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如何看待LG Energy Solution的IPO提交的材料?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eefocus.com/automobile-electronics/509543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LG Energy Solution 目前正在进行12.75 万亿韩元(约 108 亿美元)的 IPO,这将是韩国最大规模 IPO。这家规模上仅次于宁德时代的全球第二大电池制造商,目前在独立成长过程中正尝试跳变。我个人追踪这家公司比较久,在这里谈谈我的看法。我觉得可以从产能、产品和客户结构等方面去探讨。限于篇幅,本篇文章是开个头,关于LG Energy Solution其实有很多可以说道的东西。

Part 1、技术路线和产能扩张

1 产能规划

在特斯拉电池日首次提出TWh以后,全球电池企业的扩张一直没有停止过。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末,LG Energy Solution的产能为155GWh,在韩国、美国、中国和欧洲四个地区建立了大规模生产体系,其中欧洲70GWh、中国62GWh、韩国18GWh、美国5GWh电池产能。

从长期规划来看,其实我们发现LG最大的问题还是在各个区域受到挑战:(1)欧洲:波兰工厂目前70GWh产能,目前的产能利用率不算高,25年提高至85Gwh,可能根据客户需求在欧洲建立新的基地,产能不低于15Gwh,也就是说4年时间里面只有30GWh的增量,未来总计扩展到100Gwh,这能看出来欧洲汽车客户对于将来巨大电池采购增量的倾向性。(2)美国:原本密歇根工厂电池产能为5GWh,2025 年扩大 20GWh;与通用汽车合资成立Ultium Cells LLC,正在建设第一家40GWh产能的合资工厂,2023年下半年开始量产,2025年合计达到80Gwh;和Stellatis的合资工厂是40GWh,可能会在北美新建基地,新增一定的产能(3)亚洲:主要包括韩国、印尼和南京工厂,本土的产能增加有限,在中国工厂增加比较多,然后在印尼和现代汽车集团合作,这块是LG最大的增量总体来看,LG原有产能规划都是集中在软包上面,后续对于圆柱电池,2025年不低于120Gwh(南京60Gwh,韩国22Gwh,其他地区40Gwh)

forward?url=https%3A%2F%2Fmmbiz.qpic.cn%2Fsz_mmbiz_png%2FicDRsboO3nzKH5yic1hcEVswUHK6V7szse5wicqQUKvPfibVmcb8ZGNzMcTbVUVQicBVRlpLgh30kcCpDXpLHxN1UEw%2F640%3Fwx_fmt%3Dpng&s=06e234▲表1 LG LG Energy Solution

2 电池封装形态和路线

目前SNE的数据来看,圆柱电池20年全球市占率23%,软包市占率27.8%,方形市占率49.2%(主要是中国用的多),随着长短刀片的出现,软包叠片技术用方壳的封装变成了一种比较有潜在价值的方向。我个人觉得,LG Energy Solution其实这几年最大的问题,还是客户需求输入少。在中国热失控扩展实验成为行业最基本的要求的时候,LG其实是缺席的,没有中国的汽车企业不断给输入的条件,而是根据海外的节奏开发,这使得LG的技术路线迭代和需求方面,少了很大的一环。

forward?url=https%3A%2F%2Fmmbiz.qpic.cn%2Fsz_mmbiz_jpg%2FicDRsboO3nzKH5yic1hcEVswUHK6V7szsePF9ahf5bsca6bmrGFD4Uvr0mUfwCYtuM6ibcl1aNRdibOqibAk1dBpfqw%2F640%3Fwx_fmt%3Djpeg&s=98cffe▲图1 长短电芯的可裁剪性

目前来看,LFP来做的方壳叠片的技术方案,已经被国内好多电池企业作为下个阶段竞争铁锂的主要玩法,这个可能LG本身没办法享受到这个红利。

forward?url=https%3A%2F%2Fmmbiz.qpic.cn%2Fsz_mmbiz_png%2FicDRsboO3nzKH5yic1hcEVswUHK6V7szseNmicOLuic3Lab8AibIa0mPk4c1zapCLafu3mFkegXhLRe3jNajdBO57FA%2F640%3Fwx_fmt%3Dpng&s=b4ee48▲图2 叠片和卷绕的差异

3  铁锂和三元的选择随着中国电动汽车的白热化竞争,电池市场竞争的加剧,这其实没有LG的参与。中国的LFP技术路线随着补贴退坡的路径,中国电池企业是把这种低成本电芯路线发挥到了极致,配合结构设计革新(CTP和刀片)的推广,这股浪潮其实非常大地挤压了三元电池的生存空间。

forward?url=https%3A%2F%2Fmmbiz.qpic.cn%2Fsz_mmbiz_png%2FicDRsboO3nzKH5yic1hcEVswUHK6V7szse2qpcJkRMichibjouG1yTExGsVGYY9l0NYCCiaZ2naGUGXH3wqc7wdnhqQ%2F640%3Fwx_fmt%3Dpng&s=cf2bd4▲图3 海外的机构对于铁锂的错判非常严重

(NMCA这个过分了)

Part 2、电池供应体系材料价格

从逻辑上来看,为什么海外电池企业不赚钱?在原料采购上,LG的价格还是有一些问题的:LG正极2021年1-3季度采购均价14.3万元/吨,负极3.7万元/吨,电解液5.0万元/吨,隔膜均价在4.7元/平。我们可以对比下LG本身的供应链属性问题,和国内采购价格对比,就能理解LG为什么不赚钱,而宁德非常赚钱的根本原因。

forward?url=https%3A%2F%2Fmmbiz.qpic.cn%2Fsz_mmbiz_png%2FicDRsboO3nzKH5yic1hcEVswUHK6V7szseaibcYwZRrYO0ThI4XeYoDQQMrM3Kicvq1s5Us1u0tMJmmynaJScVxYdA%2F640%3Fwx_fmt%3Dpng&s=d28a3c▲表2 供应体系

从产品图谱来看,LG目前的产品谱系主要分为:

●高端:2020年底600Wh/L(快充20分钟),迭代到2023年达到700Wh/L(快充20分钟),2024年H1才能到750Wh/L(快充15分钟),这里的核心问题还是软包电芯的体积利用率已经达到瓶颈了,高端电芯在快充和高能量方面都没特别好的特点

●中端:基本在高端产品上把快充速度降下来,600Wh/L(快充40分钟),这条路线目前被铁锂牢牢打没了

●高性价比:这块比较慢,2023年才有400Wh/L的高性价比产品,可惜这个数据并不好看

个人觉得,从目前的情况来看,LG得加速往4680上转型才有出路。

实际上,在LG本身给的销售指引来看,整个产量的增速是低于目前国内企业的口号的。我们仔细考虑这个问题,到底哪里错了?这里有两种假设,未来中国以外的市场实际的电池交付一定程度分散的。

forward?url=https%3A%2F%2Fmmbiz.qpic.cn%2Fsz_mmbiz_png%2FicDRsboO3nzKH5yic1hcEVswUHK6V7szseWrcQrZj7HFbQibwGcGcbLyXDK8RRFjuO6fUamxnkicFprnEwVL6ficQUQ%2F640%3Fwx_fmt%3Dpng&s=679bcf

▲图4 LG预估的交付量

小结:接下来我们有空把LG在锂硫电池和固态电池方面的情况梳理下。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