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信息时代 的 娃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blog.est.im/2022/stderr-001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信息时代 的 娃

Posted 2022-01-10 | stderr

家里的娃逐渐长大,TA在车上喜欢听的歌曲就翻来覆去奥特曼的 OP 和 ED。然后想引导TA 们听点别的,QQ音乐又没有买会员,所以能搜出来的就是各种翻唱或者自媒体的同标题蹭流量的垃圾作品,很无奈。

想起来自己小时候虽然家庭条件一般,但是也是买了收录机和一些经典磁带,能够把自己喜欢的歌曲反复听个够。反复听歌有个好处,那就是专注力的训练,和重复带来的高准确度记忆。现在的娃听歌,由于点播太方便,经常听一半就切歌,然后上一次点的不一定能反复点出来。还有版权的原因,前一阵加星的歌可能过一阵就听不了了。

【箭厂视频】消失了20年后,中国黑胶唱片工厂复活 看到一个评论,很是有感触

ikyokyo 2017-08-18 13:27
作为一个黑胶时代过来,并且家里曾经有过黑胶唱片机的人,我想分享一些当年的旁门左道和玩黑胶奇技yin巧,这些事不是每个听黑胶的人都知道,有些人知道也不会说。
1.黑胶唱片机到后期,已经十分自动化了,按下播放键以后,唱针会自动挪到唱片开始的位置,然后缓缓下降,按下停止键或者放完以后也会自动停止并归位,一切都是由机械实现的。
2.换歌需要手动把唱针抬起来,然后把摇杆掰到对应位置,因为唱片不像CD那样有专门的区域存储时间码,至于怎么判断一首歌在什么位置,用肉眼看就行了,唱片的记录密度很低且都是明文,两首歌中间的空白部分由于没有声音,会有一条深色的印记。
3.同样地,你可以用肉眼看出音乐哪些地方是高潮,哪些地方是低谷,高潮部分因为音量较大,乐器较多,所以花纹刻得较深,安静的部分反之。甚至可以通过整个唱片的花纹判断是摇滚乐还是古典乐。
4.即使不插电你也一样可以听唱片,早年的唱片机就是这样工作的,而且有意思的是,如果你不接喇叭只开唱片机,耳朵凑近唱针那里依然可以听到十分微小的声音。
5.你可以在唱片机出于待机状态时,自己把唱针掰到唱片上,然后用手去转唱片,你将听到十分不均匀的跑调声音,你还可以把唱片倒转,就能听见倒放。还有一种变态玩法,就是把唱片故意歪着放, 这样唱片和唱针会来回摇摆,速度也会忽高忽低,一些老电影里可以看见军方或者坏蛋用这种方法折磨人。
6.唱片永远不会出现CD那种刺耳的磕绊,但唱片一样会卡碟,如果遇上唱片设计不佳,或者唱机故障等原因,唱针在放完一圈后又跃迁回去了,唱机就会在一小段旋律间反复循环,中间会有“嘭”的一声。
7.盗版唱片很难达到正版音质,因为盗版商除非跟唱片厂勾结,否则拿不到母版,所以说数字音乐时代的到来一定程度上是助长了盗版。

现在想起来,磁带/唱片/CD这个东西是一个很好的交互:

  • 具体的歌集和磁带的实物是一一对应的,你在数码时代,你无法回忆起那个下雨天把磁带插入收录机的心情。
  • 数码时代没法根据封面检索。孩子们缺乏音乐对 visual 艺术上的关联。
  • 你还可以自由对歌曲进行翻录、对 instrumental/配乐版 进行自我陶醉的二创
  • 订阅制的歌曲,这对我们这一代习惯了 ownership 的人来说很不安。你购买了,不一定你以后能随时播放
  • 最重要的,孩子们对歌词是没有「字面意义」的理解,他们永远想不到我们小时候会为了一首喜爱的歌,在课堂上偷偷手抄歌词。

第二个故事,娃在一个玩具,百变魔尺,能自己编一个简单的刀剑、枪的形状玩,但是更复杂的结构就做不出来了。看到卖家秀的各种玩意很是想学会,但是视频动作太快,拍摄角度非常不利于学习。娃由于已经近视,所以对TA看LCD屏幕设备也是比较忌讳,所以只是给他看一会儿。于是我回忆起小时候拿一本折纸书反复琢磨,于是去 yangkeduo.com 上搜了一下纸质的魔尺教程材料,居然销量只有区区几十,我不明白成百上千的娃是怎么学会魔尺的高级玩法的。都靠自己琢磨吗?还是娃自己从手机/Pad上获得?

所以最近一直被这个问题困扰。信息时代对当代社会来说是怎么样的 impact。家长持有手机和数码设备,对着信息有绝对的掌控权,可以指定什么时候看什么东西,娃和我们小时候比起来,更像是家长和老师附庸,缺乏一个自由探索的条件。虽然网上好东西多,但是在TA们对自由点播和检索的内容有把控能力之前,TA们的资讯获取能力恐怕是及其狭隘和封闭的。加上国内的在线平台质量又参差不齐,容易看「歪」的东西上瘾。更不幸的是,他们这代人又伴随这平庸出版物的极大丰富,比如被很多人喷三观有问题的《米小圈》《姜小牙》,恰好是娃的最爱。对严肃(aka 枯燥)一点的纸质内容,他们又非常不耐受,有典型的数码戒断反应。唉。

当然这或许是我家娃自己的的原因,或者是我作为家长的问题,但愿是我想多了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