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设计上云,能多大程度上提高团队效率?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my.oschina.net/u/4806939/blog/5395679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设计上云,能多大程度上提高团队效率? - 胖头鱼OSC的个人空间 - OSCHINA - 中文开源技术交流社区

环境的演变催动着人们工作方式的“进化”;传统工作中的冗杂程序被迭代,也将成为必然趋势之一。那么在设计工种中,未来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办公新趋势?有可能是“上云”。而此次腾讯设计云系列产品的上线,也许就印证了这一点。

——————/ BEGIN /——————

受疫情的影响,传统的办公场景正在加速线上化。

如今,许多工作与协同,都可以在线上完成,并不会降低工作效率。但对于设计这个工种来说,即使在现实中,依然存在沟通效率低、信息不同步等诸多难题,更别说将沟通过程搬到线上。

在知乎「设计师们最大的悲哀是什么?」的提问中,高赞回答说,“是成为一个没有灵魂的作图机器”。这也是很多设计师的现状,困在冗长的流程里,项目参与感低,设计的价值被进一步稀释。

为了解决这样的难题,腾讯上线了腾讯设计云系列产品,面向设计协同、智能创作等多场景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以自身产品能力,为传统的设计工种带来新变量。

那么,设计「上云」,为什么可以释放设计价值,提升团队效率?

设计师困在流程里

纽约时报曾这样评价雷蒙德·罗维:毫不夸张,罗维先生塑造了现代世界的形象。

罗维也是许多设计师的偶像,不光因为他设计的产品数不胜数,大到飞机轮船,小到口红和可口可乐瓶。

更因为:他是少有能推动产品从本质上进化的设计师。

在汽油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焦点之前,罗维便提倡生产车体低,车形细的节油型汽车,这在当时并不受主流市场欢迎,而罗维始终坚持并将自己的理念落地,最后取得了成功。

这在国内的设计师工作氛围中是很少见的。

在企业里,设计师大多被看作“资源”而非“伙伴”,对产品的参与度和话语权都很低,这也造成了设计师很奇怪的处境:部门需要设计师,但不太需要设计师的意见。

这种现状是有历史原因的,互联网人口红利期里,产品忙着抢流量,重要的是补贴、功能和广告。

产品体验如何,设计是否美观,不是争夺用户首先需要考虑的事情,功能类需求的优先级往往要比体验类高很多。

也因此,设计并没能获得应有的重视。

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比起参与共建者,设计师的位置更像一个随时等待接brief的乙方。

但实际上,设计应该是贯穿产品研发全程的整体性工作,需要从前期测试到迭代发布全阶段参与,这样才能保证用户体验始终统一。

而在传统的设计工作场景下,业务链任何一环的反馈,都很难及时同步给设计师,只有当产品经理想提需求时,这些反馈才会被有选择性地拿出来讨论。

更多时候,设计师每天的工作,是对接各种各样的需求方,汇总修订多方的修改意见,为前端标注图片等。

常见的场景是:审批者依靠截图标注出想要修改的地方,把修改意见逐字标在旁边,设计师对照反馈一一修改,再重新审核。如果涉及到多个审批者,流程将更加繁琐。

在冗杂的流程中,设计师做了太多无用的沟通和低效的工作,难以发挥设计的专业价值。时间一长,设计师感受不到参与感和价值感,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设计师的产出对于整个团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好的产品离不开体验,设计师作为用画面与用户沟通的那一群人,更需要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和沉淀,而不光仅仅是做一个执行者。

想要迎来质变,首要任务就是将设计师从重复的工作、繁杂的流程中解放出来。设计师一直在期待一款好用趁手的工具诞生,能降低各需求方之间来回多次的沟通成本。

事实上也应该是这样,信息时代的最大特点,便是信息能够快速自由地流动,减少信息不对称,进而提升整体效率。

困难的地方在于:大而全的产品太臃肿,小而精的产品又不够普适。

需求推动技术革新

腾讯设计云给出了一种全新的想法和可能性:通过不同产品的组合,为不同的需求场景提供解决方案。

设计师工作中,存在的一大难题是信息差。

设计师得到的信息,往往来自于项目组沟通完需求与方案之后,产品经理去告知其需要做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这样的工作模式往往会带来一些问题:设计只参与其中一环,对项目很难有全盘的理解。

另一方面,需求的信息可能实时都有变化,而这些很难及时同步给设计师。尽管有些变化对于设计师来说是重要的,可能会影响方案的最终产出。

腾讯设计云ProWork和CoDesign两款产品的组合,是专门面向设计协同场景的。

团队成员可以在ProWork上通过任务清单进行日程管理,可以配置优先级、日程颜色、花费时间、关联项目。产品经理、设计师、技术研发等不同角色,都能在同一个平台上看见彼此的工作进展,信息实时流动,减少不必要的协同,做好项目的整体资源统筹。

设计师完成工作后,在CoDesign提交设计图,其他组员无需下载文件,就可在线预览设计稿,修改意见直接逻辑连线和文字备注标注在图上,反馈意见更及时。设计师通过评论列表就能一次性查看所有成员的评论意见,完成修改稿后上传,CoDesign会自动同步给其他同事。无缝对接产品经理、设计师、开发工程师的上下游高效协作。

通过ProWork和CoDesign的组合拳,设计师能够更全盘地掌握项目全貌,与多方实现高效协同,降低沟通成本。

“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自媒体时代下,企业的营销渠道大幅增加,营销内容也更加多样化和碎片化,传统设计师的工作方式,难以很好地承接住这些碎片的需求。

这样的趋势下,人们越来越需要一个低门槛、简单好用的设计创作工具。

腾讯设计云腾讯云智绘就是面向这种需求而生,它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素材智能化设计平台,平台拥有海量素材,用户可以根据需求,在平台上挑选适合的模版,替换文案后一键生成,就能轻松创作出想要的设计,节省搜集素材和处理图片的时间,还能规避侵犯版权的风险。

现在,很多公众号因为文章排版、头图设计等需求,依然需要为团队配置一名设计师,但实际上这类需求并不复杂,依靠智能设计工具大多可以轻松处理,降低团队人力成本。

另一方面,将简单的设计需求交给工具,也能进一步解放设计师的生产力,让其有更多时间与精力去做更有创造力的事。

大公司的效率损耗往往更高。

在很多互联网公司,每个部门甚至小组都有自己的组件库产品,各自服务于不同的方向,但本质上是类似的产品。

因为这些组件库产品,部门不得不专门分出部分人力维护,在重复造轮子的过程中,生产效率流失了。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腾讯做了TDesign产品,为设计师开箱即用的UI组件库,为产品体验设计的各个环节提供解决方案,做好连接的角色。

同时,因为各部门共用一套组件库,视觉风格和设计语言也能更好地保持一致。

搭配拥有高效开发能力的拖拽式开发平台微搭低代码,企业可快速实现云构建和发布,拥有敏捷开发能力,有效提升设计研发效能。

新能量注入,变化正在悄悄发生。

设计时代3.0

上个世纪末,电脑还未普及,设计师执笔,在白纸上一笔一画勾勒出产品草图。到后来,人们步入互联网时代,设计师开始借助设计软件完成工作,工作效率得以翻倍。

如今,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成为趋势,席卷各行各业,设计行业也重新迎来新一轮的改造。

从1.0到2.0的进化,是低效到高效,而2.0到3.0的更迭,是从无序到有序。

生产力工具层层迭代的价值,在于冗余流程的加速。

这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

互联网野蛮生长年代,设计的价值一直被低估。

而来到存量时代,互联网产品遍地都是,而功能又大多趋同,人们不得不重新关注产品的精细度和完整度,糟糕的产品体验,势必会带来用户流失。

而这就要求设计师们不光仅仅是做设计,还要有分析用户,优化体验的能力。投资人Peter Levine曾说,新十年是“设计时代”,设计将成为整个产品研发的关键。

在这样的趋势下,设计协作工具的形态亟需被完善。

腾讯设计云矩阵共包含十款产品,如主打智能设计的云创腾讯云智绘,主打设计协同的ProWork和CoDeign、主打快速研发的微搭低代码和CODING等。

通过产品的系列组合能力,能够应用在不同的设计场景下,比如市场调研应用场景,没有设计师的中小型企业的全流程设计应用场景、设计部门高效应用场景和开发者一站式的多端应用场景,从不同纬度帮助公司更好地提升设计环节的工作效率,进而推动整个项目流程加速。

几个月前,咨询师Jared Spool发推特说,任何影响设计的人都是设计师,包括开发人员、PM甚至公司的法务。

在这个人人都能指着设计师的屏幕,发表几句观点的环境里,设计师反而更应该保持理性和清醒,对于未来的设计师来说,比起作图能力和审美,洞悉用户与深度思考的能力反而更加重要。

有了新工具的赋能,设计师只需关注设计本身,繁琐的沟通、重复的工作由协同平台的项目流程和管理能力解决,为设计师创造一个高效和透明的协同环境;各端信息时时流动同步,设计师全程参与开发流程,设计产物与研发产品可始终保持一致,实现设计价最大化。

两千多年前,人们在陕西咸阳到内蒙古包头之间,修了一条笔直的马路,这是人类史上第一条高速公路,一直从秦朝使用到清朝。

到今天,国内高速公路公里数超过14万公里,已然成为城市重要的基础建设,持续拉动着各地经济。腾讯设计云正在做的事情也是这样,用自身产品能力,为设计行业修一条快车道,从而提升整体效率,创造更多价值。

对于设计师而言,或许他们也能离用户体验更近一些,逃离「作图机器」的命运。

—————— / END / ——————

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作者:张美芽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