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二战漫谈(二)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antkillerfarm.github.io/ww2/2016/01/10/World_War_II_2.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军队战斗力排行(续)

美军的战斗力主要体现在先进的武器装备、完善的后勤保障和平民普遍较高的教育水平上。前两者主要体现了美国丰富的战略资源和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这个在后面会专门详细讨论。这里只说教育水平的问题。

教育水平直接影响了人员对于武器装备,尤其是重武器装备的掌握——文盲或许能掌握枪械的使用,但对于坦克、飞机、军舰之类的装备,显然就力不从心了。

太平洋战场上美日两国的海军航空兵,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的例子。

开战之初,日本海军航空兵都是江田岛海军军官学校培训出来的,其实力远胜美军。以珊瑚海战役为例。此次战役由于是遭遇战,且双方军队实力相当,军事指挥能力对战局的影响不大,因此,军人的素质就成为了胜负的关键。日军在此次战役中,取得较大战果,充分展示了其航空兵的实力。

但是随着战争中不断的人员消耗,在补充兵员的素质上,美日就体现出较大的差异。战前美国拥有飞行执照的人数超过10万,而日本除了军队和民航之外,拥有飞行执照的人凤毛麟角。在江田岛的那批精英陆续死于战场之后,日军在相同规模的空战中,再也不是美军的对手了。

朝鲜战争也是一样的情况,中朝军队的后勤之所以困难,不仅在于制空权的问题,也在于运输车队中,只有司机会开车,一旦司机挂了,车就开不走了。而反观美军,普通士兵基本都会开车。

苏军的装备和素质,从质量上不如美德,但胜在数量多,很好的弥补了质量上的不足,最大的副作用就是战场上的伤亡太惨重了。苏联的工业制造能力略逊德国,但资源比德国丰富。如果苏德单挑的话,最后大致会打成不分胜负的持久战,最终战线可能会在斯摩棱斯克一带。

苏联最有名的装备是喀秋莎火箭炮和T34坦克。前者是当时火力最强的装备,尤其在被苏军集中使用的情况下,根本陆地无解。后者在战争初期,完爆德军坦克,直到德军的“动物园”出现为止。(德军装甲部队的装备以动物命名,著名的有豹式坦克、虎式坦克、虎王坦克、象式反坦克车和野牛自行火炮,被军迷戏称为动物园。)即使在战争后期,也以数量优势,控制着战场的主动权。

日本海军,从吨位上不如英美,但英海军主力在西半球,东半球除了美军之外,再无敌手。即使真和英军单挑,估计也不会落下风,因为英国本土实际上也只是一个岛,国力上并不领先日本很多。

日本陆军就逊色太多了。从装备来看,日本的薄皮坦克,连苏联的装甲车都不如,更不用说T34这样的大杀器了。日陆军充其量也就只能欺负一下中国军队和英国的海外军。

在中国战场,一个日军师团,人数上和国军一个军相当,但在战力上,却相当于国军的半个战区(1.5~2个集团军)。兵力最雄厚的日军第11军,以8个师团,对抗国军第五、六、九三个战区,不落下风。

不过,到了战争后期,日军的战力下降的很厉害。豫湘桂战役只是回光返照而已,在仅仅四个月之后的芷江战役中,中国军队首次在正面击溃了日军军一级的部队。同期的老河口战役,中日的战损比也只有2:1。

海军在欧洲无敌,德国完全不是对手。偷袭塔兰托,算的上是半年后日军偷袭珍珠港的预演,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航母攻击作战。但总的来说,由于对手太菜,并没有太多的经典战例。

陆军除了阿拉曼战役之外,在战争后期的多数时间一直配合美军行动。前期的法兰西战役,也由于法国的溃败,而没有表现的机会。总的来说,战斗力水平或者略高于日军,但战绩就实在没啥好说的了。

装备更差,按照杜聿明的说法,中国战场上每牺牲三名国军士兵,才能消灭一名日军。但是新一军在中南半岛的推进,显示出一旦拥有了优势的装备之后,国军的可怕战斗力。

猪队友的别称。别说打不过英军,连埃塞俄比亚和希腊都对付不了。从战绩而言,比国军还差。

把它列在最后,绝不表示它的战斗力低下。事实上,芬兰军队的战斗力,位居各国之首。无论是德军,还是苏军,都吃过它的苦头。

第一次苏芬战争的时候,两国的战损比是6:1,即使到了1944年夏季的第二次苏芬战争时,战损比仍高达2:1,这是德国人都做不到的。

和苏联议和之后,转过身,10万芬军又把25万德军打跑了…

PS:第一次苏芬战争的伤亡情况,各方给出的数据差异极大。苏军损失的人数从数万到上百万的都有。而按照苏联方面的说法,芬兰伤的更多,但这基本是个笑话了。斯大林可不是善男信女,没有实力怎么做好邻居?二战以后,两国进入了长久的和平,芬兰也是唯一一个加入经互会的资本主义国家。

各国伪政权和流亡政府

这个不细说了,中国人都知道。

贝当的轨迹和汪精卫很类似,他是一战时,法国最杰出的将军,是国家的英雄。但二战时,却沦为了德国的走狗。围绕他是真卖国贼,还是曲线救国,一直争议不断。

红军大战解放军

弗拉索夫手下的俄罗斯解放军,在我看来只是一群可怜虫,活着的时候卑微,死了就更不足道了。感觉上他们只是一群想苟活而身不由己的人而已,谁都知道斯大林对待自己人,尤其是被俘的同志是多么残酷了。

除了弗拉索夫以外,还有布罗尼斯拉夫·卡明斯基指挥的“俄罗斯解放人民军”,也称党卫军第29师。

卡明斯基这个人成分很复杂,他曾经坐过牢,还在化工厂当过工程师。曾任苏军的大尉,他讲一口流利的德语,组织能力很强。德国入侵苏联时,他所属的部队驻扎在布良斯克地区,苏军战败后,此地区就成为无主之地,卡明斯基立即组建了政权,公开表示与德国合作。

德国人也很给卡明斯基的面子,主动撤离该地区,并承认了卡明斯基的自治权。为了统治这一地区,卡明斯基从当地人挑选了两万名俄罗斯人,建立一支民兵旅,专门与苏联游击队作战,也称“卡明斯基旅”。

https://zhuanlan.zhihu.com/p/84083456

卡明斯基旅

我之前对于白俄的态度,主要来源于教课书。在课本里,作为红军的敌人,这些人都是反派,几乎是反动和无恶不作的代名词。

促使我产生转变的,源自我在诺基亚工作时,看到的芬兰使馆发行的中文手册。该手册指出,红军胜利建立了苏联,而白军胜利建立了芬兰。这句话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我迫切的想知道,这个最接近共产主义的北欧小国,都经历了什么。

由此我开始研究白俄的相关历史,对白军主要人物的观感,也起了很大的改变。

白俄泛指对苏联持反对态度或者遭苏联迫害的俄国人。这其中当然有沙皇余党,但几个主要人物,大多是忠于临时政府的人,尽管这个临时政府实际上只存在了大半年。

白俄的政治领袖。他父亲是列宁的老师,因此他与列宁从小就是朋友,但最后却成为了政敌。他只当了几个月的临时政府总理,能力不足,但还谈不上什么劣迹。

这个人的经历值得大书特书。他是军人世家出身,他的祖先是塞尔维亚人,在俄土战争中,替奥斯曼帝国效力。后来被俄军俘虏之后,其后代就转而替俄罗斯效力了。

他的军旅生涯从圣彼得堡海军学校开始,早年主要从事北极科考,曾荣获沙皇俄国皇家地理学会的最高奖赏——大君士坦丁金质奖章。日俄战争时,他毅然放弃安稳的科考生涯,前往旅顺作战,并当了一年俘虏。

高尔察克在一战的表现十分抢眼,是俄军中少有的杰出将领。无论是在北线的里加,还是在南线的黑海,他都多次重创德军,牢牢的掌握住了制海权。并因战功升任黑海舰队司令。

内战时期,高尔察克成为白军领袖。他和后面提到的邓尼金一样,他们在军事上其实还说得过去,其主要的问题在于政治方面——他们都不是政治家。克伦斯基之流,显然不是红军铁三角——列宁、托洛茨基和斯大林的对手。至于图哈切夫斯基和伏龙芝,反倒不是最重要的。稍后的华沙战役就告诉我们,一个政治上稍有手段的对手,是如何教训这些红军将领的。毕竟此时的红军,实力上还远不是20年后那支威震欧洲的钢铁洪流。

高尔察克之所以选择与红军为敌,并不是因为他忠于沙皇。他曾说过:“我不是为这种或那种形式的政府服务,而是为被我视为高于一切的祖国服务。”苏俄内战前后,国家和军队形势混乱,大量的军官及其家属,被士兵苏维埃未经审判而处决,有的还死于酷刑。这种混乱迫使高尔察克这样的旧军官,重新拿起自己的武器,来捍卫旧有秩序。

高尔察克作战勇敢,从不敛财谋私。鄂木斯克失守,他是最后撤离的一批人。他为了护送据称装有500吨国库黄金的列车(即传说中的“高尔察克的宝藏”)而被红军抓住,并处决。一直到死,他都是个真正的军人。在这一点上他和戈登很类似。

2008年,俄罗斯拍摄的电影《无畏上将高尔察克》,讲述了高尔察克的后半生。他的事迹作为俄国内政治和解的一部分,终究为大众所逐渐接受。

科尔尼洛夫

一战时的战争英雄,钢铁48师的师长。内战中,被叛徒所杀,又被红军鞭尸。。。

邓尼金内战表现不佳,但是是个有民族气节的人,在苏德战争时,曾号召全世界的俄国人一起保家卫国。2005年,他以爱国将领的身份,重新安葬在莫斯科。

总的来说,这些旧军官虽然身上有很多缺点,但普遍有民族气节。类似的还有中国北洋军阀的段祺瑞、吴佩孚,他们面对日本人的威逼利诱从未动摇过。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