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回到家乡“玩虫子”的90后大学生村长,八年发现15个昆虫新种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dingkeji.com/post/hlw/145433.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回到家乡“玩虫子”的90后大学生村长,八年发现15个昆虫新种

data.png2022-01-07 15:12:32      source.png钉科技     

“在钢筋丛林的城市结构和快节奏的生活面前,我们已经对大自然渐渐陌生,更疏远了很多漂亮的昆虫……很多昆虫其实不仅长得漂亮,还很温柔,没有毒,更不会传播疾病”。在一场针对小学生的讲座上,熊紫春对底下的孩子和家长们说道,他觉得人们对昆虫有那么多的误解。

1990年出生的彝族小伙熊紫春, 从云南农业大学毕业后,回到了家乡云南省临沧市水坝头村支援建设,并被选为水坝头村村长,目前他还是中国科学院哀牢山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站的监测员。

8年时间里,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水坝头村及其周边的区域,进行昆虫为主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发现并发表了临沧地区昆虫新物种15个,中国新记录种1个,云南新记录种1个。这些走向全世界学界的新种,产地都写着他的家乡——水坝头村的名字,他希望以此引起更多人关注,带动家乡发展。今年,他还自费把自己的家改造成了一个乡村博物馆,给留守儿童做自然科学教育,并持续打造供大城市青少年的科普研学路线,发展生态旅游。

image.png

(熊紫春发现的部分新种)

image.png

(自费把自己家改造成自然博物馆)

2017年起,熊紫春开始在自己的快手账号“滇虫社昆虫科普”上传自己拍摄、剪辑、解说的昆虫科普视频,收获了数万粉丝。很多人因为他,开始关注水坝头村的丰富物种,关注环保,关注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这一永恒命题。他不仅是一位科普工作者,更是乡村振兴战略之一----“乡村生态振兴”的实践者。

111.jpg

童年所有美好回忆都和家乡有关

和昆虫打交道,是熊紫春从小养成的习惯。他出生在云南临沧云县漫湾镇昔宜村水坝头组,童年有大量的时间在野外嬉戏,与千姿百态的植物作伴,与数不胜数的昆虫为友。尤其是五六月份,虫子较多的盛夏时节,他更是沉醉于形态各异的昆虫世界中。

222.jpg

但是在他读小学的上世纪90年代,家乡的信息还比较闭塞,没有书籍可供查阅,学校的自然课也都是在讲物理化学的基础知识,他没有条件接触到更多与昆虫有关的知识,只能听村里的老人们介绍一些本地昆虫的民间俗称与基本习性。更多的时候,是他一个人伏在树林里默默观察,他会把对这些昆虫的意外发现写在日记和作文里。这些童年的点滴喜悦悄悄沉淀在熊紫春的心中,奠定了他今后的科研兴趣与发展方向。

333.jpg

(如今,熊紫春把昆虫展带进了校园)

高考后,熊紫春选择去云南农业大学学习植物保护专业。在大学里,除了理论学习,他也参与了诸多校外实习,开始学会有目标地在野外采集昆虫和制作标本。大学里的专业性学习为熊紫春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他意识到小时候听村里老人口耳相传的很多昆虫知识是错误的,而对这些知识的科普是个很有必要的工作。他开始用学术科普的眼光来打量昆虫:这是动物界中不论种类还是数量都最丰富庞大的一个类群,而这个类群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昆虫,不仅可以培养他们对身边物种的严谨探索精神,也可以让人们对生物多样性有更直观的认识,从而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回到家乡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为家乡建设做出一些积极的贡献,这个想法便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从省会昆明回到家乡水坝头村,在大多数人看来,这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熊紫春是他们村子里的第二个大学生,他明白父母对他的期望,是考出农村、离开家乡,在城市里面找到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熊紫春并非没有过挣扎。但是童年所有的美好回忆都和家乡有关,这份浓烈的家乡情结实在难以割舍。于是他决定跟从本心。

“采集到了目标种类,就像见到了朝思暮想的恋人”

2013年,熊紫春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支援建设,工作之余,他始终坚持着昆虫的考察与科普工作。每一年里,熊紫春都有超过半年时间在野外做昆虫考察。采集到某个罕见的种类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有时需要在山上勘察数天才能有所收获。因此,对他来说,在野外用煤气灶煮面条吃,睡帐篷、睡车里,被蚂蟥咬上几口,已是家常便饭。常年奔波在外、风餐露宿,有时还难免遇到一些极端危险的情况。

444.jpg

(熊紫春在野外考察—右二)

有次野外考察,他和团队要调查的目标昆虫在悬崖下方,他们在那里蹲守时,突然听到背后有轰隆的响声,转过头去看,发现居然是山崖上风化了的石头掉落下来,仿佛整座山顷刻间就要土崩瓦解。求生的本能让他们疯狂逃跑,还好最终躲过一劫。他失魂落魄地回到宿舍后,便开始认真思考是不是要放弃昆虫考察,毕竟生命是如此的脆弱。但第二天一觉醒来,他还是像往常一样上山去了,因为那份热情还在,“人活着有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还是挺不错的,所以我又继续下去了”。

对熊紫春来说,除了偶尔的危险,追求梦想让他感受到的更多是兴奋与喜悦。每次野外采集之前,他和团队都会把基本路线、目标种类规划好,如果顺利采集到了目标种类。那一刻,“就好像是在异地恋中,少年终于见到了自己朝思暮想了很久的女朋友”。

这份热爱也为他带来了足以骄傲的成绩,八年来,熊紫春在家乡一共发现了15个昆虫新种。“新种”就是说在全世界是第一次被发现的昆虫,可以由发现者来命名,并发表文章刊登在动物学学会的期刊上。这十五个新种的产地都写着他的家乡——水坝头村的名字,他希望可以用这种方式,引起昆虫学界对家乡的关注,进而带动家乡的相关产业和经济发展。

555.jpg

(2020年发现的水坝头村昆虫新种:熊氏拟虎天牛)

用自己的兴趣和知识为家乡做贡献,也是他为自己设定的人生使命之一。2017年,熊紫春被选为水坝头村村长,他被乡亲们称为“保姆级村长”。因为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剩下大量的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孩子们作业不会做会来找他,老人们不会用智能手机也会来问他,大事小情他都一肩挑起。

666.jpg

(村里的孩子们)

地处边境地区,孩子们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熊紫春感到,村子里孩子们普遍交流能力欠佳、不自信,也很害怕陌生人。于是,每次出去采集的时候他会约上留守小朋友一起去,有外部科研机构来交流,他会聚集几个村里的小朋友一起过来,让他们增长知识。这几年,熊紫春能明显感觉到孩子们变得自信了,科研机构和大城市的孩子来了,村里孩子们会主动落落大方地与其交流、介绍昆虫知识,而且会得到对方正向的反馈。他们逐渐为自己和家乡感到骄傲,也更加热爱家乡的一草一木。

777.jpg

(村里孩子和外地来的自然爱好者一起交流)

从水坝头的“熊村长”到短视频平台上的“熊社长”

“昆虫”是他选择的一条把家乡推向外部世界的重要方式,而这种方式在互联网短视频的加持下,也逐渐为家乡打造出知名度。

之前,因为村里人人都用快手,他平时也会以一个游客的身份去刷感兴趣的视频,有一次,刷到一位创作者发的自己发现叶䗛的视频,好几百万的播放量,有很多快手网友在下面问这到底是什么物种,有没有毒,为什么长得这么像一片叶子?     

熊紫春随手在评论区写了一段,解释了叶䗛的分类地位,生活习性以及“拟态”知识。令他吃惊的是,在他看来只是回答了一个习以为常的问题,评论却得到了好几千人的点赞,甚至有几百人来关注自己的账号,希望能为它们解答关于昆虫的奇怪问题。

“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所喜欢,所学到的知识是可以为更多人带来帮助,我很感动”。从2017年开始,熊紫春也成为一名短视频创作者,在快手上坚持科普工作,这一坚持就又是五年。

打开熊紫春的快手账号“滇虫社科普”,就仿佛进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昆虫王国:配色旖旎华贵的纨绔麝凤蝶、翅膀看上去与枯黄落叶别无二致的枯叶蝶、中国最大的吉丁虫、近距离高清视角下的蚊子与家蝇……这是熊紫春多年以来在野外勘察、采集、拍摄昆虫的成果。

888.jpg

随着更多人的关注,他也持续为大家解答生活中关于昆虫的问题。他曾帮网友找到了几十年前遇到过的印象很深的奇特昆虫,弥补了他们童年小小的遗憾;帮孩子父母解除对自己孩子喜欢昆虫这件事的担忧,让父母可以更加坚定支持孩子的热爱;他还帮宝妈解答了常见的家庭无害昆虫,让她更加放心地照看孩子……

熊紫春还会认真对待学生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有一次在快手视频里说有的地方蛐蛐也叫蚂蚱,有很多学生评论说蛐蛐和蚂蚱是不同的昆虫。熊紫春觉得这样的问题就很有趣,所以又单独做了一个视频来解释这个问题,让学生们知道了昆虫分类中俗名、统称、学名和中文名之间的关系,当以后遇到蛐蛐和蚂蚱这样的表达时候,学会会知道如何更加严谨地去表达。

采集、科普昆虫是一项孤独的工作,带动家乡发展也是任重而道远的工程,作为读完大学又回到家乡“和虫子打交道”的年轻人,很多时候,他会面临来自他人的质疑以及父母的忧虑。每次想放弃的时候,快手上的粉丝都会给他鼓励:“快手上不是有戳一戳的功能嘛,每次打开看见有粉丝戳我,你怎么还不更新啊,因为已经好久没有人肯定我了,而这些来自陌生人的鼓励,都会让我收获一种继续坚持的精神力量”。渐渐地,也有不少粉丝和他成为了好友,专程来到云南水坝村来体验这里丰富的昆虫世界和天然的生态环境。

 image.pngimage.png

为了集中展示家乡的风土人情和旅游资源,他自费把自己的家改造成了一个乡村博物馆。展示自己采集制作的昆虫标本,还有彝族人独有的民俗器具、农耕时代保留下来的古旧物件等等。他希望能够以乡村博物馆为中心,融汇本地特有的自然资源、民俗文化、农耕文化,一方面为家乡的留守儿童做好自然科学教育,另方面打造出对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青少年的科普研学路线。

10.jpg

(科普展上带孩子做标本)

他也会在这里继续昆虫采集与研究,会持续为家乡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他总是会想到自己小时候,有着旺盛的求知欲但学习资源极度匮乏,现在有了国家良好的政策环境、有了移动互联网、有了短视频,他希望用毕生所学,来帮助像他小时候一样想探索自然的孩子们。

文章详情:回到家乡“玩虫子”的90后大学生村长,八年发现15个昆虫新种

钉科技(微信号:dingkeji2015),专注TMT领域创新研究报道,第一批今日头条“百群计划”签约媒体和入驻头条号创作空间的科技新媒体,荣获腾讯2015年度最佳新锐自媒体,2016年腾讯企鹅号年度新媒体,2017年UC量子计划获奖新媒体,被中国科技信息评为“影响中国科技行业自媒体50人”,是2015-2016连续两年工信部手机与应用创新大赛专家评审媒体。商务合作请发邮件:[email protected]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钉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的文章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钉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邮箱:[email protected]

钉科技技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