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基于BBS一篇2008新年贺辞的政治与国关思考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bbs.pku.edu.cn/v2/post-read.php?bid=155&threadid=18204050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基于BBS一篇2008新年贺辞的政治与国关思考 - 国际关系学院(SIS)版 - 北大未名BBS
楼主

Homagod [在线]

悲しみを受け止める傘になれる!

9.2九莲宝灯

发帖数:4.0万 原创分:28

<ASCIIArt> 1楼

今天突然有空可以仔细琢磨了一下《三角地版务2008新年贺辞》(https://bbs.pku.edu.cn/v2/post-read.php?bid=890&threadid=149794),在北大未名BBS混久了会经常听到这个精神家园辉煌的过去,也自然希望从过去的贺辞中窥探BBS的旧貌。读完之后想要直抒胸臆,所以就承接08篇的贺辞,通过一篇半散文半贺词给大家也拜个年吧!因为政治性比较强,在HNY发这个拜年贴好像不太对味,想了想还是在咱们院版发比较合适,毕竟论政的地方从三角地到非主流文化再到我们版也是BBS发展历史的一部分啊,那我时隔14年作为前国关版务发表一下2022新年贺辞也是合情合理的,吧。

在2022年看2008新年贺辞的感受

说实话我读完,08新年贺辞之后脑海里浮出了许多问号,当然这些问号都是中性的问号,第一时间就不禁思考自己的这些疑惑是不是因10余年的代沟所致,例如要思考一下这是不是当时的乐子人体裁。贺辞里提及“爱国是理想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理想是可以修饰爱国的形容词吗?爱国不是理想的话是现实的吗?是指"功利爱国"?还是说在2008年初让所有人爱国只是一种理想?可堪玩味的是,2008年奥运圆满结束后对国家的认同感被拉满了,港大的调查也证明当年香港市民的对祖国的认同感到达了峰值,在今天看来尤为讽刺。当然08年也有很多发人深省的事件,四川大地震的“豆腐渣工程”、“三聚氰胺奶粉”、还有中国工人在日本报复社会的“毒饺子事件”等,在国际上(和港澳台地区)均挑起了一波反感中国的负面情绪,“中国产品不安全”的刻板印象更是延续至今,经常配合债务陷阱一起为中国提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添堵。但毋容置疑,内部的凝聚力在08年是极强的,不知08年新年时大家又能否预测到北京奥运会如此成功?

说远了,贺辞还提及“民主是有限的”..."不能完全保障公民、学生、网友权利",按字面意思就是只有“无限的民主”或“完整的民主”才能"完全保障公民、学生、网友权利"。然而美国的埃德蒙·伦道夫、詹姆斯·麦迪逊、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乃至约翰·亚当斯都赞同“有限民主”的观点。追根究底,共和的精神恰恰是“有限民主”(如选举人团)。我国提及的为人民服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或以前经常提的“人民民主专政”全都是实现“有限民主”的媒介。可见,中美两个大国基本的治理逻辑都是“政府来自人民,人民必须依靠政府管理自己”,只是背后的意识形态与制度土壤不一样而已。假若哪天有国家声称有能力完全保障公民、学生、网友权利,大概是想搞一个披着乌托邦外皮的人间地狱。同理,说到“科学是局部的”、“进步是缓慢的”,那么在理想中“科学是全面的”、“进步是迅速”的吗?不给科学画一条红线、不与时俱进地为科学(例如人工智能)制定新的法规,或者采用“迅速”休克疗法或高速转型就会让中国变好?那肯定是既没有读过Seeing like a State: How Certain Schemes to Improve the Human Condition Have Failed等探讨科技与国家的关系的经典,也不了解苏联解体史和中国近代史尤其是大跃进的部分。就算不了解这些,也应该从日常生活中能够总结出从30分进步到60分可以很快,而70分到80分会则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的经验教训。

从本质上来看这篇贺辞的主线还是线上线下的言论自由,现在读起来让人特别惆怅。近几年国内言论管控力度显然加大了许多,在非公开场合会听到许多抱怨,但其实也大多停留在口头层面。言论自由的重要度在各国(各地区)人民的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不一,例如根据香港本地(例如香港青年协会)的调查结果,言论自由在本地受访者眼中自1998年(其实是1997年回归后)以来是永远的第一位,所以“要言论自由不要稳定”在香港并不是空话,甚至“不自由毋宁死”也不是,相信接触过香港本地典型青年的大家不会感到陌生。另外,言论自由这种重要性是可塑的,2021年的Ipsos European Public Affairs的报告显示尽管言论自由依然是法国青年最希望捍卫的价值,也从10年前的60%+到现在只剩下52%的法国青年重视言论自由了,欧盟各国的青年中目前是捷克青年最重视言论自由(64%)。读过社会学经典的人往往会相信随着物质生活变好,人民就会更为重视言论自由,这似乎也是马思路需求层次理论的一个核心论点。但如果有社会学家表示法国国际地位与经济条件下降,所以法国言论自由的重要性下降的话,ta又要怎么解释港青非常重视言论自由的现状呢?再回到内地社会,我们又该怎么看待与判断内地青年对言论自由的渴望?如果物质生活不是影响人民追求言论自由的关键变量,什么才是?

网络公德在减少人们追求言论自由的渴望

在回答这个问题我先指出一个客观事实——有不少国家的国民倒是肯定政府干预网络舆论的行为的,例如日本。分享日本方面一些好玩的数据。参考日本财团《18岁意识調査》报告。91.6%日本受访者有使用SNS的经验。其中在SNS上被恶意中伤过的占12%,原因大部分人都表示是“不知道为什么”、或者觉得“是自己的错”、“被嫉妒”。大部分都有在SNS上发布没什么根据的批评言论,占94.8%。大部分人单纯是“因为不爽或者生气”,或者想“舒缓压力,任由感情爆发”。又或者是因为“看到跟自己不一样的言论”、“为了让某些人搞明白自己的观点”。另有94.9%受访者表示“曾经有分享一些没什么根据的批判,受访者表示很多时候当时觉得是有根据的,是真实的,扩散和分享的动机是好的,只是想让大家提防,未能来得及判断真伪”。这里看起来各国都大同小异吧。怪诞的是,在新冠时期日本SNS上更是有许多中伤医疗人员的信息。68.1%受访者认为主要原因是“SNS上有很强的匿名性”,53.5%认为是“某些用户有错误的正义感”,34.8%认为是因为“SNS上要扩散消息太简单了”,30.8%认为这是“经常利用SNS中伤别人的用户的特性”,21.8%是“报道(假)消息本人有问题”。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暗自吐槽日本网民怎么比中国网民还要过分。但在这种情况下,日本青年却认为自己的言论自由应该受限,而且高度认同政府干预网络的言论与讨论。有75.5%受访者认为“应该修例管理SNS”,只有7.7%认为没有必要。认为需要的人里,64.1%认为要修例是因为“有许多伤害别人名誉和恶意中伤的案例,要保护这些人”。61.7%单纯是觉得“这种老中伤别人的环境很不好”,40.4%认为“要阻止违法投稿的内容”。认为没有必要的人中,49.4%认为“这是个人自觉的问题”,33.8%认为“说到底大家都有表现自己的自由”,27.3%认为“管制的话,国家有被情报统治的风险”,24.7%认为“自己的隐私遭到侵犯”。在法律修订层面,与59.2%的受访者认同“应该加强对中伤者的(刑法)惩处力度”,52.2%表示“应该加速调查违法的人的情报”,38.1%认为“应该明确违法言论的定义”,35.2%认为“违法的投稿应该由法律强制要求及时删去,以加快删帖的速度”。34.7%认为“要保存特定资料以便追溯”。24.7%认为“要延长侮辱罪的追溯期限”,不知是不是有点出乎大家所料?

我研究的是中日关系,在早稻田大学跟东京大学读过双学位,能够确信调查结果与自己在日本的认知一致,不敢轻言其他国家的例子。我只是想表示我目前观察到的现象是有网络公德课的国家(地区),如日本,其国民(市民)对言论自由的追求会下降。所以我的假设是21世纪中“网络公德”才是影响对追求言论自由的核心变量。当然说难听点的话,可以说是这算“洗脑”而不是“教育”,可是在意识形态议题上我就是一个虚无主义者,我坚信意识形态里没有严肃的学术讨论只有对与错、正义与邪恶,因此对认同某意识形态的人而言这就是教育,不认同的人就认为是洗脑。无论如何·,统一的意识形态带来的统一的思想是集中力量的基础,而统一的思想的好处是高执行力,坏处是路径依赖。而国关的研究者会特别关注到意识形态与制度必然在诞生时又或是设立之初有明确的动机,所以我个人判断意识形态或制度是否正义主要是看制度设立的初衷是为公还是为私。在我看来,社会主义建立之初是无疑是伟大且正义的,而且富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执行方法上则是涉及土地再分配等现实手段的,一开始建党(组织)的人必然也是伟大且纯粹的,只是鉴于政治的一大本质就是分配资源(有些老师甚至直言是分赃),政治集团壮大意味着资源集中,随着集团越来越大,资源越来越多,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为了功利参与其中,而当有越来越多这样的“杂质”加入一个理想主义团体后,“用爱发电”的人心理就容易失衡,或是对人性的失望,或是对不公的愤慨,不可避免会有一定程度的腐化,轻度是躺平,重度的话是屠龙者终成恶龙,只有伟大的人可以不忘初衷,牢记使命。按照这个逻辑推演下去的话,审视所谓“和谐地清除发声渠道”的行为时,终究也是要看是为公还是为私。衡量动机是最接近正义的标准,《局外人》的情况毕竟是极端案例,而且《局外人》里的“局外人”不可能成为公共政策制定者。

制度惯性的优劣以及中美现状

再进一步地讨论,无论初衷是为公还是为私,只要持续了一段时间,这种制度就会深入人心,民间就会形成一种共识,而深入人心后就会达上述统一思想的效果,在发展的高速公路上飞速前进。然而尴尬的是没有一种制度是可以适应任何社会的,而社会是在动态发展的。好比地球虽然是圆的,但是有山、有海,政策制定者开车时也就不可能踩着油门一路向北,不然只怕会车毁人亡。在某种情况下,他们发现拥抱资本市场的利大于弊,但他们也深知改革开放在严格意义上违背了社会主义。另一个类似的例子新中国采用的是反帝、强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屈辱史观,在这种史观的教育下中国民间非常仇日,要让战后中日民间关系正常化的话,必须要让一般日本人免于被中国人仇恨,或者说是过度仇恨。于是周恩来说要区分,分辨好人坏人,有无辜的日本百姓跟军国主义者;邓小平说不区分,不管白猫黑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教条主义者估计要被这种中国特色气死,当时物理上被气到人都没了的也不少,周恩来跟邓小平都同时承受了来自保守派的尊严与民间因为仇日与反资本主义等惯性带来的巨大压力,但我们能否定改革开放与中日关系正常化为中国带来的机遇吗?不能。正是中国共产党的灵活性才造就了新中国的崛起。由是观之,公共政策制定者必须要承受住惯性,在必要的时候改道而不是一路走到黑,当然无论是改革开放还是中日交流,都是循序渐进、随机应变的,高速开车的时候突然来个180度转向就会翻车。以言论自由为例,苏共死前突然一下放宽言论自由与新闻自由直接导致党报也批评苏共中央的,这种诡异政治正确出现后,随之而来的是人民信仰上的混乱,再在政治经济上搞一搞,一代霸权苏联就灰飞烟灭了。美国人的信仰其实也因为亨廷顿提出的“我们是谁”跟福山等人口中的身份政治与政治正确而变得脆弱了,“盎格鲁-撒克逊”跟精英界已经丧失了话语主导权了。2021年秋季的《哈佛青年民意调查》显示,只有7%的美国年轻人认为美国是“健康的民主国家”,27%的人将这个国家描述为“在某种程度上发挥作用的民主”,39%的人将其描述为“陷入困境的民主”,更有13%的人甚至宣称这个国家是“失败的民主”,认为美国有“陷入困境的民主”及“失败的民主”的受访者加起来占52%。本来就思想统一程度就不如中国,美国政府让州政府推广政府也经常听不动的情况下,自由民主体制的高速公路现在也堵起车来了,未来如果连川普这类的人都歌颂政治正确的话我看倒是也可以再次统一思想,要不一起转移仇恨给中国也可以,否则短期内我看是会长期陷入撕裂的状态,讲到这里就不禁感叹香港想在也是这种状态。

对中国、北大、北大未名BBS的期许

我不知道冬奥后中国政府会不会逆惯性思维付出代价说服保守派与民间接受逐步放宽“清零政策”,在国外的北大中国学生和留学生的处境确实不容易,除了清华苏世民学院的留学生(特权阶级.jpg)和韩国留学生能够入境,我认识的大批日本、马来西亚(你现在北大看到的基本上都是中日混血家族签证换留学签证的)甚至是在美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都深受签证或机票熔断等问题困扰,期待政策制定者会再次用中国特色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而关于舆论自由,现在国内也开始推广越来越多的网络公德课,如果我的假设是正确的话,民间对言论自由的追求力度会降低,对网络干预的认同感会上升,我反正是乐见下一代青年接受这样的教育的。我是一方面坚持BBS在学生自治的情况下不随便查阅用户资料,另一方面坚持就算不实名上网也当成实名上网才能够匿名性带来的恶果,自身也是半实名用户。毕竟在我看来,言论自由的边界实在过于模糊,幸好除了某些拿着鸡毛当令箭的极端情况以外,我国的网络红线还是挺明显的。如今北大未名BBS除颠覆国家的言论与直接批判某些重要人物等红线外,依然保留了北大官方性质与有限的言论自由,衷心希望这个精神家园能常青,期待新的一年北大校方能更及时回应学生在这里的诉求,并且网友之间能够友好交流,少播撒仇恨和倒垃圾,毕竟北大未名BBS是大家的BBS。老网友会发现BBS的制度与生态上真的跟回归后的香港有几分相似,许多学校的老师在发现我是BBS的区务/站务/总监时很多时候也不约而同地问我“你觉得现在的BBS是什么情况?”,17年那年我的回答是跟香港差不多(其实当时是直接说了“今日香港,明日未名”),今天我的回答是希望只在制度与生态上跟差不多,继续保留一定学生自治空间。最近有朋友对着我说,“让边缘人当边缘事往往是危险的,北大其实还是挺北大的”。这里的边缘人和边缘事说的是我和BBS,我觉得非常有道理。

最后,鉴于有某些网友在这里发表在我看来非常恨国的言论,我希望借用美国司法部长埃德蒙·伦道夫和美国国父约翰·亚当斯跟的两句话结尾。

In tracing these evils to their origin every man had found it in the turbulence and follies of democracy. 

Remember, democracy never lasts long. It soon wastes, exhausts, and murders itself. There never was a democracy yet that did not commit suicide.

这就是上文提及的“有限民主”概念,真正的自由跟民主都是受限的,而自由跟民主本来就不是一体的。所谓“终结历史”的美式自由民主制度只是一个对抗德国纳粹主义、日本军国主义跟苏联共产主义的顺口溜和进行所谓civil engineering播撒美国制度的道具,美国的开国大佬们基本上都清楚没有边界的自由与非共和的民主对美国来说是毒药。过度追求言论自由模糊了自由与放纵之间的界限,要彻底区分界限很难,但请谨记没有人有人身攻击或者侵犯网友隐私的自由,因为即使是美式自由也会强调自由的前提是不侵犯他人的自由。

刚边写文章边看冬奥开幕式,借前前前前总监的贺辞写了一篇非常随心的新年短文。

祝大家虎年大吉,身体健康,虎虎生威,冬奥顺利,如虎添翼一起向未来,未来会更好!

北大未名BBS站国际关系学院版前版务

Homagod

2022年2月4日

2022/2/5: 感谢Khamsin和fundamental网友帮助指出文中的别字

Huskybar (顾未)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各位网友: 

首先,我谨代表全体三角地版版务人员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

2007年,我党胜利召开了十七大,迎来了新的领导集体;未名也完成了站务总监和常任站务的新老交替。

2007年,我们见证了嫦娥飞天、铁路提速,也亲历了崭新的二教和奥运场馆的落成启用,携手渡过了北大第一次本科教学评估。同样是2007年,大家一起经历物价上涨、环境污染的阵痛,也曾为身边的不幸扼腕。

在2007年的11月,曾经是北大一处标志、象征的三角地的信息栏被和谐地清除了。

曾有网友提出疑问:拆了三角地,北大精神何在?也许,未名的三角地给出了一些蛛丝马迹:国庆、九一八、南京大屠杀七十周年纪念日群情激昂的十大帖,彰显了未名网友赤诚的爱国情、报国心;而在对大到经济、外交政策,小到社会新闻的讨论中,也浸润着未名网友对国家前途的理想和责任,关心和思考。对于北大也是这样。大家对教学评估、鱼洗被盗、奥运场馆等的热议,体现了未名网友对北大的深厚感情和殷切希望。这些,都体现了北大人“爱国、民主、科学、进步”的精神追求。让我们薪火相传,使三角地的魂灵永存!

然而在目前阶段,爱国是理想的,民主是有限的,科学是局部的,进步是缓慢的,自不能完全保障公民、学生、网友的权利。在这样的背景下,希望大家怀有最美好的愿望,做最坏的准备;多做积极、正面、建设性的工作,少做消极、负面、破坏性的事情;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少挖坑,少灌水,多学术,不骂人。最后,感谢广大网友在过去的一年中对未名BBS站和三角地版的厚爱,以及对三角地版务人员工作的支持。尤其是部分长期在版面为同学服务的网友和积极带动版面讨论的网友,为三角地的繁荣作出了特别的贡献。希望广大网友在2008年继续关注未名,关注三角地,支持三角地版务工作,并且帮助我们提高版务工作。再次祝福大家,在2008年一帆风顺,心想事成!

北大未名BBS站三角地版版务

luqpaul   BrianTang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