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足球的问题究竟出在哪?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huxiu.com/article/507726.html?f=rss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中国足球的问题究竟出在哪?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足球调研室(ID:gh_1aafb5625bbd),作者:宋海溢,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中国足球的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如果你从网上搜索相关问题,你会发现各种各样的答案:青训不好、球员不努力、没有足球文化、青训教练水平不行等等,但其实这些都是某个单方面的原因,无法全面透彻的解释中国足球目前的现状。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尝试理清一下中国足球这么多年一直上不去的原因。

 为了方便大家阅读和理解,我做了如下的思维导图:

85

谈到中国足球的衰败,青训一定是每个人都会拿出来讨论的一个话题,那么我们的青训体系是什么样的?又存在哪些问题呢?

中国的青训是如何构成的呢?在此前的一篇文章中,我其实已经有讲解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仔细回看一下,在这里就不作特别细致的讲解。总之,中国的青训结构大致分为三个层面:普及层,专业层和职业层。(主要是在12岁之后,12岁之前中国的青训结构其实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分层)

中国足球的群体性迷失:请给热爱足球的孩子们继续踢下去的希望。

简单来说,这三个层面你可以理解为:

普及层:我不会成为职业运动员,也无法通过足球考大学,足球对我来说只是一种兴趣爱好,生活的一部分。(占大多数)

专业层:我的足球水平达到了一定程度,是某市队/省队队员,我虽然无法成为职业运动员,但我能通过单招或特招的方式,进一所好大学。(占少数)

职业层:我是某职业梯队的队员,在某足校上学,我每天最大的任务就是训练,将来以踢上职业足球为目标。(占极少数)

85

一、普及层的问题

1. 开展不完善,不全面

中国足球普及工作的开展主要还是依靠两个方面,一个是教育部门,一个是民间的足球俱乐部(兴趣班)。而校园足球在全国各地的开展情况可谓是参差不齐。根据资料显示,我们现在已经有大约三万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而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要求,2025年我们要达到建成五万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目标。那么我们能完成这一指标吗?这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可关键在于,这里面究竟有多少学校是在认真搞校园足球的?

根据我对一些地方的调研情况来看,除了一线城市,省会城市及一些经济发达城市之外,绝大部分地区的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申报工作都是为了应付,一般来说,省教育厅会要求地方教育部门每年必须完成申报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多少多少所的目标,那么小城市没有那么多条件开展校园足球怎么办呢?地方教育部门只能各种想方设法完成这个硬性指标,于是就各种弄虚作假:一些学校没有足球场,没有足球老师,没有开展足球相关的活动,却能被评选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并且能通过每年的审查。

那么,与其追求数量上的猛增,不如想想如何去因地制宜,根据各地情况,扶持真正有条件搞校园足球的学校,先把好质量关,让校园足球真正落实到每一个城市。

这篇文章可以作一个很好的参考:《毕节市校园足球发展调研报告》。

85

2. 比赛体系难以构建

对于大部分普及阶层的群体来说,每年能参加的比赛几乎就只有校园足球联赛,一二线城市每年可能还会举办一些民办的杯赛,但对于大部分小城市的地方来说,一年一次的比赛机会实在太少,一些地方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甚至没有开展校园足球联赛。

对于普及阶层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培养专业运动员,而是如何让更多孩子爱上足球并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来。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孩子对足球的兴趣呢?毫无疑问就是比赛,一次难忘的比赛经历足以让一个孩子从此爱上足球。不仅仅是有一定足球基础的孩子需要比赛,还有那些刚刚处于启蒙阶段的孩子同样也需要比赛的机会,而启蒙阶段水平的比赛,实在太少。

因此,如何多办赛,办好赛,是各职能部门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

3. 学训矛盾

校园足球究竟是为了普及还是精英化?这二者其实并不矛盾的(这个在之前的文章中有作解释)。但是,校园足球最根本的目标还是为了普及,如果大部分学校都只注重于如何让少部分人提高,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训练,那么必然导致严重的学训矛盾。因为当孩子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做某件事,必然是会影响学习的,这样家长会反对孩子踢球,老师会反对孩子踢球,学校也会反对孩子踢球,到最后我们的校园足球开展工作就无法进行下去。

所以,对于普及阶层(校园足球和社会足球兴趣班)来说,如何做好普及,在少量的时间内让更多的孩子爱上足球,并一定程度提高孩子的水平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只注重提高,精英化,那么必定会走入误区。

4. 思想层面

在做兴趣班的基础教练可能会深有感触,很多家长在孩子到了五六年级之后就不让孩子训练了,原因是“中国足球太差了,我们不走足球这条路”。可是,一周两次,一次一个班小时的训练,真的会耽误孩子学习吗?难道这种兴趣班强度的训练,就能让你家孩子以后成为专业运动员?我们很多的家长,老师,甚至教练,对于足球并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孩子参加足球训练,为什么就一定要想着他会成为专业运动员呢?难道把足球当成一种业余爱好,一种锻炼身心健康的运动,一种教育方式不可以吗?

足球为什么可以成为世界第一大运动?就是因为他可以容纳一切,不论你是黑人白人黄种人,不论你是贫穷或富贵,你都可以参与到足球这项运动中来。你可以把足球当作是一种爱好,生活的一部分,也可以把他作为职业,靠他吃饭。但我们的很多家长和老师似乎只看到了第二种,认为“参加训练就一定会耽误学习,一定会变成专业运动员”。这也是学校体育的一大误区:难道只有专业运动员才能参加体育训练吗?业余爱好就不能参加训练?

二、专业层的问题

1. 意义不明的选拔和竞赛体系

专业阶层的我们之前作过解释,也就是地方足协和体育局的队伍,那么这批孩子以后的上升道路是怎样的呢?绝大部分都是走一条体育单招或高水平特招上大学的道路,而不是成为职业运动员。每年地方体育局最重视的足球赛事就是省锦标赛和省运会,全运会,而这些赛事对职业足球的提升并没有直接的意义。

因此,不管是对于普及还是职业,足协和体育局的队伍都有点意义不明,可能唯一的意义就是给这些专业层的孩子们发运动员等级证,让他们将来能有通过足球考大学的机会。同样,每年的校园足球夏令营也是这样一个意义不明的东西,每年评选的所谓校园足球精英阵容,目的究竟是什么?为了培养职业运动员?——可这些孩子绝大部分以后根本就踢不了职业啊。为了组队比赛?——夏令营的最佳阵容也没见过组队去参加什么比赛啊。这样来看的话,所谓的夏令营每年将校园足球的精英聚集起来,不是为了提高也不是为了普及,其意义只有一个——发证

所以,职能部门每年花那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夏令营,省锦标,省运会,全运会上面,对中国足球文化的普及有起到作用吗?对职业足球水平的提升有起到作用吗?恐怕都没有,几乎没有任何意义。那么夏令营和这些赛事应该取消吗?恐怕也不行,因为还有很多专业阶层的孩子需要靠这个打通上学的通道,如果一刀切取消掉对这个阶层的群体来说将会是个毁灭性的打击,直接把别人晋升的道路堵死了。所以,专业阶层的赛事体系如何改革?应该与普及阶层接壤,还是应该服务于职业阶层?

并且,这些赛事中还存在一个极其荒唐并且意义不明的规则,那便是比赛成绩+技能测试,才能决定最终成绩。什么意思呢?就是假如一场三四名决赛,就算你的队伍最后赢了比赛,也可能会因为技能测试的分数没对方高,就只能获得第四名。这难道不扯淡吗?决定名次的不是比赛本身,而是意义不明的“技能测试”,当然,这样的模式也给了暗箱操作的机会......实在想不明白,到底是哪位人才想出来的政策。这项政策也不只是足球,其他运动项目同样有,此前的全国游泳锦标赛中,有一名运动员在半决赛中打破了亚洲记录,最后却因为“体能测试”不达标,而无缘决赛,简直是魔幻现实主义般的操作。

个人认为,如果要对这些赛事进行改革的话,就应该与普及阶层接壤,就是不再让足协和体育局组队。开展低一级别的赛事,让校园足球,俱乐部的队伍都能参与其中,获得冠军的队伍就作为该地区的足协或体育局代表队。

这种“技能测试”究竟有什么意义?

2. 上升通道

前面说到,这个阶层的孩子大部分都是靠单招或高水平特招上大学的。

先说说高水平特招这条路,去年出台的新政劝退了大部分的家长,起初我也是对新政持反对态度,但现在经过思考后有了一些不一样的认识:首先是运动水平门槛将从二级运动员提升至一级运动员乃至更高。

具体说来,2024年起,符合生源省份高考报名条件,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含)以上技术等级称号者方可以报考高水平运动队。

2027年起,符合生源省份高考报名条件,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含)以上技术等级称号且近三年在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规定的全国性比赛中获得前八名者方可以报考高水平运动队。其次是文化课成绩要求。

2024年起,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对考生的高考成绩要求须达到生源省份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其他此类高校对高考成绩要求须达到生源省份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80%。最后,通过高水平特招的学生必须选择体育相关的专业。

如果单从字面上理解,确实门槛比以往要高了许多,但国家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们尝试从政策的出发点去理解一下:

(1)门槛从二级运动员提高到了一级运动员,2027年后甚至需要取得全国比赛的前八名。这一点其实主要就是为了精简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规模,说白了就是“宁缺毋滥”。但现在的大环境下这么做,确实会对一些学校发展校园体育造成较大的打击。

(2)其次是对运动员的文化成绩有了一定程度的要求。“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对考生的文化成绩要求须达到本科线;其他高校需达到本科线的80%。这样的要求难吗?——如果是在完全不学习的前提下,确实难,难于上青天。其实大部分专业队的孩子成绩差,不仅仅是因为训练和比赛耽误,还有专业队的孩子很多压根就不怎么学习。

国家这一政策的出发点,是为了不仅要培养高水平的运动员,同时也要保证运动员有基本的文化学习能力。也就是说,即使是专业运动员也必须参加高考,不能完全放弃学习。我个人认为,这并不是什么坏事,但关键的问题就在于,其标准对于大部分时间都在训练比赛的运动员来说是否有些过高?这一点很值得商榷。

(3)最后就是限制了特招的选专业方向,必须选择体育相关的专业。对于这一点我是举双手赞成,你想想,如果一个高水平运动员通过特招上了大学,享受了国家的优惠政策,最后大学学了与体育毫无关联的专业,毕业后也从事了别的行业,那么他经过这么多年的训练和国家的培养,最后却无法反哺到体育行业中,是不是有些不合理呢?

再说说单招考试的制度,足球单招考试项目分为四项,5米~25米折返跑,传准,20米运球射门,实战能力。那么这些测试项目存在哪些问题呢?个人认为,一是项目过于基础,二是存在应试技巧,三是无法全面准确的测试出一个人的运动能力。举个例子,就拿传准这个项目来说,就算是职业梯队水平的人去参加单招考试,在考试心理压力下,也不见得每一脚都能传准。

3. 注册制

关于注册制的不合理之处,之前沛沛写的文章中已经详细全面的进行过阐述,这里便不再细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回看之前的文章。

三、职业层的问题

不管是普及阶层还是专业阶层,其绝大部分孩子最后都无法成为职业球员的,最后成为职业球员的,一定是在职业青训体系内待过的孩子。那么,职业青训体系究竟是什么样的?又存在哪些问题呢?

1. 职业青训体系应该掌握在民间

职业阶层的其实就是中超中甲各个下属梯队里的孩子,例如我们常说的四大足校:恒大足校,富力足校,绿城足校,鲁能足校,以及一些高水平的俱乐部或民间组织,例如根宝足球基地,中国足球小将等。那么通过以上例子我们不难发现,这些队伍都是来自企业或个人。

那么最大的问题就是,一旦这个企业出现了问题,梯队的孩子们要么解散,要么另寻出路(例如苏宁梯队的解散,恒大足校的大规模精简梯队队员)。而官方(体育局和足协),在前文中也提到了,他们并不参与培养职业球员,最多也只能在政策上对职业足校和俱乐部进行扶持。

其实以前官方也尝试过培养职业球员,以前的体工大队就是这么一个模式,但由于过于精英化,选材面太小,也很难选拔出高水平的人才,所以被废除了。根据全世界的足球经验也不难看出,职业青训体系应该掌握在民间。但是,就如前面说到的那样,如果企业出了问题,梯队的孩子该何去何从呢?因此,体育局和足协最应该做的,就是如何保障梯队的平稳运行,或许应该联合教育部门,给梯队的孩子最起码的升学和训练保障。

2. 职业青训脱离校园

职业青训选材面少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进入职业青训体系,意味着几乎完全脱离了校园,很大程度上会严重影响文化的学习。在现如今的大环境下,如果让家长在踢球和学习中二选一的话,绝大部分都会选择学习。因为进入职业体系就得面临高淘汰率,高竞争率的环境,以及被淘汰后就得承担文化成绩落后,很难重新融入校园的后果,这也是大量球员12岁就退役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果我们要保证职业青训体系有大量的选材面的话,职业阶层的队伍就不能只是大量的堆积训练比赛的时间,而是应该考虑如何提升训练效率,尽量去缓和学习和训练的矛盾。如果所有职业青训队伍都不重视学习,只负责训练比赛的话,这是对孩子的不负责,因为你没有给孩子留后路,这样只会让很多家长望而却步。

我个人认为职业青训是不应该大量脱离校园的,像以前的根宝基地那样,把孩子拉到岛上进行长时间封闭训练,完全脱离校园的模式在现在这个时代已经行不通了。职能部门和职业青训队伍,应该考虑如何协调教育部门,尽量让孩子待在校园内接受正常的文化学习,缓和学训矛盾,提升训练的效率。

3. 职业青训的比赛体系

目前为止,职业青训并没有建立起稳定连续的比赛体系,官办的青超联赛不知道什么原因,去年直接没举办。2021年度全国青少年足球联赛U13和U15组总决赛阶段的比赛去年也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取消。现在职业青训队伍大部分的比赛机会,还是来自足校间自己举办的各种杯赛,并邀请全国各地的队伍参加。

对于13岁~15岁,正处于提高阶段的青少年来说,比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职业青训体系内一直没有稳定连续的高水平赛事的话,恐怕未来二十年我们的职业足球的水平也很难提高。

四、教练员培养体系的问题

1. 什么样的人应该做教练?

有很多人认为:只有会踢足球的人,或是只有踢过职业足球的人才有资格成为一名足球青训教练。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的。

我认为应该是什么样层次的教练去带什么样层次的足球。举个例子,一个普通的足球兴趣班,真的需要专业性非常强的人才能来当教练吗?去普通足球兴趣班上课的孩子,大多数都是些五六岁启蒙阶段,或是一些零基础和水平较差的小朋友,这些孩子的家长为什么送孩子去学足球?无非就是让孩子多一个爱好,能让孩子有机会动一动跑一跑,他们难道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职业球员?不是的。那么对于这一部分孩子来说,只要能有一个会踢球(哪怕水平不高)的教练,能把他们组织起来,练一练基本的足球技术,让孩子感受足球的快乐,就足矣。

同样,对于普通校园足球来说,教练的足球水平高不高真的重要吗?校园足球的教练其实更像一个组织者,只要能每周把学生组织起来训练,能带领学生参加比赛,能在校内为学生办班级联赛,能做好校园足球的普及工作,那么他就是一个优秀的校园足球教练。

欧洲很多国家提倡的是社区足球文化,而这些社区足球的教练,很多都是周边孩子的家长兼职甚至是免费服务,这些家长难道个个都是职业球员吗?显然不是,他们也不具备特别高的足球水平,但正是这样一个又一个的基层社区足球教练,才铸造了欧洲足球悠久丰厚的文化和历史。欧洲足球涌现的很多天才,小时候正是在这种社区足球的启蒙下,才进入到专业梯队训练学习,最后成为球星的。

对于专业队来说,由于培养的目标不一样了,自然就需要具备专业足球知识和技能的教练,否则一个啥也不懂的人去带职业梯队或者市队省队,那不就是误人子弟吗?因此专业阶层和职业阶层的队伍,才是需要高水平教练员的地方。

2. 教练员选拔和晋升的问题

目前我了解的地区中,上海市足协的基层教练员选拔是最合理的,完全公平公正公开。在上海的朋友只需关注上海市足协的公众号或官网,然后等待报名通知然后网上报名就可以了,是完全向社会公开的。

而很多地方的足协,报教练员班都需要单位或俱乐部的推荐,并且开班次数很少,外人很难有报名的机会。并且,如今的教练员培养体系中,还有一条“潜规则”,只要是有过职业经历或高水平比赛参赛经历的运动员,参加教练员培训,他的晋升速度就像坐火箭一样快。对于一般人,拿了D级证之后,需要有一年以上的带队经历,才能有机会报C级,而对于职业或高水平运动经历的运动员,它可以上半年学D,下半年立马就学C。

我认识的一名支教十多年的乡村教师徐召伟(大家可以自行百度他的事迹),在农村扎根多年,带出了一支乡村足球队,并且很多把队员都送到了专业队训练,让农村孩子走出了大山。他当年在学D级证的时候,就曾被讲师评价为“完全不懂足球”,于是没给过。和他同期的培训班的学员中,也有很多职业梯队的学员,他们通过了之后,最后也压根没有去带过队,没有真正成为过一名教练。

这就是问题所在,真正服务于基层的人拿不到证,拿到证的人却有少部分不会去服务于基层。所以,我们又回到了之前的那个问题:难道足球水平不高的人就不能当教练吗?

五、职业足球的问题

刚刚说了很多,都是着眼于青训的,那么职业足球体系内,又存在哪些问题呢?

1. 巨大的金融泡沫

自恒大集团进入中国职业足球体系以来,中国职业联赛就产生了一个巨大的金融泡沫,曾经两极分化极为严重,中超级别的强队可以肆意挥霍人民币,天价购买大牌外援,给球员开高薪,而一些中甲俱乐部,连自身正常运营都成问题,欠薪简直是家常便饭。当然,现在这种两极分化的情况稍微有所改变——以前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现在是大家都没钱,职业联赛已几近崩盘,以前还在玩命烧钱的俱乐部现在几乎都陷入了严重的资金困难,欠薪已经是整个中超的普遍性问题,就差解散了。

那么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那便是这么多年各强队无节制的投入。欧洲足坛开启金元时代后,欧足联也未雨绸缪,推出了FFP政策对各球队的投入进行限制,虽然有时候并没有什么卵用,土豪还是能以各种方法绕过FFP的监管,但在总体上,FFP还是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无节制的投入,确保每支球队能做到起码的收支平衡。

但是,就算有曼城巴黎这样“壕无人性”的球队,但欧洲足球有着庞大的足球市场和悠久丰厚的足球文化,小球队就算受到金元足球的冲击,其本地有着扎实的足球根基和稳定的市场,因此也不足以摧毁小球队。

简单来说,你可以把足球理解为一个庞大的菜市场,一群土豪来花100块钱买一颗白菜,于是白菜的价格一路水涨船高,甚至卖到了几千块钱一颗。土豪倒是不心疼钱,但那些真正需要买白菜的人呢?于是到最后大家似乎都忘了,白菜真正的价格才几块钱一颗。中国足球也类似这样,中超球员水平是亚洲三流,但是身价和转会费反而是世界一流!国内球员们拿着高得离谱的工资,球队在转会市场上毫无理性的撒钱。家底厚的俱乐部倒是经得起折腾,但一些小俱乐部呢?可能连基本的生存运营都做不到,所以职业俱乐部解散在中国简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所以,中国足协早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在最初就理应对土豪老板们无节制的投入进行限制。因为就目前来说,中国足球的市场和文化还不足以支撑这么庞大的金融泡沫,我们的职业足球不能再陷入这样毫无意义的金钱“内卷”中,应该早点回归理性。

最后我想插一句,职业球员应该拿符合市场规律,符合实力水平的工资,中超顶级球员以后如果都只能拿到60万的年薪,那中国足球可能真的要崩溃了,这样只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85

中超国内球员转会费排行榜

2. 屡见不鲜的“谜之操作”

中国足球的业余体现在方方面面,特别是在政策上:从甲A时代的“头球进一个算两个”,到二十一世纪初的“取消升降级”,到现如今的什么“组建U25集训队”......职能部门的乱点鸳鸯谱简直是“历史悠久”,并且“屡教不改”。中国足球的外行领导内行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多大的改善,懂足球的人说不上话,说得上话的人不懂足球。

3. 小球队的生存之道

就像前文说的,家底厚的强队可以在中超立足,那么小球队呢?等到中国足球的金融泡沫被扎破之后,不仅仅需要关注中超球队,还有一些低级别联赛的小球队也需要得到扶持,如何让小球队能维持正常运营,也是职能部门需要关注的一个点。

如果我们真的要培养足球文化的话,需要运营起多级别的职业联赛,不仅仅是中超,还有中冠,中甲,中乙......如果我们50%以上的城市都能有一只职业球队,并且低级别联赛能运营起来,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球迷文化,那么这才能称之为一个健康的职业联赛体系。

85

职业队解散已是常态,足球文化谈何发展?

六、近乎于无的足球文化

1. 恶劣的舆论环境

现在你随便上个抖音或是微博,只要跟足球稍微沾一点边的内容,哪怕跟中国足球完全没联系,你都能看到评论区里对国足的谩骂和冷嘲热讽。如果一直保持这样恶劣的舆论环境,会对中国足球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1)舆论影响家长,导致专业和职业体系内可选才人数锐减。我们之前说过,12岁是足球选材的一个分水岭,也就是过了小学阶段,基本就决定了一个孩子是否能走上专业足球道路。那么,一个刚刚小学毕业的孩子能有多大的话语权,能决定自己的未来呢?所以选择权基本都掌握在家长手里。那么问题就来了,家长们随便打开一个社交网络,随处都能刷到关于中国足球的负面评论,如果你是家长,你会让你的孩子选择足球吗?就像填高考志愿,你会选择去一个差评如潮的学校吗?

(2)舆论影响领导层。例如今年某政协委员的建议“中国足球改为部队制训练管理”,这建议不就跟大部分球盲的思路一样吗?简直就是一派胡言,张嘴放屁。如果这个建议真的形成提案的话,那中国足球就真的完蛋了;如果这些“委员”还在持续不断的“建议”的话,那中国足球就没曙光了......

(3)舆论影响球员和教练。就像之前李铁的下课,几乎可以说是被舆论给炮轰走的。当然,我不否认李铁的经验能力可能有所欠缺,李铁的教练团队也存在一些工作上的失误和不足之处。但是,在当时那样一个环境下,李铁与队员经历了那么长时间的封闭训练,他比任何人都了解队员的情况。十二强赛踢了一半,突然被炮轰下台,换教练可以,但问题是还有比李铁更合适的教练人选吗?把他换了,谁上呢?好嘛,现在换了个李霄鹏,成绩比李铁还差,输越南的比赛直接让中国足球掉进舆论的深渊,这难道就符合球迷们的意愿了吗?

在输越南后,球迷们对队员口诛笔伐,甚至有球迷到国足隔离酒店外凌晨放烟花,严重干扰了队员的作息,在这样的环境下,队员们也顶着巨大的舆论压力在封闭训练。

当然,每个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力,球迷都是情绪化的,赢了夸输了骂,这种“球迷文化”在全世界都存在,当年贝克汉姆、鲁尼也曾遭到过英格兰球迷的口诛笔伐。

但是,中国足球的问题,绝不仅仅是教练和队员的问题,输给越南也不是因为球员们不拼博,最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因为我们的整个足球的体系都是不健康的。

85

家长们看到这样铺天盖地的评论,会不受影响吗?

2. 基础设施

目前为止,我们足球的基础设施还是没能完全跟上的,大城市地区的人想踢球可能花点钱,总能找到收费的场地,但很多小城市,想花钱踢球都没地方花。唯一有场地的地方就是学校,但学校又不对外开放,这就导致了很多小城市球场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其实国家这两年在加强社会基础体育设施上给地方的专项拨款也不少。但据我的调研,一些小城市的社会球场都修在了荒郊野外,甚至远离市区几十公里的小镇上,所以基本上也没人在使用,关键国家足协的人还能给正常验收了。

足球运动的开展是必须要有基本的场地支持的,如果我们要发展成足球大国,那么普及肯定是无法避开的重要一环。如果我们的基础场地设施日后能逐渐完善的话,我们甚至可以发展社区足球。打个比方,每个社区都可以注册自己的社区俱乐部,每天放学时间,社区内的孩子们都可以在社区兼职教练(大部分是家长)的带领下,进行简单的足球活动。个人认为这是普及足球一种很好的方式,只不过可能具体实施起来会有些困难。

中国足球体系的问题,实在太多太多。足球是个很复杂的生态系统,每一个部分都是环环相扣的,他就像一个运行的巨型机器一样,如果哪一个小齿轮出了问题,都会导致整个机器停止运转。如果你只简单的认为中国足球不行的原因就是球员或教练不努力,那么我只能说这样的人根本就不懂中国足球。

如果我们真的想把中国足球搞上去,需要举国体制,足球不仅仅是体育部门和足协的工作,更需要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相互合作。这是一项需要长远规划的浩瀚工程,中国足球这么多年一直都想着如何走捷径,自上而下都是急功近利的心态,是时候该脚踏实地做点事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足球调研室(ID:gh_1aafb5625bbd),作者:宋海溢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