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利润下滑,宁德时代还能打吗?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ibailve.com/article/124996052154580992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利润下滑,宁德时代还能打吗?

2022/04/30 21:32
风物长宜放眼量。

1651324384738004184.jpeg

  作者:蓝山,编辑:小市妹

  作为创业板“市值王”,宁德时代的一举一动总是牵动着市场和投资者的神经。

  一季报显示,宁德时代Q1实现营业收入486.78亿元,同比大增153.97%,但净利润有所下滑,为14.93亿元,同比降23.62%。

  很多人抓住这一点做文章,试图放大市场的悲观情绪。但从投资的角度出发,这种做法既不可信,更不可取。

  【穿透迷雾】

  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动力电池企业并非自身经营出了问题,而是在为整个电动车产业扛伤害。

  电动车的主要成本在动力电池,而电池的主要成本在正极材料。按照正极材料分类,目前动力电池主要有磷酸铁锂(LFP)和三元材料(NCM、NCA)两种。

  根据之前业内的统计,每GWh磷酸铁锂电池需要使用大约520吨碳酸锂,而三元锂电池大约需要620吨碳酸锂。三元锂电池还需要镍和钴,以目前主流的NCM 811型电池为例,每GWh大约需要750吨镍和100吨钴。

  2021年至今,锂、镍、钴等主要锂电材料开始无底线涨价。

  数据显示,去年碳酸锂价格大幅飙升了425%,镍和钴的涨幅也分别高达20%、80%以上。

  进入2022年,涨价趋势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愈演愈烈。

  Wind数据显示,国内碳酸锂价格从年初的28万元/吨最高涨至50万元/吨,镍价从年初的15.5万元/吨最高涨至25.6万元/吨,钴价则从49万元/吨最高涨至57万元/吨。

1651324384651019853.jpeg

1651324384519080215.jpeg

1651324384314003807.jpeg

  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让上游企业赚的盆满钵满,以赣锋锂业为例,其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了640.41%。

  但这却给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

  根据兴业证券的数据,2021年至今,磷酸铁锂电芯的成本大幅上涨了超90%。而这部分代价总要有人承担,要么产业链吃进去,要么向下转嫁给消费者。

  现实是,动力电池企业默默承担了下来。

  为了不伤害下游整车客户和终端消费市场,2021年,电池企业几乎并没有将成本压力继续向下传导。但带来的一个严重后果是,自身盈利能力受到极大伤害。

  事实上,早在去年三季度,就已经有部分企业出现业绩下滑、甚至亏损的情况。根据公开资料,2021年第三季度,欣旺达亏损2.5-2.6亿,孚能科技的单季度亏损也高达1.94亿元。此外,国轩高科、鹏辉能源等公司2021Q3的毛利也分别同比下降了59.98%和34.69%。

  得益于全产业链布局和技术优势,宁德时代在成本控制上显著优于业内其他友商,因此去年公司在上游大幅涨价的背景下依然高歌猛进。但随着今年一季度锂电材料价格“失心疯”般地上涨,宁德时代也受到了波及。

  根据最新披露的一季报,宁德时代Q1营业成本大增198.66%,高于同期营收增长率,致使利润出现下滑。

  作为创业板举足轻重的一家上市公司,宁德时代的一举一动自然备受关注,外界很多人揪住公司盈利下滑这一点不放,其实根本没有这个必要。因为这并非宁德时代一家的问题,而是整个动力电池乃至新能源汽车产业共同的痛点。通盘考虑行业整体所面临的困境,能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交出这样一份答卷已实属不易。

  更重要的一点是,情况已经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首先,随着一季度车企纷纷上调售价,整个电动车产业链的成本传导彻底打通,电池企业无需再为行业做出牺牲。3月份以来,电池企业的盈利得到很大程度的修复。

  其次,随着后续产能的释放和国际环境的改善,上游原材料的涨价也已接近尾声,边际成本压力非常有限。此外,一些头部企业并未坐以待毙,而是提前加大了对上游的布局,以锁定资源和成本。

  去年11月,宁德时代曾在回复深交所问询函时公布了近年来对外投资的情况,其中就有很大一部分投向了上游矿山,包括NEWSTRIDE(印度尼西亚镍矿)、青美邦新能源(印度尼西亚电池级镍化学产品湿法冶炼基地)、Kisanfu铜钴矿(全球最大未开发钴资源项目)、NEO LITHIUM(阿根廷西锂盐湖)、PILBARA MINERALS(澳大利亚锂矿)、北美镍业、志存锂业、天宜锂业、天华时代等知名企业,覆盖了锂、钴、镍等主要锂电材料。

  最近一段时间,宁德时代又频频出手,先是在印尼投资近60亿美元与印尼国有企业合作开发镍矿并建设锂电池产业项目,随后又拿下“亚洲锂都”江西宜春的最大锂矿。根据最新的消息,宁德时代再融资已获得证监会批复,巨量资金到位后将进一步支撑公司对外的扩张。

  【拒绝噪声】

  投资者总是习惯于将行业龙头作为判断一个产业兴衰的风向标,作为全球动力电池的绝对霸主,宁德时代自然也有类似的地位,公司一季度业绩的下滑或多或少会对市场信心造成一定影响。

  但往远看,停留在这种情绪中并不可取。

  “黑天鹅”捕手、著名风险控制大师塔勒布曾在《随机漫步的傻瓜》一书中提出“噪声理论”,即越是关注短期信息,得到的越可能是噪声,人们基于这些无价值的信息对未来做判断,结果大概率会事与愿违。

  想想自己在投资上所犯的错误就明白了。

  一轮行情到来时,很多人都冀图在高低点实现完美操作,并不断根据短期信号频繁买卖,以期通过高抛低吸获得超额收益。但结果却恰恰相反,绝大部分的人都无法拿到一段时间内的所有涨幅,甚至可能产生亏损。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条经验法则:

  牛市主要靠捂。

  其所揭示的道理正是告诫我们要立足长期与大势,风物长宜放眼量,避免被短期信息干扰。

  无独有偶,段永平也有过类似的表达,他曾在雪球写下过这样一段话:

  当你迷惘的时候,试试往远处看?看10年往往比看1-2年要容易很多,看一两年会比看一两天容易很多。

  回到当下的动力电池,一季度整个产业的表现就是一个短期的噪声,行业前景与成长逻辑并未动摇。

  根据中汽协最新的统计数据,2022年Q1,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25.7万辆,同比增长了1.4倍。作为刚需配套,动力电池出货量同步大幅提升,一季度共装机46.87GWh,同比增长140%。

  产业经济视角下,新产品或新技术的渗透率轨迹往往呈S型特征,即渗透率越过奇点后会加速提升。过往的经验表明,奇点一般位于5%-10%这个区间内。

  比如智能手机,渗透率从3%提升到14%用了5年,但在随后的5年渗透率直接提升到近70%。再比如挪威的新能源车,2013年是一个分水岭,此前用了五年才将电动车的渗透率提升到5.7%,此后7年渗透率则直线增长到70%以上。

  2021年以来,国内电动车渗透率逐月攀升,从5.8%提升到目前的25%+。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新能源车在中国已经越过奇点,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

  作为命运共同体,锂电池产业没有减速的道理。

  【保持信心】

  宁德时代的投资者,更没必要灰心。

  去年以来,尽管二线锂电池企业不断扩大产能,跃跃欲试,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宁德时代还是一如既往地稳坐头把交椅。

  根据韩国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的数据,2021年,宁德时代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2.6%,领先第二名LG新能源十几个百分点。

  今年1季度,宁德时代在全球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到35%,领先第二名LG新能源近20个百分点。在国内,则继续以50%的市占率傲视群雄。

1651324384178095964.jpeg

▲图片截取自SNE

  动力电池的竞争不外乎技术、品牌、规模、产业链布局等四个方面,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宁德时代依然是“全科状元”,这也意味着短期内很难有公司对其形成真正挑战。

  4月29日晚,广发证券电新行业首席分析师陈子坤在央视财经的直播中表示:对宁德时代来说,真正地风险只有一个,就是行业出现颠覆性的技术,而宁德时代恰好选错了方向。除此之外,都是短期扰动。

  问题在于,现在根本看不到宁德时代的技术风险。

  锂电池技术的升级创新主要集中在材料创新和结构创新,在固态电池、碳硅负极等新型材料的大规模应用落地前,材料上的创新已经触及阶段性瓶颈,降本增效主要通过系统结构的创新。

  在结构层面,目前最前沿的技术主要集中在CTC和CTP。

  CTP领域,宁德时代是全球走在最前列的,公司即将发布的“麒麟电池”就基于这一技术。据称,在同等化学体系和电池包尺寸下,“麒麟电池”的电量比“4680”还要高13%,这无疑将进一步夯实公司在业内的竞争力。

  CTC领域,宁德时代同样布局多年。最近有媒体报道称,前华为智能车控总经理蔡建永已经确认加入宁德时代,负责CTC电池底盘一体化。随着顶级人才加入,宁德时代CTC技术有望提前落地。

  此外,在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下一代电池技术领域,宁德时代的储备也是最厚重的。

  品牌更无需多言。

  连续五年登顶全球最大动力电池企业,从特斯拉,到国内的“蔚小理”,全球范围内有头有脸的新能源车企几乎都是宁德时代的下游。

  规模效应和全产业布局是成本的生命线。

  到目前为止,宁德时代还是业内布局上游最猛的一家,现已打通从锂矿到电池全产业链,提前锁定低成本资源。叠加同行难以企及的出货量,规模化效应下,未来成本优势无忧。

  除了新能源汽车,储能也很快将成为宁德时代新的增长极。

  去年7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对储能产业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根据光大证券之前的预测,到2025年,我国储能投资市场空间将达到约0.45万亿元,2030年进一步增长到1.3万亿元左右。

  电池是储能系统中价值量最高的环节,成本占比近60%,这意味着整个产业最大的蛋糕要被电池企业切走。

  早在2011年,宁德时代的前身ATL就中标了张北风光储输示范项目,正式进入储能领域。2021年,公司储能电池销量为16.7GWh,同比暴增近6倍,储能业务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也提升到了10.45%。ICC鑫椤资讯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宁德时代储能电池产量市占率已成全球第一。

  随着政策的落地,储能产业的能见度已经很高了,像宁德时代这样提前布局并长期深耕的企业也将进入集中变现期。

  投资,买、卖的是预期。

  年初至今,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过一轮深度回调,既然接下来的预期向好,就没有继续看空的道理。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