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怎么拥有一个强大的内心?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2086460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怎么拥有一个强大的内心?

286
17,752

160 个回答

我来人间就是帮助

懂得将心比心的人

洁身自好的人

光明磊落的人

说到做到的人

有本事的人

有骨气的人

总之一句话就是人品好的人

走出困境!





本回答节选自盐选专栏,有助于解答该问题

了解你自己的心魔,然后对症下药。

什么是深度认知?

在我看来,就是更能超越表象、直达本质且更具有现实可行性的认知

更深刻,也更可落实。

因为深刻,所以落实效果会更好;也因为落实效果更好,更能体现其深刻性。

几年前我给自己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学历很好,读书很多,但在很多问题上的见解,却明显的浅薄,不如一些我的同学——一些社会经验丰富,「刘项原来不读书」式的人。他们似乎并没有那么多知识,但却有不少一针见血、直指本质的认知,乃至于基于这些认知,他们都做出了不错的业绩,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也明显强于那时候的我。

简单把这个问题归结为「读书读傻了、书生百无一用」是无意义的,读书人做事能力强、做成大事的比比皆是。

问题是「为什么」。

很快我找到了一个能说服我的答案:实践的深度,深度实践对深度认知的支撑作用。

如果只有基于书本知识的思考,缺乏实践带来的第一手的鲜活的感受和信息反馈,我们再正确、高效的思考分析,都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实践带来更深刻的资料,这些资料才能支撑我们产生更深度的认知,进而更深度的认知再对实践形成促进,帮助实践走向更深处——这就是认知与实践的「螺旋式上升」,这也是「知行合一」的内涵所在。

这个认知无疑是贴近真相的,但随即我就认识到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并非不知道需要去深度实践,很多时候阻止我们的不是「不知道」,而是「无法实践」。

不是不知,而是不能。

为什么不能?

因为过不了「心理」这一关。

很多知识丰富、学历很高的人实践能力弱,就是一直过不了自己的心理关。

每当想要去深度实践时,总会有各种情绪和私心杂念跳出来阻止——风险、成本、面子、压力、时间、条件等等——失败了怎么办,丢脸了怎么办,方向是对的吗?真的值得做吗?我有这个能力吗??

总之,总有一款理由成功阻止了我们——而且看起来很有道理(如果它一点道理没有,是无法阻止我们的)。

就算我们靠着一时的激情和冲动暂时屏蔽了杂音,启动了实践,当真正面对困境和挑战时,那些私心杂念就会迅速冒出来,让你焦虑、迟疑、纠结、沮丧、失望,进而快速放弃。

难以开始,开始了也很容易放弃,自然难以坚持实践,进而抵达深度的认知。

慢慢的,我开始意识到,知行之间其实还有一个「心」,它是一个「知-心-行」的结构,如果我们不能解决心理问题,也就是克服我们的「心魔」,我们终究是无法抵达深度认知的。

心魔,必须被战胜。

一、心魔有哪些?

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去抽丝剥茧,去把看似嘈杂无序的私心杂念一点点剥离出来,然后分门别类,我们大概可以看到以下几位熟悉的样子:

迷茫:没有方向,对现有方向存在怀疑,缺乏坚定的目标和做事的热情,缺乏主动性。

胆怯:对自身能力缺乏信心,对困难和冲突有较强的恐惧心理,回避矛盾,有很强的逃避倾向。

纠结:经常处于纠结状态,很容易推翻原本做好的决定和选择的方向,难以决断,在纠结中不断消耗能量和精力。

浮躁:急于求成,希望快速看到成果,希望靠一种方法解决所有问题,追求一劳永逸和捷径。

脆弱:恐惧失败,更恐惧失败后自身形象的受损,面对困难缺乏战而胜之的决心和勇气。

停滞:难以开始,行动力很差,多思多虑,焦虑感强,思考很多但无法转化为行动,破解问题能力和推进力度差。

因为迷茫,我们不知道应该做什么,自然无法在一个方向上长期坚持,也缺乏做成事情的热情和意志。

因为胆怯,我们在逃避自己该去做的事。

我们明知道自己应该去做,但恐惧攫取了我们的内心,让我们装作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因为纠结,我们在不同选项中间犹疑不决。

时间、精力和机会就在这种迟疑中不断耗尽,等我们回过神来,除了懊悔我们什么也没得到。

因为浮躁,我们永远在追求捷径、扮演成功。

我们总是希望努力之后马上看到成果,我们制定了长期计划,但随即就放弃执行,因为我们如此着急去成功。

因为脆弱,我们一旦遇到问题和困难就想要放弃。

我们缺乏勇气和决心,困难和障碍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痛苦,我们焦虑不已、痛苦不堪,于是放弃就成了很自然的决定。

因为停滞,我们缺乏解决实际问题和取得进展的能力。

进而我们会被外部环境认为是没有做事能力的人,于是进一步失去了做事的机会,这是恶性循环。

迷茫、胆怯、纠结、浮躁、脆弱、停滞,六个心魔,我们实践路上的六只拦路虎,获取深度认知的六个心理障碍

二、产生心魔的根源是什么?

我们看的更深一些,会发现,其实六个心魔,又可以分为四类。

迷茫是一类,属于方向性和动力弱。

胆怯和脆弱是一类,属于心理能量弱。

纠结和停滞是一类,属于行动能力弱。

浮躁是一类,属于内心力量弱。

我们一一来分析,这里面也有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

1、为什么会没有方向,没有动力和热情?

因为在当前的考试制度和升学压力下,我们的少年们在大学之前,处于「单一环境、强目标、弱干扰」的「学生模式」中。

大学经历过渡,然后迅速进入社会,进入了「多元环境、弱目标、强干扰」的「社会模式」

在「学生模式」中,因为环境纯净、目标明确(考学)、外部干扰很弱,学生们特别是好学生们,根本不需要去思考方向、动力和热情这样的事情,大家每天不需要去思考、判断和抉择,只需要按照要求,刻苦努力去考取更高的分数,进入理想的大学即可。

但是「社会模式」完全不是这样,这已经不是「版本迭代」和「机制变化」了,这是直接换了一个游戏。社会模式中,环境高度多元,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学校,元素极度丰富,金钱、资源、机会、平台、形象、能力、影响力……这个游戏复杂度直接上升了好几个层次。

更为可怕的是,它是弱目标的,并不存在之前「考学」这样一个固定的目标,也没有「分数」这样的评价标准,你必须自己找到自己的目标,或者由于利益,或者由于热爱。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