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人与瓷器共生的景德镇,能延续“永乐”吗?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huxiu.com/article/481386.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人与瓷器共生的景德镇,能延续“永乐”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FoodWine吃好喝好(ID:FoodWineChina),作者:Miya Qin,摄影:春雪、不修,编辑:刘树蕙,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我们景德镇瓷器分工细的咧。”女人坐在门口的矮凳上,头也不曾抬过,继续手上修坯的活儿。一把薄刀片,一支细勾线笔,她来回换着:先用刀片削去表面粗糙的部分,再用蘸湿的勾线笔轻扫干净。手边的坯板上,搁着七八只修好的茶壶瓷胎,这是女人一上午劳作的成果。

85

最新一期杂志“食器”特辑中,我们探访了江西景德镇的瓷厂。在上千度的炉火中,原本粉白的瓷坯炼化成器,生出类玉的光泽。

景德镇陶瓷成形的 72 道工序里,不少已简化或机器化,但修坯还得人工一件一件来。工厂里间,一位中年男人也在重复同样的动作,他专攻大件,一种半人高的冬瓜瓶。他的后背微微弓着,十个手指头上都缠着橡胶套,正与瓶身腹部多余的泥较劲。脚下的车盘高速运转着,他略微侧身,让手上的利胚刀与旋转的瓷胎保持一定倾斜,短兵相接之际,有干燥的粉末向四周飞溅。头顶的风扇吱吱吹着,地上已经积了厚厚一层土屑,快要漫过他大半的脚面。

男人从十多年前开始做这份工,现在一天能修上四五十个大件的圆口瓶。照景德镇按件计费的行规,修一个十元,一月的收入,足够在这个小镇上滋润过活。事实上,只要不过于性懒,景德镇的制瓷艺人不愁没活干,手艺好的还会被各家争抢,奉为座上宾。但年轻人还是少见。

偌大的瓷厂里,只见过一个年轻人,是画室里的一个画工。瓷坯修好晾干后,送到画室,画工会根据需求在瓶身上作画。进去时,他正戴着耳机在听某部网络小说,手边的白色塑料盒里,盛着各种不同粗细、软硬度的画笔。他拾起其中一支细笔触的,蘸过黑色颜料,在纸上抹去多余部分,在一只上好釉的冬瓜瓶上轻轻一点,瓶身上两只互相凝望的丹顶鹤便各自多出了只眼睛。

85

修坯男人刷去瓷坯表面多余的釉粉。

在这栋简陋的五层楼房里,类似的画室还有数十间,每间都猫着两三个人,静默地作画。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做苏绣的,画国画的,在这里买瓷胎,自己彩绘作画,烧制完成后,再通过自己的渠道售卖。

这天不是开窑日,大半个工厂几乎没有声音,午后的强光下,尘土的形状依稀可辨。一个年老的装窑工抽完一支烟,慢慢踱步到背阴处的陈列架上,取过一只梅瓶瓷胎,在浸湿的海绵上轻轻蹭过底部,随后放在用耐火泥料焙烧制成的匣钵(在窑里煅烧过程中,用来保护瓷器不受烟火损坏)里。他在陈列架和窑车间来回往返,偶尔退后一两步,查看匣钵与匣钵间的空隙,窑车上的硼板眼见着满了起来。

陈列架却并未见空,上面依旧堆叠得满满当当,大件的梅瓶冬瓜瓶,小件的杯盘碗盏,有些是白净的素胎,有些已经上过釉,呈现出一种好看的藕粉色。不同器型、尺寸和颜色,看不出摆放的逻辑,随便、凌乱却十足丰裕。入夜前,将会有更多“幸运儿”被装进匣钵,送到那只馒头状的梭式窑洞里,经过一夜烈火淬炼,在明日一早迎来新生。

85

等待入窑的茶壶坯披上一层粉釉。

瓷胎不尽然来自厂里,也有外面的学生或者独立手工艺人做好送来烧制的。在景德镇,瓷厂按硼板面积收费,有时件数多了或者少了,几个人拼一块也是常有的事。烧好的瓷,放在院里的一间小屋,晌午过后,一个带着粤语口音的女人走了进来,几天前,她送过来一把茶壶和几盅杯盏烧制。那是把略显憨态的壶,壶身状似梨,鼓腹,圆润,白色釉面下,饰有柿子和蔬果。她用手轻敲了下壶的外壁,听了听声音,又在太阳光下细细端详了会儿,似乎有些不太满意,壶把连接处有条细微的裂纹。她指给老板娘看,老板娘也只是讪讪地附和,喝茶好的咧,转头又和人继续拉起了家常。

大火神秘而不可预知。景德镇的窑火烧了上千年,瑕疵与残次也跟随了上千年。瓷是火和土的造物,过程中对于温度、湿度和配比的把握,错综复杂而又充满玄机,破损的可能,在修胚、晾晒、烧制等每一个工序里都常见。瓷坯晾干时,要避开热源,同时避免受潮,窑内的温度通常高达 1200 ~ 1400 摄氏度,胎壁任何地方若留有湿气,烧制时就会导致整只碎裂。工厂院里的墙角,楼上闲置的走廊角落,散落着一地地碎瓷片,仿佛某个犯罪现场。

85

开窑日,炉门中的火焰将通体白色的厂房映照出暖橙色。

一个下午,不时有人来取自己烧好的瓷。一个年轻男人把一批异形青花架在椅子上,一只只拍摄小视频,一位中年男人称自己是陶瓷专业的博士,拉走了一后背箱的釉里红。负责装箱的工人也不停忙碌着,他正把一只只青花蒜头瓶装进一个硬壳箱里,里面用绸缎似的黄色布料包裹着。问这批瓷器发往哪,他摇头,我只管装。

在景德镇这个瓷业体系最为完备的城市,从设计、生产、运输到销售,所有工序流程都高度细分。比如修坯,有人专修茶壶、酒杯等小件,也有人专修半人或一人高的大件梅瓶。上彩同理,一伙人专画山水,另外一伙人就专画鸟兽,往往瓶身上的一幅画,经由几人共同完成:一人单纯描线,第二个人接着绘轮廓,最后那人晕色。装窑也是分工协作,一人负责把瓷器装入匣钵,另一人再把匣钵装入窑里。相伴瓷业而生的辅助行当也延续了这种细分。

在景德镇老厂的数条巷子里,交错地分布着近百家陶瓷作坊和商铺,各个店面分类清晰:配制瓷泥的,专门上釉的,负责彩绘的……往往灌浆成型的瓷坯作坊后,就是用石膏做模具的店,修胚作坊的隔壁,就有打修坯刀具的铁匠铺,上釉上彩的作坊,走几步就是毛笔店和颜料店。烧窑的是这片区域的“红人”,最后所有瓷胎都会送到这里,其中一位窑厂老板原先在外地做生意,生意垮了又回来拾起了老手艺。他说,有手艺就永远有退路。

85

窗前作画的女人。

这是一座人和瓷器共生的小镇,离了高岭山的高岭土,景德镇瓷器的神话就不复存在,离了瓷器,这座小镇的人也将无所去处。根本无法脱离景德镇来谈瓷器,他们用修窑时废弃的砖砌墙,用废旧匣钵来养花种菜……但景德镇也不是一天建成的,在陶瓷千年流变的历史里,它是后起之秀,真正兴起是在元代,因为高岭土的发现。

在此之前,景德镇的瓷器使用的是单一的瓷石,强度不足,在烧制过程中容易出现变形和坍塌。高岭土产自景德镇市区东北方的鹅湖镇高岭山,是一种白色而柔软的黏土,它的加入,大大提高了瓷器的可塑性和耐火性。瓷石和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法”自此确立,并一直沿用至今。它们就是瓷器的本体:瓷石是肌肉,赋予瓷器硬度和透明的质地,高岭土是骨骼,赋予其可塑性,二者在高温下结合,生成光洁细腻的瓷。

国人熟知的“国瓷”青花瓷也在这一时期开始烧制。这是一种以波斯的钴料作为着色剂,先在坯胎上用钴料绘画,再施以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绘瓷器。青花自诞生以来就是霸主,在收藏市场上一直水涨船高,如今景德镇街边店铺和大小市集里,青花瓷也是最常见的主角,路边的路灯柱,不少也用青花做成。

青花创烧五百年后,粉彩开始出现,到明清时期,景德镇正式确立了“世界瓷都”的地位,并在清初的盛世中达到顶点。那时流行“官搭民窑”的制度,景德镇分成官窑以及民窑两个系统,其中御窑厂专供皇家,民国时期,官窑成为历史,连年战乱,景德镇瓷业逐渐凋敝。20 世纪 90 年代,建国后成立的几大国有瓷厂也开始陆续停产和改制,我们所在的这个陶川瓷厂,老板便是因瓷厂改制下岗,才起了独立门户的念头。

85

20 世纪末的陶川瓷厂二楼开辟出一角作为画家作画所用。如今,此地已清退瓷厂改为陶溪川陶瓷文化创意园。

陶川瓷厂在城区陶玉南路的一条巷子里,巷子口是家当地米粉店,卖各种拌粉。类似的工厂作坊,在景德镇上有近万家。追问起瓷厂更细节的由来,老板摆摆手,留下一句“我们这代人经历得多了”,便又自顾忙起了生意。瓷厂里的人,大多寡言,不知是日夜跟这泥土打交道,心沉得很,还是这周而复始的重复,从外界涌入的一波波人,让他们厌倦了讲述。

门口修胚的女人,倒是见过景德镇手工生产的光景,全部手工拉胚,柴窑烧制。那窑里的火不是一下起来的,节奏由有经验的烧窑工掌握,在几天之内逐渐加快,直至窑内除了烈火,再无其他。烧制结束后,窑炉的冷却也要用一个星期到十天,才可以开窑取瓷。

“四时雷电镇”的光景不再,如今的景德镇不再烟火弥漫,用来烧窑的木柴一度被煤炭取代,龙窑等古法柴窑也基本上改为了天然气和电窑,十几天的日夜烧制浓缩到了一个整夜。她的话语里,听不出任何情绪。大多时候,景德镇人对传统的态度,是静默地目送。

85

粉白色釉粉下隐现的梅花瓣。

今日的景德镇,如同运转的拉坯机一样,处于高速变革中。2000 年以后,景德镇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昌江上架起了瓷都大桥,贯穿城区的六条主干道都经过修缮拓宽,新厂街道附近的几大国营瓷厂,一半变成了类似北京 798 的创意园区,一半正在重建。

昌江边的御窑厂在历经江西瓷业公司、景德镇市政府办公地的变迁后,御窑博物馆于去年落成。仿窑炉而建的红砖拱形建筑里,元代的青花、明代的釉里红、永乐的甜白瓷、康熙时期的素三彩和五彩,各种瓷器泠泠作响。世事大多沉重而速朽,瓷器轻盈却永恒。

2004 年,是景德镇建镇一千年。景德之名,是北宋第三位皇帝宋真宗以自己年号所赐,近四百年后,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同样为景德镇做出了独一份的贡献 —— 甜白瓷。这是明永乐窑创烧的一种白瓷,釉色洁白,胎体极薄,薄胎器面上刻有暗花纹理,光照见影,后世清代有意仿之,却出不来那种玉脂感,达不到甜白效果,至今仍属永乐独有。

“永乐”是明成祖年号,历史上这位皇帝靠篡位建立政权,一面残杀异己,一面笃奉佛教,素雅白瓷因而备受推崇,甜白瓷也由此诞生。1424 年,明成祖因病去世,享寿六十四岁,在位二十二年。永乐本是虚妄的年号,如今帝王也早被世人忘了去,他钟爱的甜白瓷却依旧“洁素莹然”,穿梭在不同时空。博尔赫斯一早说过了,物件的寿命比人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FoodWine吃好喝好(ID:FoodWineChina),作者:Miya Qin,摄影:春雪、不修,编辑:刘树蕙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