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如何评价2022年科软报考人数不足2000人?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4608988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238 个回答

大家都想到了第四层、第五层,甚至大气层,想的头都炸了,勾心斗角,

最后结果一出来,原来都在第一层...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软件学院,简称科软,985院校,评价A-,21年异军突起的地狱级难度考研。

说几个数据吧....

科软2021年报考人数4366人;

其中400分及以上的有449人;

数学满分的20多个,140+的200多个。

v2-2f045a678a4336e97cd7cf55a2704a74_720w.jpg?source=1940ef5c

去年科软本身计划缩招至525人,结果最后扩招到608人。

v2-502ddb06ae8ef983fd0b3d0e7e68d86c_720w.jpg?source=1940ef5c

上面是初试第608名的成绩,政治70分,英语81分,数学128分,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112分,总分391分。

人间不值得...

数据这么恐怖的科软,在21年之前,其实很冷门;

2012-2020年,科软的平均分数线,都在300左右浮动;

最开始的科软,其实都只能招调剂生,这数据,放到2021年考科软研学子的面前,应该能让他们哭出来吧...

科软报考突然变地狱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计算机专业的火爆,同时科软的无导师制度也是吸引很多学生报考的原因。

在《2021高校应届生专业就业竞争力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21届应届本科生、研究生的就业情况。

本科生专业就业竞争力TOP30的榜单:

研究生专业就业竞争力TOP30的榜单:

数据:智联招聘

从上面就能发现,本科前30强榜单中计算机相关专业占领前三,在前30强专业中也占据接近2/3的比例。

在研究生专业就业竞争力前30强中,计算机相关专业依然稳居前三,同时在前十的席位中占据8席。

而软件科学专业本科竞争力第一,研究生竞争力排第九。

中国薪酬指数研究机构发布的《2020毕业生薪酬指数排名》

我们可以看到软件工程排名TOP1,平均薪资为11823元,与非计算机专业相比,更是碾压。

上榜的这些专业都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制造等新基建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岗位的热招对口专业,也是国家急需的稀缺高端人才,高薪资也反映了高学历技术人才争夺更加白热化。

大学是个小社会,科软的火爆,就是现在就业市场中计算机人才受追捧的折射;

考研又是一场院校、考生之间的博弈,明明去年大热的院校,今年突然无人问津;

背后的逻辑很简单,就是趋利避害,但是看透人性选择,谈何容易?


22考研复试调剂有担心,23考研不知道怎么复习,私信或评论留言,海文考研帮你轻松上岸!


关注海文考研,更多有温度的资讯干货。

专注考研28年,只为你一年考上!

没想到这个回答火了,再来说一说去年的情况吧。

2021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了惊人的4300人之多,最终科软复试线达到了惊人的388分,一共有445名400分以上的高分考生,可谓是炸穿地心!盛极而衰,要知道今年科软计划招收524人,这也意味着今年报录比大降,看来去年科软真的让很多考生恐惧了,不敢冲科软了!

中科大软件学院2021年复试线达到了恐怖的388分,最后录取了607名软件专硕,其中一共有431名400+考生,录取考生的平均分达到了408分,最高分更是达到了448分,录取人数如此多的情况下分数线还如此之高,科软2021年想要上岸的难度真的是全国独一份了!

22年科软报考人数不足2000人

计划招收人数524人,报考人数比21年4300人减半!!

21年科软报名人数4300人

分数线388 60 60 100 100 拟录取608人,均分408分

20年科软报名人数3300人

分数线320 50 50 87 87 拟录取652人,均分357【320-419】

19年科软报名人数1300人

分数线310 50 50 80 80 一志愿进复试348人,录取340人

-X科计专报名人数2187人,报录比1比15.1

-X邮报名1800人,计科招收学硕+专硕170人

从上面的数据看出,北大软微报考人数变化不大,科软人数报考人数暴跌!!!看来去年的竞争太大,今年大家都不报了。

再来说回计算机院校,10月20日,USNews发布了最新的2021世界大学排行榜。计算机科学全球大学排名前500名中,中国内地共计有67所大学进入榜单。

除了进入全球前10的清华大学外,北京大学排名全球15,进步一个名次;上海交通大学排名全球19;跻身前50的高校还有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图片来源:青塔

国内目前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博士点授权的高校共计77所,大多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

2002年、2007年、2012年、2017年教育部分别公布了四次学科评估结果。可以看出,排名在前20的高校基本上都是拥有计算机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高校。特别是国防科技大学和清华大学牢牢占据了计算机学科的榜首前两位位置,15年来均未被其他学校超越。

图片来源:青塔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总结

随着中国信息化、智慧化进程的加快,计算机学学科在当今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博士点、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学科评估结果,可以发现,首批博士点的6所高校均保持在四轮学科评估中的前20名(或A-以上)。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7所高校均保持在四轮学科评估中的前11名(或A以上)。拥有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11所高校绝大部分在四轮学科评估中保持着前20名(或B以上)。

在前三轮学科评估中,电子科技大学进步较快,上升8位,第四轮学科评估位列A档。上海交通大学上升7位,第四轮学科评估位列A档。北京邮电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也表现优异。

由于参评学校增多,在前三轮学科评估中,也有一些高校显现出退步的趋势。

综合来看,占据计算机学科前列的学校大多为理工类优势较大的高校,而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等文理见长的高校也能够表现出相当大的优势。

总的来说,由于计算机学科在国内需求巨大、就业广泛、薪酬丰厚,吸引了很多人去学习,是卷中之卷的专业。

彩蛋:

想要获得完整的高校报录比,找我即可~

我是 @online同学呀,陪你一起考研。

欢迎考研的同学关注我,考研相关的私信和问题抽空都会回复。

今年考研,中科大软院报考人数大幅度减少!不到两千人,还不到去年的一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大学,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软件学院更是计算机考研的明星学校——考408,招生人数超多,报名人数每年也超级多。

尤其是去年的21考研, 科软4300+的考生报名,最后初试的分数超高,明明专业课考408,但是400分以上的考生居然超过400人!复试分数线388分,可以说是“炸穿地心”了。

去年的分数线:

去年软件学院——电子信息软件工程专硕分数线388分!这可是考408,招生接近600人的专业!

去年超级爆炸,但今年估计要爆冷了!

前段时间,有网络上爆出今年科软报考人数减少的消息,群里的同学们根据报名序号的统计分析,也得出今年报考人数不足2000人的结论。再后来,有几位考生问了学校老师,也得到了不足两千人的结论。在知乎上也有很多同学讨论。

今年软件学院的招生人数:

图片来源:https://yz.ustc.edu.cn/sszs_2022/cksm4.html

今年报考人数大幅减少,但是招生人数却没有大幅减少!

今年招生人数524人!相对于去年的600+的人数的确少了一些,但是比较报名人数的减少情况,招生人数看起来根本变化不大。

今年选择科软的报考的同学,估计要非常高兴了,今年不做“科憨”,改名“科聪”了

报考人数减少就可以松懈了? 不行!

虽然报考人数少了一半,但是科软依旧是大佬云集的战场。去年的一部分370-380被刷的高分考生,今年也很可能再战科软。数学二英语二408,去年那么多的高分考生,即使今年减少一些考生,也并不意味着分数线就一定会大幅下降,还是会有很多大佬报考科软,竞争是会有的。

这个消息一出,各大考研群又热闹起来了。大家可以看看这两年各学校爆冷和爆热的规律,其实像浙大那样年年都炸的院校非常少,大部分学校是一年爆炸一年更冷一点;也有爆炸的学校只是那一年爆炸,后面都维持平稳,比如19年暨南大学爆炸,这两年都比较平稳。

科软去年报名四千多人,可能很多同学确实被“388”这个分数线吓到了,以至于北大软微改408真正报名的同学据说也不多。但是报考人数、爆冷还是爆炸确实都是无法预料的,考生的心态更偏向哪一边是无法预知的,即使通过调研也无法得到真实的数据。

“那23考研科软还能冲嘛”这个问题没人能回答,毕竟21考研科软的爆炸程度超乎想象,而22考研情况未知,23考研可能又是一场博弈。

上岸科软的小铭学长根据21部分科软考生的问卷做了关于科软考研的各项数据分析,也许能给大家一点参考。建议大家看看,了解一下科软的前世今生:

前言

笔者的初衷是希望像这份胡凡(晴神)撰写的《浙大计算机考研报考信息分析》一样,为打算报考科软的同学提供一份参考资料。

和《浙大计算机考研报考信息分析》不同,本报考信息分析,主要适用于中科大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的无专项计划录取的专业型硕士。

本文的数据来源如下:

  • 官方录取名单
  • 录分网站数据
  • 向已录取的同学发放调查问卷

数据收集结果:

  • 一共收集到218份有效问卷,约占录取人数35.5%
  • 录分网站数据与官方录取名单数据的交集共581条

数据数据图表制作说明:

  • 只涉及到初试和复试成绩时,使用官方录取名单数据
  • 涉及到四门单科成绩时,使用录分网站数据与官方录取名单数据的交集
  • 涉及到生源个人信息时,使用调查问卷数据

本文图表由 Tableau制作,问卷调查数据的真实性由填写者本人保证,笔者只负责对客观数据进行分析,所有分析只是一家之言,不代表任何官方意见。今年第一年撰写考研报考信息分析,不当之处,还请大家多多包涵~

注意:本文分析对象为2021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软件学院考研中录取的同学。

Part1 报录情况

1-1.报考人数

年份报考人数2018>8002019>20002020>30002021>4000

官方并未公布报考人数,因此没有准确数据 ,从数据上可以看到,这四年来报考人数基本是以每年1000+的增量在稳步上升。笔者认为科软的报考人数,会在某一年达到顶峰以后渐趋稳定。

1-2.录取名额

年份录取情况2017全日制双证440名,非全日制单证40名2018共录取400名2019共录取546名2020共录取656名,其中学硕4名,专硕652名2021共录取613名,其中学硕5名,专硕608名
  • 18以前分为全日制双证和非全日制单证,现在只有前者
  • 17、18、19三年,以中科大研招网的招生简章上拟接收全日制招考人数为准
  • 20、21两年,最终录取名额和招生简章拟招生人数不一样,以最终录取名额为准

在20年以前,一志愿过线人数没有超过录取名额,因此复试也只是“象征性”刷几个人,被大家戏称为“等额录取,点击就送”。

20年招生简章上的拟接收全日制招考695人,学院招生办的说法是其中有接近两百个挂靠名额。因此招生人数可能还是500+,但是因为疫情,学院响应国家要求,最后扩招到了656人。

21年招生简章上的拟接收全日制招考526人,最后录取了613人,将近扩招了100人。如果没有扩招的话,今年复试线估计要到400+。

虽然从数据上看,录取名额是呈增加趋势的。但是20、21的600+录取名额名额无法保证是可持续的,如果有哪一天回到了500+录取名额,笔者也不会奇怪。

因此,一切以报考当年官方公布的拟接收全日制招考人数为准,不要对临时扩招抱有太大的期望。

17年及以前,分数线都低的吓人。一是当时并没有特别多人想考研;二是此时的考生大多不认可无导师制度的研究生。在苏州甚至流传有“只有考不上苏大的人才会调剂到科软”的说法。

18年是全国考研趋势的转折点。

国内明显放缓的经济增速影响到各行各业。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在化生材土木等传统就业方向,即使是名校毕业出来,也很难拿到一个较为满意的薪资与之相对,IT行业正享受着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即使是三本计算机类专业毕业出来,只要有能力也能拿到一个非常不错的工资。

因此,18年很多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研究生的报考人数增量比往年要大得多。

对于想转行的同学来说,科软的无导师制度加上可以实习两年的吸引力变得越来越大,于是科软便成为了性价比极高的转行跳板。

而19年则是科软的考研难度转折点。

因为从19年开始专业课从数据结构改成了408。但是即使相较于18年多了1000+人报考,复试线只改动了数学的单科线,而且一志愿过线人数依旧没有超过录取名额。从结果来看,专业课改考408抵消了报考人数增加1000+的影响。

也是从19年开始,科大只接受校内调剂而不接受校外调剂。当年很多人把科软当成备胎,打算冲浙大保科软,没想到最后浙大没考上,科软也把自己拒之门外。这真是今天你对我爱理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

因为不允许校外调剂、招生简章上拟接收全日制招考人数有695个、去年一志愿过线人数不足录取人数、无导师制度、可以实习两年等原因,科软在20考研开始全网爆红。

20年是科软的里程碑,因为第一次一志愿过线人数超过录取名额。

选择大于努力,点击就送,选择了科软你的考研就成功了一半等口号响彻各大计算机考研群。

当年知乎上还有个问题,如何看待科软报考人数过万。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唔,真是喊杀震天假把式,最后也就3000+人报考,而且分数线也基本没有提高。怕是当年吓退了不少人吧,不知道这些被吓退的人现在会不会后悔错过了科软。

20年复试线与往年相比,数学和408的单科线从80提高到了87,总分值提高了10分。这个是很多人始料未及的,当时大部分人认为复试线会划到340,最后没想到学院会提高单科线来卡人,这一招着实刷掉了不少的总分高但单科拉胯的同学。

不管怎么说,在20抄底科软的真是赶上了科软红利的末班车,恭喜652个科软天选之子。肯定有人想问,明明录取人数是656个人,为什么笔者说652个科软天选之子呢?因为考学硕的同学抄底失败了。

20年是科软的里程碑,因为第一次一志愿过线人数超过录取名额。

选择大于努力,点击就送,选择了科软你的考研就成功了一半等口号响彻各大计算机考研群。

当年知乎上还有个问题,如何看待科软报考人数过万。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唔,真是喊杀震天假把式,最后也就3000+人报考,而且分数线也基本没有提高。怕是当年吓退了不少人吧,不知道这些被吓退的人现在会不会后悔错过了科软。

20年复试线与往年相比,数学和408的单科线从80提高到了87,总分值提高了10分。这个是很多人始料未及的,当时大部分人认为复试线会划到340,最后没想到学院会提高单科线来卡人,这一招着实刷掉了不少的总分高但单科拉胯的同学。

不管怎么说,在20抄底科软的真是赶上了科软红利的末班车,恭喜652个科软天选之子。肯定有人想问,明明录取人数是656个人,为什么笔者说652个科软天选之子呢?因为考学硕的同学抄底失败了。

这得先从19考研的背景说起,19考研大部分人都去报了专硕,毕竟专硕招的又多,考的又比学硕简单。结果是当年学硕基本没人报名,导致最后很多院校的专业不仅学硕复试线极低,而且一志愿过线人数还不超过录取名额,加上专硕一般情况下是没办法调剂到学硕的,可以说在19考研选择了学硕就成功了一半。

于是在20考研,很多人就动起了歪脑筋,想要抄底学硕,毕竟学硕被刷还能调剂到专硕。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据20年复试志愿者学姐透露,有200+人报考学硕,但是录取名额只有4个。很多人没搞清楚,报考学硕在复试被刷还能调剂到专硕的前提是,专硕一志愿过线人数不足,否则学硕复试被刷就直接game over了。

虽然他们不是科软天选之子,但依然是天选之子。

由于20年先研院第一年招收研究生,一志愿报名非常少,因此有非常多的校内调剂名额。还有科学岛、网络信息安全学院等学院也提供了不少校内调剂名额。据笔者所知,20考研报考科软但没被录取的同学,不少人通过校内调剂去了科大其他学院。

因此“选择了科软你的考研就成功了一半”这个口号没错!准确的说,这个口号在20年确实没错。

让我们把目光放到21考研,没错,就是这个诸神黄昏的21考研,科软竞争之惨烈震惊考研圈和吃瓜群众。

21年是科软的又一个里程碑,因为生源质量和复试线令人瞠目结舌。

从20考研首次一志愿过线人数超过录取名额,到21考研的爆炸,进展之快想必是所有人都无法想象的。

单纯从报考人数来看,和往年增量相差不大,21比起20也是多了1000+人报考,可复试线却从320大幅度提高到了388。

这个固然有改革第一年的数学卷子过于简单的原因,但是另外三科的难度与往年相比没有非常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依然能考到400左右,说明了今年报考生源质量相比往年要高出不少。

相比388的专硕,今年有四位学硕兄弟算是抄底成功了,学硕分数线340,这四位分数都在350上下。敢学硕抄底的人真是赌徒啊,赌赢了上岸,赌输了二战。

因此“选择了科软你的考研就成功了一半”这个口号没错!准确的说,这个口号在20年确实没错。

让我们把目光放到21考研,没错,就是这个诸神黄昏的21考研,科软竞争之惨烈震惊考研圈和吃瓜群众。

21年是科软的又一个里程碑,因为生源质量和复试线令人瞠目结舌。

从20考研首次一志愿过线人数超过录取名额,到21考研的爆炸,进展之快想必是所有人都无法想象的。

单纯从报考人数来看,和往年增量相差不大,21比起20也是多了1000+人报考,可复试线却从320大幅度提高到了388。

这个固然有改革第一年的数学卷子过于简单的原因,但是另外三科的难度与往年相比没有非常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依然能考到400左右,说明了今年报考生源质量相比往年要高出不少。

相比388的专硕,今年有四位学硕兄弟算是抄底成功了,学硕分数线340,这四位分数都在350上下。敢学硕抄底的人真是赌徒啊,赌赢了上岸,赌输了二战。

1-4.复录比

从20年开始一志愿过线人数才超过了录取名额,因此从20年开始记录。

从这两年来看,复录比大约是1.2。

据笔者了解,各学校的复录比主要有1.2和1.5两种。前者复试线高,但是复试淘汰人数较少后者则相反。

科软选择了前者,所以大家初试结束后,建议都尽快开始准备复试。只要得到了进复试的机会,那么被录取的机会就很大,而准备充足的人机会更大。

Part2 学校专业相关

2-1.学校相关

  • 今年问卷没有收集到三本和其他类别的学校类别数据,据21同学透露,有两位专升本兄弟今年考上了科软 。
  • 从样本数据来看,21级的生源质量可算是极高,重本:普本已经达到了2:1。但普本的同学不要因为本科而妄自菲薄,还可以努力通过其他方面提高优势。

各本科院校录取只有一人的单独罗列出来:安徽建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湖北大学、南京审计大学、武汉工程大学、兰州大学、天津理工大学、河南大学、上海电力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东华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沈阳理工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长沙理工大学、重庆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嘉应学院、深圳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南昌大学、青岛大学、武汉轻工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天津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江南大学、辽宁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暨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徐州工程学院、金陵科技学院、安徽医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云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同济大学、淮阴工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民航大学、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大连海事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太原工业学院、复旦大学、南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江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汉纺织大学

今年郑州大学和吉林大学是样本数据中最多的,苏州大学紧随其后。C9中科大的最多,看来科软对于科本生吸引力也不小。



学校类别与初试分数

C9和985的初试平均分相差无几,一本的平均分比211还高,看来一本确实是卧虎藏龙啊。二本平均分远远低于前四类学校,可能是样本数据过少的原因。

学校类别与复试分数

从前三类的平均分来看,C9>985>211,可能确实会有学校因素影响老师的复试评分。不过一二本的平均分倒是比211高,仅次于985平均分。

笔者觉得可以理解为,考科软的普本同学整体上实力都比较强,能在复试中展现出自己的优势,从而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所以,建议普本的同学不要过于顾虑自己的本科因素,将更多的心思放在准备复试上。

2-2.专业相关

跨考类别数量

今年科班和跨考的比例接近五五开,证明老师并没有歧视跨考的同学,跨考的同学在竞争中并没有明显的劣势。

跨考类别与初试分数

跨考的初试总分比科班高,笔者是不惊讶的。因为浙大报考信息分析那边,跨考在分数上整体比科班高已经是家常便饭了,但是总分前几都是科班同学。

跨考类别与复试分数

到了复试,科班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平均分高了4分多。

笔者猜测,科班在复试中能够更好地展示在计算机上面的优势,在准备复试的期间准备效率也相对高。

Part3 初试复习相关

战数与录取人数

七成的同学都是应届考上的,三战的比例基本上可以忽略。看来今年的主力军是一战同学啊。

3-1.战数

战数与初试分数

从今年数据上可以看出,战数和初试分数并不成正比,而且顶尖分数都在一战同学里。

对于一战的同学来说,别觉得二战三战的同学曾经复习过是不公平竞争,他们要是能考上早就一战考上了,没必要今年还和你竞争。踏踏实实复习好自己的,不要管别人的复习进度。

对于多战的同学来说,不要因为自己曾经复习过而掉以轻心,虽然复习时间比应届生都要多得多,但是绝对不代表你能考得比上次更好。一定要反省自己原来的复习是在哪里出了问题,今年一定不能再犯这个错误了。很多人毕业前放开了玩,毕业后七八月才开始复习,甚至不从基础开始复习,直接开始强化刷题,导致到了十月十一月基础不牢,很难进一步提高水平。

很多往届生自认为复习过一年,二战就不用脚踏实地、按部就班地复习了。这些同学复习到了后期,大多会因为基础不扎实感觉到严重的后力不足。

战数与复试分数

在复试中,多战的同学依然没有占到优势。

反而战数和复试成绩成反比,笔者是挺不理解的。

战数与专业

确实科班一战上岸的比例要高很多,科班同学中八成是一战上岸的,比跨考一战上岸高了两成。

3-2.复习月份

时间与录取人数

大家开始复习的时间主要是在三月和七月。

不过有人在十二月份才开始复习,真是挺厉害的。

时间与初试分数

从图上可以看到,复习时间长短和初试分数并没有呈现出正比关系。还是那句话,复习要看质量,而不是时间。复习越久绝不代表考得更好,要看自己是不是真的学懂了。

因此不要过度关注别人的进度,别人过了多少轮、学了多少和你一点关系都没有,他们学得早、学得快并不代表考的比你好。复习还是要把关注点放到自己身上,自己学得好才是真的好。

时间与战数

一战的同学在三月份复习的比较多,二战在六七月份毕业后开始复习比较多。这个数据都很符合常识。

3-3.在职考研

问卷中收集到有6个同学是在职考研的,在职考研真的非常不容易,恭喜上岸!

在职与复习时间

在职考研开始复习的时间算是比较晚的。可能平时工作都比较忙。会不会是他们都考过研了呢?

在职与战数

抱着上面的疑问,笔者看了一下在职与战数的相关度。令笔者惊讶的是,在职的有一半都是一战的,看来在职考研的兄弟是真的很厉害啊!

在职与初试复试分数

在职与脱产的平均分不相上下,但是复试平均分确实远落后于脱产。

应该是初试后还要继续工作,能分配在准备复试的时间比较少吧。

4-1.竞赛经历人数

今年只有两成的同学有竞赛经历,大部分人都没有竞赛经历也是可以理解的。

有竞赛经历的同学,在初试平均分上略低,在复试平均分上略高。有竞赛经历确实在复试中会更有竞争力,而且老师也会更加看好。

Part5:论文项目相关

5-1.论文

论文与录取人数

和笔者预想的差不多,确实绝大多数人都没发过论文

发过论文的同学的复试平均分也略高,可能他们在复试中有和老师交流论文的内容吧。

5-2.项目

项目与录取人数

有七成以上的同学都是有项目履历的,所以准备复试期间还是需要想办法解决自己的项目履历。

项目与专业

⼀半跨考同学没有项目,那就说明只要有项目就有机会在复试中超过⼀半跨考同学。

科班同学则是接近⼀半都只有课程设计,如果在初试完之后多加准备,做⼀个高于课程设计水平的项⽬就能超过七成以上的科班同学。

项目与学校类别

看上去项目和学校类别的相关性并不大,除了二本,其他类别都是没有课程设计和只有课程设计的人数较多。

项目与复试分数

项目的水平确实是和复试分数呈正相关,建议初试考完之后,就开始好好准备项目,不要浪费了这个两个多月的时间。

Part6:具体成绩相关

6-1.政治

政治分数

今年政治平均分达到了 73.99,在 75-76 分数段的⼈是最多的。

科班和跨考的平均分相差不大,确实很符合常识。

政治平均分和学校类别也完全没关系,毕竟确实从复习上来说,本来就没关系。

6-2.英语

英语分数

今年英语平均分 78.96,分数段集中在 79-83,相当高的⼀个分数了。

科班和跨考在英语平均分上也相差不大,除了个别同学,非英语专业的英语估计都差不多。

这是今年唯⼀⼀个和学校类别呈正相关的,学校类别越高,则英语平均分越高。

6-3.数学

数学分数

今年数学是真的简单,平均分高达 134.84,满分都有 19 个。得 144 分的人最多。

跨考的数学平均分比科班高了将近 4 分。

虽然 C9>985>211,但是⼀本平均分⽐ 985、211 都要高。

6-4.408

408分数

408 平均分是 120.62,集中在 118-121 分数段上。408 平均分还是相当高的。

跨考平均分比科班高了 1 分多。

笔者猜测,报考科软的跨考同学公共课基础整体水平较高的,所以将更多精力放在复习专业课上,而科班同学会把精力分摊在四门课上。

可能是样本较少的原因,二本的同学比其他类别的同学 408 平均分都要高。

6-5.初试总分

今年初试总分平均分是 408,证明了我们专业课考的是 408。(⼤雾)

今年初试分数有 400 人以上达到了 400 分,非常恐怖的数据。

6-6.复试

因为 19、20、21 三年复试内容都不⼀样,所以没有对比的意义。

复试分数

今年复试内容和往年都不⼀样,而且和⼤部分人复习的也不⼀样,所以复试的平均分确实较低。

而且今年学院并没有要求复试⼀定要及格才录取,可以看到还是有 7 个人复试分不足 60 的。

v2-e9dd9f1b4ef291ddd8df03de4b84234b_720w.jpg?source=1940ef5c

v2-d8c5eae3a29145c647c76072143720fe_720w.jpg?source=1940ef5c

小铭学长全文详解可以查看:2021中科大软件学院考研报考信息分析

考研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我记得俞敏洪讲过一个笑话,他们班当时50个人,25个男生,25个女生,心想一个配一个就完了。

结果人家女生都脱单了,还没轮到他。

自然规律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并不是说招2000人,2000人报考就都稳了,复试说明里面有个原则是“宁缺毋滥“。

更何况这招生人数和报考人数还不是匹配关系。

实际上考研难度跟报考人数,其实没什么关系,考试科目人数等等都相同的前提下,不同学校难度千差万别,因为你的对手不一样,也就是说,考研难度只取决于你的对手,和其他没关系,机会都是别人给的。

~~~~~~~

考研相关,欢迎加入

祝大家人人有学上,人人有对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