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机器人公司裁员启示录:激进式狂奔背后,初心安在?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ibailve.com/article/96944153639780352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机器人公司裁员启示录:激进式狂奔背后,初心安在?

2022/02/12 11:44
“数据美化”让这家公司离初心越来越远。

v2_6497f4a7752c4e36837c865525da9da6_img_000

“嘿,你一定要看看这个。”

冬奥会期间,NBC记者雷格·梅尔文难掩兴奋,通过远程连线向演播室的主持人介绍着餐厅里的调酒师——机器人调酒师。

在他所在的主媒体中心餐厅里,从制作到送餐,以及餐厅内部的消毒维护工作,全部都是由机器人来操办完成。

1644637301159082767.png

机器人正在给梅尔文上菜

餐饮业的数字和智能变革,正在步入全新的阶段。

借由冬奥会的东风,餐饮机器人又火了一把!

市场需求也同样来到临界点。

随着越来越大的人力成本压力,以及部分场景下远高于人力的工作效率,多家餐饮品牌已经率先开启了餐饮机器人的规模应用。

比如海底捞在2021年中报中提到的,已在超70家门店应用智能化配锅机。

以及酒店中的参配工作,索菲特、威斯汀、希尔顿、亚朵等知名连锁酒店品牌均引入了配送机器人,以强化对应场景的智慧能力。

硬科技,风口,更先进的生产力,全新的消费场景,更美妙的生活方式,高速增长的市场需求......

迷人的字眼背后是难以抗拒的诱惑。

热钱的涌入,行业节奏的变化,实际上是对相关企业主体的操盘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近,深陷裁员风波的普渡科技恐怕就是一个典型的负面例子。

|  裁员剧痛

据中访网财经报道,深圳普渡科技有限公司在过去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先后完成了大规模扩张,再到大规模减员的“折腾”。

员工人数先是从2020年7月的300人增长到去年11月的3000人。随后在年关将至之际,又开始了大刀阔斧地裁员。

“领导层错误决策,导致进人太快,又反悔了,裁员1000人左右,很多人都是对公司行业抱着信心来的,基本都刚来不久。”某职言平台上,一名认证为“普渡机器人员工”的网友这样留言。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去年年中,普渡科技才刚刚完成了数笔大额融资。

2021年5月,普渡科技完成5亿元C1轮融资,由腾讯、美团、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联合投资;9月,再次完成由美团、大湾区基金、深投控资本、红杉中国等联合投资的C2轮融资,C1和C2轮累计融资额近10亿元。

“目前离开的已经有800人左右,后续大概还会有二三百的样子,和网传情况大致相符。”

一位普渡离职员工如此说道。

1644637300925057066.jpeg

从交流中我们了解到,此次裁员占比最多的是国内各个城市的销售岗位,目前还有30个左右的城市留了人。

其中北京、上海、深圳、武汉、重庆、西安等重点城市,团队规模上也都下降了20%~30%。

而烟台、金华、台州、盐城等多个城市更是直接进行了“撤站”处理。

在微博流传出来的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旌旗跌落在地上,机器横七竖八,曾经忙碌的办公室内一片狼藉,徒留“时间就是效率”的标语挂在墙上。

诚然,创业维艰。

资本、监管、政策、行业阶段,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导致波折的产生。

但普渡科技却显然不属于上述任何一种情况。

赛道正好,融资在手,需求见涨的全面利好下,竟仍然遭受如此巨大的挫折,真的能坦然喊出一句“非战之罪”吗?

|  上市迷梦

老实说从战略思路来看,普渡科技似乎并没有犯错。

对企业而言,在资金充沛、行业利好时期抓住机遇进行快速扩张,进而形成滚雪球效应,这确实也是非常常见且合理的打法。

基于此,我们不得不进一步向执行层面进行探究。

我们从普渡北方区域离职员工那里了解到:“从2021年8月份开始到年底,总共引进了1500人左右,但这1500人给公司带来的人效却非常低。”

据介绍,团队扩招后,相应的收入却并没有显著增加,总体人均的营收不到一万元。

作为比较,行业中的其他同类公司一般是5万元左右的人效收益。

在一位普渡员工的描述中,普渡科技在招聘时存在着“人数优先、能力次之”的奇怪现象,同时企业对新入职员工的引导、辅导培训以及管理支撑存在不足,进而使得整体的效益无法令人满意。

“招人进来后又不知道要让人干啥,让员工自己发挥想象力。如此混乱的团队真是活久见。”该员工吐槽道。

据了解,此前公司内部曾喊出口号,要在“2022年准备上市”,目标是港交所。

基于此,企业从团队规模和营收规模两方面都存在着客观的压力。

过于迫切的心态,使得其在执行层面就出现了动作变形。

除了人数规模上的粗放增长,订单营收方面,普渡科技也同样出现了一系列颇具争议的行为。

据介绍,早些年间,普渡曾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将合同金额做大。

比如说一个2000万的合同,代理商方面并没有能力签下,那么普渡会建议其只需要付一个10%、20%的首付,这样就可以把合同金额做大,进而完成“数据美化”。

在直营团队方面也同样存在类似现象,经常出现“重视合同金额,忽视合同回款”的变形举措。

这样的销售风气,自然会在内部引发从上至下的不良影响。

去年公司打着团建旅游的旗号,聚集全国150名销售精英,结果五一旅游临时改成在全员加班,期间为了加速机器人商户推广,曾推出过“免费试用”的规模策略,对销售来说,推出去一台机器就可以有500块的提成。

从策略来说这并没有错,车辆试驾,中介看房等都有类似的鼓励措施,背后的思路也很简单,就是将第一层的流量漏斗做大。

1644637300809045555.jpeg

然而,在普渡科技中却出现了销售人员自己“薅公司羊毛”的现象。

客户不需要——您拿着,白送;

客户明确表示之前已经试用过了,真的没有需求——那也没关系,权当帮我一个忙;

已经签单的客户——那更是熟人了,免费多送您一台;

实在是难搞的客户——我给你200块钱好了,反正提成500,扣下来还有300赚头。

一通折腾下来,大笔的营销费用花了出去,人员也看上去忙忙碌碌的样子,但实际收效却微乎其微,劳民伤财。

如果说,马斯克常谈的“第一性原理”是保持公司方向稳健的重要保证,那么“上市为先”的工作目标,恐怕就是第一性原理的绝对反面。

前者的目标是社会价值,是蓝图构想,在这一过程中,盈利、上市、估值上涨,就只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而不是企业重点关注的对象。

但在急功近利的心态下,整个企业就很容易出现动作变形,为了某些纸面目标而忽视事务发展的本来规律,最终一定会受到反噬,引发企业自身的重大损失。

在这一过程中,媒体以及投资者们往往都过多地关注于掌舵者自身的压力,以及此次挫折给其带来的重大影响。

但受其决策失败而被牵连的无数普通员工的命运,则更值得我们关心。

2018年底,小黄车ofo爆发了线下退押危机。潮水般的人群从后楼梯涌了上来,试图闯进公司内部。

一位年轻的女员工走出了楼梯间将门合上,将人群挡在外面。

这个画面被一位联合创始人所看到,他事后回忆时动情地说道:“那个画面让我想到了《琅琊榜》里,将军一个人守着城门,特别让我感动。”

但他没有看到的是,在那扇合上的门背后,那个女孩被情绪激动的用户扇了一记耳光。

生活的耳光从来都不会直接打在上位者脸上,但上位者的决策会导致无数人去挨这一记耳光。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