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的表达欲在减少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zu1k.com/posts/thinking/low-desire-of-expression/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我的表达欲在减少

 收录于 思考
 2022-03-21  约 2230 字   预计阅读 5 分钟 

其实一开始我是想写为什么博客更新越来越慢,但是随着思考的深入,我发现不仅是博客,我在其他地方也越來越封闭,不再表达自己。

翻看近几年我发过的朋友圈,19年1条,20年2条,21年发了3条,而今年仅有一条新年祝福。发朋友圈和说说频率的锐减,我在很早之前就发现了,博客更新频率也在减少,与人倾诉的频率几乎归零。

不知道为什么,随着知识的增加、人生经验的积累,我的表达欲却在慢慢的下降,而现在几乎已经到达一个极低的水平。看似与人交流很多,却未讨论过自己真正关心的事情;经常麻烦别人,却在遇到真正的难题时自己闷头解决;没有什么伤心事,但总觉得自己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看了很多思考了很多,却不再表达而是通过阅读寻求认同感;逐渐封闭掉自己的熟人社交,转向匿名化平台发表。

我觉得我变了,我不知道这是一种成长还是一种心理疾病,我思考了很多原因,也许是找了一些借口,我决定将它们写下来。

现在我打开手机的笔记软件,这些想法是我昨晚睡前思考的东西,怕第二天忘记所以及时的记录了下来。在我面前的一连串的“我怕”,但仔细看下来却又觉得自己是多么的幼稚,这些东西有啥好“怕”的,我是在在乎什么,为何不能坦然一点。

我怕文章不够条理

也许你已经发现,我的文章大多都明确的划分段落写上标题,我在特意的理清文章的内容,便于读者阅读。我发现这是一种额外的负担,我是真的想写流水帐,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又不是在写书,读者啥的你们会自己去理清楚的。我真想这么做,但又真的不敢,这是一种怎样的束缚,我也说不清楚,就是不敢放开自己。

我怕内容浅显、质量不高

实际上这有点自欺欺人,回过头看看自己已经发布过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内容浅显且质量不高吧。即使这样,我在发布和表达之前,都会仔细的审查,查找很多资料,尽可能使内容更加丰富和全面。同时,我又觉得这是一种枷锁,是一种表面上的全面,实际上难以深入下去,我有读一些大佬写的内容,他们往往只针对某一个特定的小问题,进行非常深入深刻的思考和讨论,通常可以启发读者,使人醍醐灌顶、理解通透并举一反三。

比如要说eBPF这个技术,我现在的稿子是,先对比Linux内核模块,然后从BPF的起源、历史,技术原理,应用范围,到已有的开源应用和其在安全领域的应用,我发现我几乎就是在抄袭eBPF的官方文档,缺乏自己的思考和深入的探究。eBPF的应用范围很广,仅在网络流量的分析、处理领域就有很多的内容可写,而我若总想着全面和丰富,就势必难以面面深入,使文章看起来像是在洗稿。这篇关于eBPF的“全面”的文章可能不会发布了,不过我想可能会拿来用作内部分享给不了解的人,使其有个大概的认识。我会单独重新写一篇,专注我所关心的与安全相关的应用。

我怕内容很快过时

我曾经阅读过不少内容,在经过区区几年就完全过时,我害怕自己写的内容也有这样的情况,所以我想尽可能的写原理性的东西,但又感觉自己肚子里没有什么墨水。这是一种非常纠结的心情,明明自己有不少实践经验,但这些经验往往依附于特定条件和环境,分享出去会帮助到人但也仅仅在那个时间段会有用,而要讲原理却难以深入下去,总感觉那些东西的原理又很浅显。

我想写一些教程类的东西,但是又害怕写这类东西,因为在我的评判标准里,教程是没有技术含量的,在我的认知里,看这种第三方的教程不如直接看文档,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时效性,不想让别人搜到我的文章,看完后一大骂一句“干,都什么年代了,还用这个方法”。

我怕暴露自己的无知

我想表现的像一个长者,但是我的知识和经历无法支撑我做到。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已经是很大的进步。我想到了罗翔老师曾经的一个视频,也记得苏格拉底说过的话。我要正视自己的无知,认识到人本身的局限性,并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提升自我获得进步。

我怕不被理解

除了上面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我觉得自己的很多观点发布之后不会被理解,很多时候我感觉自己对问题的关注点跟身边其他人不太一样,时间久了后就不再想表达。其实“不会被理解”这只是我自己的想法,我并没有通过大量实践来证明这一点,这是不是一种自负的心理?

我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回答,“我觉得我们不断表达,不断分享,是一种筛选,筛选相似的灵魂。如果不愿表达与分享了,只有两种可能:我不抱有能够找到这样的人的希望了,或者我已经找到了”。我不认为自己已经找到,但也并不是已经放弃了希望,但总觉得很怪。

我怕惹人讨厌

不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也许是怕惹人讨厌,或者说,怕因为观点(三观)不合,而断绝交往,感觉像是一种敏感的心理。但是我确实会在意别人的看法,表露内心特别是深层次的感情对我来说有不小的困难,或者说心理障碍,我宁愿隐藏起感情。但我会用实际行动去支持我内心的想法。

单纯没有欲望

逐渐远离分享,就好比那天傍晚,一出科研楼大门,便看到那夕阳特殊的颜色和周围炸裂开的云,我不知道该如何描述,云就好像八卦盘一样,一层一层的围绕着夕阳,而每一片又是单独的,夕阳在最中间发出特殊的光辉,好为震撼。我心想,好壮观,好漂亮啊。停下来看了好几秒,却毫无拍下来分享给朋友的意愿。身边有很多人在拍照,我没有这个想法,但我印象中在我初中阶段我是很喜欢拍各种各样的事物的。我不知道这种心理上的变化因何而来,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人格

下午上课无聊,测试了一下性格,结果显示 [“逻辑学家"人格],其中的描述我觉得与我实际情况颇为相似,里面的一些情况虽然我不愿意承认,但是的确存在在我的身上。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