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流量滑坡!退货率30%!广告成本激增40%!爆红两年后,跨境电商需要新解法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lieyunwang.com/archives/481946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阅读时间大约10分钟以上(4469字)

4小时前 流量滑坡!退货率30%!广告成本激增40%!爆红两年后,跨境电商需要新解法

来源:图虫
对抗流量焦虑最好的方法,就是回归理性、转变经营方式。

本文来自合作媒体:亿邦动力(ID:iebrun),作者:何洋,编辑:史婉嘉。猎云网经授权发布。

进入3月以来,洪亮的焦虑有增无减。他在一家跨境电商企业负责海外营销工作。

相比疫情封控所引起的部分工厂停工以及物流进出停滞,令洪亮更忧心的是“流量持续下滑之势”。

每年最后一个季度经历了假日购物高峰后,第二年前一两个月通常会迎来一个相对的淡季——流量、销售额环比有所下降。跨境电商企业对此习以为常。不过,今年的淡季似乎比往年更淡。

“我们1-2月流量环比、同比都是下滑的,转化率更是腰斩。一季度一过,整个上半年的业绩压力就非常大了。”洪亮叹息道。

181733faf6f6.png

来源:亿邦动力

过去一年amazon.com大盘流量走势

和洪亮的感受类似,某跨境电商服务商的相关负责人告诉亿邦动力:“今年一季度,我们好些客户的销售都没起来,尤其几个服装类大客户都亏本的,流量下滑明显,退货率也变高了(很多达到了30%,而往常比较好的情况是10%-15%)。”

另一位智能按摩器卖家也表示,去年公司跨境电商业务开始盈利,但今年“开局就挺难”,并没有保持去年的高速增长,“很可能是亏损的一年”。

在卖家们看来,过去两年,跨境电商行业的大起大落是自己从业生涯中最为魔幻的一段。2020年的暴增绝不会再现,2021年开始的洗牌则会照旧,且可能化为更多小洗牌,更高频次地发生。至于对2022年的预期,那些幸存下来的经历了上一年“营收增长但利润下降”的卖家,普遍持谨慎的态度。

“稳住2021年的盘子”、“保守的增长计划”、“提效保利润”——这是亿邦动力调研了十多家跨境电商企业后,得出的他们绝大多数2022年增长策略的关键词。

01、流量成本大增,但转化率不见涨

“亚马逊Acos(Advertising Cost of Sale,亚马逊站内广告的花费和销售收入的比例)从去年封号事件后就大幅提高了,我们现在基本上是20%-30%的样子,只有比较成熟的产品可以做到10%以下。”家具品类跨境卖家鲁宁兴告诉亿邦动力。

他直言,原来那些不合规的推广方式不能做了之后,就只能靠投站内广告来获取流量,导致广告规模被拉升得很高,但流量转化率并不见提升。

Marketplace Pulse的数据印证了鲁宁兴的说法:2021年底,亚马逊广告的单次点击价格已从年初的0.93美元增长到了1.33美元,涨幅达到了43%,然而,相较于广告价格的上涨,广告的平均转化率却稳定在12%-13%,没有相应提升。

“从我们客户整体情况来看,去年下来,广告规模比前年翻了三四倍,但销售额并没有翻三四倍。而且,今年前两三个月,卖家们的广告投入也是继续升高的。”某跨境电商SaaS服务商指出,考虑到海外线下消费需求的持续复苏以及电商增长进入平稳期,恐怕今年卖家们的流量焦虑会比去年更明显。

小家电卖家林昌荣在复盘去年的业务后,对今年做出了“不做增长计划”的决定。他告诉亿邦动力,去年,整个行业经历了两个重要变化:一是市场需求基本上回到2019年的水平,导致很多卖家备货过多,在一年之内经历大反转;二是卖家的成本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物流费用、营销成本、采购成本等都在上涨,普遍面临现金流紧张情况。

“在这种背景下公司实现了60%多的销售额增长,还是比较理想的,但今年肯定不能这么冲了,所以我们保守规划是稳住去年的量。”在林昌荣看来,2021年“熬死”了一批竞争对手后,今年的内卷情况应该会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流量侧的疲软是感知得到的。

不只是亚马逊卖家,多个主营独立站的跨境卖家也向亿邦动力反应了类似情况。

智能家居出海商家Lisa表示:“今年以来,网站流量同比下滑了10%左右,流量价格基本上逼近去年Q4旺季的水平了,但转化率没有提高,反而下降。”

“目前来看,也没有太多的办法。”她无奈地说道,“去年Facebook的广告支出回报率就比2020年下降了将近15%,iOS隐私新政实施后,Facebook的数据精准度大打折扣,广告支出汇报率的下降就更明显了。今年我们肯定会收缩Facebook效果广告的投放,不会一上来就去押转化率,这么做的效果不见得会好,还这么贵,投得很心疼。”

在Lisa看来,更多关注广告之外的流量获取路径是必然的,不过目前也没有太多“令人兴奋的地方”,所以今年确实是“刚开局就陷入流量焦虑”。“前几年,海外红人营销还挺不错的,但现在,至少是在美国市场,红人价格已被炒到非常高的地步,整体转化还不尽如人意。而被大家寄以厚望的TikTok,目前来看做品宣还可以,带货却不行。”她补充道。

02、“羊毛”已薅完,如何走出盈利困境?

“该进来的基本上都已经进来了。”一位资深从业者如此形容这两年跨境电商的火热。在他看来,2020年大部分卖家都是“躺赚”,只要能发出去货就能挣到钱,因此吸引了大批新玩家入局。

有统计数据显示,仅2020年亚马逊就有约65.5万新注册的店铺(注:考虑到一个卖家注册多个店铺以及老卖家新增店铺的情况,实际新增卖家数会低于65.5万)。有服务商称,2020年上半年,几乎每个月都会帮助近百个卖家入驻亚马逊,华东地区平均每个卖家注册2.5个店铺,华南地区平均每个卖家运营7个店铺。

而在今年1月的亚马逊全球开店线上峰会上,官方表示,过去一年,中国新增卖家的数量持续保持双位数的百分比高增长。

此外,据亚马逊运营服务商“卖家精灵”的信息,截止到2021年12月,在亚马逊全球市场上,有45.2%的卖家来自于中国,比2020年的47.9%有所下降。在亚马逊各站点的Top10000卖家中,中国卖家的占比均超过了30%,其中,美国站Top10000卖家中中国卖家占比41%。

“新卖家的入驻,在补平老卖家流失(如被封号等原因)的同时,也提高了亚马逊卖家的总数,导致卖家间的同质化竞争更为激烈。这也是从去年开始亚马逊广告价格上涨的一个原因——广告需求增速明显高过了广告位增速。”上述业内人士指出。

一个现实是,尽管有大量新卖家涌入,但在第三方卖家产生的GMV中,超过一半都是由2017年及更早入驻的卖家贡献的。在亚马逊头部卖家中,约56%都是2016年或更早就入驻亚马逊的卖家,只有8%是在过去两年才加入的。

“去年,当大家把目光聚焦在部分头部卖家受亚马逊封号重创时,实际上,最先死掉的是那些底子薄的中小商家,尤其一些没有核心竞争力、只是‘跟随’的新进入者。”该业内人士直言,“且行业的洗牌还在继续。”

这一说法得到多个商家的肯定。一位户外运动类目资深卖家告诉亿邦动力,去年的确洗掉了一批新进的小商家,最赚钱的要数那些运营能力强的小件铺货型卖家,而比较受看好的走品牌路线的卖家其实没怎么赚钱,因为成本大涨后利润率被拉下来了。

“去年赚到钱的铺货卖家,今年继续这么做的话,如果管理到位还是可以维持,但往后就会比较难了。”该卖家指出,铺货卖家多数是纯采销型的,前几年实际上都在薅传统外贸工厂的羊毛,而现在,随着供给侧的饱和(大量工贸一体型卖家及品牌商入局)及产品价格竞争的加剧,加之流量和物流成本的大涨,已经到了一个不得不转变的时刻,否则必死无疑。

“温水煮青蛙的阶段,也许还有很多人没醒悟过来。”他感慨道。

事实上,进入2022年来,跨境电商行业的“遇冷”肉眼可见。一位亚马逊服务商透露,除了大盘流量的疲乏,今年新卖家也少了很多。“亚马逊招商经理的动作明显比去年更多。新卖家的进入和老卖家多开店,这两个渠道都没见得那么好转起来。”该服务商表示,“我们判断,今年行业规模不会下降,但也不会有太高增长。”

该业内人士指出,事实上,跨境电商当下的问题并不是规模性不好,而是盈利难。

“内部产品竞争力不足,加之供给大幅增加带来的降价和毛利率下降,还有外部的物流成本上涨、人民币持续升值、站内外营销成本上升等多方面因素所导致的。”嘉御资本投资总监任广如此评价跨境电商企业当下的困境。

零一创投分析师陶洋峰曾在一份公开分享中指出,2018年之前,铺货大卖家是跨境卖家们的“局部最优解”。因为,过去中国供应链的优势主要集中在性价比上,在“廉价+单品爆款”的逻辑下,铺货效率是很高的,不管是亚马逊平台卖家,还是独立站卖家。一大批卖家也因此很快速有了体量,并做出一定的盈利,但无论是产品的品质,还是品牌故事和市场营销的质量上,都做得远远不够,最终陷入“有订单无用户”的状态。当流量红利期收缩和外部环境变化时,就会频繁陷入困境。

峰瑞资本投资合伙人陈石也向亿邦动力直言,跨境电商难盈利的本质原因在于同质化竞争过于激烈。互联网20多年的结构性大变革已经完成,数字经济红利接近尾声,跨境电商在商业模式缺乏多样性的背景下,极致性价比的打法造成同质化恶性竞争。“大家普遍的挑战是,业务经营上做得比较浅,依赖于广告投放的ROI打法,产品以拿货、配货为主,粗放的用户运营等。”他谈道。

换句话说,大家没什么差异化,只有价格这一个武器。

在陈石看来,跨境电商的下一步发展必须逃离性价比的红海,要研究如何把产品卖出溢价;同时,必须克服流量思维,努力研究和理解用户的真正需求,提供更好的服务,并抓好老用户复购。在此基础上,“打好群架”——跟中国先进的数字化经济周边设施抱团出海,也是非常重要的。

03、品牌化转型谈何容易?

品牌化转型——这是过去一年至今,行业里被提得最多的话题之一。

“其实,卖货也好,做品牌也好,都是一种生存方式,无所谓高低贵贱。”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言。只不过,想要活得更好、活得更久,走品牌化路线几乎是大家一致认为的方向。

智能家居出海商家Lisa非常肯定这一点。“能不能做成真正的品牌暂且不说,但目前对抗流量焦虑最好的方法就是回归理性、转变经营方式。比如,以往大家对待用户并不是把他看成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就是一个流量,然后轰炸式的给他灌输信息,但现在,大家必须要重新思考这件事,要真正开始有用户思维了。”她谈道,品牌化转型其实就是逼着自己去考虑更长远的事。

电子产品卖家陈一达就表示自己正在尝试品牌化转型。目前,公司采用亚马逊店铺和自建站“两条腿一起走路”的经营策略,用不同的产品和品牌名来区分两个渠道。

他很庆幸自己不仅在去年的行业内卷中活了下来,而且还有约50%的销售额增长,虽然利润率下降到比2019年还低。“如果产品价格偏低,利润率比较低,就不能去跟、去学别人,只能避开同质化竞争,找到自己的独特点。”陈一达总结说,“我们已经开始为品牌建设做投入,顺利的话,希望今年能见效。”

他认为,未来两年一定是跨境电商加大品牌投入的窗口期,除了原生跨境电商卖家的转型,国内品牌商的入局也势必对整个生态产生一定冲击,行业增长会更偏向于“质量增长”而非“数量增长”。

服饰类目商家邹颖杰指出,跨境电商的品牌化方向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产品品牌,也就是产品力非常强大的商家,强调扩张供应链的能力、生产制造成本的控制、品质把关方面的综合能力;

第二类是渠道品牌,对于亚马逊的选品、流量、服务都有很好的理解和运用,当然也要做好后端供应链;

第三类是消费品牌,有很好迎合消费者需求,以创意为核心,整合其它综合资源(如售前售后、私域流量、大数据的沉淀等);

第四类是综合以上所有要素的“四轮驱动”型商家,也就是消费者洞察、产品研发、供应链、营销、运营等全生态链都要做好。

“第四种肯定是最难的。对于从卖货时代走过来的跨境卖家而言,能做成前三种当中的其中一种就很不错了。”邹颖杰谈道。

小家电卖家林昌荣则表示,事实上,绝大部分要做品牌的跨境卖家都还是选择“渠道品牌”这一条路线,包括他自己。“要做产品品牌或者消费品牌都太难了,比如,很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没有本土化团队。”他说。

中国跨境电商企业普遍的组织形式都是主要团队在国内,本地经营较浅,缺乏对目标国家市场和用户的深度把握,更无法通过对前端用户的理解反哺后端产品的研发和创新,因此更多的在做“选品”而非“开发”。此外,过度倚重讲ROI、Acos的投放逻辑,也让大家不重视品牌市场端这些短期看不见收入的投入。

即便已在亚马逊、沃尔玛等平台做到细分类目第一,David依然觉得自己根本还谈不上品牌。“一个卖家想要做品牌化转型,谈何容易?”他向亿邦动力说道,“卖家和真正的品牌商之间,从思维方式到组织架构等各方面都有极大的差别。我们目前很迫切需要学习如何去做品牌化建设。”

更多的人则把品牌化转型的第一个焦点放在了产品上。“谈品牌化,需要认识到的一点是,当你还没有能力去定义产品的时候,你所谓的品牌就只是一个商标而已。”段明直言,这是绝大多数跨境卖家当下共同的困境。

从事跨境电商近6年的段明认为,在行业发展的1.0阶段是吃市场红利的,只要能拿到货、懂点运营,卖出去就赚钱;2.0阶段还有市场红利,拼的是谁能拿到更低进价的产品;3.0阶段需要商家开始重视用户、重视产品创新;4.0阶段则需要数智化的能力。

“当下,绝大部分玩家还处于2.0向3.0过渡的阶段,当然也有极少数走向了4.0。靠吃红利做起来的企业,如果没有在红利中长出能力,一定会跌落。”他说道。

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