽电子的38位专利发明人中,有32位来自长电科技,占比超过八成;长电科技形成量产能力的9种封装技术中,有6种也为甬矽科技所拥有。而与以上两点形成对比的,是甬矽电子在成立7个月后,就实现了产品稳定量产,业绩保持高速增长。

有资深业内人士认为,作为重资产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封测企业从厂房建设到规模化量产,通常需要两年时间,而甬矽电子将这一周期缩短了一大半。这也从某种意义上印证了长电科技在指控中所说的“甬矽电子的发展不符合一般半导体企业成长规律”。

长电科技的强硬态度,既是出于维护企业权益,也可视作一种担忧——如果通过挖人即可让初创企业快速投产盈利,那么会不会引发更多针对头部企业的“围猎”?而如果将目光投向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如果创业企业通过“挖人”等方式即可复制头部企业的技术和制造能力——且不论其是否构成法律上的侵犯知识产权——是否会使“创新”丧失其在行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而转向更多同质化的复制产能?

正视创新价值,半导体行业不要踩别人踩过的坑

眼下全球半导体市场需求逐年上涨,企业或多或少地存在扩产空间。但需要从业者保持清醒的一点在于,在一个始终存在周期性的行业中,仅仅是产能并不能支撑长期可持续发展。

首先是半导体行业的周期性,决定市场对产能的需求并非线性增长。即使在市场需求旺盛的当下,也有个别应用领域呈现周期性波动——今年一季度,国内智能手机市场销量同比下滑已达两位数,并直接影响到封测企业的业绩增长。在这种周期性的影响下,半导体行业的良性发展,一定是由创新带动产能,实现新产能替代旧产能的循环迭代,而不是忽视创新而单纯叠加产能。否则,最终的结果必然是行业内严重的同质化竞争,盈利空间被大幅压缩。

其次,半导体行业是一个“全球并进”的行业。在封测领域,中国企业经过几十年不懈努力,在核心技术上已经接近或追平国际一流水平,稍有松懈,就可能丧失好不容易获得的地位。回顾上世纪90年代,日本半导体产业曾占据全球市场的半壁江山,但到2017年仅剩7%,原因之一就在于创新能力下降,被美国、韩国、中国台湾陆续反超。

最后,轻创新而重产能造成的恶果,近年来在其它行业中屡见不鲜。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国内互联网行业,在经过电商、移动社交、O2O、短视频等几次突破创新之后,近三年里基本没有产品形态与体验上的重大迭代,企业和创业者固守着几条既定赛道肉搏,使其成为有目共睹的“内卷”之王,至今仍深陷转型阵痛期。

因此,创新作为封测乃至整个半导体行业的核心发展动力,其地位应该始终得到保障和坚守。行业对知识产权的重视与保护,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之一。

完善知识产权壁垒,防止低效复制拖垮行业

半导体行业的专利,往往具有开发艰难、复用简单的特点。比如集成电路设计,需要大量资金、时间和人力投入,研发周期可能长达数年。但要复制其成果,基本只需要拿到设计图。

正因为如此,绕开前期创新积累,直接选择复制技术、复制产能,在半导体行业中确实是一条短得多的“捷径”,契合了一些经营者的逐利“天性”。而如果任由这种“天性”随意释放、肆意蔓延,可能会严重挫伤知识产权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导致原本注重创新的企业逐渐丧失创新优势和创新积极性,甚至“以复制应对复制”,最终整个行业被拖入复制产能陷阱。

不可否认,保护知识产权,是对复制产能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随着我国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完善,包括此前《“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从立法、司法、行政等多个方面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知识产权保护的上层建筑已经相当稳固。而下沉到具体行业,则需要从业者更进一步,完善相应的行业规则。

具体到半导体行业,首先在于主管部门、行业组织机构和从业者,要深刻意识到创新对产业持续发展的意义,以及单纯复制产能的长期危害,尽可能减少侵犯知识产权或者“擦边球”行为的动机。

其次是行业内完善对人才、专利流动的规则与边界,对一些行为划出清晰的红线。而对越界行为,应该从行业层面予以一定程度的制约和惩戒,形成全行业对侵权行为的集体抵制,保护企业创新积极性。

最后,也应该鼓励从业者在自身创新成果、专利受到侵害时,应果断采取措施,寻求执法部门的及时介入。这既是保护自身企业权益,也能震慑侵害者,为整个行业带来创新投入时的“安全感”。

国内半导体行业正在深刻理解“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重要意义,通过知识产权保护这一强有力的壁垒,维护行业创新活力,让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始终坚守创新信念,将创新作为行业发展自始至终最重要、最有效的原动力。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