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是什么让年轻人“盯”上凶宅?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pintu360.com/a71097.html?s=8&o=0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是什么让年轻人“盯”上凶宅?

摘要:凶宅,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从来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上个月一场凶宅试睡直播,曾经登上微博热搜,虽然当时吸引了近5万人观看,可是无人竞价,最终导致流拍。但根据最新消息,在第二次拍卖活动中,这套房子的起拍价由120万元降至96万元,结果很快就以128.5万元的价格成交。

近两年国内成交的凶宅,似乎越来越多了。

去年7月,发生过凶杀案的杭州一凶宅以222.14万元成交,高于市场评估价220.2万元;今年10月,温州一凶宅以95.2万元成交,拍卖起拍价71.2万元,评估价为126.8万元;“魔都”上海也成交了一个凶宅,比市场价低了两百多万,据说一天之内就卖出去了。

凶宅,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从来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但实际上凶宅的客户群体一直存在,一位网友在网上吐槽称,“鬼可能没有穷来得可怕”,而“凶宅卖不出去,只是价格没给到位”,更是不少买房人的共同心声。

“凶宅”也抢手?

去年,一部热播剧《安家》让凶宅备受关注,随即不少人发现在转转等二手交易平台上,挂出了大量凶宅出售的广告,有的甚至配以惊悚的图文描述。一位房产中介在采访时解释了这一行为,他表示,这是一种推广方式,以凶宅为噱头,吸引客户,一旦“引流”成功,他们就会向客户转而推销其真正要卖的房源。

但他也表明,“发布的这栋别墅确实是凶宅”。凶宅交易远比我们想象的更有效率,不少人怀着“捡漏”的心理买来投资,因此成交周期往往很快,少则3到5天,多则10天左右就能出手。

在转转上,真实的凶宅毕竟不多,可专门的凶宅交易及凶宅情报网站,活跃度并不低。

2

2005年,日本凶宅情报网站「大島てる」上线,该网站创设的初衷是方便有购房或租房需求的人,在寻找房源时可以避开凶宅。然而到了现在,一种截然相反的目的产生—找凶宅,一部分人专门到网站去找这些凶宅,或租或买,另一部分就是做兼职的凶宅试睡员,这个特殊职业就是在日本首先诞生的。

基于市场的反馈,日本的凶宅(事故物件)一般会比同类房价便宜10-20%,极端情况下能便宜一半。购买、租赁凶宅的大多是年轻人,普通上班族居多,他们更有现代科学的意识,也更看重性价比。

相较日本年轻人的胆大,香港购买或租赁凶宅多是出于无奈。早在2012年,随着香港房价越升越高,以往不被看好的凶宅出现了价量齐升的现象。有心买房收租的“有钱佬”,往往把凶宅买下来之后切割成几个不同的房间出租。由于这些凶宅租金比同区的房子低得多,因此能够吸引到很多的租客。

香港也有专门的“凶宅资料库”,数据显示,2018年香港有8.8万人在排队买凶宅。

凶宅试睡员在国内的出现,除了平台有意营销和受流量驱使之外,似乎同样代表着高房价时代的一种妥协。打开闲鱼等二手交易平台,招聘和应聘凶宅试睡员的信息现在仍然有不少,一位兼职者称,“这就跟送外卖似的,我想做的时候就上线跑一跑,不想做或者累的时候,就下线回家休息”。 

3

房产中介或房主希望通过凶宅试睡打消买(租)房人的顾虑,试睡员也敢于冒这个险,除此之外,在知乎等社交平台上,通过网友的评论可以看出他们对凶宅的接受度看似正在提升,而这是否意味着国内的凶宅交易会越来越多呢?

凶宅“生意经”背后的社会病态

推动凶宅交易的内在原因是高房价时代带给年轻人的生活压力,但凶宅交易越来越多,不单单是房价的原因。

2017年,日本曾发生一起极其恶劣的杀人事件,被称为座间九尸命案。命案告破后,这栋单身公寓仍对外招租,到了2019年成功租出。这名租户曾在采访中表示,“为何要租这里?最大原因是便宜,一个月连管理费仅1.1万日元(约700元人民币),这样便宜还真是第一次看见”。

打开凶宅情报网站「大島てる」,搜索凶宅住址,可以看见,这栋楼显示两个“火苗”,这代表有两间凶宅,一个显示是“孤独死”,另一个就是命案现场。

这两间凶宅背后恰恰直指日本凶宅交易频繁的原因—自杀和老龄化。据日本一位凶宅经理人表示,日本全国大概有100万凶宅,其中最常见的事故原因是自杀或者自然灾害以及独居死亡,而独居死亡的人大多为老年人。更悲剧的是,他们往往在死后数天或数月才被发现。

在日本这个全世界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老人们正面临着“孤独死”。据一本日本流行周刊统计,每周有4000名独居老人离世,他们的住所也就成了凶宅。

4

老年人因承受不了孤独而选择自杀,在日本也较为常见,这令日本的自杀率更加居高不下。2000年至2010年前后,日本的自杀率(每10万人的自杀人数)徘徊在25左右,当时正是泡沫经济破裂、日本经济最糟糕状态的时期,而此后近十年,日本的自杀率逐年下降。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年轻人的自杀率。

令和2年版《自杀对策白皮书》显示,10岁至19岁人群中,自杀人数为659人,自杀率达到3.1,逆势增长。在座间九尸命案中,犯罪嫌疑人就是通过推特认识了有自杀念头的年轻人,把他们引诱入公寓,残忍杀害。

无独有偶,香港的自杀率也相对较高。中国香港大学的研究显示,2019年香港的自杀率为13.0,其中60岁或以上男性自杀率,也上升至2014年以来最高水平。

自杀、凶杀以及孤独死,为市场上创造了大量的凶宅,而难以企及的高房价,则让年轻人变得“百无禁忌”,由此,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凶宅买卖这一独特的房地产交易方式在日本、香港等地的壮大。

韩国其实亦有“潜力”。2017年,首尔公寓均价还是每套6.06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27.4万元),可到了2021年已变成每套12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48.4万元),涨幅超过50%。与房价并行上涨的是年轻人的负债。据韩国银行的数据,韩国今年第二季度的家庭负债总额突破1800万亿韩元,创下单季度历史新高,比前一季度末增加了41.2万亿韩元。

房价、负债、借款投资…如同《鱿鱼游戏》所影射的社会现状,在体面的宏观经济数据下掩藏着个体的普遍焦虑,这也带来了韩国自杀率的上升。韩国统计报告显示,去年共有13,195人自杀身亡,即平均每日36宗,在10至39岁的年轻群组中,自杀为首要死亡原因。

线上化能让凶宅交易透明吗?

在国内,凶宅交易逐渐被关注,主要是因为当时阿里拍卖发了一个招聘凶宅试睡员的帖子,尽管此事多少有些营销的色彩,但通过拍卖形式交易凶宅以及凶宅试睡员的出现,似乎给一直信息不透明的凶宅交易带来了一些启发。

通常来讲,房产中介对于凶宅,多数公司会要求如果中介知情的话,要百分之百、如实告知买家,即便是租房,也要和租客说清楚房源是否是凶宅。但是国内“凶宅”买卖引发的纠纷反而在逐渐增多。在裁判文书网上搜索凶宅,共检索到586篇文书,大部分相关房产买卖纠纷是卖方(中介)隐瞒“凶宅”真相造成误买。

国内没有类似「大島てる」这样的凶宅情报网站,因而凶宅交易只能看房产中介是否告知,这往往导致纠纷。而且围绕凶宅还形成了一条灰色产业链,有些不正规的中介公司专门收集这类房源,将其重新装修,在不告知买方真实的情况下,低价进高价出。

另外,把凶宅打造成隔断房来出租,也是常见的套路,因为群租房租客流动性很大,较难发现房屋是凶宅。

如今,随着凶宅试睡员的出现,相关的服务内容正在衍生。一位地产从业人员所在的公司,原本提供买房、过户、贷款、装修等一条龙服务,现在推出了“凶宅试睡”业务,在其发布的贴讯直接写明:“专业地产团队,可全程直播,给出最专业地产分析数据以及用户体验。”

凶宅试睡,为潜在的买房人消除心理障碍,而阿里拍卖、二手交易平台等可以为凶宅交易提供媒介,这种模式相比市场上通过隐瞒促成交易更具合理性。但是是否能够行得通,还是一个问号。

一方面,目前的凶宅试睡、凶宅广告等等更偏向于噱头,目的是为了获取流量,而非促成交易,而且凶宅试睡更像是伪需求,敢买凶宅的人不需要找人来试睡,不敢买凶宅的人即使有人试睡了也很难突破心理障碍;另一方面,凶宅交易在房地产市场毕竟是极小的一部分,鲜有专业人员进入,更难推动凶宅交易的线上化运行。

阿里拍卖以拍卖的形式,进行凶宅交易,可其终究无法聚集起这些特殊的房产资源,凶宅也不可能只以法拍房的名义进行交易。由此可见,相比香港、日本等地,我国的房价固然不遑多让,但是凶宅交易本身的不成熟和乱象,也在劝退买房人。

2021年以来,全球多国房价迎来了十年来最大涨幅。处在这个高房价时代,“鬼可能没有穷来得可怕”,道出了多少年轻人的心酸。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