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徐远谈货币明松实紧:股市下跌的货币逻辑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finance.sina.com.cn/zl/china/2022-02-16/zl-ikyamrna1050004.s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徐远谈货币明松实紧:股市下跌的货币逻辑

2022年02月16日11:46    作者:徐远  (0) 我有话说(0人参与)

  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徐远

c070-71ba739c1dc5482c15a1786ebf3261b0.jpg
  1. 货币明松实紧,是经济下行压力持续,股市下跌的货币逻辑。

  2. 1月社融总量超预期,但结构显示内生信贷需求不足。

  3. 我国经济结构已经发生重要变化,结构性实际利率扭曲,特别是民营实体实际利率太高,是当前主要的、内生的紧缩因素。

  去年12月以来,央行多次降准、降息,并公开喊话,宽松态度溢于言表。然而,市场完全不理央行苦心,股市一路下行,甚至在公布1月社融天量数据的第二天,上演了股债双杀。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总量数据靓丽,问题要在结构上寻找——结构性实际利率扭曲是根本原因。

  1月天量社融,有两个特点,一是资金主要流向政府和政府主导部门,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以及国企,流向民营经济实体的资金很少;二是信贷资金短期化明显,可持续性存疑。

  社融结构的这一特点,折射是民营实体的资金需求疲弱,背后原因是实际利率相对于投资回报率太高——本文用“结构性实际利率扭曲”来概括这一特点。

  01 

  利率双轨制+经济下行+CPI和PPI背离

  一直以来,我国企业的资金市场都是分层的,是一种“双轨制”,国企融资利率低,民企特别是中小民企融资利率高,这个一直存在,不是新问题。

  目前的新问题有两个:(1)经济增长速度大幅降低,投资回报率大幅降低,投资机会大幅减少;(2)CPI和PPI的剪刀差很大,导致国企、民企面对的实际利率差异进一步拉大,进一步抑制民企资金需求。

  具体而言,以前经济增速高,投资回报率高,因此即便资金成本高,民营企业也愿意扩张。面对广袤的、增长的市场,投资回报完全可以覆盖昂贵的资金成本,借到就是赚到,民企有激励借钱。可是现在,经济增速已经很低,投资回报率很低,投资机会很少,民营企业不愿意借钱,更愿意躺平。

  更严重的是,民营企业大多在下游,适用的通货膨胀指数是CPI,或者PPI中的生活资料价格指数。2021年全年,CPI上涨0.9%,生活资料PPI上涨0.4%,都是很温和的上涨,完全没有通胀的影子。通胀低,意味着实际利率很高。作为对比,生产资料PPI上涨10.7%,是很严重的通胀。国企大多在上游,适用生产资料PPI,面临严重通胀,因此实际利率很低。

  金融危机之前,CPI和PPI是基本同步的,幅度相差也不大。金融危机以后,特别是2013年以后,CPI和PPI发生了持续的、大幅的背离,反映我国的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目前看,这一重要变化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6b0f-02d6cda91d011771222915619f2a24ba.jpg

  02

  实际利率扭曲高达10个百分点

  为了说明国企、民企的实际利率剪刀差有多大,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匡算。对于企业而言,借款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适用的通货膨胀率。理论上企业要考虑长期,但目前企业大多只考虑短期,我们以1年为考虑期限。

  国企的借贷利率,大约在4%左右。国企大多在上游,适用PPI,预判2022年PPI会有所回落,全年均值在7%左右,这样国企的实际贷款利率,大约在-3%左右。

  民企的借贷利率,考虑隐性成本之后,大约在8%左右,有的民企更高。民企大多在下游,适用CPI。2022年的CPI,估计在1%左右,所以民企的实际利率是7%左右。

  这是大致的匡算,误差1-2个百分点很正常,不在细节上纠缠。

  国企面对-3%的实际利率,有资金需求冲动,因为借到就是赚到。好在近几年的各种监管,对这种冲动有抑制作用,要继续坚持。民企面对7%左右的实际利率,左看右看看不到稳妥的投资机会,索性躺平不扩张,争取“剩者为王”。

  所以,结构性实际利率扭曲,是目前国企融资多,民企融资少的内生原因,也是根本原因。不大幅降低民企的实际利率,不扭转经济下行、需求收缩的预期,这个局面不仅会持续下去,还会进一步恶化。用央行副行长刘国强的话说,“1年之计在于春”,“哀大莫过于心死”。

0fa8-be64c1082fc07aabd891354293e8970c.jpg

  目前的合理对策,是大幅降息,而不是降准。降准可以增加资金供给,但是目前的主要矛盾不是银行没有可贷资金,而是民营实体资金需求不足,降准无助于增加民营实体的借贷意愿。而降息一方面降低民企的借贷利率,促进借贷意愿,另一方面刺激通胀温和回升,双管齐下降低民资的实际利率。

  降息还不够,还要大幅降息。

  去年12月以来,央行降低短期利率15个BP,中期利率10个BP,长期利率5个BP,做出了宽松的姿态,也符合“渐进”的思维习惯。

  不过,这些操作没有扭转市场的预期,原因有两个。第一,短期利率降得多,长期利率降得少,不利于促进长期资金的使用。数据上看,1月社融短期化,与这种非对称降息不无关系。第二,总体幅度太低,对降低民企实际利率作用有限。和欧美国家25个BP的降息步长相比,以及我国历史上多次出现的50个BP,甚至100个BP的步长相比,10个BP的步长,显然太低了,远不及预期。如果CPI进一步下降,民企的实际贷款利率会不降反升,这样的降息,甚至不是宽松的,而是紧缩的。

  降息幅度太小,可能与讨论中的误区有关,比如货币超发,大水漫灌,政策制定者不愿意背上这样的骂名,宁愿紧缩,不愿宽松。作为对比,欧美国家的央行降息的时候,并不在意这样的批评。

  实际上,过去两年,中国的货币政策一直稳健,甚至偏紧,并没有像欧美一样大放水。数据上的表现,就是欧美通胀普遍上升,达到40年的高位,而我国通胀很低,2021年全年只有0.9%,处于多年以来的低位。计算实际利率的话,欧美国家普遍是负的,而且是很大的负数,而我国实际利率是正的,民企实际利率更是很大的正数,是经济的内生收缩因素。我国实际利率的这一结构性特征,事关经济内在活力,不可不察。

a80b-1a032fbe30a98675b15d34aaed4dd507.jpg

  如果我们看最新的环比数据,CPI和PPI都在回落中,通胀压力并不大。如果货币继续“明松实紧”,通缩压力将逐步显现,政策压力也会更大。政策设计是复杂的艺术,时机是重要的变量。

  货币超发,大水漫灌等观点尽管包含很多误解,但是声音很大,讨论中占据很大篇幅,纠偏需要漫长过程。政策需要共识,达成共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经济下行压力还会加大,经济结构还会恶化,未来政策空间会进一步压缩。

  路漫漫其修远兮,货币还将上下而求索。

  03

  谨防又一次“四万亿”

  目前的稳增长,需要多方面政策共同发力。不过,综合看起来,财政政策的空间并不大。

  从需求上看,我国传统基建基本完成,包括乡镇级的基础设施已经很完备,新基建依赖技术进步,速度受到技术进步的制约,而且前几年大干快上,已经透支了部分空间。查余补缺的基建,空间并不大。

  从供给上看,基建需要花钱,但我国政府债负担已经很重,还要为不确定的国际环境预留空间,财政进一步宽松的空间其实有限。据测算,我国广义的政府债务负担大约在110%左右。考虑到政府债利率大约是欧美日均值的2倍以上,相当于实际政府债务负担在220%左右,远远高于账面上的政府负债率。考虑到政府职能转换,财政效率不高等背景因素,财政进一步宽松的空间其实有限。

  现在需要防范的,是本轮稳增长,演化成另一次“四万亿”。2008年的“四万亿”财政刺激,初衷也是好的,但客观上大幅推高了宏观杠杆率,耗费了经济增长潜力,压缩了政策空间。至今,我们还在为“四万亿”买单,2017年以来的金融去杠杆,依然是“四万亿”的余波。目前的稳增长,是保证高质量前提下的稳增长,谨防重蹈“四万亿”覆辙。

  (本文作者介绍:北大国发院金融学教授)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