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闲聊个人服务:你不需要用微信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ourai.ws/posts/you-dont-need-to-use-wechat/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闲聊个人服务:你不需要用微信

欧雷 发表于 9 天之前

0 条评论

标签:个人服务

不知各位有没有想过,如果不是工作、商务之类的要求,从纯个人/私人的角度看,自己为什么要用微信或者 QQ 这类即时通信工具,即 IM,自己真的有必要用它们吗?

我不是相关领域的产品经理,也没做过什么调研,在这里我只是从一个普通用户的角度以微信为代表分析下它们给我们提供了什么。

聊天是最基础的功能,绝大部分人只要活着就需要与人交流,可以说这是刚需。

以 IM 起家的腾讯在这方面做得还挺全面的,不仅在参与人数方面分单聊和群聊,在聊天形式上除了基本的文本之外,还有语音、视频甚至直播。

聊天时还有「表情」这种素材助兴,一言不合就开始斗图。

这时,微信是一个聊天工具。

在自媒体方面,微信提供了朋友圈、公众号、视频号和直播等功能,前两者主要是图文形式,后两者则是音视频形式。

无论是朋友圈和公众号,还是视频号与直播,它们都是同一种东西,只不过是以不同形式在不同渠道传播——将个人想法(包装后)向大众辐射。

这时,微信是一个内容平台。

当前中国移动支付的兴起,让人们能够不用钱包只带手机的「便利」生活主要是由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所撑起的,就连到中国生活了一段时间的外国人也不得不竖起拇指赞得顶呱呱。

在此基础上,微信小程序应运而生,使在微信里逛电商、点外卖、生活缴费等各种形式的消费成为可能,而不用去专门下载各种独立的客户端应用。

这时,微信是像多啦 A 梦的口袋一样的百宝箱。

上面简单说了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微信所起到的作用,除了这些当然还有其他用途,像任何 IM 都无法逃脱的约炮/骗炮、诈骗、赌博等,但这些不在谈论的范围内。

即便微信现在看起来已经「必不可少」了,并且对很多人来说不需要找替代品,但还有一些像我这样尽可能追求自由,想要逃离中心化的、相对封闭的各种平台的具有叛逆基因的人存在。

在这么一群人中,有的可能不知道用什么去替代他们需要的微信所提供的功能,因此我要在下面针对上文所说的功能简单罗列出几个替代方案。

当然,如果只是简单地把微信换成支付宝这种「平行替代」,也没什么意义,我要列举的尽可能是去中心化的,或者是由非营利组织或国家组织驱动的。

就我个人来说,大多数时候我是不喜欢聊天的,主要是指闲聊,因为我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并且闲聊有种莫名的魔力,就像抖音一样,只要你开始了,时间就会不自觉地被消耗很多。

最好不要认为自己的自制力有多强,永远不要质疑人性的弱点的强大,最有效的逃脱方式就是远离 IM 这种即时的、同步的交流方式,拥抱异步的交流方式,如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是种很好的交流方式,让人不至于张口就来、胡言乱语、信口开河,在点「发送」之前可以耐心地检查下有没有错别字,字里行间是否措辞不当,自己的语言逻辑有无漏洞。

电子邮件的特性让人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同一个主题上,不必急着去回复,避免情绪化的和分散的回复。

单纯的电子邮件交流,只是一对一地交流,若想多人针对某个主题进行讨论,可以用邮件列表的方式进行。

包括曾经的我在内的很多人都觉得,在「专业性」的微信群、QQ 群,如技术群、设计群中能学到东西,这真是大错特错!

作为一个在一些群偶尔冒泡儿的深度潜水员和经营过几个群的群主,我在这里可以很负责地下个结论——IM 的群就是用来吹水的,学不到什么「专业性」的知识,想靠群学习是不靠谱的幻想。

一个 IM 群,如果比较正经,那这群很快就会「死」,就是说大家基本都在潜水,几乎没人说话;看起来生气盎然的群,里面有价值内容的占比低到可怜,因为只有灌水才能让群有活力。

也许有人会说了:「电子邮件是异步的,发个邮件出去不一定什么时候会收到回信。当需要尽快被回复时怎么办啊?」

还能咋办?打电话啊!

什么?你说和对方不认识,没有电话?既然这样,对方有什么责任和义务尽快回复你呢?

我一直推崇的自媒体阵地就是自己的个人网站,现在那些内容平台所提供的功能,有哪些是在个人网站上搞不出来的吗?在我看来,几乎没有!就算当前没有现成的,也可以开发出来!

个人网站最常见的使用方式就是图文形式的博客,这可以替代公众号;把功能稍微扩展下,就能达到类似朋友圈的效果。

个人网站首页的「时刻」 个人网站首页的「时刻」

利用云厂商提供的 OSS 服务能够存储大量的图片、音频和视频,可以做在线相册、VLOG、播客等,替代视频号和一些相关的微信小程序;直播的话,想做也可以做,只不过开发起来会比较复杂,可以先用 B 站等忍耐一下。

在个人网站上发表内容的人,一般被称为「博主」或「站长」,而喜欢某个网站内容的人则被叫做「粉丝」。他们之间可以通过个人网站上集成的评论系统或上文所提到的电子邮件及邮件列表的方式进行互动。

就像关注的公众号发布新文章时会收到推送一样,「粉丝」们也可以借助 RSSnewsletter 去订阅自己喜欢的个人网站的内容更新推送,前提是那个网站支持。

上面这些只是与产生内容、打造品牌相关的,如何统计流量并将流量变现呢?

流量统计很简单,每个「博主」和「站长」都知道,用百度统计Google Analytics 就行。

至于变现,以往常规的就是广告位出租和文章内容的广告植入。当今常见的打赏和付费内容,前者可以在内容末尾加上移动支付平台的收款码或赞助募资平台的链接,后者貌似还没有较为成熟的第三方服务,需要另外开发。

支持银联的银行卡也能够进行移动支付,乘地铁、生活缴费等都不在话下。

网购等行为的轻度用户,建议选择电脑或线下门店;如果是重度用户,还是使用专门的客户端应用而非微信小程序吧。

对「个人」来说,中心化的服务方式是错误的,我们的各种数据掌握并操控在那些企业手中,尤其是巨头,宛如被圈起来喂养的牲畜。

「以个人为中心的服务」才是正道!其中,与内容产生及消费相关的就是以个人网站为中心去扩展并形成生态。

为什么我所支持的这种方式现在不是主流?可能是因为这三点:相关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不完善,搭建以个人网站为中心的一整套体系成本较高;在国内大环境下赚钱慢甚至不赚钱;人们还没被坑到极限,反抗意识薄弱。

总之,我会为了这个目标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