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农业品牌化,离中国还有多远?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pintu360.com/a70956.html?s=8&o=0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农业品牌化,离中国还有多远?

摘要:中国农产品是否有机遇参与品牌化竞争?如何推动本土农产品的高端化?

fb4dd893-1df7-593b-7f9d-7670a13c969b.jpg

在褚橙创始人褚时健眼中,美国新奇士橙是褚橙的“一生之敌”。新经济100人创始人李志刚回忆,2009年,褚时健曾对着一个新奇士橙子大发感慨:

“人家的橙子二十五一斤,中国的橙子两块五一斤,就因为人家有品牌。”

褚时健心心念念的新奇士橙,出自全球最大的柑橘营销机构——美国新奇士种植者公司,前身是1893年创立的南加州农产品合作社。截至2017年,新奇士的农业帝国已经遍布全球49个国家,业务覆盖饮料、糖果、果干等近700种商品。

以成熟品牌在中国市场斩获高产品附加值的海外农产品案例,远不止一个新奇士。打开任意一个短视频平台,你都能感受到日本/澳洲牛排、法国红酒在国内高端消费市场的影响力。

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过充分市场博弈的外来成熟农产品品牌涌入中国市场,而国内分散、低市场化程度的农产品在高端市场缺乏竞争能力。多种复杂矛盾的纠葛交错,共同构成了褚时健面对新奇士橙子痛心疾首的形象。

那么,中国农产品是否有机遇参与品牌化竞争?如何推动本土农产品的高端化?

01品牌化困局

dbf4eddc-5e97-71b6-4a16-1c8aff026301.jpg

在生鲜商超和农贸市场调研任意一个消费者,你都可以收到类似的答案——中国农产品不缺自己的成熟品牌。行业数据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2019年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发布了全国4个价值500亿的农产品品牌,它们分别是五常大米、盘锦大米、洛川苹果和赣南脐橙。

而事实上,按照2014年农业部发布《中国农产品品牌发展研究报告》,前述四种农产品品牌均属于低产品附加值的区域公用品牌,而非高附加值的企业产品品牌。

从发达国家经验看,农产品的品牌化发展往往需要三个阶段。初级阶段追求农产品产量提升,即规模化;中级阶段追求农产品质量提升,手段包括主力产品品种培育,以及人工手段控制生产流程,减少成品质量误差,即标准化;高级阶段追求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即品牌化。其中,农产品的品牌附加值是区分各发展阶段的黄金标准。

其中,区域公用品牌是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过渡的手段,即背靠产地地理气候等优势,以地域为主体向消费者输出品牌观念。这种手段的优势是成本低、效率高,缺点是附加价值低。

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盐源苹果为例。在2015年以前,盐源苹果的主要流通渠道是收购商上门收购+层层分销,其品牌影响力受到渠道限制。但从2015年电商化以后,盐源苹果的区域品牌概念迅速打开局面,特别在2020年,受益于拼多多推动的“三区三州”农产品上行,以及盐源县政府与拼多多联合举办的“电商扶贫苹果专场直播”,盐源苹果一跃成为网红品牌,并在当年拼多多平台“苹果畅销榜”中斩获冠军,盐源苹果的线上销售比例也跃升至50%,大幅加速了盐源苹果的品牌化进程。

而当前阶段,为何我国农业品牌化的主要手段是区域公用品牌化,而非企业品牌化?这受制于我国农业的若干不利条件:

1、从生产主体看,我国的小农经济具有土地少而人口多的基本矛盾,分散的农民在市场竞争中缺乏议价权,进而限制了农民收入,以及对生产流程的投入程度。例如,我国农副产品加工业整体落后于发达国家,这限制了农产品附加值的增长。

2、从产品看,我国主粮、果蔬等农产品长期以来商品化率低下。立木信息咨询发布的《中国果蔬服务业市场调研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18版)》显示,我国果蔬产品商品化率仅为10%,而发达国家为80%。这限制了我国优质农产品参与市场竞争,形成规模积累。

3、从成本看,我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逐年上升,截至2015年,我国小麦亩均成本高出美国210.42%,棉花高出222.84%。

背后是外部资本对农村劳动力价格定价后,农业人工成本快速上涨,农忙季面临“找不到人,找不到年轻人”的困局。此外,土地租金、化肥、农药等成本全面上涨,致使农业生产成本走高,而收入低迷。相较之下,外部资本不愿意低收益的农业生产领域,而更愿意从农村中圈占土地、资金及劳动力以获得更高回报,导致农村的劳动力资源、智力资源进一步流失。

4、从渠道看,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依赖合作社统一收购模式,分散小农缺乏对合作社、经销商等规模主体的议价权,同时缺少市场需求的科学判断,而往往凭借当年收购价格波动决定种植。作家莫言的《天堂蒜薹之歌》,就反映了农民因信息不对称、个体模式抗风险能力弱而承担农产品滞销代价的悲剧。

而农产品品牌化无疑是一段产量、技术、投资等多要素增密的过程,依赖于生产、流通、市场各环节的稳定增长。若无法消除生产端的风险,农产品品牌化也就无从谈起。

02发达国家经验

bb1a65d3-ddfb-1cba-478e-dab09723e045.jpg

如果复盘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农产品品牌化历程,一个清晰的逻辑是,日、美农产品品牌化的收益,本质上是解决农业规模集中问题的红利。

以日本为例,日本农业具有自然禀赋差、生产规模小的天然劣势。1961年,日本颁布《农业基本法》,放宽了对土地占有和土地产权流动的限制,鼓励土地向“中心农户”集中,以提高生产效率。在后续的一系列农业法律中,日本鼓励以租赁、委托作业等形式实现生产主体规模化。

此外,日本农协的发展也为促进农业现代化起到关键作用。二战以后,日本农业协会逐渐演变为全国性的综合机构,吸纳了全国99%以上的农民以会员形式加入,并负责农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例如,日本综合农协承接了农产品购销、加工及批发在内的业务,既负责采购农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也负责批量出售农产品。这解决了分散小农在市场交易中缺少议价权的问题。

同时,日本农协囊括了农村餐饮、地产金融、保险、教育、娱乐等全部领域,任何企业无法与综合农协在农业领域展开经营竞争。这意味着,农村中高收益的经济领域不受外部资本占有,而统一归综合农协管理,同时享受政府免税政策。这构成了日本农村人均收入超越城市的重要基础。

而综合农协形成了日本农业规模化积累的基础。例如,从1979年开始,日本大范围推广一县一品、一村一品的区域公有品牌战略,例如,日本农民往往以专业户的形象出现,其种植品种往往不超过三个,这极大提升了日本农产品的商品化率。

此外,日本极其重视农产品的文化附加值。例如,熊本县打造的熊本熊IP使用双颊腮红形象,代表熊本县的“红色农业”,如西瓜、草莓、番茄等红色农产品。再如,日本和牛有极其严格、复杂的等级划分、部位划分体系,并衍生出拍卖交易方式及一整套烹饪标准。这意味着从文化层面占据制高点,提升产品附加值。

值得关注的是,日本农协从地方组织演变为全国垄断性组织,与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改造有关。

如果从美国农业经验看,美国的农业自然条件相对优渥,驱逐原住民为规模农业提供了产权基础;广阔的平原地形为规模农业提供了地理基础。因此,美国得以在上世纪40年代实现农业机械化规模生产。

以前述新奇士种植者公司为例,其组建本身就是分散的小型个体果农统一商标、种植标准、定价体系以提升市场议价权诉求下的产物。在协会的作用下,果农能够形成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的统一购买,以及新种植技术的统一应用。在获取规模效益后,新奇士参照现代企业模式进行品牌规划,使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斩获强大的品牌附加值。

此外,美国政府对农业领域的巨额投入与政策支持,也加速了美国农产品品牌化的进程。例如从上世纪20年代,美国就颁布了产品购销、农业调整等法案,给予农产品以政策优惠,并建立价格保护机制。这意味着,由政府承担农产品的价格波动风险。

从农业品牌化强国的发展历史看,可以整理经验如下:

1、农业品牌化需要规模集中的经营主体,提升农产品商品化率。

2、专注少数优势品类,有利于生产标准化、高质量的农业产品,进一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例如法国葡萄酒与日本和牛严格的产地、品种分级制。

3、成功的农产品商业品牌离不开市场营销运作,这需要社会资本更多关注农业领域。

03品牌化曙光

8698de41-88ef-94c0-6679-fef4f74d751d.jpg

外来品牌冲击下的国产农产品如何品牌化?电商渠道带动的新增量或许是答案之一。

2020年,经销商何勇和刘益在拼多多卖出了1500万斤盐源苹果。为了提升发货效率,张阳建立了标准化仓库和自动分拣流水线。由于品控标准严格,店铺的盐源苹果复购率维持在40%左右。

盐源县的苹果种植历史并不算长,但地域海拔高,全年日照时间长,产出的苹果糖分足、肉质细脆、汁多爽口。在电商化以前,盐源苹果的主要销售渠道是收购商统一收购分销,而在接入电商渠道后,盐源苹果的影响力迅速扩张至全国。在2020年新冠疫情影响下,线下收购渠道受阻,这使盐源苹果的线上销售占比一跃升至50%。

从海外成熟品牌经验看,渠道、消费市场的扩张,无疑是农产品品牌化的重要基础。传统农业模式的矛盾在于,市场波动往往会限制农产品运营主体的规模积累。而通过电商渠道的流量倾斜、运营扶持等人为手段限制波动,促进积累,生产端将获得稳定的追加投入,品牌化的萌芽自然会产生。

《大众证券报》报道显示,在拼多多等大型电商平台成功扩张后,盐源苹果的商家调整了原有策略,采摘、包装、运输等一系列流程都在向标准化靠拢,而这进一步反哺了产品的销量增长。瞭望智库发布的《2021 农村电商发展趋势报告》显示,通过入驻“海西消费扶贫馆”、参与扶贫助农直播等模式,青海藜麦商家冯常俊的店铺日销量从600单上升至1500单,其中“高原藜麦”产品获得拼多多杂粮品类销量冠军。

这只是电商带动农产品品牌化突围的冰山一角,以侧重农产品品类的拼多多平台为例,平台推动的多项助农惠农政策,都为农产品销售带去了巨大的增量空间:

1、从需求看,拼多多凭借其用户体量优势,加上百亿补贴倾斜政策、助农直播、营销支持等方式,为农产品带去了庞大的订单消化能力,有效减少了传统渠道疫情冲击、供需波动等因素对农户的冲击。

在今年10月14日,福建省仙游县的文旦柚助农直播中,相关直播吸引了超过24万用户观看,单日带动拼多多平台文旦柚销量同比增长超368%。不仅拓展了文旦柚的产品影响力,同时带动产地实现疫情解封后的快速复工复产。

以前述青海藜麦商家冯常俊为例,由于坚持原产地发货,当地快递企业甚至对这家订单量猛增的电商客户打起价格战,在电商渠道带动的规模效应下,农产品经营主体在市场中的议价地位不断改善。

2、从生产模式看,拼多多带动的销量增长,提升了农产品上游经营者的组织化程度。

在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的销量带动下,吉林省龙井市建设了海兰江泛电商产业园,为龙井苹果梨经营者提供具体指导;在砀山县,为了适应电商渠道带来的全品类竞争,县政府选择建设3000亩连片集中的砀山梨园区,并实施标准化、智能化管理,包括传感器、自动杀虫装置、以及水肥一体化设施。从2015年到2020年,砀山县农产品电商销售额从10.4亿元增长至60亿元,并带动了十万以上的电商、物流、包材等就业岗位。

3、从经营主体看,拼多多提供的人才培训、引入智慧农业生产方式等举措,正在带动产品质量标准化程度,以及劳动力生产率的提升。

《2021 农村电商发展趋势报告》显示,拼多多正在通过联合云南农科院热经所,发起雪莲果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制定,同时联合院士团队引入智慧农业系统,通过优种优育提升土地亩产量,带动农户增收。而生产标准化、产品标准化无疑是欧美发达国家农产品品牌化的重要经验。

而值得欣慰的是,当前我国的农产品品牌化环境已有较大改善。

从2015年5月以来,我国有关推动农村电商发展的政策文件相继发布,范围从培育电商供应链、带动农产品进城,到最新的加快农村电商主体培育,引导农业生产、加工、配送、物流等全环节接入电商。加上“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新理论推动,农产品品牌化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回顾世界农业发展史,我国的农产品品牌化难以绕过发达国家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经验过程。但国内成熟的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增长的电商经济,有望为这场伟大而艰难的追击战实现提速。通过在最基础、最艰难的地理标志农产品领域深耕,拼多多助农模式正在越来越多的上游产区落地生根。随着更多优质农产品买入电商市场,我国农产品将在未来获得更广阔的品牌化增长空间。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