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如何评价动画电影《小虎墩大英雄》?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2691368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68 个回答

个人GZH:龙牙的一座山。

侠义,是中国人灵魂里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哪怕你整天就是钱钱钱,为了生活奔忙蹉跎,看别人脸色、劳自己筋骨,这股中二劲依旧会时不时的从不知道哪儿冒出来,狠狠的捏你心脏一把,搞得你热血上头:弹剑对月歌一曲,明日轻骑渡关山,壶中残酒将欲醉,不灭豪强不回还。

《小虎墩大英雄》就是个让你带着孩子一起中二一把的机会。这个片子主要讲的是一个一名叫虎墩的少侠的成长,一个镖局里长大的孩子,如何在与险恶的江湖搏斗中解开身世的谜团,明白责任、担当与坚持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你能看到自己的过往,孩子能看到无畏与闯荡,在回味和憧憬里与孩子一起构建侠义的梦想。

v2-3304fc2e04ff20f2b09a2aa1b8dfd6ea_720w.jpg?source=1940ef5c

侠,是平凡之中的孤傲,穷则独善其身,在平凡之中坚持自己的价值观而绝不会随随便便同流合污,在平淡之中坚持正道之光。如“独孤九剑”,我自巍然不动,你自己会往上面撞,平平无奇却又大巧不工。

侠,是辉煌之中的凌厉,达则兼济天下,在辉煌中践行自己的价值观去周济所有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让正道之光照亮昏暗的现实。如鲁提辖的三拳,你问“与我何干?”我说“行侠仗义!”光天化日朗朗乾坤,岂容鼠辈横行?

侠,是绝望之中希望的火苗,即使看不到前路只好随波逐流,但是总有星星点点的火苗昭示着可能的方向,一旦忍无可忍,总能立即奔赴。如“金蛇郎君”夏雪宜之于袁承志,看不见摸不着,却总能在绝望中点燃一点点希望,撑着苦旅中的人走下去。

侠,是只可内求不可外寻的修养,师父只能教你武功,却不能教你侠义,那个得你自己拿着剑去寻找,在仗剑走天涯的过程中一点一点去捶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恩怨厮杀与尔虞我诈,至于是沉沦还是坚持,那是你自己的事情。正如《七剑下天山》,各有各的际遇,还得在江湖中飘荡捶打,最终才能成就完善的自我。

看一个少侠的成长是个饶有兴味的事情。

关于《小虎墩大英雄》中虎墩这个少侠的成长,电影里讲得非常明确:见证、历练、顿悟。虎墩一开始就是个莽撞的小子,在亦师亦友的杨总镖头的引导下,在邪恶势力的追击下,迅速成长,逐步成为一个少侠。见证是见证江湖的险恶,人心的叵测,正义的坚守;历练是参与其中,身体力行,将学到的东西化成现实的行动;由此迎来顿悟,刹那之间融会贯通,明白了侠之所以为侠,不是只有自我牺牲,而是明白担当与责任的真正含义。

同时也讲了一名大侠的回归,因为经历了一些打击,原本威风凛凛的杨总镖头一蹶不振,多年来只会用酒精麻痹自己,直到他跟虎墩一起压了这趟凶险异常的镖,在虎墩身上杨总镖头找回了自我也找回侠义,在人情练达的中年重新寻回年少时候的梦想。

总之,成长、成熟,少年、中年,不是什么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一个镜子的两面:镜中人与世中人。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少侠的一个片段,固然是精彩绝伦,所谓“仓朗朗宝剑出鞘,哗啦啦马踏连营”,高光时刻令人目眩神迷。高光时刻的少侠威风八面、辗转腾挪、上下翻飞、兵不血刃,白衣白袍七进七出,旁边观看的你不由得惊叹,“人生当有此一回!”

打底的却是漫长刻苦的磨炼,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起早贪黑夙兴夜寐,一个招式一个招式的学,一点力气一点内功的攒,七星桩踏成朽木渣,宝雕弓挽成上弦月,把师父的看家本领都学到手哪有那么容易,无非是一天一天的打熬筋骨,一夜一夜的冥思苦想。

却也有迷茫蹉跎的时候,初入江湖,手足无措,敌众我寡怎么办?技不如人怎么办?少不更事怎么办?这都需要少侠您自己去琢磨,师父?师父在山里呢。江湖上多得是迷魂汤,江湖里也多得是混不吝,吃亏吃苦遭罪遭打,那都是少侠您必经的路程。

最终这许许多多的片段才能组合成为一个连贯的过程:一位少侠的成长。

灿烂如夏夜星辰的中国武侠群星,其实都只讲了一个故事就是少侠的成长,也是作者的成长,也是你和我,我们普罗大众的成长。我们在这些武侠故事里,追寻着自己成长的脚步而已,或者自己做到了的,或者自己没做到却梦想过的,或者期待自己孩子做到的,或者极力要避免的,总之,侠是心中刀,剑是梦里影,刀剑如梦之中编织出来的是中国人的情结。

绝望中,侠客是比神更为亲近的存在;

沉沦中,侠客是比神更为现实的救赎;

危险中,侠客是比神更为贴身的护佑;

迷茫中,侠客是比神更为清晰的明灯。

我们热爱武侠,是因为我们都是武侠。

这个片子,观众能够从里面品尝原汁原味的侠义情结,那种从骨子里带出来、流淌在血液里的热血情怀,跟自己孩子一起去看是最合适的,看着孩子身上自己的影子。也让孩子品味侠义的滋味,它是中国人“家天下”思想的最终落脚点,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救世情结,是亲手掌握自己命运的世俗情怀,是功成方能身退的隐士精神,丰富多彩却自然而然。

金庸、古龙、梁晓声会离去,侠义精神却永远不会离开。

《小虎墩大英雄》的亲近感是我们中国人才能理解的一种自得其乐与自我满足,倒也不需要搞得正经八百跟上课似的,侠客一直都在我们的生活中从未远离过。他实际上替代了一部分神的职能,以其传奇色彩和现实意义编织成中国人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大过年的哪有那么生分呢?这不就跟走亲戚是一回事么?

我现在也在打造一位“少侠”,也就是我儿子,长得帅不帅那个不重要,白衣白袍、武艺高强那是可以努把力的事情,而且行侠仗义、兼济天下,那是中国文化里的必修课,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每个中国人或多或少总得来那么一点吧?

毕竟,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一旦上升到这个层面你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实:中国电影总是逃不过侠义。严肃板正如历史战争片,小清新如甜甜蜜蜜的爱情片,很难扒拉出一部跟行侠仗义完全没关系的片子,因为这是最普遍的基因之一,怎么逃得过呢?

带我家少侠去电影院看《小虎墩大英雄》这样一部极具国风武侠气质的动画电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跟大过年的走亲戚是一回事,回访一位老友,看望一个亲戚,阅读一下自己的文化基因。

少侠,去不去一趟江湖?

前晚在家中聚餐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这个春节档看什么电影呢?(你要知道广东地区对春晚都没有太大的执念)无意瞟了一眼电视,是一个武术节目,甚至还安排了剧情,有点好笑,又有几分正经,很难让人不联想到老港片。刷了会儿微博发现说,这个节目的创意都来源于一部叫做《小虎墩大英雄》的动画电影。翻了下还有粤语预告,你知道就是这种无意识的搜索结果越搜越多,就突然决定去看看这部有点港片风的电影。虽然直到坐进电影院才恍然大悟这是个动画电影,有家长带小孩来看,但过程中也很出乎我意料,竟然是个正常的观影过程。

那就展开说说。

今年壬寅年是虎年。作为在中国自古以来一直充满着符号感的动物,“老虎”本身就有很强的叙事性。它可以作为勇猛的代表,比如武松打虎;它可以作为权威的象征,比如狐假虎威;而更多的时候,老虎象征着充满着生命力的、充满活力的动物,比如今年拜年短信、微信中经常出现的“虎虎生威”“生龙活虎”等等。

我认为《小虎墩大英雄》在角色形象上做的非常好。一方面“虎”代表主角“虎墩”,主角虎墩在扮相上就戴个虎头的帽子,性格上也充满了活力,勇往直前、奋发向上。(虎头帽还承载着父母对孩子健康长大的心愿和孩子对父母的思念)

另一方面,更深层次上,“虎”成为了一种意向和性格的隐喻,融入到角色中。从最开始虎墩的冒失、爱闯祸,到后面故事的“蜕变”,前后都代表着“虎”,前者是北方语境中的“虎”——冒失、淘气、爱闯祸,而后者则是“虎”正面的象征意义——勇敢、无畏。也就是说,虎墩这个角色的变化,至始至终都围绕着“虎”。

除了虎的意象,还有这部动画作为公路片电影,巧妙地运用了公路片多场景的优势,并且做到了古典和现代的结合。古典在哪?在于客栈夜袭的一场戏。不得不说,客栈向来就是武侠影视作品的重要场景,说个经典的:1967年胡金铨导演的《龙门客栈》。古代的客栈一到了夜晚,昏暗的光线和逼仄的环境营造出了一种紧张感,而刀光剑影的动作更是在其中变得危险万分。这使得客栈既是一个看似中立短暂和平的地带,同时也是个时时刻刻潜藏杀机、各路人马聚集于此的重要舞台。除此之外,客栈里各种各样的人表里不一、尔虞我诈也让客栈成了一个绝妙的搭载戏剧张力的场所。《小虎墩大英雄》便设计了这样一场短暂但令人印象深刻的客栈戏,把暗杀虎墩的情节安排在夜晚的客栈中,有板有眼地致敬了诸多前辈武侠电影,又补发动画式夸张的笑点。

《小虎墩大英雄》便设计了这样一场短暂但令人印象深刻的客栈戏,把暗杀虎墩(同时抢镖)的情节安排在客栈中,有板有眼地致敬了诸多前辈武侠电影,又不乏动画式夸张的笑点。

那么现代在哪?这就要说道沙漠的一场飞车……啊不……飞“船”戏了。说句废话:众所周知,古代没有汽车,所以在电影里自然没有007那样现代的追车戏码。你要说马车追逐戏?可以是可以,但由于马车的局限性,也限制了电影的调度。为此,《小虎墩大英雄》创造了一种让人眼前一亮的交通工具——一种利用沙漠和风进行“冲浪”的船,驾驶方式就和汽车差不多。就跟《进击的巨人》里原创了立体机动装置这种工具一样,这种原创的、但不那么符合现实原理的工具在动漫画中却能成立,并且成为作品的独特魅力。《小虎墩大英雄》便这样利用了这种沙漠飞“船”,在古代的世界观里完成了一场现代式的追车戏,电影也按照现代汽车的追逐戏方式进行调度,对于小朋友来说,这段就和大人看《疯狂麦克斯》感受差不多。

很多动画片的追逐戏长镜头,比如《大圣归来》等等都能看到,因为这就是3DCG动画的调度优势,所以人人都爱玩,《小虎墩大英雄》也有,开头虎墩闯祸开溜那段就是。这种人与人的追逐戏,镜头跟随人穿梭于空间之中的玩法,斯皮尔伯格拍的那部3DCG版《丁丁历险记》,完全就是范本一样的存在。但《小虎墩大英雄》除了这种典范级别的追逐戏,还有这种古代“飞船追逐戏”,就这场戏的设计,我觉得能体现本作创作者的原创精神与奇思妙想。

最后再说说《小虎墩大英雄》作为春节档合家欢动画电影的身份,该作所体现出来的中华文化也是值得称道的。故事发生地“镖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符号,经常出现在通俗的武侠小说和其改编作品中。作为中国“侠义”文化的代表之一,护送物资的镖局代表着国人骨子里“正义”、“公平”、“信义”的一面,其“重信守诺”的精神,也是非常值得传承的。

这种精神在《小虎墩大英雄》得到了很好的诠释,经历了各种艰难险阻,虎墩和师父完美的将镖物送到,也是电影中“忠义护镖,使命必达”的精神的体现。

除了镖局以外,我们也看得了中国功夫也通过制作组的编排和演出也十分精彩,打戏部分应该是借鉴了不少中国传统武术的内容,力道十足。

影结束后,我看到不少观众脸上也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我想大家“春节”来电影院的意义也在于此。我在的这个场次里,有不少一家人一起看电影的,整体来说大家都非常投入,每个年龄段的观众都能体会到乐趣。

《小虎墩大英雄》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适合在“春节档”一家人一起观看的电影,在虎年年味的营造上、中国文化的传承上,剧作及制作上都体现出来不错的水准。尤其是家里有孩子的,真心推荐去看看。

最后,我也祝各位知乎的朋友新春快乐,虎虎生威、生龙活虎、如虎添翼!

清华大学 公共管理硕士

先上个人观点:小虎墩IP很适合出周边产品,动画电影《小虎墩大英雄》在票房之外,还可以通过周边产品赚到更多钱。

个人认为,虎墩小镖师的形象很讨喜,萌萌的外表里还带着调皮和坚毅的神情,可以用“萌虎下山,勇闯江湖”来形容。

而这部动画电影的剧情也很适合春节档的氛围:一位一心想成为镖师的少年虎墩误打误撞地与隐退绝世高手—总镖头一起踏上了危险莫测的镖途。在经历了各种险境和历练后,虎墩慢慢懂得了成为镖师的真正意义,而总镖头也渐渐找回了自己的初心。

这部电影的预告片里交代了虎墩踏上镖途的动机:他盼望着完成任务后,父母能够归来,跟他过个团圆年。亲情与团圆、梦想的有机融合,无疑使得这部电影更具备春节合家欢的气息。

2018年12月,虎头虎脑的小虎墩形象在相关短视频平台登场,迅速吸引了一波粉丝。截至2021年12月,这个萌萌的虎孩子全网粉丝超过1000万,视频播放量突破100亿,更拥有漫画、手办及主题乐园,成了备受瞩目的原创国民IP。

值此虎年到来之际,虎墩小镖师迎来了他的首个“本命年”,他的精彩故事将首次以电影的方式呈现。《小虎墩大英雄》不仅讲述了虎墩勇往直前成为英雄的梦想,他的身世、家庭等一系列令人好奇的背景故事也将一一展开,使其人物形象更为饱满。

综上所述,个人不仅期待这部动画电影,也期待这只“萌虎”的周边产品。

本人

的其他几个知乎回答:
四川师范大学 文艺美学博士在读
创作声明: 内容包含剧透

武侠的内核是什么:评《小虎墩大英雄》

by 乌合之子但愿君 谢

赠票。

喜剧的内核

陈佩斯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因为那些让人发笑的部分,要么就是小人物以异常严重的方式出现,要么就是卑劣者(无知者)以高尚堂皇的方式出现。而观众是那个全知者,他们知晓故事内角色所处的境遇,不管是角色揭露自身的愚蠢(或残缺),还是装作自己全知全能,反差形成的讽刺一直处于整个作品之中。角色一直处于透明错觉的状态,但观众的观看不断暴露他的无知,于是角色的优越感突然转化为虚无。阿月的文章《符号学批判春晚小品——幽默技术对无知主体的娱乐与侵凌》则从春晚小品的幽默性进行分析,可以作为拓展阅读。

但喜剧并不是只有悲剧,在悲剧之前,它还承担着解构严肃主题的作用。严肃主题往往以宏大叙事的方式出现,它们一般处于作品的背景,是作品内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基础,也是维系作品内世界能正常运行的经济生产生活方式。当一个能唤醒背后元叙事的作品失去了“唤醒”能力后,它的叙事就变得不重要,其被破坏之后的“价值削平”进入了后现代的语境范围。远如改编自陈凯歌的《无极》而生发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近如艾尔平方出品的《十万个冷笑话大电影》两部曲都是如此。

于是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公式:正剧→(被解构)→喜剧→(透明错觉)→悲剧。而要在喜庆节日里表达欢乐气氛的动画电影,在视觉影像上一般而言只会抵达透明错觉。要在欢乐气氛全部结束,观众从影院出门,回到冷静的现实生活之后才能琢磨出内核的悲剧。

周氏电影风格

这听起来很像一个电影人的创作风格,周星驰。

《小虎墩大英雄》的主视角是双亲不明、拥有极快速度,一心想要当镖师,然后父母就会回家的虎墩,这又是(我为什么要说又)一个借用原生家庭和幻想承诺构筑出的不在场的亲子关系所塑造的主角故事。毕竟不管是《筐出未来》里的虎翼、《汪汪队立大功》里的阿奇、《数码兽拯救者》里的托马、《火影忍者》里的宇智波佐助,都遵从“只要我XXX,我的家人就会XXX”的动机模式。

但这个动机显然并不太适合于表达欢乐气氛。所以在动画里,为了给足喜剧氛围,导演调用了大量有明显周星驰风格的元素进行烘托,虽然老套,但是有效。

周星驰的镜头语言和功能性角色被成熟地挪用到这部动画电影里。

画面一开始,就以科普代替旁白的故事讲出了本作设定(我们已经在《疯狂动物城》《大圣归来》《雄狮少年》里见过),但讲述者与科普故事的关联成为重点。在本作里,虎墩讲述的故事正和他自己的身份密切相关,而他讲故事的方式,就是非常明显的《鹿鼎记》里虎头帽韦小宝的造型和动作。

不管是陈近南的故事,还是四海镖局的故事,都是一个非常严肃的宏大叙事,但这个故事被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人物讲述出来,形成了第一层后现代语境的解构。

虎墩讲述的故事一定会和现实境遇形成巨大反差,不管是他从说书坛(其实是算命桌)上摔下,还是故事里威风凛凛的杨总镖头现实里只是一个“酒蒙子”,而且还在绣坊绣花。也正是这些反差,带来了喜剧效果。

不过这还不够。拥有明显记忆点的功能性角色也是逗笑小孩子的有效法门,虽然这在潜移默化中起到了冒犯和歧视的教化作用。

虎妹大桩子,是四海镖局唯二的趟子手,一个是胖子娘娘腔,一个瘦高个话烫嘴。这个设定是不是也很眼熟?周星驰作品里陈百祥和李健仁经常扮演的女装角色就是胖子娘娘腔。后面出现的红山猪和肥新娘的交换,则在歧视冒犯上更进一步。

这里并不是要苛责这部作品,因为这么设置角色确实好用,孩子们吃这一套——只要能够无伤害地羞辱别人,又何乐不为呢?在《魔童降世》里的申公豹和太乙真人,以及两个青铜面具人就是这个设定。同样的,在《汪汪队立大功》里韩丁那市长手下的两个一胖一瘦双保镖也起到了相似的搞笑作用。

成熟的类型叙事

当然,在《小虎墩大英雄》里,我们也能看到很多成熟的类型化叙事单元的展开。

动画电影中必然会出现的跋山涉水,在这番跋涉中,以快剪画面和插曲交集的方式给出少年主角不断成长的过程。虎墩和杨镖头于是必须要有一个目的地,这个目的地的完成过程既是物理上的完成任务(出镖),也是心理上的欢乐时光(学武训练)。这个过程当然会嵌进一首欢快的插曲,同时还必须夹杂部分有幽默感的动作戏戏仿,抓住观众的眼球。《雄狮少年》的舞狮训练,《大圣归来》的孙悟空和江流儿,《筐出未来》的赛前训练,《魔童降世》的山河社稷图,《功夫熊猫》里的阿宝训练,甚至远到《狮子王》里的辛巴、丁满、彭彭,莫不如是。

如果角色的性格不允许他活跃气氛,那么可爱萌物就会随之出现——当然在本作里虎墩就已经足够可爱了。木须龙(《花木兰》)、小猪熊(《哪吒传奇》)、小猴子(《宝莲灯》)、人参果(《美猴王》),有它没它剧情都不会有任何变化,但是就得有。

欢乐的时间总是短暂的,就像动画的时长一样。即便动画电影的时间如此之短,但该闪回还是要闪回,之前出现的重要台词还得念一遍——虽然可能这幅画面就出现在20分钟以前,也出现在预告片里。什么“忠义护镖、舍/使命必达”,什么“我们是守护者队,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守护的梦想”,什么“我命由我不由天”。

如果只到这里,流水线生产出来的类型片也就只是随便聊几句。

武侠的解构

所以,一个疑问出现了。武侠的内核是什么?或者说武侠被解构之后还剩下什么?

不可否认的是,即便算上《小虎墩大英雄》,最近几年的武侠类影视作品可以说是乏善可陈,是什么东西改变了吗?是西北的荒漠不让拍?还是狭义精神不需要通过武侠动作展现?是冷兵器对打不加特效就显得很违和?还是武侠故事已经被写尽了,再写要么就是致敬,要么就是解构呢?

我也一直很好奇,如果少年英雄只需要花一首歌的时间,就能学会武功精髓,即便学不会,也会在大结局的时候突然被点醒。那整个武侠江湖不就成了一个笑话吗?你听说过一个失传已久的武功,叫如来神掌吗?

《小虎墩大英雄》成功地把武侠江湖变成了喜剧,而没有砸到地上变成笑话。

虎墩是天生神速,但内力和外功全无,在跟杨总镖头学剑术的时候,也并没有“真的进步”。我一直以为他能学会盘龙剑法,但他始终就是学不会,也完全不存在突然领悟神功附体。但没想到,他最后还是成为能够击败白面家丁的关键——将绣花针和速度相结合。

而他们的最大反派敌手,天煞会。它有和其他武侠作品一样标配的场地、人员、仪式,甚至是挑战各方英雄的擂台,但就是没有真的武侠,而是表演。不管是颇有雄霸风度的“天下第一”黑大王(黑大王长得很像《风云》里千叶真一扮演的雄霸),还是拦路劫镖的义子黑骨头,需要依靠烟火爆竹才能起效果黑风掌,以及从来就念不完名字的黑风十八路刀法,都是表演。

而且是非常有喜剧效果的解构表演。

我一直以为黑骨头是真的会刀法,只是被虎墩的神速频繁打断。然而我错了,这就是喜剧,就是一开始提到的“卑劣者(无知者)以高尚堂皇的方式出现”,他甚至是以“自以为全知全能,其实愚昧无知”的状态出现。就像我一直以为黑大王真的会黑风掌一样,而接下来的画面就是他和虎墩小孩打架。

这是一副非常好笑、非常滑稽、非常解构武侠江湖的画面,不仅能让在电影院里的孩子们笑出声来,还从象征层面宣告了武侠题材的死亡,它的重要性已经远远盖过虎墩“送镖-寻父母-拜师-大决战”这些非常成熟的叙事单元。

那么,武侠的内核究竟剩下什么呢?这可不是一个和动画电影剧情完全无关的包饺子、吃年夜饭,然后对着不存在的镜头外的观众拜年,外加一句“虎年大吉”的吉祥话就能让人喜庆过去的。

不是一切都无所谓,只是太贪心了而已

感谢

的赠票

你说这小虎墩啊,速度贼快(指跑得比马都快),力气贼大(指提着猪能跑几里地),精准度还高(指后面用针线快速缝合),持久力高(谁能连续高速跑那么久)。这哪里是初出茅庐的小镖师啊,这分明是无敌的白金之星啊!

v2-82d73adda97b0d2c4a68bddc1fb0e183_720w.jpg?source=1940ef5c不知道大家能不能在他憨直的脸上看出无敌的痕迹。

言归正传,这部电影,给我比较直接的印象是片方很精准地把自己定位为一部儿童动画电影。

观影当中,如果以一个成年人的视角会有很多疑问。

这小虎墩怎么那么熊,是不是该叫小熊墩?

为什么当年的五虎将要四保一舍命抵抗,而不是分散逃跑增加大家生存下来的概率呢?

为什么小虎墩的正式镖师牌上不是自己的真名而是虎墩?

为什么明显比总镖头厉害那么多的大反派会突然被小虎墩用针线打败 逼格全无?

为什么这虎头帽子那么显眼,明明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都不肯摘下来掩人耳目呢?(这个倒是在片尾解释了那是他父母生前送给他的。)

正当我思考上述问题而愁眉不展时,我看到边上两眼放光的小朋友,我一切都释怀了。

要是我们认真关注这些东西时,我们注定无法感受到这部电影的乐趣。他是给孩子们看的,是那群年龄和小虎墩一样的孩子们。我们大人想要看的开心,得把脑回路调到孩子那一档。

当我们代入孩子的视角时,我们会发现这是一个梦想成为镖师不被大人认可的孩子,和师傅学艺,和敌人战斗,最后通过自己的勇气与智慧打败敌人成为镖师的故事。

整个故事的框架很王道,或者说很老套,但也很方便小孩子理解的故事。大人眼里孩子的熊,可能在孩子眼里是不放弃的坚毅。而搭配很多有趣的笑料,也能让小朋友一直开开心心,注意力不分散。比起细节很多,立意很高,结构很精彩的电影而言。这部电影更适合孩子去看。

那你说我们作为大人要如何才能在这部电影里获得乐趣呢?

当然是像我一样成为乐子人把小虎墩当成白金之星送货来看啦。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