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新玩意 098|少数派的作者们最近买了啥?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sspai.com/post/72116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为了满足读者们对于《新玩意》栏目加更的需求,机器人特地邀请了 Matrix 作者们也来聊聊自己近期购买的新奇产品。喜欢本栏目的话,欢迎充电或评论文章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你的每一次真心夸赞或建议,都是作者前进的动力。

所有内容均遵循 原创、首发、非商务 原则,投稿细则可查看文末。


@嚣张:领臣迷你 MagSafe 小冰磁

早先在知乎上找到了邢益涛先生的分离式磁吸无线充专利,一直希望能拿到 c 端产品体验,结过很快又有了迷你 MagSafe 的专利,半年之后终于等到产品在 pdd 上架之后,立即下单购买,但是目前产品并没有达到一个让人满意的水平。

1

首先是产品形态,整体仙贝形的形态非常迷你,比正常 MagSafe 的接触面积减少了 50% 左右,整体长条形为白色塑料外壳,底部为单独塑料板,顶部透明,不清楚是有机玻璃材质还是玻璃材质,产品两端镶嵌磁铁,磁力个人认为比较满意,可以吊起带磁吸壳的 12 不掉,日常使用是没问题的,并且由于接触面比较光滑,充电器可以在吸住的同时旋转,使用更为自由。

1

然后就到了充电体验,在专利介绍中,这款无线充电器的最大优势是可以减少接触面积,让手机接收端线圈有一部分暴露在空气中,利于降温。同时充电器采用分离式设计,电路转换全部集成在 Type-C 端子部分,磁吸部分只有线圈和磁铁。照理说这种设计会进一步降低磁吸无线充电的温度。

1
1

然鹅在实际体验中,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首先是兼容性,该充电器只能兼容 iPhone 12 系列以后的原生 MagSafe。而其他大部分品牌(包括 Apple)的 MagSafe 充电器并没有此现象。而在充电过程中,磁吸端发热依然达到了比手机接收端更高的温度,依旧属于烫手的范畴,应该是过小的外形减少了磁吸端的散热面积并提高了线圈密度,最终效果并没有宣传的那么美好。而分离式的设计会导致一部分电源 ic 发热转移到端子部分,日常使用不易感知。在充电过程中,端子发热同样严重,说明分离式的设计其实已经缓解了一部分磁吸端的温度了。

而在充电速度上,在手机 50% 的状态下,Type-C 输入可以稳 15w 输入。无线充电可以在 10w 保持 10 分钟左右,之后因为升温逐步降功率,在 5-6w 时温度较为正常,手机和磁吸端都处于温热的触感。但是这个功率想要边充边玩还是不大现实。

1

总结一下,这款磁吸无线充电器,无论在外观还是机制上都有很大程度的创新。但是产品尚不成熟,如果想要尝鲜,可以去 pdd 购买,好价能到 85 左右。但是该无线充对磁吸兼容性要求较高,非原生 MagSafe 机型均无法使用,非 1213 不要购买。

@洛世:Surface Laptop 3 灰钴蓝  

  • 入手渠道:微软中国商城
  • 入手价格: 4447 元

由于最近工作需要经常携带电脑和使用 Windows 软件,自己原有的 Macbook Pro 15 寸(2015 款)便不能满足使用,于是更换一台便携的 Windows 笔记本电脑便成为了我迫切的需求。

在一开始,我计划购入联想小新、YOGA 系列,但上手同事的真机后,我觉得除了配置不错,其它方面都很一般。于是我准备提高预算进入微软中国商城选购 Surface 系列时,网站就弹出认证翻新机促销的活动(赠送新客礼券 100 元),眼看美丽的 Surface Laptop 3 灰钴蓝折算完仅需 4888 元后,便毫不犹豫下单了。

让我没想到的时,微软认证翻新还能使用教育优惠,最终 Surface Laptop 3 13.5 英寸 i5/8GB/256GB 成交价格是 4447 元。

先来看看微软认证翻新包装,和苹果公司类似,都换上了更简洁并正面标识认证翻新说明的包装盒。

1简洁包装

这台 Surface Laptop 3 认证翻新的机器成色几乎与全新机没差别,整体做工都很精良,挑不出毛病。让我略感意外的是,Surface Laptop 第三代的灰钴蓝颜色十分漂亮且耐看,在不同光线和角度时还会有不同的视觉效果。

1漂亮的灰钴蓝

采用 Alcantara 材质的 B 面,也是我选购它的理由之一。Alcantara 是以一种合成材料来提供真皮的质感,能带来舒适且柔和的触感。这对最近遭受寒潮湿冷的广东人来说,实在太友好了!(南方冬天双手放在金属机身键盘上的感觉 ......😭)

1Alcantara 材质

在开机后的体验方面,有 3 点深得我心:

  1. 屏幕:13.5 寸 2K 分辨率的屏幕在亮度、对比度上表现出色, 3:2 比例的长宽比让办公体验更为舒适,处理办公需求方便不少。另外屏幕支持触控(也支持 Surface Pen),如果要与同事围在一起看屏幕讨论问题时,直接在屏幕上缩放也挺方便的。
  2. 触控板:这应该是同尺寸笔记本里最大的触控板了,除了面积大,按下的反馈和滑动的顺畅让我改变了「Windows 笔记本触控板无用论」的观点。目前我日常使用时都是通过触控板完成手势操作,不需要外接鼠标。
  3. Windows Hello:人脸录入成功后,单手打开电脑的过程中它就能完成解锁,整个过程流畅自然无感,完全不需要任何其他动作。(新款 Macbook Pro 的刘海,肯定会补上人脸识别的吧?)

至于槽点,有两个,都和充电有关。

首先是原厂充电器体积过大,虽然 65W 磁吸充电足够快,但日常外出携带十分不便。另外一个则是磁吸的充电口,它虽然和苹果磁吸充电口一样可以不担心充电时被绊倒,但它的充电口狭长,拿着充电线靠近虽然能吸附,但却并没有吸附在充电口上,还是存在插入的过程。

1原厂充电器携带很不方便

也许有部分人会觉得「它的价格不划算,配置寒酸」,我不否认,但对我来说,它能方便携带、能轻度使用 Windows 软件办公就已经实现了价值,况且它还长得那么好看呢!

@老林还年少:ORIGAMI 咖啡滤杯  

  • 购入渠道:淘宝 EnergyCoffee
  • 购入价格:滤杯 144.76 元、蛋糕滤纸 20.36 元

ORIGAMI 是日本的一个陶瓷制造品牌,旗下不止有咖啡器具,还有很多不同的瓷器制品,每个单一品类都可以选择不同的颜色,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颜色需求。「Origami」 翻译过来有「折纸」的意思,所以国内也称这只滤杯为折纸滤杯。

ORIGAMI 之所以能够进入中国咖啡圈的视野并大放异彩,我个人觉得应该归功于 2019 年 WBrC 的中国选手杜佳宁通过这套设备夺得了冠军,这是中国大陆在咖啡行业的第一个世界冠军,意义非凡,所以 Origami 滤杯也跟着冠军的头衔开始风靡。

1

ORIGAMI 也分为 S、M 两个型号,S 是小号适合 1-2 人;M 是中号适合 1-4 人。我这次购入的是 S 号粉色,每个男人都应该拥有一款属于自己的粉色。

1

从滤杯形状上可以看到 Origami 滤杯有 20 条棱骨,而这些棱骨的作用,可以让滤杯与滤纸之间有充分的空间,从而保证稳定的萃取速度。

其次是 Origami 滤杯与 v60 滤杯相似拥有一个大孔径的过滤孔,过滤速度快,可以表面新手因失误产生的过度萃取,同时大孔径的过滤孔可以提供更广的过滤速度的控制范围,即咖啡师或者爱好者在冲煮的时候可以自己控制过滤速度,小孔的滤杯则比较难实现这一点。 Origami 滤杯是陶瓷材质,提供了良好的导热性以及保温性能。

最近 Origami 也推出了自己的树脂版本,树脂版本的价格大幅降低,但是在国内可能还是要上百,但比陶瓷的要便宜不少。

1新款树脂材质

入手以后,我发现滤杯非常轻巧,杯壁整体厚度控制的很好,不是很厚,要比我手里的 V60 陶瓷版薄一些,我也用过拼夕夕上 20 元的折纸滤杯,不论是釉面、切口面的光滑程度,还是杯壁厚度,都要好出一大节。还是推荐各位购买原版,一分钱一分货在咖啡设备上是体现最明显的。

再说功能性,这款滤杯虽然借鉴了 V60 的杯体角度与大孔设计,但是在棱骨设计上,采用了类似纸张正反折叠后的效果作为滤杯的导流槽,这样的设计,就可以很巧妙的兼容传统 V60 滤纸,以及蛋糕杯滤纸。我认为这才是这款滤杯的亮点。

1

关于对照试验,主要是去验证冠军在比赛时候说的是否是对的,虽然无法做到比赛冲煮那么的严谨,豆子用的也不同,但如果整体是这个趋势的话,一起做对比,应该会有明显的区别。目前折纸滤杯的特点其实已经很透明了:

  • 使用蛋糕纸

相比锥形滤纸,相同粉量下分层更薄,展开面积更大,理论上可以使萃取更加均匀。而大孔洞加上较深的沟槽,配合蛋糕纸,减弱了滤杯导流槽的导流作用,增加了储水的能力,咖啡粉可以浸泡在水里,萃取的更为均匀。

  • 使用锥形滤纸

锥形滤纸从侧面看,往下慢慢收窄,所以在中的粉层最后,而四周比较薄,上宽下窄,水流从注入开始到最后都汇入中间一个点,上部萃取少而底部萃取多导致萃取不均匀,冲煮时咖啡粉的排气可以比较顺畅,在冲煮的时候如果水位高的话会很容易从滤纸滤杯中间的空隙流走。 锥形滤纸形成的锥形粉床厚且上宽下窄的特点,导致过滤速度更快,咖啡的香气层次更多。

因此,我就进行两组冲煮试验,一组使用 V60 滤纸,一组使用蛋糕滤纸。看在相同条件下,不同滤纸会得到一个什么结果,本次冲煮参数如下:

第一组:V60 滤纸第二组:蛋糕滤纸咖啡豆埃塞俄比亚 耶加雪菲 日晒 果丁丁咖啡豆埃塞俄比亚 耶加雪菲 日晒 果丁丁豆量15g豆量15g研磨度海勒 101 4.5 圈研磨度海勒 101 4.5 圈粉水比1:15粉水比1:15水温92℃水温92℃冲泡时间1′55″冲泡时间1′55″水质 TDS45水质 TDS45

冲泡均采用三段式萃取:

  1. 闷蒸:30g 水,20 秒
  2. 第一段注水:120g
  3. 第二段注水:190g
  4. 第三段注水:225g

总萃取时间控制在 1′50-1′55 秒左右

1

简单的评价一下两种滤纸冲出来的感官

第一组:V60 滤纸第二组:蛋糕滤纸风味花香明显,柑橘酸质柔和风味花香不太明显,口感更扎实,酸更低调柔顺酸质★★★★☆酸质★★★★甜感★★☆甜感★★★醇厚度★★☆醇厚度★★★☆余韵★★★★余韵★★★★平衡感★★★★平衡感★★★★干净度★★★★☆干净度★★★★

简单对比下来,确实跟冠军比赛时描述的感觉差不多,蛋糕纸流速低,但各项更平衡,萃取更均匀,口感更扎实。

锥形滤纸,流速较快,酸质更明亮、活泼;香气更明显,口感更清爽,偏向果汁的感觉。

传统滤杯的设计理念,基本上是一种滤杯配一种滤纸,而折纸杯可以一杯两用,通过使用不同的滤纸就可以得到不同的萃取结果。再加上不错的颜值,可以用比较低的成本增加可玩性。花里胡哨的配色,也让很多收集癖的用户有了新的收集动力。总体而言,这是一款值得入手,长期使用性价比颇高的滤杯。

@Vio:富士 X-T4 

  • 入手渠道:闲鱼
  • 入手价格:8700
1
1

去年过年的时候,入手了富士 X-T3 作为自己的生日礼物,一年过去之后,我把 X-T3 换成了 X-T4,所以着重分享一下二者使用体验上的区别吧。由于两款是同一块 CMOS,所以平心而论,X-T4 在画质上并没有比上一代提升多少。但是在其他方面,X-T4 做了很多优化。

最明显的几项改进(翻转屏、容量几乎翻倍的电池、6.5 档机身防抖)就不赘述了,在网上随处可以看到这样的测评。其实除此之外,富士 X-T4 比前代也打磨了很多细节 。

色彩配方支持储存白平衡设置。「自定义色彩配方」功能比 X-T3 多了「自定义白平衡」的选项,也就是说,白平衡参数也可以随着「高光、阴影」等保存在每一款色彩配方里,而不用像 X-T3 一样每次选择完色彩配方之后,还得手动设置一下对应的白平衡。之前我甚至为了防止自己忘记,都会把白平衡参数命名在配方的名字里。

1

色彩配方菜单更完整。 前代的 X-T3 虽然用的是第四代传感器,但是色彩配方的菜单与 X-T30 等使用第三代传感器的相机一样,并不完整。而 X-T4 则和 X-Pro3 等机型一样,增加了「彩色 FX 蓝色」选项。当然了,刀法精准的富士也在 X-T4 上提供了完整的 18 种胶片模拟,包括「经典负片」和「跳漂」风格。

1
1
1

独立的视频模式拨盘。X-T4 把视频和平面摄影的模式切换直接做在了拨盘上,取代了原先使用率较低的「测光模式」拨盘。并且当拨到视频模式时,可以发现它拥有和平面摄影互相独立的色彩配方。

1

F-Log 查看助手。X-T4 增加了 Log 监看助手的功能,拍摄 Log 视频时打开这个功能,可以直接在相机屏幕上监看到还原成 BT.709 色彩空间的画面,给我拍视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1

定制 Q 菜单数量。X-T4 可以定制 Q 菜单中的选项个数和背景,我一般会指定 8 个,隐藏掉其他不需要的选项。

1

总之,X-T4 对我来说更像是一台「X-T3 二代」,加入翻转屏、大电池、机身防抖等三大项,变成了一台能「真刀真枪下地干活」的水桶机。除此之外,也提升了如上这些细微的功能,带来了更完整的使用体验。对我来说,这些加在一起还是值得三千元的差价的。

@JamesHopbourn:Belkin 108W 四口快充电源

过年期间在群里看见群友提了一下,谈到了贝尔金去年推出的四口电源:贝尔金 108W 2C2A GaN 电源。其实在以前第一次买多口电源的时候,就考虑过贝尔金,但是当时没有合适的产品购买,最后还是入手了 HyperJuice,可见往期文章: 新玩意|HyperJuice 100w 快充头 。但是如今贝尔金推出了合适的四口电源,自然也想买一个来对比看看,HyperJuice 和 Belkin 谁更好一些。

外包装沿袭了贝尔金一贯的白盒 + 绿边的设计,下方标明了该电源的基本参数:GaN 充电器、2C2A、总功率 108W,内置 2m 长的电源线,背面有使用情景的示意图。快递是京东物流承运的,但是没有做什么缓冲包装,导致外包装已经扁了一个角了。对于我这样的包装收集爱好者不太友好。

1

打开包装里面就三大件:充电器、电源线和缓冲纸板,可以看出这个缓冲纸板的设计,颇有点像之前在 2021 蘋果 M1 iMac 開箱!蘋果工程師來講解蘋果包裝的設計有多變態! 这部视频里看到的,iMac 的包装盒缓冲使用的也是这样的设计。缓冲纸板采用顶部和底部全包裹的折叠方式,可以最大程度上保护充电器在运输过程中,即使遇到了暴力分拣,也可以保证不会砸伤。电源线配的是两米长度,几乎可以满足所有的使用情景,再也不用担心电源线不够长而充不到电了。

1

去掉缓冲纸板,就可以看到充电器的庐山真面目了,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大,比我之前介绍过的 HyperJuice 整整大了一圈。正面是非常简洁的 Belkin logo,底面则是相关的输出功率。底部有四个脚垫,可以避免放在桌面上当桌面电源的时候,与桌上的细小杂物摩擦,产生划痕。充电器的四周有做圆弧的过渡处理,对于把握的手感来说是一个加分项。

1

两个侧面,一边是双口电源输入,一边是四个输出,做工非常精致,这一点是比较满意的。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和常用的 GaN 充电器不同,Belkin 这款电源不支持盲插。第一个口是 96W,第二个口是 30W,如果把电脑和手机的 C 口插错位置了。就会导致电脑分到 30W 吃不饱,手机分到 96W 用不到的情况。这个隐藏的注意事项确实坑到了我,当时刚买回来的时候,没注意看就直接把电脑的线插在第二个 C 口,看一下电脑连接功率:30W,一时还以为买到了个有问题的充电器。

在下方的配图中,Belkin 也把每个端口的最大功率标注在端口旁边了,只是对于我这种没认真看的人来说,可能会给忽略掉,所以在此特别提醒一下。

1

底面不同场景下的输出功率看起来比较麻烦,不如直接参考官方的示意图。我目前使用的电子产品有 MacBook Pro、iPhone、AirPods Pro 和 Apple Watch。最后两个充电速度比较无所谓,只要能保证电脑和手机的速度就可以了。

根据示意图,可以看出,即使是 4 口全部负载的情况下,电脑也可以分到 65W 的功率,而 MacBook Pro 2021 的原装充电器也不过就是 67W 的功率,所以 65W 对它来说完全就够用的。如果是电脑单载输出,96W 的功率也是非常可观的,还省去了一个买 140W 苹果官方快充头的钱。(注:14 寸的 MacBook Pro 2021 附带的 67W 电源没有快充功能,只有 16 寸的 140W 电源才支持快充)

如果是电脑和手机同时供电,手机也可以分到 30W,轻松达到 iPhone 的最高充电功率。如果只是很平常的一天,也没有外出计划,电脑 65W,手机 22W 左右,Apple Watch 和 AirPods Pro 共享 12W,功率分配恰到好处,既不多余也不浪费。官方宣传说它的苹果设备的灵魂伴侣,实至名归。

1

手上正好有一个 HyperJuice 的 100W 快充电源,拿来比较一下体积,大了非常地多。所以它给我的第二印象就是:便携性一般,只适合在固定的环境下使用,比如在学校宿舍。如果真的要带出门的话,我还是会选择 HyperJuice,而不是 Belkin。

11

在使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之后,我觉得这应该是目前买到的体验最好的充电器了。因为在过去,使用 HyperJuice 的时候,每次手机或者手表连接进来充电的时候,充电器需要对所有的设备都重新握手确认协议。于是每次连接或者断开设备的时候,就会听到好几声的 beng beng beng,甚是恼人。

但是自从换了 Belkin 之后,这个问题就彻底解决了,每次连接设备,只有新连接的设备才会发出充电提示音,其他的设备依旧是安安静静地在充电。就凭这一点,就足够打动我了。而且实际情况也确实是 ThomasTeng跟我说了 Belkin 充电器有这么个特性之后,才决定入手试试的。经过这段时间的体验来看,这确实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官方虽然附带了两米的电源线,但是对于我的实际使用场景来说,这个长度还是太长了一些,于是在淘宝上花了 5.8¥ 另外买了条 0.5m 的双口电源线。把充电器放在 PDU 上面,后面的电源口通过 0.5 米的短线直接接上 PDU,长度刚刚好,可以免去捆线所带来的麻烦。

1

至于 HyperJuice 我就留在了家里使用,每周末回家的话,只需要带一条 MagSafe 3 线即可,其他的 C、A 口 Lightning 线家里已经配好了。如果以后再买一条 USB-C to USB-C 的全功能线,甚至可以只带电脑回去就可以了。既能充电,又可以在需要的时候用来传输数据,一线两用。如下图所示,是家里的电源配置,HyperJuice 主要提供电脑和手机的供电,下方公牛魔方插座上的三个 5W USB-A 接口负责小用电器的电源,例如 Screenbar Halo 和树莓派。

1

京东零售价 435¥,预估到手 395¥,淘宝旗舰店上也是这个价格。

@bluefish:PPW 四分区坐垫  

  • 入手渠道:京东自营
  • 参考价格:秒杀价 69 元

年前工作上一点小意外伤到了小腿胫骨,时光飞逝两月有余,办公椅坐久了总会导致臀部酸痛,思考两三多方对比入了此款四分区坐垫。

四分区,顾名思义,两条大腿 + 两个屁股瓣儿。经过两天的试用,整体感觉还不错,分区比较明显,而且大腿承托舒适,包裹性相对较好。

1
1
坐垫整体外观

看标签数据,坐垫的三围是 425*395*105mm,净重 660g 左右,在我普通的办公椅上大小还算适中,稍稍偏小。高度初看有点过厚,实际用手按压略偏硬, 看了资料说这个属于记忆棉类产品,温感性比较强,软硬度会随着气温、室温及体温的变化而产生变化,最重要的是,温度越低,硬度越硬。虽然以前略有耳闻,但是真正用上之后那种感觉还是比较喜欢的。

坐垫正面是透气的深色网眼布,背面有浅灰色凸点,中间的孔我原以为仅作装饰用,原来还可以用来透气😆。使用两天来看防滑作用不错,能够很好地固定在办公椅上,不会随便产生位移。底部还有拉链设计,方便拆洗,而且更加干净卫生,这个不错。

1背面的防滑点点和拉链设计

我个人体重 90Kg+,这个坐垫厚度初坐上去会感觉稍高,一天测试下来,正常承托体重后高度会至一半左右,相比未使用坐垫确实能够比较好地释放臀部的压力。四分区的设计也不会像普通的平面坐垫那样把整个重量集中在一点,而是可以相对平均地分布在坐垫四周,所以坐得时间长了也不会感到肌肉紧绷,支撑力还是很不错的。

1坐垫厚度及侧面形状

因为腿伤导致最近一段时间因为活动量偏少,坐在办公椅的持续时间过长,客观上也难以短时间内恢复运动量。如此一来肛周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这也是导致购入此款坐垫的最直接原因。通过这几天的使用,官方所称的这个「沉浸式包裹坐垫」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坐着的不适感,对我个人解决实际问题及臀部承压的情况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还有一个问题多说一句,刚买来第一天试坐完毕,外观上出现了较明显的塌陷?心中正颇有微词时,过了 20 分钟左右自动恢复了。这点比较惊喜😄。

关于购买建议:对于日常办公室工作人员来说,此款坐垫能够较好地缓解办公时下半身劳累的问题,软硬适中坐感舒适,价格通常情况下在百元左右,有需要的话建议趁秒杀时入手。


如果你也想分享「新玩意」🔉:

  • 获取 Matrix 社区写作权限并签署 Matrix 共创计划
  • 新发布一篇文章,在标题中标注「新玩意」前缀;
  • 用至少 800 字介绍产品,并配上 2-3 张产品的实拍图片;
  • 在网站个人信息中补充支付宝账号。

成功入选本栏目还可以得到 108 元的「剁手红包」🧧。如果你有兴趣参与,就赶紧来稿吧!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 、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 ,了解更多的新玩意 🆒

> 特惠、好用的硬件产品,尽在 少数派 sspai 官方店铺 🛒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