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电动车身价飙涨,“年销500万辆”成泡影?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news/78-20220325-367970.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电动车身价飙涨,“年销500万辆”成泡影?

本次电动车涨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块:其中一块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另一块则是政策因素。

一周内连涨3万元,特斯拉“等等党”哭了。

3月10日,Model 3/Y双电机版价格集体上调1万元。

5天后,上述车型价格再次上调1.8-2.0万元。

2天后,Model Y单电机版价格上调1.5万元。

2021年疯狂降价的特斯拉,涨价的时候也是一点都不含糊。

对于燃油车主来说,这可能是近期让他们最欣慰的消息了吧。

而这只是近期电动车集体涨价的一个缩影。自3月初以来,包括特斯拉、小鹏、哪吒等造车新势力,以及比亚迪、广汽埃安、奇瑞新能源等传统品牌在内的多个品牌,纷纷宣布旗下电动车型价格上调,幅度在几千元至上万元,涉及超50款车型。

由于2021年的惊艳表现,去年底,产业人士对新能源车前景普遍抱有乐观预期,“年销500万辆”成为主流论调。更有部分激进人士认为,今年有望突破600万辆。

但面临眼下诸多不确定因素,这个预期还是兑现吗?

电动车怎么突然贵起来了?

本次电动车涨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块:其中一块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另一块则是政策因素。

先说原材料。

其实自从2021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爆发后,相关原材料的价格就一直在涨,只是最近,涨势有些离谱了。

公开数据显示,进入2022年以来,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钴、镍、碳酸锂的涨幅分别达到10%、66%、56%。

这其中的导火索,自然是乌俄战争。

这对斯拉夫兄弟不仅控制着相当大体量的电池原材料资源,还包括芯片、汽车线束等相关原材料资源。

其中,俄罗斯的诺里尔斯克镍业公司,就是全球最大镍生产商,年产镍量约占全球10%左右,整个俄罗斯纯镍供应量更是占全球15%以上。

芯片原材料方面,全球芯片制造业70%以上的氖气供应都来自乌克兰,俄罗斯则控制着全球40%的钯金属供应。对于本就受疫情影响的芯片制造业来说,战争无疑让其产能进一步受到限制。

除了原材料短缺,政策变化也是导致电动车集体涨价的一大主因,包括补贴退和积分贬值。

补贴方面,自2022年1月1日起,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

其中,续航里程在300-400km之间的纯电动车型,补贴较2021年减少3900元;续航里程大于或等于400km的纯电动车型,补贴较2021年减少5400元。

图片

例如这次涨价幅度较大的零跑,其C11车型根据不同配置价格上涨了2-3万元,就是受到了原材料价格上涨和补贴退坡的共同影响,这在其官方声明中也有所说明。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积分的交易价格也在下滑。哪吒汽车创始人方运舟对媒体表示“2021年,纯电动车积分均价为2000元/分,但到2022年初,已回落至1000元/分左右”。

总的来说,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和政策变化的共同作用,导致了今天电动车的集体涨价。 

成本压力逐层递进,车企撑不住

有一个问题是,原材料价格已经涨了一年多,为什么现在车企才涨价?

实际上,这跟新能源汽车多层级的产业结构有关。

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初期,是由中游电池供应商承压。原材料涨价后,供应商会先用库存支撑一阵,库存用完后,因为之前跟车企签了长单协议,所以也只能继续独自消化成本压力。

但从去年底开始,部分供应商的协议便会到期,其就有了重新定价的机会。另外,最近原材料价格暴涨,可能也会导致部分供应商撕毁协议,不惜以赔偿违约金的代价,来抵御成本上涨。

而当成本压力传导至下游车企,车企同样不敢随意涨价。无论是从市场竞争力还是从品牌口碑的角度考虑,涨价都容易产生负面影响。我们可以回想燃油车时代,似乎很少有车企官宣涨价的案例,更别说这种集体涨价了。

所以在去年底新能源补贴即将退坡的时候,包括比亚迪、蔚来、小鹏等车企,就提前一个月左右将此事告知消费者,提醒其年前订车,这样即便年后提车,产生的额外成本也由车企来承担。其中,比亚迪更是撑到了2月1日,才正式官宣涨价。

由此可以推测,当中游的电池和芯片供应商涨价后,车企应该也是扛了一段时间,只不过最近俄乌开战后,加速了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车企才不得已提前涨价。

换句话说,电动车涨价的本质,是整个产业链的成本压力已经完全转移至下游车企。即使没有战争,电动车未来也会涨价,而且这个时间点也不会太久。

涨到什么时候?

关于这个问题,目前大多数业内人士还是持相对乐观态度。

例如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就指出“当前的原材料价格上涨不可持续,最终仍然会回归到理性的市场定价”。

哪吒汽车创始人方运舟也认为“按照市场的规律,动力电池的原材料价格不会一直处于高位,势必会回归理性”。

此外,一些研究机构也发表了类似看法。

其中,东吴证券发布研报称,长期来看,全球的镍产能正在逐步释放,供给紧张将得到缓解,且新产能多为一体化配套,可有效降低锂电产业链成本。目前的镍价上涨对产业链影响相对有限。

中金公司则分析称,目前电池涨价影响已落地,车企跟进调价,初步利空出尽。

而且,最近原材料价格暴涨还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

3月16日,工信部原材料司、发改委价格司、市场监督总局和反不正当竞争局四部委召开座谈会,讨论锂资源保供稳价问题。国内锂资源开发、锂盐生产、正极材料、动力电池等产业链的重点企业也一同参会。

会议要求,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要共同加强供需对接,协力形成长期、稳定的战略协作关系,共同引导锂盐价格理性回归,加大力度保障市场供应,更好支撑我国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

相信不久后,就会有相关政策出台稳住市场。按常理说,原材料价格在市场情绪回归理性后将趋于稳定,新能源车价格也不可能一直频繁上涨。

只是我们要注意,新能源车越来越贵或将是未来几年的常态。因为原材料“供不应求”的状态短期内根本无法改变。

目前,行业普遍认为,随着疫情好转,芯片供应将在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实现供需平衡。但电池则显得有些遥遥无期。

有分析人士指出,初步估计2022年全球锂供应增速约为24%,但是需求端增速却有近40%,供需不平衡的状况短期内无法缓解。

此外,全球新兴能源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预测,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将达406GWh,供应则仅为335GWh,缺口近20%。到2025年,这一缺口将扩大至40%左右。

另据上海有色网预计,尽管未来3年,全球锂资源释产量将快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将达31%,但需求量增速在将达到36%。

除了需求量的急剧增加,政策也将为电动车价格增添一些不稳定因素。例如从明年开始,新能源车补贴将彻底取消,另外新能源积分价格也随时在变化。

可以预见的是,至少在未来5年左右,电动车价格将稳步上升。 

对市场有何影响?

根据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82.0万辆和76.5万辆,分别实现同比增长1.6倍和1.5倍。

图片

图片来源:乘联会

尽管受到春节假期影响,但新能源车市场整体依旧保持了跟去年(同比增1.6倍)接近的增速。但细看销量结构会发现,A00级别车型同比增速只有85%,远低于市场整体水平,相比去年的增速(同比增205%)也大幅下滑。

究其原因,或与今年初新能源补贴退坡有较大关联。由于微型电动车自身利润空间较小,面对几千元的成本上涨,车企无法承担这部分压力。

图片

图片来源:电动汽车观察家

而此类车型消费者又对价格更为敏感,尤其是在新能源车下乡活动的推进下,三线以下城市、县城、乡村逐渐成为微小型电动车的主力销售地区,例如宏光MINI EV就是如此。这就造成了新能源从市场整体猛增,但微小型电动车增速下降的局面。

此次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于微小型电动车来说,又是一次严重打击。

据崔东树预测“芯片、电池等零部件的价格上涨,会给微型电动车带来每度电(动力电池容量)超过100元人民币的成本增幅”。

由此推测,即使是电池容量最低的微型电动车,其在近期原材料成本上涨后,仅电池成本就要增长至少1000元以上,这还没有把芯片等其他零部件的成本上涨算在内。

面对微小型电动车成本上涨后的销量危机,车企如何应对?目前来看,进行产品升级将是业内的主流趋势。

例如在去年底补贴即将退坡时,零跑就未雨绸缪,提前发布了新款T03车型,在成本已经不可避免要提高的情况下,索性就采用“量价齐升”策略,让车辆拥有更强的智能化和辅助驾驶能力,并将整体售价区间拉高了1万元左右,去冲击更高级别的细分市场,以此来抵消补贴退坡带来的影响,后续预计将有更多车企效仿此做法。

此外,欧拉CEO董玉东也表示”单纯的提升产品售价,消费者未必会买单,甚至会产生反感。因此,小型电动车产品价格的上涨,一定是伴随着配置的增加和科技感的提升”。

尽管这类策略必然会牺牲短期销量,但这也是目前车企们唯一的办法了。而且从另一个角度去看,这可能也将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转型的催化剂。

我们可以设想,即使没有这次原材料价格的暴涨,随着补贴退坡和积分贬值,以及后续相关政策(比如上海“车长低于4.6m不给上新能源牌照”这种)在更多地区的推广,微小型电动车早晚会面临转型阵痛。现在让车企提前适应新的市场环境,也未必是件坏事。

“随着产业的发展,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只有15万元级以上的产品才有盈利空间。因此,当前的欧拉,必须要往上走。”董玉东补充道。

结合以上种种因素,今年外界普遍预期的“新能源车年销量500万辆”可能不太容易实现。但长期来看,此次原材料价格上涨,并不会对我国乃至全球汽车产业的电动化转型造成实质性影响。

网站编辑: 郭靖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