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花4000打一场冰壶,小众冰雪运动火了吗?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ibailve.com/article/99166865443520512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花4000打一场冰壶,小众冰雪运动火了吗?

2022/02/18 14:56
常年冷遇,一朝难爆火。

花4000打一场冰壶,小众冰雪运动火了吗?

2月4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开幕。

自2015年北京取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以来,中国民众对冰雪运动的关注度持续上升,相关运动热度也在不断升温。

冬奥期间,霞光社特别推出《霞光看冬奥》专题,从多个维度记录本届冬奥会带动的社会热点现象。

本文为该系列第五篇,一起来关注在冬奥会带动下的“网红”小众冰雪运动。

第一篇:《冬奥还没开幕,朋友圈滑雪比赛已经开始了》

第二篇:《冰墩墩,中国墩完外国墩》

第三篇:《又一金墩墩到手,谁不想把孩子培养成谷爱凌?》

第四篇:《冬奥里,藏着张艺谋的“元宇宙” 》

作者 | 郭照川

编辑 | 麻吉

2月16日本届冬奥会男子冰壶循环赛结束后,“中国男子冰壶队的绅士风度”这一词条冲上热搜。

当天,中国冰壶队在比赛中对阵瑞士队,进入最后一局时,场上出现了“碰壶”事件。瑞士运动员的脚碰到了冰壶,以4:5落后的中国队本可以选择将该壶作废,但全队讨论决定维持原状。最终,中国队还是凭实力取得了这场比赛的胜利。

队长马秀玥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说:“当时我们都没有看到对手碰到壶......冰壶是一项绅士运动,我们不会因为对自己有利就做出这样的决定。”

花4000打一场冰壶,小众冰雪运动火了吗?

图源:人民日报体育微博

冰壶这样一项“绅士运动”,在本届冬奥上收获了大量关注。

冰壶小组赛作为本届冬奥会的揭幕赛,在冬奥正式开幕前就已然开战,而中国队在第一个比赛日就拿到“开门红”,极大地鼓舞了大家的情绪。

此外,中国冰壶队还以极高的颜值在社交媒体频频“出圈”,被观众们称为“男帅女美”“分外养眼”,有粉丝甚至为男子冰壶队员们制作了应援海报。“冰壶拽王”“冰壶颜王”等明星运动员,进一步加深了观众对这项冰雪运动的喜爱。

1645167355565021333.png

冬奥会带动了“冰雪热”,原本作为小众运动的冰壶也进入了大众视线。

根据央视财经报道,自今年一月份以来,关于冰壶的搜索量上升了310%。微博上冰壶混双与不同国家对战的热搜超过7条,小红书上与冰壶有关的笔记超过一万篇。

在北京、上海等国内一线城市,新颖的冰壶运动成为一些年轻人的心头好,不少公司会组织员工去冰壶运动中心参加团建,也有家长带着孩子参与冰壶体验。

冬奥会热度下,冰壶产业真的进入“快车道”了吗?长期来看,冰壶的场地、资金、国人认知程度等问题能解决吗?它能不能发展成一项新兴的大众运动,甚至成为像滑雪一样的“网红”运动呢?

1、“想体验一次真冰壶太难了”

“散客想体验一把冰壶太难了!”生活在北京的90后打工人李媛几次试图约冰壶场馆时间后,发出这样的感叹。

在家里连续看了几次冬奥会冰壶比赛之后,李媛对这项玩法很“斯文”的运动产生了兴趣。

她本来想和男友一起约一场冰壶馆体验,但事实证明在北京玩一场正规冰壶没她想得那么容易。

一是因为冰壶场馆可选择性太窄;二是一场冰壶消费太高,单人几百块只能玩一个多小时;三是对散客特别不友好,临时和别的团队拼冰道,会觉得有些尴尬。

在某本地生活APP上搜索“冰壶馆”,排名靠前的几乎全都是公司团建策划类的旱地冰壶项目。真正能实现“冰面运动”的冰壶馆,全北京只有两三家,还有一家在极远的怀柔地区。

冰壶馆难约,并不影响年轻人们想要体验冰壶运动的热情。邓豫南就在朋友们的邀请下,和大家一起打了一场冰球。

“是真冰,体验感还不错。”邓豫南告诉霞光社。“价格是一个半小时399元/人,我们4个人花了大概1600多,里面还包括自己在淘宝买的意外险。整个场地一看就很规范,听说还会有专业团队来此训练。” 邓豫南说,这项意外险是商家要求必须买的,为了防范冰雪高速运动时可能存在的风险。

虽然花1600多元玩场冰壶,看起来花销不菲,但相比其他网友的开销,邓豫南觉得挺值。有网友称,他们7至8人的冰壶团建,一共花费了4000多元。

邓豫南说,虽然这家冰壶馆已几乎是北京市内最好的场地,但依然存在很多不规范的问题。比如当天预定的冰壶费用,需要提前在微信全款转账。这让他觉得不安:毕竟冰壶场地费用不低,如果当天一旦有特殊情况,是否有可能面临无法退款的情况。此外,场馆提供的鞋和头盔都是重复使用,虽然有一次性袜子,但消毒和卫生问题还是令人担忧。

由于邓豫南是组团去玩冰壶,所以过程相对顺畅。网络上也有评论称,如果是单个人散客自己去,还需要和其他团队拼滑道。

从这些角度来看,目前的冰壶场馆更适合团体参与,而不太适合个人体验,较高的价格也将年轻人去冰壶馆体验的门槛大大拉高。

因而,虽然冰壶场馆的客流量在冬奥前后增加了几倍,像滑雪一样,成为一项非常吸引年轻人的好玩、小资、新颖的娱乐活动,但这不意味冰壶运动将迎来爆发契机。

此外,对于商家来说,冰壶运动也依然存在着许多推广上的困难。比如场地搭建成本高、冰壶运动宣传力度不够、客流不足等等。

符合规则的冰壶场地需要是一个保持得非常平整的长44.5米、宽4.32米的冰道。因为对冰面要求很高,所以搭建这样一条冰道需要用纯净的蒸馏水浇制。除此之外,冰面下的制冷设备,蒸馏水中添加的其他液体,都会增加冰道成本。

1645167355435013683.png

而比赛用的冰壶则造价更高。严格来说,手工打造的高端冰壶都是由苏格兰凯斯公司、加拿大冰壶石业公司和美国汤普森公司三家海外公司垄断。国内造的冰壶,基本上只能称得上是“仿真冰壶”。

在国际大赛中使用的冰壶,价格多超过12000元人民币,全场16只冰壶总价超过18万人民币。而在大众市场,普通一个冰壶的市场价也要过万元,对冰壶馆来说投入不小。再加上有限的客流量,更是挤压了冰壶场馆的盈利空间。

1645167355359009713.png

2、民间“低配”:旱地冰球有多火?

既然专业冰壶运动的价格如此高昂,不少人想出了简易替代的方法。于是,“自制冰壶”、“旱地冰壶”等应运而生。

对于现在网上很火的冰壶运动,有老北京人说:“这是洋运动,我们小时候都是把煤球在冰上扔出去。”

这类“冰上煤球”,可能就是民间低配冰壶的最初模式。

不久前,内蒙古有一位孙先生,用冰坨子做出了一批冰壶,号称“不花一分钱”,被网友称为“民间冰壶的天花板”。他用铁铲修出冰壶形状,又用电钻打孔,安装上自制冰壶把手。他花费三小时做了一套冰壶出来,当即在冰面上进行尝试。

1645167355246049018.png

这位孙先生最后没忍住,一脚把冰壶踹进了红心。还被网友指出不符合规定:“不带上脚的啊,犯规罚下场。”这类民间冰壶玩法虽然没按规则来,但也让玩家收获了无限乐趣。

除了用真冰凿出来的“冰壶”,民间自制冰壶还可以用开水茶壶、蒸锅、铝盆等实现,搭配上拖把“刷一刷”,同时还能拖地干家务。

1645167355097070809.png

但在市面上使用更广泛的,是要求比较低的旱地冰壶,也被称为创新型冰壶,主要是用在公司团建,学校统一组织活动、拓展训练等场合。

旱地冰壶不需要真冰,好一点的旱地冰壶所用的冰道是靠高分子仿真冰板搭建的,体验感只略微逊于真冰。它好在能够实现不受场地和气温限制,也不用像真冰冰壶馆一样,时刻需要保证场馆内的特定温度和湿度。在这种场地团建,被宣传为是“高端轻奢型团建”。

更粗略一点的旱地冰壶,冰道铺设更为粗糙,摩擦力也大,更像是一个人人可玩的小游戏。除此之外,由冰壶原理改造的桌游挑战小游戏,也成为团建、聚会的新宠。

目前各大团购网站上,旱地冰壶的团建商家一搜就能显示出十几家,几乎是传统冰壶场馆的十几倍。

他们的冰壶团建活动价格在60元至200元之间,旱地冰壶经常和其他团建拓展项目搭配出现,平均购买量显示在几十单不等,比传统冰壶多了很多。这类旱地冰壶的规则要求和真冰壶一样,但风险性和冰面速度明显减弱。

1645167354963073022.jpeg

图源:微博

这类冰壶在制作质量上也打了折扣,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国际赛事的冰壶重量为19.6公斤,而旱地冰壶一个只有10.5公斤,分为带轴承和不带轴承两种。这样的旱地冰壶,国内的冰壶厂商自己就可以生产,不用原产地欧洲的花岗岩,价格也便宜了很多。

刚刚组织过公司团建旱地冰球游戏的杨非,表示这样的冰壶也很好玩。“这样的冰壶好布置场地,大家也容易掌握,又觉得新鲜,关键是能体现出团队协作和商量战术,尤其适合搞团建。”

比起专业冰壶的训练场馆来说,旱地冰壶确实更容易做大众化的推广,实现盈利。但也失去了冰壶本身自带的“高端小众”运动的体验感。

3、冰壶,能否抓住“冬奥”契机?

比起“门庭冷落”的冰壶,同样属于冬奥项目衍生运动的滑雪,近年已经更多地被大众认知和喜爱。

挑选高端鲜艳的雪服,买下昂贵的雪板,搭上去外地滑雪的路费和几天的酒店费用,人们在滑雪上花的钱是冰壶的好几倍。同样是冰雪运动,为什么冰壶就不能像滑雪一样,成为代表现代年轻人高档生活和时尚体验的朋友圈“社交货币”呢?

事实上,冰壶的娱乐度和观赏度,并不比滑雪少。

冰壶之所以被称为“冰上象棋”,正是因为它能把体力运动和脑力运动相结合。当你实际参与过一场冰壶比赛之后,会发现虽然没有场上激烈的肢体对抗,但过程一样十分刺激。一丝一毫的差距都让人紧张得握紧了拳,实在是一种玩了会上瘾的运动。

冰壶“费脑子”的独有特质,和它的规则有关:最终目标当然是让自己阵营的冰壶距离营垒红色圆心更近。但由于双方冰壶间产生的相互撞击,场面瞬息万变,当下冰壶所占据的位置很有可能在下一轮被挤掉。这就使得双方团队必须形成战略战术,其中前后谋划所需的脑力和下棋相比不相上下。

1645167354805014946.png

冰道上的谋略之外,冰壶也能满足体育运动健身锻炼的实质。从助滑器脚下发力推出冰壶,到把握力度推向合适距离和方向,运动者腰部、大小腿都要发力。这让冰壶运动者虽然看起来非常绅士,但一场下来也能锻炼肌肉,达到运动目的。

况且冰壶比赛需要大量的沟通和协作,有利于双方进行沟通交谈。再加上冰壶运动天生的“小众”和“贵族”标签,如果推广得当,也能成为一项可以对标“冰上高尔夫”的高端运动,有发展为网红运动的潜能。

冬奥给冰壶运动提供了足够的热度契机,但冰壶馆似乎却又一次错过了时机。

无论是在冬奥前的准备宣传营销工作,还是冬奥会进行过程中,冰壶馆在这项运动被带火之后的反应速率、服务效率,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滞后和不足。

以北京市内的冰球馆为例,目前的两家场馆都已凭借冬奥热度冲到了热门体育场馆榜单的前十名。虽然场馆很“热”,但整体评分并不高,两家场馆分别只有3.9和4.1,距离其他排名靠前的体育场馆,如滑雪馆、冲浪馆能拿到的4.9分评价,还有很大差距。

冰壶场馆的评分不高,主要原因是源于场馆老旧、服务不到位等等。有顾客在评论区留言称“到达场馆后无人接待”“价格不菲”“人来少了没意思”,这些都是评分较低的原因。

冬奥会召开之前,冰壶场馆本身数量有限,只零星分布在北方少数城市和一线城市中。虽然比起前几年来冰壶馆数量已经增长,也出现了冰壶体验基地、冰壶俱乐部等新参与形式,但归根结底依然基本面太小。

冰壶运动未起飞的另一原因,是营销和服务思维尚未跟上。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自己的冰壶体验经历,无疑是非常引人注目的分享内容。但由于冰壶场馆自身宣传太少,管理方式又非常传统,场地也相对简陋不利于拍照打卡,所以始终没有形成风潮。

本可以借助冬奥会的“东风”,成为年轻人中火热的网红生活方式。可惜冰壶产业存在的现实问题使得其无法抓住契机。国内大众冰壶运动的发展,暂时难以进入快车道。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