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公益营销的策略与方法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digitaling.com/articles/673784.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公益营销的策略与方法

未标题-1.jpg

首发:空手

春秋时期,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如果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回国后可以到国库报销赎金。孔子的弟子子贡在国外赎了人,却拒绝领取赎金。孔子知道这件事后,就批评了子贡。他说领取赎金并不损害德行,但是不领赎金以后就没人愿意再赎人了。

又一次,孔子的另一名弟子子路救了一个落水者,那人为表感谢送了子路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知道后高兴得说,这下鲁国人一定会勇于救人了。

道理很简单,子贡赎了人又拒绝赎金,给赎人这件事树立了崇高的道德标准,以后再有人赎人就不好意思要钱了,那么只好干脆不赎。所以说,圣母行为要不得啊。

孔子见之以细,观之以远,可见是一个深谙人性的思想家,而并不是一般人想象中那般高高在上、食古不化、不切实际的道德家。

开篇讲这段故事,也就是我对公益营销的总体看法。做公益是大善举,值得鼓励和赞美。但是企业自身如果能从公益行为中也获得收益,那么这势必会鼓励企业投入更多资源去做公益,以及影响更多企业去做公益。

今年7月河南暴雨,鸿星尔克慷慨捐款5000万,随后冲上热搜,广大网友们冲进鸿星尔克直播间、线下门店将其产品一扫而空。

2008年汶川地震,加多宝捐款1亿,当时网上出现了一个帖子要求封杀加多宝,让它从中国的货架上消失!——也就是说货架上一罐,就买一罐,买空加多宝。“封杀加多宝”这一话题随后闻名全国,引发消费者争购加多宝的热潮。

企业因为做公益而提升了社会知名度,树立了企业社会责任形象。消费者因企业做公益而给予其好评与支持,这就是一件正循环的事件,也是咱们普通人值得做的事(赞美捐助人而不是逼捐)。

这篇文章谈公益营销,那么我们来看这个名词,既然我们叫它“公益营销”,把做公益视为企业营销的一种,那么我就从营销的视角而非道德的视角来谈一谈公益。

公益有很多种,比如关爱儿童成长与教育、保护未成年人、关爱残疾人和弱势群体、助学、三农、环境保护、动物保护、支持交通安全及反对酒驾、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如节约用电用水、戒烟等。

从社会责任的角度来讲,企业作为社会公民应该尽自己的能力与资源,并根据国家规划去做公益,多多益善。

从营销的角度来讲,企业则应该选择那些与自身相关,符合自身战略要求的公益行为去做营销和传播。

比如说水企农夫山泉,可能它做了很多公益,公众都不知道,但是农夫山泉拿出来宣传的是保护水资源。

每年3月22日世界水日,农夫山泉都会做公益活动,“美丽的中国,美丽的水”“水的质量决定生命的质量”等口号也算是家喻户晓。农夫山泉做水资源保护方向的公益营销,这是和它包装水的产品特点和品牌价值有关。

remote_163938881799022.png
remote_163938881735566.png

比如说乳企澳优,2014年打造“守护第一口奶”的公益营销,倡导母乳喂养,普及科学哺乳观念。这一活动受到了众多明星和普通消费者的支持,也对品牌形象和企业社会责任形象的提升颇多助益。

澳优做支持母乳喂养方向的公益营销,这是和其奶粉行业的属性和品牌形象有关。

比如说汽车之家,作为国内知名的汽车网站,它开展的公益营销是关注儿童乘车安全,推动儿童安全座椅立法。

还有国际著名药企辉瑞,它有一个营销推广,虽然严格来说不是公益营销而是事件营销,不过我觉得也非常值得拿出来讲一下。所以这里说一下辉瑞做的这场《莫扎特80岁音乐会》。

loadimg.gif
点击查看项目详情

莫扎特作为最顶尖的音乐家,可惜英年早逝,35岁死于细菌感染。那么为什么还有一个莫扎特80岁的音乐会呢?

这是因为作为药企,辉瑞问了一个问题:如果莫扎特有幸活到了80岁,那么他又会创作出来何种令我们惊叹的作品,我们今天的文明之河又会何等璀璨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辉瑞利用了谷歌的神经网络技术Open AI,让机器去深度学习莫扎特本人的音乐作品,然后生成了三首全新的钢琴曲目,作为莫扎特40岁、60岁和80岁的作表作。当然这三首结合也结合了这三个时间节点上,当时古典音乐发展的特征而创作。

最后,辉瑞把这三首人工智能创作出的音乐作品,交给著名音乐家进行改编,又找了知名的交响乐团,举办了一场真实的音乐会。这就是《莫扎特80岁音乐会》。

我认为这个事件营销做得好,首先在于它体现了辉瑞的医药行业属性。因为莫扎特是死于细菌感染的,如果保持健康的话会帮助他取得更大的成就。

其次是这个音乐会采用人工智能创作音乐作品,技术含量很高,很有点黑科技和脑洞大开的味道。这能够让人联想到辉瑞作为全球顶尖药企的技术形象、科技创新实力。

还有就是这场音乐所透露出的浓浓的人文修养,体现了辉瑞的企业价值观和品牌底蕴。

假如我们进一步去思考,辉瑞这个事件营销也可以变成公益,比如将音乐会的门票收入(如果不多的话再加上一笔资金)捐助医疗机构,或支持贫困地区防治细菌感染。

或者我们再进一步,除了莫扎特以外,另一个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晚年还耳聋了呢……那么辉瑞是不是可以开展一个针对听力障碍者的公益营销,打造一场可视化的贝多芬音乐会,通过技术手段让音乐可视化,然后只邀请听障者参加,让他们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可以参考apple music的可视化效果,或者参考妆年美即面膜的一条微电影)。

辉瑞可以借助宣布对听障人士的关注与关怀,为他们提供基金、医疗研发、助听设备等方面的支持,并呼吁全世界关注、关爱听障人士。这种带有公益性质的事件营销,对于辉瑞来说在品牌知名度、形象和影响力等多个方面都是一种提升。

综上所说,企业应该去营销什么样的公益行为,核心是三条标准:

1、符合企业战略与行业发展趋势

2、符合品牌价值与形象

3、体现产品功能,自身产品可以参与其中

这样的公益营销才更能让企业受益,实现品牌价值与企业形象的双提升。明确了公益营销的方向和内容,接下来我们再说说如何打造公益品牌和公益IP,什么样的公益事件更易于传播和引爆?

在我看来,近些年来做得好的公益事件和公益IP有4个——

第一个,2014年的“冰桶挑战”

它的主要活动形式是参与者给自己当头浇一桶冰水,然后点名其他人浇水。被点名者要么在24小时内接受挑战,要么就选择为“渐冻症”捐出100美元。

这一活动不需要我做过多介绍,当年它曾风靡全球,虽然很多人玩浇水玩得不亦乐乎,实际上并没有捐款,违背了发起者的初衷,但渐冻症这一罕见冷门的疾病由此为全球所熟知,还是证明了这一公益行动的巨大成功。

remote_163938881860226.png

第二个,“地球一小时”

这是一个年代更久远的公益IP了,它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针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全球性节能活动。具体活动形式是在每年三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晚上20:30开始,集体关灯一小时,包括关上各种非必要的耗电产品,以此来表达参与者对气候保护的关注与支持。

虽然关灯这件事有一些争议,不过“地球一小时”的确非常成功。它的首场活动是在2007年于悉尼举办,第二年就成了全球最大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之一,扩散速度很惊人。如今“地球一小时”是一项全球性的、持续开展的公益行动。

第三个,“蚂蚁森林”

蚂蚁森林是蚂蚁集团推出的一项带动公众低碳减排的公益项目,2016年8月在支付宝公益板块上线。

借助蚂蚁森林,消费者可将自己的各种低碳消费行为转化为“绿色能量”。能量可用于在APP内虚拟种树,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把它变成一棵真树种在急需生态保护的地区。

这一活动的影响力同样巨大。2020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支付宝当时公布了一组数据:截至2020年5月底,蚂蚁森林的参与者达到了5.5亿人次,累计种树2亿棵,植树面积超过274万亩,碳减排超过1200万吨。可以说,马云和他的蚂蚁集团投入了巨资,为中国环保事件做出了卓越贡献。

remote_163938881837942.png

第四个,腾讯公益“1元购画”

这是2017年8月腾讯公益做的一场公益捐款行动,它瞬间刷爆了朋友圈,仅半小时内就有数百万人参与了这个小活动。

活动形式非常简单,腾讯公益在一个H5内展示了部分患有自闭症、唐氏综合症、脑瘫等疾病的“小朋友”的画作。参与者可以付款1元购买一张电子版画作,作为捐款对他们进行支持。同时H5还会将你购画行为生成图片,以便参与者转发朋友圈。

点击查看项目详情

这四个公益行动,代表了公益营销的三种形式——

蚂蚁森林是公益产品的设计。虽然它的成就离不开依托于支付宝这一超级APP,但它自身的各项功能、流程设计是独立而完整的。我觉得最值得称道的一是游戏化机制的引入,也就是积分、徽章、排行榜的成长系统,让公益变得更有趣更生动;二是社交机制的设计,用户可以和朋友进行交互,分享绿色能量。

“地球一小时”是公益IP和公益品牌的打造。它有自己的名称、logo的设计,固定的活动形式和仪式感的设计。

“冰桶挑战”和“一元购画”则是非常成功的公益campaign发起。这两次公益活动的推广都非常成功,引爆了最广大用户的参与,在社交媒体上制造了前所未有的热点与刷屏。

从这些案例中我领悟到,要想将公益活动实现好的推广,放大其效果和参与人群,并且打造出来具备长期持续性和广泛影响力的公益品牌出来。那么对于企业或者公益组织来说,需要在这些方面下功夫——

首先,公益营销应尽可能聚焦具体项目和目标人群。

企业做公益不应该泛泛去谈大爱、慈善、奉献,而要有明确具体的目标和人群,要拿出具体的行动。抽象空洞的概念很难打动消费者,不如具体而微的对象与场景。

比如“冰桶挑战”针对渐冻症,“一元购画”针对自闭症,都聚焦到了特定的目标群体上。再如今天抑郁症患者越来越多,全社会对抑郁症的关注与报道也日渐增多,这也是企业公益营销值得考虑的一个方向。

其次,公益营销也要往品牌化方向打造,将其当成一个持续性的品牌与IP去打造。

公益品牌要有自己固定的名称,可识别的logo,一两句话可以概括的具体任务。在这同一个公益品牌的指引下,企业可以每年、每月等不同时间展开不同的公益行动,但公益的内容与主旨是与公益品牌的设计保持一致的。

比如蚂蚁森林和地球一小时。

还有雪佛兰的“红粉笔”。它是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与雪佛兰品牌联合主办的一项乡村教育计划,自2006年开始。“红粉笔”号召并组织受过良好教育的商务人士到乡村学校支教,帮助改善偏远地区师资力量薄弱的状况,推动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当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点击查看项目详情

再如普利司通的“幸福七巧板”。它是由《周方周末》与普利司通自2009年共同发起的,关注经济欠发达乡村地区儿童教育的大型公益活动。具体活动形式是通过“成长教室的捐赠”与“第二课堂支教”的组合方式,为乡村小学提供音乐、美术等教材,旨在将想象力、创造力、美和幸福传达给当地的孩子们。

从品牌的角度来讲,“红粉笔”和“幸福七巧板”都是非常成功的公益品牌设计。

它们的名称和logo设计很棒,非常有识别性,又和其公益属性相关,能让人产生美好的联想和祝愿。在传播上,雪佛兰和普利司通对品牌也非常注重规范和整体性。

remote_163938882082772.png
remote_163938882036543.png
remote_163938882020174.png
remote_163938882146053.png

不过这两个公益品牌都开展了十多年,影响力并没有放大到全社会层面。可能我今天文章里不提,很多人还不知道这两者的存在。为什么这两个公益品牌没有传播出去呢?其实是缺少了我后面所说的两点。

再次,公益营销应该有具体的行动指令和可识别的动作,以加强消费者的参与感。

比如地球一小时就是关灯,冰桶挑战就是浇水,蚂蚁森林就是种树。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胜过平庸地做一万件事。对于公益营销来说也是一样,把一个公益动作重复十年、二十年,这就是流芳百世的大善举。

除了上述公益行动以外,近些年为大家所熟知的公益行动还有“免费午餐”。“免费午餐”的活动形式是倡议每天捐赠3-4元,为贫困学童提供免费午餐,帮助中国儿童免于饥饿,健康成长,改善中国乡村儿童的营养状况。

remote_163938882155394.gif
remote_163938882140559.gif
remote_163938882176249.gif
remote_163938882187172.gif

另一个在推广上比较出彩的是“翻书越岭”。它是2021年3月菜鸟驿站联合单向空间和Heaven&Hell一起向全社会发起的公益活动。活动形式是向大家征集闲置文学书,号召大家一起捐出一本书,让孩子们见到更大的世界,成为更好的人。

因为活动形式更简单,活动内容更具象,因此在传播上更有爆破点,对消费者来说也更有记忆点(“翻书越岭”就是海报文案很出彩)。

点击查看项目详情

尤其重要的是,简单具体的活动形式简单具体,更加方便普通民众参与进来,将活动一起做大,放大公益活动的效果与影响力。

最后,公益营销应尽可能引入社交机制,制造社会效应。

“冰桶挑战”之所以引发全球浇水风潮,是因为它的活动形式中设计有一个点名机制。每一个浇水者,都要点名自己认识的三个人参与,如此一来自然形成了一传三、三传九、九传二十七的裂变效应。而且接受挑战、往自己头上浇冰水这件事能够给参与者带来乐趣和刺激。

“一元购画”之所以刷爆朋友圈,同样是因为它利用了微信的社交影响力,活动中就设计了自动生成海报,供参与者发朋友圈的环节。再说,作为活动形式的H5、花1元钱购画的参与门槛也很低。

另一方面,则是参与者只需要花1元钱,就能发一条朋友圈展示自己的爱心,这给参与者提供了社交激励。

至于蚂蚁森林,“虚拟种树”本来就可以视为一种养成游戏,看着自己种的树一点点长大很有成就感。而且它在支付宝APP内也有类似早年“偷菜”游戏的社交机制。

综上所述,公益营销要想引发社会风潮,调动起广大民众的参与热情,核心是要有三个要素:

其一,引入社交机制。像“冰桶挑战”依托微博、“一元购画”借助微信、蚂蚁森林内生于支付宝。

其二,提供社交奖励。要让参与者从公益活动中得到精神奖励,获得愉悦感和成就感,抑或获得自我实现价值,让自我形象在公众面前更进一步。

其三,因爱之名。有了爱与慈善的名义,那么消费者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进行分享时会更有动力,而且没有负担,没有顾虑。

因为公益活动不像商业行为。消费者在转发商业活动、商业信息时还是会顾及到自己的形象和面子。比如很多人不会把拼夕夕“砍一刀”的信息转发到自己朋友圈和公共大群,只会在自己私密的亲友群中进行转发。

有了这些要素的加持,那么公益活动就能卷入更多民众一起参与,将公益的社会影响力发挥到极致。

以上这些就是我对公益营销的一点小思考,衷心希望更多人、更多企业、更多组织参与到公益营销中来,给我们的社会更多助益,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作者公众号:空手(ID:firesteal13)
1620722212553881.jpg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