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半个月拿下4个IPO,这家半导体基金进入丰收期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lieyunwang.com/archives/482113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阅读时间大约10分钟以上(4416字)

6小时前 半个月拿下4个IPO,这家半导体基金进入丰收期

来源:图虫
目前元禾璞华还有20余个项目正处于上市辅导期,预计未来还将密集收获更多的IPO。

本文来自合作媒体:投中网(ID:China-Venture),作者:王满华。猎云网经授权发布。

近期,半导体行业迎来上市潮。

2022年4月12日,唯捷创芯(天津)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唯捷创芯”)正式登陆科创板,发行价为66.6元/股,首日收盘市值约170.43亿元。

4月20日,峰岹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峰岹科技”)同样在科创板敲钟,当天总市值为61.14亿元。

两天之后,即2022年4月22日,号称“年内最贵新股”的纳芯微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上市首日,纳芯微股价高开,总市值达262亿元。

除上述三家已上市的公司外,江苏帝奥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帝奥微”)也已经于4月11日在科创板IPO成功过会。

值得注意的是,这四家公司背后,都站着同一家投资机构——元禾璞华。元禾璞华团队最初成立于2014年,是近年来集成电路领域较活跃的投资团队之一。随着一级市场半导体投资热潮来临,相关企业扎堆上市,这家深耕半导体行业多年的垂直基金也正式进入了收获期。

元禾璞华管理合伙人陈大同向投中网透露,目前元禾璞华还有20余个项目正处于上市辅导期,预计未来还将密集收获更多的IPO。

“狙击手”元禾璞华:半个月拿下4个IPO

2022年Q2伊始,元禾璞华就掀起了一个投资回报小高潮,不到半个月时间,一举拿下4个IPO。

从大方向上看,唯捷创芯、峰岹科技、纳芯微以及帝奥微均属于半导体领域的细分赛道——模拟芯片,而这也正是元禾璞华所重点关注的赛道之一。

在四家公司中,唯捷创芯是元禾璞华最早出手的项目。早在2016年,机构就参与了唯捷创芯的A轮融资,是后者最早一批引进的外部股东之一。

唯捷创芯主要从事射频前端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射频前端芯片是无线通讯设备不可或缺的核心器件之一,其核心元器件PA(功率放大器)更是直接影响到无线终端通信功能表现的稳定性。而另一方面,射频前端由于技术难度高、研发时间长、长时间被国外所垄断,因此也被称为模拟芯片皇冠上的明珠。

“当时我们判断,射频前端尤其是PA赛道是极具吸引力的,而唯捷创芯作为第一个进入4G五模产品量产的企业,当时已经引入了小米、OPPO、华为、vivo等大客户,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是最有希望能够跑出来的。”负责唯捷创芯的投资负责人、元禾璞华董事总经理牛俊岭告诉投中网。

后续唯捷创芯的快速发展,也证明了元禾璞华的眼光。2019年,唯捷创芯先是获得了联发科的战略投资,后者成为其外部第一大股东,与此同时,联发科还将旗下络达科技的PA部门与之合并,这一举动进一步奠定了唯捷创芯在国内PA行业的领先地位。

唯捷创芯的业绩也因此取得了快速发展。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期间,公司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超过200%,2021年营业收入超过35亿元。截至目前,唯捷创芯已经是国内PA模组龙头企业,根据CB Insights数据,公司的4G射频功率放大器出货量位居全国第一。

如果说投资唯捷创芯证明了元禾璞华在消费电子领域的独到眼光,那么押注纳芯微和峰岹科技,则体现了元禾璞华对于行业趋势转变的预判能力。

近两年,整个消费类电子市场需求疲软,有报告预测,今年消费类芯片的需求恐怕将同比下降30%左右。而与之相对的,则是汽车芯片、工业芯片的需求激增。据Modor Intelligence数据,预计到2025年,全球芯片行业市场规模按下游应用领域拆分,消费电子700 亿美元,工业820亿美元、汽车800亿美元,复合增速从高至低分别为汽车10.3%、工业9.3%、消费电子7.5%,汽车增速位居第一。

元禾璞华合伙人祁耀亮告诉投中网,早在2018年到2019年间,元禾璞华便预判了这一趋势,并对基金的整体思路和投资方向进行了调整,由消费类向工业、汽车类转型。

纳芯微和峰岹科技正是机构转型期间押注的两家代表公司。前者是一家聚焦高性能、高可靠性模拟集成电路研发和销售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产品覆盖了模拟及混合信号芯片,被广泛应用于信息通讯、工业控制、汽车电子和消费电子等领域;峰岹科技则长期从事BLDC 电机驱动控制专用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家电、电动工具、计算机及通信设备、运动出行、工业与汽车等领域。

4月22日,纳芯微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上市首日上涨12.86%,振幅15.23%。在近期A股愈演愈烈的破发潮下,纳芯微取得这一成绩着实亮眼。

“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企业上市,我们当时的一些预判正在慢慢被兑现。”祁耀亮表示。

瞄准半导体全产业链,坚持投资国产替代化

事实上,唯捷创芯、峰岹、纳芯微以及帝奥微的IPO,还只是元禾璞华近年来成绩单里的冰山一角。

据统计,元禾璞华累计投资的150+项目中,已经有20余家公司上市,仅去年一年上市以及过会的被投企业就有14家,今年一季度,德邦科技、甬矽电子、中科蓝讯都已过会,另外还有20个项目正处于上市辅导期。

超高命中率的背后,离不开元禾璞华对于产业的深耕。

翻看团队履历不难发现,元禾璞华的背后是一支拥有丰富产业背景的投资团队。其中,联合创始人陈大同本科、硕士、博士,包括在伊利诺伊大学及斯坦福大学博士后研究,都与半导体相关,还先后创立了豪威科技、展讯通信两家芯片公司;元禾璞华的另一核心人物,执行合伙人刘越,则曾历任中芯国际副总裁、北大青鸟集团副总裁,拥有二十多年集成电路行业创业、运营的经验。

陈大同告诉投中网,得益于多年的创业经验,他发现半导体乃至整个硬科技赛道,虽然在技术和应用市场上各有不同,但80%的东西是相关的,只要投资大逻辑不出错,就能将投资做好。因此,元禾璞华的投资团队并没有按细分赛道去划分,项目在第一次入库的时候所有人都能看到,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大家对于产业的统一认知,让投资逻辑深入到每个人的血液中固化下来。

除此之外,坚持投资“国产替代”也是元禾璞华投资成功的关键。

截至目前,元禾璞华已建立了覆盖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全阶段、全地域的投资模式。虽然做的是全产业链投资,但在项目选择上却有偏重。据陈大同介绍,在元禾璞华已投的150多个项目里,有80%-90%是国产替代,剩下10%-20%是在国产替代的基础上再进行创新。

在陈大同看来,硬科技项目的创业风险主要来自三个方面:首先,技术做出来,产品能不能卖得动,客户是否接受,这是市场风险,占50%;其次,一项全新的技术别人没做过,你去做,最后发现失败了做不出来,这是技术风险,占30%;最后是管理风险,创业者的团队能不能招到合适的人,会不会运营、研发等,占20%。而在国内做“国产替代”项目,“基本80%以上的风险都已经被搞定了。”

陈大同对投中网分析称:第一,随着国内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和国产半导体技术的突破,国产替代的市场前景有目共睹;第二,所谓“国产替代”,就说明这项技术别人已经做过一遍了,只要创业者能做出具有同样性能的产品就能被替代,不存在探索一项全新技术的风险。

“没有了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那么80%的问题就搞定了,至于剩余20%的管理风险实际上也是可控的,可以依靠投资人的帮助来弥补,投资成功率自然成倍数增加。”陈大同表示。

“守正出奇”,审慎的同时也要果断出手

在聊到元禾璞华的投资策略时,陈大同将其定义为“守正出奇”。

“守正”即是在做大部分投资决策时,要严谨对待,重视产业研究。在陈大同看来,半导体是一个“十年磨一剑”的行业,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跟精力去深耕研究,不能因为市场情绪的变化就带乱了节奏。

据了解,元禾璞华内部曾进行过统计,团队从接触项目到最后敲定投资,平均花费时间要超过半年,长的话一年半、两年也有。

不过,陈大同也强调,“投资终究是一门艺术”,不可能一味按图索骥,当遇到一些商业模式奇特但符合专业判断的项目时,该出手就果断出手。

已经在科创板过会的帝奥微就是个典型例子。2020年,元禾璞华投资了帝奥微,据该项目投资负责人、元禾璞华董事总经理殷伯涛介绍,当时机构内部对于该项目的争议很大,原因主要在于该公司独特的商业模式。

通常大家做国产替代,都倾向先做单品价值大、单价更贵的项目,跑出来之后再扩充料号。但帝奥微却恰恰相反,公司成立之初就走的平台型的模式,为客户提供模拟芯片的整体解决方案,坚持‘全产品业务线’的经营策略,多赛道、多产品线并行,料号多,但单价不高。“在那个时代,这样的企业很少。”

不过元禾璞华看准了帝奥微的未来价值,认为该公司的商业模式,恰好形成了其技术面宽、壁垒多、多赛道、多产品线的独特优势,而这对于公司未来发展以及客户都是有益的,于是团队最终一致通过投了进去,并成为唯一入股该公司的半导体投资机构。

如今,帝奥微的发展也为元禾璞华带来了“惊喜”。2019-2021年度,帝奥微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37亿元、2.48亿元、5.08亿元,近三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2.74%;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0.025亿元、0.4亿元和1.65亿元,近三年公司净利润实现大幅增长。

产品方面,帝奥微的模拟芯片产品型号已达1200余款,2021年度销量已超10亿颗。其中USB2.0/3.1元件、超低功耗及高精度运算放大器元件、LED照明半导体元件、高效率电源管理元件等多项产品均属于行业内前沿产品,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智能LED 照明、通讯设备、工控和安防以及医疗器械等领域。

不惧CVC竞争,投企业家比科学家更重要

当下,硬科技赛道的投资密度、金额和集中度不断攀升,“深口袋”玩家不停涌入,而且在向更早期拓展。其中,又属华米OV为代表的产业资本攻势最为凶猛。

以华为旗下的哈勃资本为例,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自2019年成立以来,哈勃资本在半导体领域的投资已经超过40余家,覆盖了半导体设备、半导体材料、射频芯片、光电芯片、传感器等众多细分领域,并且已经收获了思瑞浦、天岳先进等六个IPO。

面对产业资本的来势汹汹,陈大同却表示并不焦虑。他认为,从本质上来讲,元禾璞华与CVC并不属于竞争关系,反而是合作居多。

陈大同表示,虽然产业资本在产业协同和“给订单”上拥有优势,但另一方面,由于CVC的特殊性,需要配合母公司的战略发展需求,一定程度上,会和被投企业在发展上出现矛盾和分歧。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一家中立、第三方的机构在中间起到平衡作用。

“元禾璞华有不输于CVC的产业资源和产业链整合能力,同时我们的利益跟创业公司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我们投资的所有项目基本不把我们当成财务投资人,很多时候他们会让元禾璞华跟CVC同一轮进来,作为中立方来平衡机构间的关系。”陈大同表示,“现在一大片CVC都在那抢,像我们这样的独立投资机构则特别稀缺,反而是独特的优势。”

当下,“投资就是投人”俨然已经成为VC/PE机构公认的投资哲学。而在科技投资领域,从事科学研究的“技术派”更是成为机构争抢的目标。

投中网此前曾报道过,有机构为了发掘中科院优质课题、项目,常跑去中科院各办公室打探、交流;打法更凶的,则会花费更大量的时间去说服科学家下场创业,帮他们拉融资、找人,攒局。

对此现象,陈大同则表达了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对于一家硬科技公司来说,技术永远只占了成功的20%-30%,市场则占了50%以上,其他的是管理。

“很多教授、科学家最大的问题就是把技术看得太重,认为只要技术做出来,就已经完成了80%,实际上他只做了20%,离真正的产品化落地还有很大的距离。”

其次,机构投资企业创始人,更看重的是他在技术基础上的企业管理能力,而一名纯科学家、教授往往不见得能够扮演好CEO的角色。

“教授转变成一名企业家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而转变成功的更是小概率事件。因此,我们投资的绝大部分项目,都是来自民间,是拥有丰富创业经验和远大格局的企业家。”陈大同表示。

做“最懂创业”的投资人

行至今日,元禾璞华已经走过了8个年头,今天,他在打法和策略上的优势正在凸显。

截至目前,元禾璞华拥有三期人民币基金以及两期美元基金,资产管理规模突破百亿元,所投的150+项目中,已经有20余家公司上市,另有20个项目正处于上市辅导期,退出期基金平均IRR超过40%。

今年初,在VC/PE普遍募资难的背景下,元禾璞华三期人民币基金完成最终关账,总规模超过42亿元,超募30%以上。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新基金的LP中,除了上市公司、知名母基金和引导基金等老面孔之外,还引入了金融机构、家办和高净值个人投资者。

投资人的踊跃加入,源于对机构业绩的认可。但比起成绩本身,陈大同则表示,更希望元禾璞华被外界记住的标签,是“最懂创业的投资机构”。

“在投资行业中我们最懂创业,因为我们自己创过业;而在行业当中,我们又最懂投资。特殊的经历和文化加上这么多年的打磨成就了元禾璞华,我希望当别人提起他的时候,首先浮现的就是这是一家‘最懂创业的投资机构’,这既是我们的愿景也是我们对自己的定位。”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