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当女孩走上擂台|钛媒体影像《在线》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tmtpost.com/6078033.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搏击运动释放了人类的好斗天性,是现代生活中少数合理的暴力出口。但在传统印象中,“硬核”的搏击看起来像“男性专属” 的运动——直到张伟丽拿下UFC世界冠军、拳击女将谷红和李倩在东京奥运会上摘银,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女性打拳。

现实中,越来越多女孩走进专业的格斗馆,练起了搏击运动。“以前几乎没有女生练习搏击”,北京一家格斗馆店长说,该格斗馆最早成立于2009年,最近一年在北京开出了8家分店,学员人数翻了近十倍,其中女性占比超过一半。

钛媒体影像《在线》第120期,我们采访了三名练习搏击运动的女孩,他们出于工作压力、身体健康等原因走进格斗馆,最终在这项又酷又飒的运动中找到了热爱。

同时指挥30架飞机,空管用打拳“解压”

双手护在头部两侧快速出拳,腰部带动腿部发力,落到沙包发出有规律的“砰砰”声。直拳、勾拳、摆拳、肘击、低扫……在教练的口号下,学员一遍遍练习动作组合。

26岁的王子昱是这类搏击课的狂热爱好者。

2018年,王子昱从中国民航大学毕业,成为了北京首都机场的一名空中交通管制员,负责指挥T2、T3航站楼飞机起降的滑行。

她工作的地点在机场塔台的最高层,周围是全景式的玻璃窗,视野非常宽阔,能看到整个机场、跑道的全貌,也能看到日出月落。

这样的工作环境,一度让王子昱心生向往,但从成为“民航人”开始,她才真正感受到了肩上的“重担”。

刚入职那年,首都机场的航班量在1700、1800,单小时的架次在100左右,分到每个席位的数量在20、30多架。

“你就想同时和30个人一起交流”,王子昱告诉钛媒体影像《在线》,“我要记住他们各自的名字,他们所在的位置,以及他们未来要去的地方,这些我都要背下来,而且不能有任何偏差”。

王子昱在工作中

北京首都机场塔台,王子昱在工作中。

2019年初,王子昱开始尝试看起来“解压”的搏击运动。

搏击运动有很多分支,包括拳击、泰拳、巴西柔术、跆拳道、散打、踢拳以及综合格斗等。

初步涉猎后,王子昱选择主修泰拳,这是一项来自泰国的传统格斗项目,被称为“最凶猛的武术”,选手主要利用拳、腿、肘和膝盖进行打击。

以王子昱参加的团课为例,一节团课时长一个小时,流程分为:热身,打沙袋,和教练一对一打靶三个环节。

“当你狠狠地去打,把所有力量都发泄出去,所有的不开心、压力都不见了”,王子昱说。

在练习泰拳之前,王子昱学过滑冰、滑雪,但是她发现这些运动都需要一些器具来帮助完成,“只有泰拳什么都不用”,她说,“有一种身体上的艺术”。

空管的工作是“上二休二”,不工作的时候王子昱几乎“泡”在拳馆:一周四次以上的训练频率,几乎占据了她所有的业余时间。

“空管是一个相对压力比较大,需要极强的心理素质的一个工作,然后当你登上擂台,对手疯狂打你的时候,其实也是考验你的心理素质”,王子昱告诉钛媒体影像《在线》

最开始打实战的时候,对方一记拳打在身上,她很容易“急眼”,“动作全都忘了”,只能被对手打成人肉沙包。现在,王子昱有“女武神”的称号,在北京练习泰拳的圈子里小有名气。

王子昱和教练进行实战对练

王子昱和教练进行实战对练

工作上,经历了三年的见习期,去年,王子昱开始独立指挥飞机。回忆起第一次独立指挥,是在一个下雪的夜晚,恶劣的环境预计造成大规模延误,但最终,她没有耽误太久时间,就把手里的30多架飞机安全平稳地指挥下来。

“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保持镇定,然后迅速地作出反应”,王子昱说,这也是她从泰拳实战中得到的锻炼。

增重10kg,艺术生变“黑名单”女孩

25岁的杨小小站在人群中十分显眼:身高175厘米,比大多数女生高出一截;穿黑色上衣和运动短裤,衣服上赫然印着“黑名单”三个大字,赫然像一名职业运动员。

打拳击第二年,因为技术好、打击准确,杨小小每次实战课都将对手打得叫苦不迭。有人偷偷拉小群把她列入“黑名单”,私下阻止其他学员和她对打,只要看到她来上课,就退课或换到别的馆上,和她打起了“游击战”。

后来,杨小小干脆把“黑名单”三个字印到了背心上,成为了拳馆的“黑名单女孩”。

杨小小参加拳击团课

杨小小参加拳击团课

事实上,杨小小和很多女生最初接触格斗运动的目的一样,是为了减肥、保持身材。尽管她坦言,现在的外形常常给人带来“压迫感”,但生活中的杨小小,是一个说话温柔、容易害羞,喜欢绿色、粉色、小兔子、毛绒公仔的小女生。

2020年起,她几乎保持着一周3~5天,每次2~3个小时的训练时间。

随着技术越来越精湛,最开始“减肥”的目标没有了,她要求自己做到最标准,至少“看着一招一式是练过的”,不能是“野路子”;与此同时,杨小小对“身材”的执念也消失不见,她的身型和外貌开始与“艺术生”背道而驰。

“本科的时候我才57公斤,也是高高瘦瘦的”,杨小小告诉钛媒体影像《在线》,到现在她66公斤,增重近10公斤。

杨小小目前在中国人民大学读研二,专业是应用心理学;但几乎没有人猜到,她曾经梦想成为一名演员,本科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

尽管通过了艺考,进入了演员的“梦想殿堂”,但她很快意识到演艺这一行的残酷,“竞争太激烈了”,杨小小告诉钛媒体影像《在线》,因为容貌、上镜方面的限制,“我可能顶多就算是个最佳配角”。

到了大二,周围的同学开始进剧组,杨小小做了一个在表演系学生中不常见的选择:考研。

“如果做一件事情不能达到我的预期,我可能会转变一下,去找一个更加适合我、更容易出成绩的”,2019年,本科毕业后,她顺利通过跨专业考研。

尽管女生参与搏击运动已经越来越普遍,杨小小仍然遭受到了很多冷嘲热讽。有亲戚担心她找不到男朋友,“因为打不过”,劝她早点放弃,赶紧结婚生子。

最开始带她入门的教练,没有鼓励她继续精进技术,反而对她的执着表示费解,“练这么好有什么用?难不成还要打职业?”

最开始,杨小小还会试着解释几句,后来她想通了,“我在意别人的眼光干嘛呢?”

杨小小目前参加过4次格斗馆举办的业余比赛,战绩是2胜2平。比赛对她来说是一次学习、一次技术的演练,但更重要的是,一个聚焦在她身上的舞台。

“我站到台上的时候我会很兴奋,我喜欢被光照着的感觉,如果要是长期不给我这种感觉,我会很难受”,杨小小说,“演员”生涯提前结束之后,她一度感到十分失落。但在擂台上,她又重新找到了光。

战胜癌症,在打拳中找到纯粹的快乐

42岁的潘洁,过去六年,每周六天,往返两小时,从海淀区到朝阳区的一家格斗馆进行训练。她同时练习泰拳、拳击和巴西柔术三项运动。

当大部分她的同龄人还在为升职加薪、儿女教育操心的时候,单身未婚、工作时间灵活的出版社工作,给了潘洁“自由自在”的生活,“每天就是家、公司、拳馆,三点一线”。

潘洁和搭档练习巴西柔术

潘洁和搭档练习巴西柔术

十几年前,潘洁没有想到“打拳”会占据自己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和很多北漂青年一样,二十几岁的潘洁一门心思想的都是工作赚钱,扎根北京。她从会计做起,然后创业开照相馆、开餐厅,回忆起那个时候,她评价自己“压力很大”、“脾气很暴躁”。

等钱赚到了,健康却没了。2008年,潘洁确诊癌症,经历了化疗、放疗,头发掉光,每天生不如死的日子,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次年痊愈之后,她动身去了一直想去的西藏。

她不再攒钱,开始去世界各地旅游,体验从未尝试的新鲜事物;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她的身体状况比之前更差了,她开始担心“万一我死了,父母怎么办?”

2010年,她开始锻炼身体,因为旅行中喜欢上了自然风光,她开始爬山、越野跑。过了几年,膝盖承受不住了,她的运动计划只能被搁置。

2016年,潘洁在健身房上了第一节拳击课。“上到15分钟,我真的快吐了”,潘洁回忆,那次上完体验课她就办了卡。在健身房,潘洁一练就是三年。

开始运动之后,潘洁的身体状况有了很大改善。2017年,潘洁做了一个子宫方面的手术,手术后有半年的“更年期症状”:虚弱、易烦躁,动一动就容易出冷汗。医生建议她停止工作,在家休息半年。

她呆不住,在家休息了一个月之后,开始恢复训练。刚开始由于太虚弱,“俯卧撑五个都做不起来”,潘洁只能上半节课,但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潘洁发现“症状”几乎全部消失了,她又像以前一样疯狂打拳。

“打拳让我的身体变好了,但是更重要的是,它让我特别快乐”,潘洁告诉钛媒体影像《在线》

2019年,潘洁转到了一家更专业的格斗馆。为了更方便运动,潘洁常年留一头利落的短发;她以前戴眼镜,前两年特意做了近视眼手术,摘掉了眼镜。

直拳、勾拳、摆拳、踢腿……将搏击的动作要点,配上有节奏感的音乐,编排成一段有规律的“搏击操”——超级猩猩、Keep等连锁健身房,都提供了类似的“搏击操”课程,这是当下城市白领中最流行的运动方式之一,也是很多女性与搏击运动的第一次接触。

但对搏击“上瘾”的拳手来说,搏击运动最核心、最精髓的部分,来自它“对抗性”的部分:实战。这也是很多人从健身房转战专业格斗馆的一个原因。

当拳手面对的不再是沉甸甸的沙袋,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对手”,“格斗”的乐趣才真正体现出来。此时,博击运动不再是一个纯粹解压、发泄的工具,如何把学到的技巧应用在实战中,成了第一个需要钻研的地方。

“不同类型的搏击运动,在技巧、打法上存在很大差异”,北京一家格斗馆店长告诉钛媒体影像《在线》

比如泰拳“不怎么躲闪”,喜欢用身体“硬刚”;看起来节奏缓慢、招式简单,但是“招招致命”;拳击则更注重步伐,节奏比较快,只攻击上半身。

潘洁和搭档练习巴西柔术

潘洁和搭档练习巴西柔术

2021年,潘洁开始练习巴西柔术,这是一项与拳击、泰拳完全不同的搏击项目。

“它不像拳击是站着打,巴西柔术是一种地面缠斗术”,潘洁介绍,巴西柔术通过将对手拖入地面,获得控制的姿势,使用关节技、绞技或击打技术等多种攻击手段,将对手制服。

由于技术难度较高,需要与搭档配合练习,多数练习巴西柔术的人都有超过半年以上的训练经验,是真正的“格斗爱好者”。

“入坑很难,但一旦学会了就很上瘾”,潘洁告诉钛媒体影像《在线》,“但是当你把动作做出来,然后把对手降服的时候,真的很有成就感”。

对于未来,潘洁没有太多计划,“过一天是一天”,和疾病打交道十几年,她更加关注当下的感受,“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但只要活着,就要一直打拳,直到打不动的那天。(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作者/韦柳坤 视频拍摄/剪辑 韦柳坤 编辑/陈拯)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