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态创生物」获过亿美元A+轮融资,多个合成生物产品落地量产 | 36氪首发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645812888543881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态创生物」获过亿美元A+轮融资,多个合成生物产品落地量产 | 36氪首发

海若镜·51分钟前
在解决生物制造量产的问题。

近日,合成生物学企业「态创生物」表示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由IDG资本领投,君联资本等跟投。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新管线的研发、生产,包含大宗商品新材料、医药中间体等产品的研发和规模化量产。

自2021年2月注册成立至今,态创生物已完成来自九合创投、真格基金、君联、IDG等机构的4轮融资。目前,公司表示正处于融资静默期。

之所以得到多家一线机构的认可,态创生物创始人张志乾(2021福布斯“30 under 30”)告诉36氪:“除了合成生物学发展大势的加成,核心在于态创解决了多种合成物质的量产问题:小分子肽、赤藓糖醇等几十种物质已实现量产;在售物质约30种,目前集中于消费品等添加领域。”

据张志乾介绍,态创生物2021年收入近亿元人民币,预计2022年可完成数亿元的营收。

创业历程

尽管态创生物创立时间不久,但早在2017年时,张志乾就自建实验室,研究“生物制造量产”的课题。作为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的八年制博士,入学后张志乾便开始参与实验室的基础性研究,“做了两年多之后,我开始接触合成生物学,意识到通过合成生物学,可以发现新的机理,在一定程度上调控生物,这让我更加地兴奋。”

后续,张志乾将研究方向聚焦在合成生物学,参加iGEM(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获得金奖、最佳治疗奖等之后,又去耶鲁大学访学。“当时,做物质合成和调控的其实很多,但有一个问题大家没有集中地解决,那就是:在实验室合成的物质,能不能大规模量产;工业量产时,在效率和功能上的优势是否显著?”

带着这些问题,张志乾和实验室团队尝试系统地解决“从实验室到工厂”的转化问题。“运营实验室的三年多,花了有200多万元。一开始我们也没有想创业,后面因为很看好自己的技术,所以想大胆尝试下,把公司给做起来。”

既然最初的导向就是量产、商业化,在选品时,态创将着眼点先放在了美妆、食品饮料、家居清洁等消费品领域,并选择了功能结构比较丰富的“小分子肽”切入。相比于大宗商品的开发,消费品添加物质的研发周期较短、起量速度快,能够为企业贡献稳定的现金流。

在推广销售合成生物学产品过程中,张志乾发现,对客户来说最直观的标准还是物质的性能、质量。“态创通过合成生物技术生产的肽类原料,活性方面比传统化工合成的提高了一倍,这也是客户优先选择的原因。”

在新品研发上,态创分为外源研发、内源研发,前者通过与高校教授等研发人员合作,将实验室里成熟的合成技术推进到量产环节,加速科研转化的效率;单独依靠公司力量开展的内源性新品开发,“基本上本年内能够完成,我们同时会排几条管线,一年会有十几种物质同步在做。”张志乾告诉36氪。

技术平台与规模化量产

谈及研发的技术平台,张志乾强调了两个模块:平台型的菌株库和元件库,以及高通量的微流控平台。

具体而言: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改造、测试菌株,组建综合的菌株库,“当外界输入一个相对成熟的合成物质时,我们可以直接在菌株库中做适应性的调控和筛选,获知在什么条件下,态创能更好地生产这一物质。”态创的基因元件库,区别于单一的元件库,做了多种组合,以让基因表达得更好、解决底物抑制等问题。

另外,态创与高校学者合作开发了液滴式 微流控平台,基于此,“筛选通量可以达到10亿次/天,能够让我们在短时间内,从大样本中筛选出优势菌株,”张志乾表示。

从实验室研发到工厂生产,里面还有很多要摸索的细节,比如菌株密度、分离纯化的工艺、膜分离技术,乃至合成物晶型等。一开始,态创生产小分子肽是公斤级别的规模,这也使得团队能够自建工厂、小规模生产。

“我们拿到第一笔钱后,就想办法解决场地、设备等问题,用2个月把工厂建了起来。从成立至今,态创的工厂建设没有间断过,现在拓展到万吨产能。”张志乾讲道,得益于起步时选品比较好,原料管理、生产管理等组织工作并不复杂,产品量产有了好的开端,为公司贡献了稳定的现金流。在拓展代糖等千吨级别品类时,资金、管理经验等要素更为齐备。

商业化方面,态创选择了两种拓展方式,除了自建市场团队外,其尝试与细分领域、具备强渠道资源的销售合作,建立子公司,共同拓展单个品类的市场。目前态创的团队规模约80余人,其中研发人员约30人左右;预计2022年底,除工程人员外,团队将拓展到170-200人左右。

张志乾认为,公司发展的中短期目标是:把已有的合成物质做大、应用领域拓宽。态创接下来要拓展大宗商品的新材料,也是因为大宗商品能够在更大范围,影响产业和民众日常的生活。未来希望“态创能把自己做成一个开放式的平台,能够和更多的产业方去合作,也能够让学术界使用到我们的平台型技术和菌株库元件库,如企业坚持的万物生长理念,未来一起让更多的东西是通过生物‘长’出来的而不是传统工厂‘制’出来的。”

本文由「海若镜」原创出品,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 转载说明 ;违规转载必究。

寻求报道 。

本文图片来自:Pexels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