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年轻人不愿「进工厂」,是「送外卖」的问题吗?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t.qianzhan.com/daka/detail/220310-6f3bbcb7.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年轻人不愿「进工厂」,是「送外卖」的问题吗?

 冯仑风马牛 • 2022-03-10 13:40:06 来源:冯仑风马牛 E798G0

1

封面图 |《开端》剧照

作者|风小二   来源|冯仑风马牛(ID:fengluntalk)

01

年轻人应该少送外卖多进工厂?

最近这几天,一则「鼓励年轻人少送外卖多进工厂」的建议,成为了热议话题。

起因是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在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表示,当下不少年轻人选择送外卖、送快递,不愿进工厂当产业工人,导致制造业招工困难,这不利于社会长远发展。「近年来,外卖、电商、网络直播等吸引大量的年轻人就业,甚至快递外卖行业内卷到有研究生也成为从业者。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去工厂上班,导致产业工人空心化现象愈加突出。」代表建议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鼓励支持更多年轻人成为产业工人。

此言一出,有人赞同,认为这一说法符合自己基于日常经验的观感——愿意进厂,成为产业工人的年轻人的确越来越少。也有人拿出玻璃大王曹德旺之前在一次采访中的言论作为佐证。在2019年9月份的一次采访中,曹德旺表示:「现在的年轻人宁愿去做物业保安,宁愿去送外卖,也不愿意去工厂上班,这是制造行业当前所面临的困境」。

当然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认为送外卖、送快递、直播等新业态下的灵活就业,对年轻人来说,未必是比进工厂更差的选择,年轻人有择业的自由。

从各自的立场来看,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

在大家的争论不休之际,其实还有一个话题,是值得再去讨论的,那就是: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去工厂上班?真的是外卖、快递、直播这些行业「抢」走了产业工人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

02

年轻人为什么不爱进工厂了?

正如这位人大代表所说,「造成这种局面,与制造业收入不高有关。」

除此以外,在大众的认知里,进工厂,就意味着开始了一种「流水线式」的稳定生活。

尤其是劳动力密集型的大型工厂中,厂弟厂妹们往往是「工位—食堂—宿舍」三点一线,活动空间有限,社交和自由支配的时间都少得可怜,更别说司空见惯的额外加班、单休这些事了。

这对受教育程度更高、思想更自由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缺乏吸引力的。

当下年轻人择业,薪资很重要,职业体验感同样重要。这种体验感,包括了自由度、社会认可度、个性化、发展空间等等。

相比于进厂成为流水线上的螺丝钉,灵活度更高,社交性更强,对自己的时间有一定主动权的工作,不管是送外卖、送快递,还是直播,亦或者其它「灵活就业」,都更得年轻人青睐。

03

年轻人不愿意进工厂,也许是发展的必然

曾几何时,年轻人也是爱进厂的。

如同如今的年轻人「不进工厂送外卖」,在并不算很久的过去,年轻人也曾「抛弃了土地进工厂」。

2012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2011年主要宏观经济数据。当时的数据显示,2011年末,中国大陆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1.27%,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从「十亿国民九亿农」到「过半国民住城镇」,经历了仅仅三十余年。

随着这一数据的公布,其后的一段时间里,一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即出现的担忧,再一次成为当时人们讨论的焦点:大量农村人口进城了,那么谁来种地呢?

一如今日所担忧的「谁进工厂」,当时关注三农的专家们,也提出了「谁来种地」的疑问。

2011年,曾有媒体报道称,「目前我国进城务工农民总数已经超过2.46亿,且以每年近1000万的速度不断增加。这每年增加的近1000万人,不断地从农村转移出去,而回去的甚少,农村正以每天消失20个左右行政村的速度在不断萎缩。谁来种地、谁来养猪、谁来养鸡等问题正逐渐凸显,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更让当时的许多人感到忧虑的是,「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农业后继无人,粮食安全如何保证?

然而,十年过去,城镇人口比例还在增加,但不少所担忧的「无人种地」的现象并没有发生。因为生产关系的变化(土地流转)、效率的提升(农业机械化)等因素,虽然农业人口越来越少,但粮食产量连续多年增加。

从年轻人脱离土地的束缚,走进城镇,走进工厂,再到年轻人不进工厂送外卖,这种变迁,都是在市场条件下,年轻人择优的选择。

04

制造业工厂还需要那么多人吗?

与年轻人不愿意进厂几乎同时发生的,是工厂其实也不需要那么多工人了。

中国制造业吸纳大量就业人口始于世纪初。

2001年,中国加入WTO,随之而来的大量订单,令中国制造繁荣一时,成群结队的中国农民工涌入长三角、珠三角,低廉的劳动成本使得「中国制造」行销全世界。不到十年间,中国成为了世界工厂。与之密切相关的是,中国不仅是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第一大国,也是制造业就业第一大国。

但是,在2013年之后,虽然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比重不断攀升,制造业就业人数持续下滑。

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吸纳的就业人数在2013年达到了1.48亿的峰值。之后,制造业就业拐点出现,就业规模年均下降逾200万。

这当中,工业机器人等的广泛应用带来的效率提升,使得用人大幅度减少,最显而易见。

早在2011年,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就表示,到2014年,富士康要装配100万台机械手臂,在五到十年内完成首批自动化工厂。这被称为富士康的「百万机器人计划」。

2013年,富士康全球员工总数超过120万人,到2017年,全球员工总数约在98.8万人,减少了20多万。但这4年间,公司营收从2500亿增加到了3545亿。

在富士康深圳的「熄灯工厂」里,因为机器人的使用,单条生产线从318名工作人员降低到38名工作人员,减员接近90%,但是生产效率却提升了30%。

不只是富士康,格力董事长董明珠也曾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介绍了格力电器的「黑灯工厂」(无人工厂)。她说,「在AI的加持下,无人操作对精度、质量、效率带来了颠覆性变化,过去一万人的工厂,现在只需要一千人。企业人员结构也因此发生了彻底变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卓贤也曾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测算结果表明,2013年—2017年,我国新增工业机器人替换了293万名工人。」

而根据《「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的数据,我国已经连续8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国。

另有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246台/万人,是全球平均水平的近2倍。

除了效率提升,分工深化和跨境转移等因素,也同样带来了制造业企业用人的减少。

制造业就业人数减少的同时,市场上的劳动力,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在持续增加,近年来,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都在千万以上。

从这个角度来看,与其说外卖、快递、直播等等新业态「抢」走了年轻人,倒不如说是新业态给了年轻人更多的出路。

05

制造业企业真正缺乏的是什么样的工人?

2019年初,央视财经频道在《经济新闻联播》栏目中播出过一期名为「浙江:招工难,机器睡大觉,车间变仓库」的节目。

节目中,记者在走访了长三角和珠三角一些企业后发现:企业升级生产线容易,但是让工人们随之升级却没那么容易。

懂智能化设备的技术工人严重短缺。企业不仅要花钱买设备,还要花钱培训工人。「懂智能设备的工人还是不多,非常紧缺,有些高科技人才也不愿意进工厂车间,目前唯一的解决办法还是自行培训。」

而在深圳一家电子产品制造企业,记者看到,智能化生产线让原本需要8位工人的岗位减少到3位。但是负责人说,普通工人不愁了,但技术工人存在大量缺口。

这,很可能才是制造业企业缺人的真相:制造业企业缺的是具备技术能力的年轻人,是技工,而非普通工人。

要解决技术工人缺乏的难题,除了企业完善激励机制,最重要的,恐怕还是要从供给端下功夫,扩展技术工人的培训渠道,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步伐,而不是批评第三产业抢了制造业的工人。

06

市场的选择和个人的选择,都应该被尊重

随着网友们的热议,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也参与了对这一话题讨论。

3月8日晚间,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在接受人民日报新媒体「2022两会连麦」采访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董明珠表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行行都需要人才。每个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来对人才进行选择。对于格力来说,来自高校的大学生,虽然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到企业来,也需要培养。也会放到一线去,他现场体验之后,可能成长得更快。但是有的人不愿意去,那未必一定要所有人都到一线去。「我觉得还是年轻人自己的选择。」

刘尚希则认为,年轻人不进工厂送外卖,实际上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如果当产业工人收入更高,他觉得更好,自然会去,如果觉得送外卖能挣更多的钱,有更多自由,他自然就选择干这个。要尊重市场的选择和个人的选择。

另外,在数字化的背景下,现在出现了无人工厂、无人车间,机器替代人的速度是很快的。智能化,尤其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以后,很多产品的生产过程可能都不需要工人了。工人可能更多地转向服务业,所以不要用过去传统的工业流水线的概念去看待当前的产业,如果那样的话就又回去了。

数字革命、数字技术带来的新的产业形态、新的经济运行的方式、新的企业组织方式,也需要我们有新的就业心态。

总而言之,通过对这一话题相关资料的梳理,我们不难发现:不论是种地、送外卖送快递、做直播,还是进工厂,不该是一个「N选一」的问题。年轻人有自由择业的权利,无论个体的选择是什么,不管是哪种,都是年轻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劳动价值,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均应得到理解和尊重。

参考资料:

1.就业趋势报告|中国的制造业岗位都去哪了,《财经》杂志

2.「谁来种地?」——对「农民荒」典型案例的剖析,农业经济

3.「2022两会连麦」:年轻人就业,进工厂还是送外卖?人民日报新媒体

4.年轻人不愿「进工厂」,是「送外卖」的问题吗?中青评论

5.送外卖还是进工厂?该如何理解年轻人的选择,澎湃新闻

6.送外卖还是进工厂,不该是二选一的问题,羊城晚报

7.送外卖还是进工厂?年轻人的选择题如何成了社会的大话题,成都商报

8.浙江:招工难,机器睡大觉,车间变仓库,央视财经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冯仑风马牛(ID:fengluntalk),作者:风小二

本文来源冯仑风马牛,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email protected]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